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合成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大豆多肽制备的工艺流程

大豆多肽制备的工艺流程

大豆多肽制备的工艺流程大豆多肽是由大豆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富含多肽的营养添加剂,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链。

大豆多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降低血脂、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下面将介绍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选择质量良好的大豆作为原料,清洗干净,并进行蒸煮处理以破坏大豆中的酶活性。

蒸煮可以使用高温高压灭菌锅或蒸汽炉进行,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 破碎和提取:将蒸煮后的大豆破碎成颗粒状,然后使用水或者酶法进行提取。

水提法是将破碎的大豆与适量的水混合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过滤得到悬浮液,再进行离心分离。

酶法是在破碎的大豆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使其作用一段时间,然后进行离心分离。

水提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提取得到的大豆多肽含量相对较低。

酶法提取得到的大豆多肽含量较高,但提取过程更复杂。

3. 过滤和浓缩:将提取得到的大豆多肽悬浮液过滤去除杂质,然后使用浓缩设备将悬浮液进行浓缩。

浓缩可以使用真空浓缩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将水分蒸发掉,得到浓缩的大豆多肽溶液。

4. 杂质去除:通过沉淀法或者离心法去除大豆多肽溶液中的杂质。

沉淀法是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或者酒石酸钠等物质,使之沉淀,并通过离心分离得到清洁的大豆多肽溶液。

5. 分离和纯化:采用离子交换、凝胶渗透、亲和色谱等技术,对大豆多肽溶液进行分离和纯化。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合作用,将大豆多肽从溶液中吸附到固相载体上,然后再用适当的溶液洗脱得到目标产物。

凝胶渗透是利用孔隙作用,根据分子大小将大豆多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亲和色谱是利用大豆多肽与特定配体的结合来实现分离和纯化,例如利用金属离子与亲和配体的结合作用。

6. 冷冻干燥:对分离纯化后的大豆多肽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冷冻干燥是将溶液冷冻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环境下对冻结的固体进行干燥,将水分蒸发掉,得到干燥的大豆多肽粉末。

7. 成品包装:将干燥的大豆多肽粉末进行包装,通常采用铝箔袋或者塑料瓶进行包装。

多肽合成详细解说

多肽合成详细解说

多肽合成详细解说多肽合成详细解说1.多肽化学合成概述:1963年,R.B.Merrifield[1]创立了将氨基酸的C末端固定在不溶性树脂上,然后在此树脂上依次缩合氨基酸,延长肽链、合成蛋白质的固相合成法,在固相法中,每步反应后只需简单地洗涤树脂,便可达到纯化目的.克服了经典液相合成法中的每一步产物都需纯化的困难,为自动化合成肽奠定了基础.为此,Merrifield获得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今天,固相法得到了很大发展.除了Merrifield所建立的Boc法(Boc:叔丁氧羰基)之外,又发展了Fmoc固相法(Fmoc:9-芴甲氧羰基).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的各种肽自动合成仪也相继出现和发展,并仍在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Merrifield所建立的Boc合成法[2]是采用TFA(三氟乙酸)可脱除的Boc为α-氨基保护基,侧链保护采用苄醇类.合成时将一个Boc-氨基酸衍生物共价交联到树脂上,用TFA 脱除Boc,用三乙胺中和游离的氨基末端,然后通过Dcc活化、耦联下一个氨基酸,最终脱保护多采用HF法或TFMSA(三氟甲磺酸)法.用Boc法已成功地合成了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活性酶、生长因子、人工蛋白等.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结合而成。

到现在,人们已发现和分离出一百多种存在于人体的肽,对于多肽的研究和利用,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景象。

多肽的全合成不仅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肽全合成可以验证一个新的多肽的结构;设计新的多肽,用于研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多肽生物合成反应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建立模型酶以及合成新的多肽药物等。

多肽的化学合成技术无论是液相法还是固相法都已成熟。

近几十年来,固相法合成多肽更以其省时、省力、省料、便于计算机控制、便于普及推广的突出优势而成为肽合成的常规方法并扩展到核苷酸合成等其它有机物领域。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多肽是由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多肽的合成涉及到有机化学中的许多重要知识点,同时对多肽的合成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对多肽的合成方法和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一、多肽的合成方法1. 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多肽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反应速度快、纯度高,适合合成较短的多肽序列。

该方法利用聚苯乙烯或聚酰胺基质作为载体,通过氨基酸与载体表面上的活性基团进行缩合反应来逐步合成多肽链。

此外,还可以引入保护基和有机溶剂等辅助剂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2. 液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是多肽合成的传统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氨基酸分子之间的缩合反应来构建多肽链。

