第2节多肽链合成机理
多肽合成是什么?多肽合成原理如何运作

多肽合成是什么?多肽合成原理如何运作多肽合成又叫肽链合成,是一个固相合成顺序一般从C端(羧基端)向N端(氨基端)合成。
过去的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中止的称为液相合成法。
多肽的合成主要分为两条途径:化学合成多肽和生物合成多肽。
多肽合成的原理多肽合成就是如何把各种氨基酸单位按照自然物的氨基酸排列次第和衔接方式衔接起来。
由于氨基酸在中性条件下是以分子内的两性离子方式(H3+NCH(R)COO-)存在,因此,氨基酸之间直接缩合构成酰胺键的反响在普通条件下是难于中止的。
氨基酸酯的反响活性较高。
在100℃下加热或者室温下长时间放置都能聚合生成肽酯,但反响并没有定向性,两种氨基酸a1和a2的酯在聚合时将生成a1a2…、a1a1…、a2a1…等各种恣意次第的混合物。
为了得到具有特定次第的合成多肽,采用恣意聚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只能采用逐步缩合的定向多肽合成方法。
普通是如下式所示,即先将不需求反响的氨基或羧基用恰当的基团暂时维护起来,然后再中止衔接反响,以保证多肽合成的定向中止。
式中的X和Q分别为氨基和羧基的维护基,它不只可以防止乱接副反响的发作,还具有能消弭氨基酸的两性离子方式,并使之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作用。
Q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共价衔接的基团,而是由有机强碱(如三乙胺)同氨基酸的羧基氢离子组成的有机阳离子。
Y为一强的吸电子基团,它能使羧基活化,而有利于另一氨基酸的自由氨基,对其活化羧基的羧基碳原子中止亲核进攻生成酰胺键。
由此所得的衔接产物是N端和C端都带有维护基的维护肽,要脱去维护基后才干得到自由的肽。
假设肽链不是到此为止,而是还需求从N端或C端延长肽链的话,则可以先选择性地脱去X或Q,然后再同新的N维护氨基酸(或肽)或C维护的氨基酸(或肽)中止第二次衔接,并依次不时重复下去,直到所需求的肽链长度为止。
关于长肽的多肽合成来说,普通有逐步增长和片段缩合两种伸长肽链的方式,前者是由起始的氨基酸(或肽)开端。
每衔接一次,接长一个氨基酸,后者则是用N维护肽同C维护肽缩合来得到两者长度相加的新的长肽链。
肽链形成的原理

肽链形成的原理肽链形成是指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连接而成的一种生物分子。
肽链是形成多肽和蛋白质的基础,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肽链的形成涉及到多个重要的原理和过程,下面将详细讨论。
首先,肽链形成是通过氨基酸之间的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一个羧基(-COOH)、一个氨基(-NH2)和一个侧链(R基团)组成。
在肽链形成过程中,两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与氨基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结合,在产生一个酯键的同时释放一分子水。
其次,肽链形成是一个顺序控制的过程。
不同的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链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在生物体内,肽链的形成是按照基因组中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的顺序进行的。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由氨基酸残基的顺序决定,这种顺序是通过逐个加入氨基酸残基构建起来的。
其次,肽链形成是一个酶催化的过程。
在细胞内,肽链的形成是由特定的酶催化的。
这些酶被称为核糖体,它们能够将氨基酸通过特定的顺序加入到肽链中,并且通过水解反应来调控肽链的合成速率和准确性。
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选择正确的氨基酸加入到肽链中。
此外,肽链的形成是通过两个氨基酸中的氨基与羧基结合形成酯键而实现的。
这个反应在细胞内被称为肽键形成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羧基中的羰基O原子与氨基中的氮原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酰基中间体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同时释放一分子水。
这个反应是一个高度稳定和具有方向性的反应,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
此外,肽链形成还受到细胞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细胞内,肽链的形成受到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包括细胞内的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这些因素对蛋白质立体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外,肽链的形成还受到其他蛋白质、小分子配体的调控。
一些酶、激素或药物可以与肽链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肽链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肽链形成是通过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连接而成的一种生物分子。
多肽链合成的过程

mRNA上核糖体的多少,视 mRNA 链长而定 。一般每隔40个核苷酸有一个核糖体。
多核糖体的结构可大大提高mRNA的翻译效率。
原核生物中的fMet-tRNA的合成
二、氨基酸的活化
Met-tRNA在转甲酰酶的作用下,在其 Met的-NH2上甲酰化。
fMet – tRNA
1. 起始
三、多肽链合成的过程
在翻译的起始阶段,还需有3种蛋白质因子 —— 起 始因子(IF)的参与,即IF1、IF2、IF3。
起始复合物的结构:
此时核糖体的P位被起始氨酰-tRNA占据,A位空着 ,等待能与第二个密码子匹配的氨酰-tRNA进位。
有些氨基酸没有相应的遗传密码,而是在肽链从 核糖体释放后经化学修饰形成的。如胶原蛋白中含有 大量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分别是脯氨酸和赖氨酸 经羟化而成的。有些蛋白质中的天冬酰胺、丝氨酸和 苏氨酸发生糖基化形成糖蛋白,丝氨酸磷酸化成为磷 酸丝氨酸。
(3) 二硫键的形成
多肽链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的作用下形成二硫键,肽链内或肽链间都可形成二硫 键,二硫键在维持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中起了很重要的 作用。
1. 共翻译转移
八、蛋白质的定位
a. 信 号 肽 通 常 在 被 转 运 的 多 肽 链 的 N 端 , 长 度 为 1040个氨基酸残基不等,氨基端至少含有一个带 正电荷的氨基酸;
b. 序列中心为含有1015高度疏水的氨基酸残基,如 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
