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第三版)习题册》-B10-3261.docx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整理了好久好久)-副本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整理了好久好久)-副本

思考与练习:《先秦诸子散文》1,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是什么意思?答;和:和谐、协调。

同:单一、一律。

‚和而不同‛意谓既能和衷共济,又不强求一律,承认和容许个体独立、自由。

孔子赞美‚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主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既要和衷共济,一心一德,又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与见识。

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理论高度,显示出深刻的哲理思想意义。

“和而不同”的哲理思想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扬光大中华儒家文化、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2,理解孟子关于“民本”的论述及其对现实的启示意义。

答: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执政为民,就是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孟子的"制民之产"思想有利于我们关注民生,重民生者方可上下同心,获稳定发展;轻民生者必至上下离心,遭社会动乱,重视民生,民富是强国之本,民安是稳定之基,人民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才能安居乐业,和谐稳定.而且"薄其税敛"思想有利于我们体恤民力,关心民众疾苦,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孟子"谨庠序之教"的教育思想利于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同时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提高整个民族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孟子的"与民同乐" 思想利于实现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增强民族凝聚力;领导与民同乐的亲民形象,正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体现, 社会升平盛世的体现3,你是否认同老子所说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办法?为什么?答:不认同,这个‚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透露的是一种朦胧的、模糊的、萌芽的均等、均富、均衡的社会思想,在今天看来已不足为训了,均贫富也是不现实的,不符合市场规律,应该是主张合法致富光荣,懒惰而贫穷可耻使‚不足‛逐渐走向‚有余‛《山水诗三首》“汉江临泛”1.本诗三、四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三册高等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三册高等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表达与文采(一)一、《谈生命》一、 1.C2.A3.B4. C二、 1.排比2.拟人三、 1.并列关系2.并列关系四、 1.(1)聚集欠伸破壳吟唱跳舞挣脱(2)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2.冰心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或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等。

五、 1.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3.活着,应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活着,不仅为自我,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弃的一棵小草,而是一方独特的风景。

4.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5.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六、 1.C2.(1)悬岩:高而陡的山岩;削壁:直立的山崖,仿佛削过的一样。

(2)来生:指人死了以后再转生到世上来的那一辈子,这是迷信的说法。

3.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破壳出土、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也可回答: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荫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也可回答: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4.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

生命本身不会永远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坎坷痛苦。

即生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进途中有鲜花与掌声,也会有坎坷与曲折,这些都是人生的财富,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

只要是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5.仿句如: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习题册(与语文(第六版下册)配套)》-+A01-2723.docx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习题册(与语文(第六版下册)配套)》-+A01-2723.docx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习题册(与语文(第六版下册)配套)》-+A01-2723.docx语文习题册(第六版下册 )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雨中登泰山一、基础知识1.C2.C3.A4.A5.( 1)不是就是(2)不但还(3)只有才(4)不管都6.李健吾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二、课文理解1.B2.D三、语段精读(一)1.B2.B3.D4.C5.D6.白纱比喻水气花纹比喻水流(二)1.本小题选项设计有误,正确答案为(4)(5)(1)(2)( 6)( 3)。

也可让学生将 C 选项中的( 1)( 5)顺序颠倒,这样就可选C。

2.B3.A四、拓展训练1.( 1)×(2)×(3)√2.这些事物可以形容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和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鲜明,更能引起美的想象。

3.用这些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而又变幻莫测的日出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时候景色的奇丽。

2故都的秋一、基础知识1.B2.(1)冷落、寂寞(2)着,穿(衣)(3)抑止(4)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长久3.C4.( 1)排比(2)比喻(3)拟人(4)反问5.( 1)创造社沉沦(2)秋尽江南草木凋(3)欧阳修秋声赋二、课文理解1.秋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雨后话凉秋枣奇树(意思答对即可)。

2.这样写,就把自己对于秋的感受提高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抒发对于北国之秋的特殊情感。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3.C三、语段精读(一)1.B2.A3.C4.C(二)1.B2.A3.C4.C5.C(三)1.南国之秋“色彩不,回味不永”。

2.比手法。

3.排比句“廿四的明月,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荔枝湾的残荷”,从多个角度明南方之秋“色彩不,回味不永”;排比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之与,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酣淋漓地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行比描写。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八下语文人教版三维练习册电子版

八下语文人教版三维练习册电子版

八下语文人教版三维练习册电子版1、8.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目前“当务之急”是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B.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奔赴在冬奥会赛场的每个角落,他们的身影“栩栩如生”。

C.这两位演员临时合作却配合得“天衣无缝”,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正确答案)D.在祖国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勇于接受一切挑战。