该方法适用于合成较长的多肽序列,但反应速度较慢且纯度较低。

液相合成法需要借助溶剂和试剂,以及净化和纯化等步骤来得到目标产物。

3.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又称非天然氨基酸合成法,通过合成非天然氨基酸来拓展多肽合成的可能性。

该方法可以引入更多的变化和功能基团,从而改变多肽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化学合成法包括马尔萨斯开环反应、迈尔琼氏反应和米氏缩合反应等。

4.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通过利用生物系统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制来合成多肽。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合成速度快、选择性高,但常受到生物系统的限制。

生物合成法主要包括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二、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多肽的高级组织形式,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1. 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以胺基(NH)端和羧基(COOH)端作为起始和终止。

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2. 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局部的空间排列方式。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多肽合成是通过将氨基酸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多肽是由数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研究、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等。

下面是多肽合成的一般工艺流程:1. 氨基保护:多肽合成的第一步是保护氨基酸上的活性氨基。

常用的保护基有Boc(tert-butoxycarbonyl)、Fmoc(9-氟代甲基羰基)等。

氨基保护可以防止氨基酸之间的副反应发生。

2.活化:活化是将氨基酸与反应试剂(通常为活化剂)结合,形成反应中间体。

常用的活化剂有DCC(二催化四氯化碳)、DIC(二异丙基氨基甲酸酯)等。

3.缩合:缩合是将活化的氨基酸与已保护的氨基酸反应,形成新的肽键。

缩合通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等。

4.脱保护:脱保护是将保护基从氨基酸上去除,使其恢复原来的活性。

常用的脱保护试剂有稀有酸、碱性条件(如TFA,三氟醋酸)、氢化试剂等。

5.纯化:合成的多肽可能与反应副产物、未反应的氨基酸及其他杂质混合在一起,需要通过纯化步骤去除。

纯化一般采用液相层析、柱层析、逆流层析等方法。

6.鉴定:合成的多肽需要进行结构鉴定,以确保化学合成的正确性。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

7.重复步骤:以上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直到合成得到目标多肽序列。

需要注意的是,多肽合成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和试剂用量等因素,以确保多肽的高纯度和高收率。

此外,对于较长的多肽链,还需要考虑到固相合成的方法,其中合成的多肽链通过终止剂与固相载体连接,并在每次反应后进行洗脱步骤。

总结起来,多肽合成的工艺流程包括氨基保护、活化、缩合、脱保护、纯化、鉴定以及重复步骤等。

合成多肽的过程需要仔细控制反应条件和试剂用量,以确保高纯度和高收率的产物。

多肽的合成路线

多肽的合成路线

多肽的合成路线
多肽的合成路线可以分为两种常见的方法: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方法:
1. 固相合成:通过在固相上逐步添加氨基酸残基来构建多肽链。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固相材料(通常是具有功能基团的小球形树脂),然后在固相上用特殊的保护基团保护氨基酸的α-
氨基。

接下来,依次添加已保护的氨基酸和活化剂,反应至氨基酸链的末端。

最后,用适当的方法去除保护基团,释放多肽链。

2. 液相合成:通过液相反应逐步添加氨基酸残基来构建多肽链。

首先,选择一种适当的活化剂(如活化的酰化试剂)将氨基酸与氨基酸残基连接。

然后,将反应物和试剂进行多次循环,逐渐扩展多肽链。

最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去除保护基团,得到多肽产物。

生物合成方法:
1. 基因工程:通过修改或组合基因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合成多肽。

首先,将编码多肽序列的基因片段(如cDNA)插入到载
体DNA中。

然后,将载体转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所需
的多肽。

最后,通过宿主细胞的生理过程,如转录和翻译,生物合成多肽。

2. 化学修饰:通过对已合成的多肽进行化学修饰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活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加入化学修
饰基团、交联多肽链等。

需要注意的是,多肽的合成路线具体取决于多肽的长度、结构和功能要求等因素,并且对于不同的多肽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合成策略。

生物多肽工艺流程

生物多肽工艺流程

生物多肽工艺流程一、固相肽合成(1)投料:树脂加入固相合成仪,加入DCM溶胀,抽干后加入DMF洗涤,洗涤结束抽干备用。

(2)缩合:将氨基酸用一定体积的DMF溶解,加入缩合剂活化后投入固相合成仪,补充DMF至反应浓度,搅拌反应。

(3)脱除保护基:以Kaiser试剂检测反应程度,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DMF 洗涤,加入PIP/DMF溶液脱除保护基,以Kaiser试剂检测反应程度,反应完毕抽干溶剂,DMF洗涤,准备加入下一个氨基酸。