c. 在信号肽的C末端有一个可被信号肽酶识别的位点 ,当蛋白质运送到目的地后,信号肽即被信号肽酶 切去。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过程十分复杂,需要mRNA、tRNA、rRNA和多种蛋白因子参与。在此过程中mRNA为合成的模板,tRNA为运输氨基酸工具,rR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的方向为N—C端。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生物的遗传信息以密码的形式储存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通过DNA复制把亲代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忠实地传递给两个子代细胞。在子代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些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再由RNA通过翻译转变成相应的蛋白质多肽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由蛋白质执行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特征。后来人们又发现,在宿主细胞中一些RNA病毒能以自己的RNA为模板复制出新的病毒RNA,还有一些RNA病毒能以其RNA为模板合成DNA,称为逆转录这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30-35%蛋白质。
2、结构:
球形颗粒,由大小二个亚基组成。
(一)核糖体的组成和结构
核糖体的组成
(二)核糖体的功能
1、16S rRNA对识别mRNA上肽链起始位点(AUG)起重要作用。
2、参与肽链的启动、延长、终止、移动等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核糖体大亚基X-衍射图
3、功能位点:
核 糖 体
是由rRNA(ribosomal ribonucleic asid)和多种蛋白质结合而成的一种大的核糖核蛋白颗粒,蛋白质肽键的合成就是在这种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2、核糖体的功能
1、核糖体的结构和组成
1、组成:
60-65%rRNA,
6)密码的防错系统
tRNA
(transfer ribonucleic asid)在蛋白质合成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准确无误地将活化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中mRNA模板上。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多肽是由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多肽的合成涉及到有机化学中的许多重要知识点,同时对多肽的合成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对多肽的合成方法和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一、多肽的合成方法1. 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多肽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反应速度快、纯度高,适合合成较短的多肽序列。
该方法利用聚苯乙烯或聚酰胺基质作为载体,通过氨基酸与载体表面上的活性基团进行缩合反应来逐步合成多肽链。
此外,还可以引入保护基和有机溶剂等辅助剂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2. 液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是多肽合成的传统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氨基酸分子之间的缩合反应来构建多肽链。
该方法适用于合成较长的多肽序列,但反应速度较慢且纯度较低。
液相合成法需要借助溶剂和试剂,以及净化和纯化等步骤来得到目标产物。
3.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又称非天然氨基酸合成法,通过合成非天然氨基酸来拓展多肽合成的可能性。
该方法可以引入更多的变化和功能基团,从而改变多肽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化学合成法包括马尔萨斯开环反应、迈尔琼氏反应和米氏缩合反应等。
4.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通过利用生物系统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制来合成多肽。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合成速度快、选择性高,但常受到生物系统的限制。
生物合成法主要包括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二、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多肽的高级组织形式,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1. 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以胺基(NH)端和羧基(COOH)端作为起始和终止。
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2. 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局部的空间排列方式。
多肽合成原理

多肽合成原理多肽是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性分子,广泛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控和信号传递。
多肽的合成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实验室中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分子。
多肽合成的原理主要包括氨基酸保护基的选择、肽键的形成和保护基的去除等过程。
1. 氨基酸保护基的选择在多肽合成过程中,氨基酸需要进行保护,以防止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非特异性反应。
常用的氨基酸保护基有丙酮基(Ac)、丁酸酯基(But)、苯甲酰基(Bzl)等。
选择合适的保护基可以保护氨基酸的侧链官能团,同时又保持肽键的反应活性。
2. 肽键的形成肽键的形成是多肽合成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多肽合成中,常用的反应方法是通过氨基酸羧基与下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形成酰肽键。
这一反应需要加入活化剂,常用的有二硫化碳(DCC)、1-羟基苯咪唑(HOBt)等。
3. 保护基的去除在多肽合成过程中,保护基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去除,以暴露出氨基酸的活性官能团。
常用的去保护基方法有酸性水解、碱性水解、还原剂还原等。
去除保护基后,可以进行下一轮的肽键形成反应。
多肽合成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多肽序列设计合成方案,选择合适的氨基酸保护基。
2. 使用固相合成或液相合成的方法进行多肽合成。
固相合成是将第一个氨基酸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逐个加入下一个氨基酸,并进行反应。
液相合成是将氨基酸溶解在溶剂中,逐步反应形成多肽。
3. 制备活化剂,将氨基酸保护基去除。
4. 反复进行肽键形成和保护基去除的步骤,直至合成完整的多肽分子。
5. 对合成得到的多肽进行纯化和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等。
多肽的合成技术在药物研发、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肽合成,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活性的多肽药物,如抗菌肽、抗肿瘤肽等。
多肽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多肽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多肽合成的原理包括氨基酸保护基的选择、肽键的形成和保护基的去除等步骤。
多肽链合成过程

多肽链合成过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这多肽链合成过程。
你说这多肽链合成,就好像是一场奇妙的建筑工程。
细胞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工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人”和“材料”在忙碌着。
先来说说这“原材料”吧,氨基酸就是那一块块的砖头。
这些氨基酸们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呢。
然后呢,就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挥员”登场了,那就是 mRNA。
它就像是一份详细的施工图纸,上面清楚地写着该怎么把这些氨基酸给组合起来。
合成开始啦!tRNA 就像是小推车,推着氨基酸来到“施工现场”。
它们会根据 mRNA 上的信息,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一个地把氨基酸排列好。
这过程不就跟搭积木似的,得小心翼翼,不能出错呀!在这个过程中,核糖体就像是个大型的工作台,氨基酸在上面被连接起来,形成多肽链。
你想想看,这核糖体就好像是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把那些零散的氨基酸变呀变,就变成了长长的多肽链。
哎呀,这多肽链合成可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得一步一步来,就跟咱盖房子一样,得先打地基,再一层一层往上盖。
这每一步都得精细着呢,稍有差错可不行。
而且啊,这细胞里的各种分子都得配合得好好的,要是有谁掉链子,那这多肽链合成可就出问题啦。
就好比盖房子,要是水泥不够了,或者工人偷懒了,那房子能盖好吗?咱人体里那么多重要的蛋白质,可都是通过这多肽链合成来的呀。
要是这个过程出了问题,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呢。
所以说呀,这多肽链合成可真是个神奇又重要的过程,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不是吗?你说这大自然多神奇呀,能设计出这么精妙的机制来合成多肽链,进而制造出各种对我们身体至关重要的蛋白质。
咱可得好好珍惜和保护这个神奇的过程,让我们的身体能正常运转呀。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
合成多肽的基本原理

合成多肽的基本原理
合成多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氨基酸以特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多肽链。
多肽的合成主要分为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两种方法。
固相合成是最常用的多肽合成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第一个氨基酸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逐步加入其他氨基酸以特定的顺序,每加入一个氨基酸就进行缩合反应,将上一个氨基酸与新加入的氨基酸连接起来。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合成出所需的多肽链。
在每一步缩合反应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化剂和缩合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并使用适当的保护基来保护氨基酸中的特定功能团。
液相合成是一种逐步合成的方法,它与固相合成不同之处在于,多肽链是在液相中生长的。
合成开始时,第一个氨基酸被保护在固相上,其余的氨基酸以溶液形式加入,并通过特定的条件和反应来进行连接。
每一步都需要去除保护基,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肽键连接。
多肽链的生长可以是从N端向C端,也可以是从C端向N端。
无论是固相合成还是液相合成,在合成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脱保护和纯化步骤,以去除保护基并纯化所得的多肽产物。
最后,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验证合成的多肽是否具有预期的结构和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级结构的形成:
1)构象的形成
➢ 在分子伴侣、折叠酶等蛋白质因子协助下, 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
2)亚基的聚合 3)辅基的连接
3、靶向输送
❖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地被输送到其执行功能的 场所称为靶向输送。
❖ 在这些蛋白质分子的氨基端,一般都带有一段 疏水性的肽段,称为信号肽。
3 氨基酸的活化(氨酰tRNA的合成)
高能酯键 只有 3’-酯参与转肽反 应
游离-OH
氨酰tRNA合成酶 活性位点
氨酰-AMP
氨酰tRNA 酯键
-tRNA Amino acid arm
ATP
Anticodon arm Gln-tRNA合成酶
synthetase
氨酰-tRNA合成酶
❖ 对氨基酸和tRNA(同功tRNA )两者都具有专一性; 20种 ❖ 氨酰tRNA合成酶对氨基酸和与之对应的tRNA专一性称为 “第
、——三个阶段。 ❖ 4、在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消耗能量
的步骤有——、——。
❖ 5、肽键的形成由——催化合成,在移 位反应中,需要——的参与,一次移动 的距离为——密码子的。
❖ 6、哪些机制可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 7、大肠杆菌细胞中,多肽链是如何合
成的?