(4)缩合循环:按照树脂序列依次连接氨基酸,按照“脱保护——洗涤——活化氨基酸——投料缩合——洗涤"步骤进行缩合循环操作,按照氨基酸序列完成剩余n个氨基酸的缩合。

(5)出料:合成结束之后用IPA和DCM交叉洗涤树脂,完成树脂收缩收缩,出料至不锈钢托盘。

(6)树脂干燥:树脂在真空干燥箱中室温干燥,干燥完毕称重,计算收率。

(7)有机废液回收,集中处理。

(8)清场: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及时清场。

二、树脂裂解(1)配液:按照裂解液成分比例配置裂解液,并提前置冰柜中冷藏保存。

(2)投料:肽树脂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预冷的裂解液,搅拌反应.(3)出料:裂解结束后放出反应液,抽滤除去树脂并以TFA洗涤。

(4)浓缩:裂解液转入旋转蒸发仪室温浓缩至小体积.(5)析出:浓缩后的反应液倾入预冷的甲基叔丁基醚(简称醚)中,搅拌使析出大量固体.(6)离心:浊液离心,并用预冷的醚洗涤。

(7)粗肽干燥:涤完成的粗肽转至真空干燥箱中室温干燥.(8)有机废液回收,集中处理。

(9)清场: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及时清场。

三、多肽HPLC纯化(1)溶解:操作人员将粗肽溶解,调节PH至工艺规定范围。

(2)过滤:滤去粗肽溶液中不溶物,过滤ACN和纯化水。

(3)配制纯化液:根据工艺内容配制A相(乙腈)和B相(水)。

(4)纯化:在制备型液相上进行纯化,分别接收流份。

(5)检验及返工:对制备流份进行检查,合并合格流份,其他部分根据需要再次纯化。

多肽合成方法范文

多肽合成方法范文

多肽合成方法范文多肽合成是一种人工合成肽链的过程,它通过连接氨基酸残基来构建具有特定序列的多肽。

多肽合成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多肽合成方法之一、它是在固相支持上(通常是树脂)上逐步添加氨基酸残基,通过缩合反应来构建多肽链。

固相合成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耦合效率高,合成速度快,适用于合成各种长度的多肽。

它的基本步骤包括:树脂的载体固定、氨基酸残基的耦合、脱保护反应和树脂的洗脱。

2.液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多肽合成方法。

它是将氨基酸溶液逐步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通过缩合反应来构建多肽链。

液相合成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可以同时合成多个肽链,适用于小规模的合成。

但是,液相合成法的缺点是对于长序列多肽合成较困难,并且反应效率低。

3.酶催化合成法酶催化合成法是利用酶的催化活性来合成多肽。

酶催化合成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对于特定的基序列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合成产率高。

但是,酶催化合成法的缺点是酶的选择性较低,合成时间较长,并且需要高纯度的底物。

4.液相支持合成法液相支持合成法是将固定相和液相合成法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方法。

它是将固相树脂悬浮在溶剂中,进行固相合成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固相合成的优点,同时避免固相合成法中生成的副产物对反应的影响,使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合成效率更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合成方法,如电化学合成法、化学发光体系合成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用于合成特殊结构的多肽。

总的来说,多肽合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具体的合成需求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合成的多肽的纯度、收率和合成效率也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优化。

多肽固相合成法操作

多肽固相合成法操作

多肽固相合成法操作多肽固相合成法(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 SPP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方法,用于合成多肽。