5、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比较
❖ ① 酶: 肽酰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 ❖ ②肽键的形成
➢ 肽酰基从P位转到A位, 肽酰-tRNA的羧基与 氨酰-tRNA的氨基之间形成肽键;
❖ ③) 嘌呤霉素:
➢ 在肽酰转移酶作用下,可与肽酰-tRNA结合,形成肽酰嘌呤霉 素(易从核糖体上脱落),导致多肽链合成的中断.
❖ 2) SD序列——Shine和Dalgarno(20世纪70年代)
➢ 在距AUG上游约10个碱基左右的位置,有一段富含嘌呤碱基 的序列,称为SD序列; SD序列能与16S rRNA 3`端的嘧啶碱 基进行碱基互补性的识别,帮助起始,也是与核糖体结合的 位点。
SD序列
10 10
4.1.2 起始氨基酸
met-tRNAiMet 、fmet- tRNAiMet、 met- tRNAMet 形成图示
fmet- tRNAiMet合成图示
甲酰化位点
met-tRNAiMet
甲酰基
fmet- tRNAiMet
fmet- tRNAifMet甲酰化的作用
❖ ① 甲酰化后才能与起始因子、30S小亚基结合; ❖ ② 使fMet- tRNAifMet结合在核糖体P位点 ❖ ③甲酰化可防止起始氨基酸进入延伸中的肽链, ❖ ④ EF-Tu识别未甲基化的 Met- tRNAMet ,使Met掺入
信号肽图示
Basic residue
Hydrophobic core
Small and neutral residue
分泌型蛋白质的靶向运输
作业
❖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多肽链的 区别有哪些?
❖ 2、多肽链合成后,一级结构的加工方式 有哪些?
❖ 3、什么是信号肽?理解信号肽在分泌型 蛋白质的定向运输中的作用。
❖ fmet- tRNAifMet 占据 P位点;
4.2 多肽链合成的延伸(elongation)
❖ 4.2.1肽链的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EF) ❖ EF-Tu、EF-Ts、 EFG (原核) ❖ EF-Tu、EF-Ts:促使氨酰-tRNA进入A位点 ❖ EFG:促进移位
转肽图示1
转肽图示2
新的肽键
嘌呤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机理
3) 移位(translocation)
❖ ①延伸因子EFG (也称移位酶),消耗 1GTP。
❖ ②移位
➢ 核糖体沿mRNA(5’→ 3’)作相对移动。每次移动1个 密码子的距离。
➢ 空载tRNA从P位点移出,肽酰-tRNA进入P位点,A 位点空出,为新的氨酰-tRNA的进位做准备。
移位图示
新的肽键
4.3 多肽链合成的终止(termination)与释放
❖ 4.3.1 终止信号 ❖ 1)终止密码子: UAA、UGA、UAG ❖ 2) 释放因子(Releasing factor, RF)
➢ RF1: 识别UAA、UAG ➢ RF2 : 识别UAA、UGA ➢ RF3: 不识别终止密码子,激活RF1、 RF2的活性。
二遗传密码” ❖ 活性部位
➢ 氨基酸——专一性很高,tRNA——专一性较低,氨酰tRNA ❖ 校正部位(水解活性,第2个活性部位)
➢ Ile-氨酰tRNA合成酶:Ile-tRNAIle,错载:Val-tRNAIle ➢ Val-tRNAIle + H2O → Val + tRNAIle ➢ 蛋白质多肽链合成忠实性起重要作用
第2节 蛋白质合成机理
教学目标
❖ 1、理解肽链延伸的方向以及mRNA上翻译的方向; ❖ 2、理解与掌握大肠杆菌中多肽链合成的机理(过程) ❖ 3、了解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区别; ❖ 4、了解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 5、了解多肽合成后加工及定向运输;
本节主要内容
❖ 1、肽链延伸的方向和速度 ❖ 2、 mRNA上翻译的方向 ❖ 3、氨基酸的活化 ❖ 4、多肽链合成的过程 ❖ 5、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比较 ❖ 6、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 1)核糖体更大 : 真核细胞为80S ❖ 2)起始tRNA: 真核细胞为met-tRNAmet ❖ 3)起始密码子: AUG ,mRNA的5′端, 无SD序列, 但
其5′-帽子与起始因子的识别有关。 mRNA为单顺反子, 每种mRNA只转译出1种多肽。 ❖ 4)80S起始复合物:9种起始因子 ➢ eIF-1、eIF-2 、eIF-3、eIF-4A、eIF-4B、IF-4C、
❖ 1) 起始氨基酸
➢ 甲酰甲硫氨酸(fMet, 原核),甲硫氨酸(Met, 真核)
❖ 2) 携带Met的 tRNA
➢ ① tRNAiMet : 负责起始氨基酸的掺入 ➢ ② tRNAMet : 负责Met掺入多肽链内部
❖ 3)起始氨酰-tRNA: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
➢ met- tRNAiMet (真核) ➢ fmet- tRNAifMet ( 原核 )
❖ 4.3.2 终止机制
❖ RF与终止密码子结 合, 使肽酰转移酶 活性转变成酯酶活 性.
❖ 水解P位点上肽酰tRNA的酯键,然后 释放了多肽链和tR NA。
蛋白质合成过程总结
❖ 1) 原料:氨基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2ATP);
❖ 2) 多肽合成过程分为:起始、延伸(进位、转肽、移位)、终 止三个阶段,能量消耗情况:进位(1GTP),移位(1GTP), 终止(1GTP),每掺入1个氨基酸(形成1个肽键)共消耗 4ATP。
❖ IF1、IF3促进下,30S与 mRNA起始部位结合;
SD序列
❖ 然后与fmet- tRNAifMet 、 GTP 、 IF2结合,形成3 0S起始复合物:
mRNA-30S- fmet- tRNAifMet
2) 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 30S起始复合物与50S亚基
结合→形成70S起始复合物 (具有生物学功能), ❖ 同时GTP水解生成GDP和P i, IF1 、IF2 、IF3被释放。
6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 抗菌素: 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与70S亚 基结合, 抑制原核细胞的翻译,但对真核细胞 不起作用。
❖ 亚胺环己酮: 只作用真核生物的80S 核糖体。 ❖ 白喉霉素与EF2,抑制肽链的移位作用。
第3节 多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与定向运输 ❖ 1、一级结构的加工修饰
❖ 1) N端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的切除 ❖ 2)氨基酸的修饰:糖基化、羟基化、磷酸化、
靶向输送图示
信号肽
❖ 由10~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端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残基,中间为疏水的核心区,而其组成可被信号肽酶 识别并裂解, C端由小分子氨基酸残基组成。
❖ 分泌型蛋白质的定向输送:信号肽与信号肽识别粒子 (SRP)识别并特异结合→SRP与膜上的停泊蛋白 (DP)识别并结合→分泌型蛋白质进入ER腔内→高 尔基体→细胞外
到多肽链内。
4.1.3 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 起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 IF) ❖ IF1 、IF2 、IF3(原核) ❖ IF3: 70S核糖体的30S和50S亚基分开; ❖ IF1与IF2 :促进fmet- tRNAifMet、mRNA与
30S 亚基的结合
1) 3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4、多肽链合成的过程(大肠杆菌)
❖ 4.1 多肽链合成的起始(initiation) ❖ 4.2 多肽链合成的延伸(elongation) ❖ 4.3 多肽链合成的终止(termination)与释放
4.1 多肽链合成的起始
❖ 4.1.1 起始密码子(起始信号)
❖ 1) 起始密码子
➢ AUG, GUG(少数)
eIF-4D、eIF –4E、 eIF-5
❖ 5)肽链延伸因子与终止因子
➢ 真核生物细胞的延伸因子为EF1α和EF1 βγ ➢ 终止因子只有1种,eRF,可识别3种终止密码
❖ 6)翻译与转录不偶联
➢ 原核细胞翻译与转录可同时进行
❖ 7) 合成速度
➢ 真核细胞:慢 3个肽链/核糖体/秒; ➢ 原核细胞:快 10-15个肽链/核糖体/秒
❖ 3)多肽合成过程中,多种因子参与:
➢ 氨酰tRNA合成酶,起始因子(IF1、 IF2、 IF3),延伸因子(EF-Tu、 EF-Ts 、EFG),释放因子(RF1、 RF2、 RF3)等。
练习
❖ 1、蛋白质多肽链的延伸方向为——;沿信使 RNA模板的解读方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