它以固相载体为基础,通过逐步添加氨基酸单元来构建多肽链。

本文将介绍多肽固相合成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

1. 基本原理多肽固相合成法利用固相载体作为反应基质,将第一个氨基酸单元与载体共价结合。

随后,通过反复重复以下步骤,逐一将氨基酸单元添加到多肽链上。

首先,氨基酸单元的保护基团被去除,使其暴露出反应活性的氨基和羧基。

然后,氨基酸单元与多肽链的C末端反应,形成酰肽键。

最后,已添加的氨基酸单元再次被保护,以防止其在后续的反应中发生意外的副反应。

通过重复这些步骤,可以逐渐扩展多肽链的长度,直到合成目标多肽。

2. 合成步骤多肽固相合成法的步骤如下:(1)固相载体的选择:常用的固相载体包括树脂、聚合物和硅胶。

载体的选择应根据合成目标和反应条件来确定。

(2)固定第一个氨基酸单元:将第一个氨基酸单元与固相载体上的活性基团(通常是羟基或氨基)共价结合,形成起始多肽链。

(3)逐步添加氨基酸单元:重复以下步骤,逐一将氨基酸单元添加到多肽链上:- 去保护基团:使用适当的试剂去除氨基酸单元的保护基团,使其暴露出反应活性的氨基和羧基。

- 反应形成酰肽键:将氨基酸单元与多肽链的C末端反应,形成酰肽键。

- 保护新添加的氨基酸单元:为防止其在后续反应中发生副反应,需要对新添加的氨基酸单元进行保护。

(4)多肽链的完整性测试:在合成结束后,需要对多肽链的完整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合成目标的多肽已经成功合成。

3.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合成天然多肽、合成突变多肽、合成活性肽和合成药物前体等。

通过调整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多肽,用于研究生物活性、药理学和临床治疗。

总结:多肽固相合成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方法,用于合成多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SRIN (Super Acid Sensitive ResIN) (2-methoxy-4-alkoxybenzyl-alcohol resin)
HO CH2
O CH2
P
CH3O
Peptide is cleavable with 0.5-1.0% TFA in DCM resulted in protected peptide fragments.
✓ Piperidine/DMF (1:4, V/V) is added to the mark;
✓ The mixture is shaken thoroughly and left for 25-30 min;
✓ The resin is filtered off and the absorbance of the filtrate is measured at 301 nm (e = 7800).
The final cleavage results in peptides with COOH group at the C-terminus
The resin is not availa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peptides with a sequence on the C-terminal that is sensitive for diketopiperazine formation !
HO CH2 CH3O
O (CH2)3 COOH Attach to aminomethyl PS-DVB resin
Removal of the peptide with diluted TFA
2-Chlorotrityl chloride (Clment of the first amino acid:
peptides (available for fragment condensation).
ClTrt resin prevents the diketopiperazine formation ! Attachment of Cys and His derivatives to the resin is free from
Cl Cl
The final cleavage results in peptides with COOH group at the C-terminus
Cleavage with 90-95% TFA + scavangers results in free peptides Cleavage with AcOH:MeOH(TFE):DCM (1:1:8 or 2:2:6) results in protecte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resins and most of them are used for special cases and in individual laboratories. Here only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resins will be presented. Resins are based on PS-DVB (1%) copolymer.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
2020/8/11
Outline
✓ Resins; ✓ Protecting groups; ✓ Synthetic protocol; ✓ Monitoring; ✓ Cleavage technics; ✓ Side reactions;
Fmoc/tBu:
Fmoc
tert-butyl
4-Alkoxybenzyl alcohol (Wang) resin:
HO CH2
O CH2
P
Attachment of the first amino acid: Fmoc-Aaa(X)-OH:DIC:DMAP (2:2:0.2 equiv to the resin OH content) in DMF, 1h at RT.
1 g ClTrt-resin + 2 mmol Fmoc-Aaa(X)-OH + 8 mmol DIEA in 3-5 mL DCM, for 1.5 h then 0.8 mL MeOH to block the unreacted groups washing with DCM, iPrOH, MeOH, ether
H3C
H3C H3C C CH3
O
TFA
H3C C CH3
R
O
C
CO
C H
..
NH
piperidine
O
H2C
H2C
CH2 O C NH CH C NH CH C O CH2
O
O
O CH2
Wang-resin
Fmoc-Asp(OtBu)-Tyr(tBu)-Wang resin
Type of resins for Fmoc-chemistry
NH2(mmol/g) = [A301.V(ml)/e301.m(mg)].106
2. ca. 4-6 mg Fmoc-Aaa-resin +400 mL 50% piperidine/DMF 30 min at RT, then filtration dilute with MeOH to 25 mL
enantiomerisation!
Determination of loading
(Calculation of the resin capacity) 1.
✓ 10-20 mg of dried resin are weighted exactly into a 100 mL measuring flask (for a load of ca. 0.5 meq/g 20 mg is sufficient);
4-Hydroxy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HMPA) linker:
HO CH2
O CH2 COOH Attach to aminomethyl PS-DVB resin
Removal of the peptide with TFA
4-(4-Hydroxymethyl-3-methoxyphenoxy)butyric acid (HMPB) link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