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跌宕dàng 佳肴yáo 供不应求gòngB、踱步duó契约qì锲而不舍qìC、赝品yàn 租赁lìn 果实累累léi(正确答案)D、帐簿bù裙褶zhé藏头露尾lòu3、“自惭形秽”中“秽”、“扣人心弦”中“弦”的读音分别是“shu씓xuán”。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雨中登泰山》的点睛之笔是()[单选题]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一路行来,虽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兴趣盎然(正确答案)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5、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与原文不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羞怯(qiè)粗犷(kuàng)褴褛(lǚ)戛然而止(jiā)B.蹒跚(pán)徘徊(huái)揩(kāi)油抑扬顿挫(cuò)(正确答案)C.恣睢(zì)教诲(huì)两栖(xī)吹毛求疵(chī)D.沉淀(diàn)炽热(zhì)告罄(qìn)桀骜不驯(jié)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红楼梦》前5 回内容的是( ) [单选题] *A.冷子兴演说荣国府B.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正确答案)C.葫芦僧乱判葫芦案D.甄士隐梦幻识通灵8、郁达夫的自传体白话小说是()[单选题] *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正确答案)薄奠迟桂花9、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B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D9. 答案:B10. 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绮梦2. 答案:四季轮回3. 答案:啾4. 答案:于学派5. 答案:骚体6. 答案:束缚7. 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 答案:古往今来9. 答案:沉浮10. 答案:海纳百川三、简答题1. 答案:辞章取义2. 答案:意境3. 答案:《红楼梦》4. 答案:文学的审美功能5. 答案:章回体6. 答案:离骚7. 答案:语感8. 答案:修辞9. 答案:杜牧10. 答案:修炼个人文化素养四、论述题本章主要围绕着文学的审美功能展开讨论。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文学之美不仅在于其言辞优美、形象生动的描写,更在于其所传递的情感和哲理的力量。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悲剧,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这种审美的体验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满足,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文学作品也具有启迪人心、塑造个性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与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美的境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通过阅读与欣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作文题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文学的作文。

(正文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自行填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三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给我未来的孩子一、语言训练1.D2.B3.A4.C5.B二、语段分析1.文中提到的“最严酷的冬天” “玫瑰的芳香”“色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最严酷的冬天 ?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 ?玫瑰的芳香 ?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回忆等),?色彩 ?指人生的精彩。

2.作者为什么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答:因为理想主义者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理想会使人出众,理想能纯洁人的气质,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

三、拓展阅读这位父亲给新入学的女儿哪些忠告?对你有何启示?答:略。

2走出地平线一、语言训练11.D2.A3.C4.C5.B二、语段分析1.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答: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2.作者在文末说:“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请你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简要地概括出来。

答:一个人只有扩展自己的襟怀,冲破思想牢笼,超越自己,才能走出封闭自己的 ?地平线?。

三、拓展阅读读完本文后 , 你有什么体会?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答:略。

本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读完本文之后,我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并且想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只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生活就有意义。

3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语言训练1.C2.D3.A4.D5.B二、语段分析21.当作者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参加进去?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2.第 2 段说“不如早点离开人世”和第3段的“长寿有一些好处”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如早点离开。

但是长寿的人能够更好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拓展阅读你怎样理解“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答:略。

4哲学家的思考一、语言训练1.D2.A3.B4.C5.D二、语段分析1.文中画线处的“边边角角”指代什么?答:人生中多余的东西,各种诱惑。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选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答: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是承接关系,第三段是对前两段的总结。

三、拓展阅读模仿选文,再写一两个小故事和你的感悟。

3答:略。

5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语言训练1.C2.A3.D4.D5.B二、语段分析1.诗中写到蟋蟀在你我的记忆里“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你”“我”的童年有何惊喜,中年有何寂寞?答:我们的童年在母亲身边,发生过很多让人惊讶又让人高兴的事,令人难忘。

而中年以后大都与家人分离,因而感到很寂寞很孤独。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

2.诗人说那只蟋蟀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

因为诗人心中只想着祖国和家乡,没有想其他的,似乎很单调,但这是诗人心中最甜美最温馨的情感,又感觉特别谐和,通过对比和这种反差突出了诗人对祖国、故乡的最深沉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三、拓展阅读你是怎样理解“怀旧”的?答:略。

4第二单元6威科特先生的陷阱一、语言训练1.C2.A3.B4.B5.C二、语段分析1.上述文字反映了威科特先生怎样的教学思想?答:努力学习现成的宝贵知识,有时比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

2.为什么“我”最后还是跳进了威科特先生的“陷阱”?答:因为威科特先生设置的 ?陷阱 ?就是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而 ?我?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三、拓展阅读试将本文中的萨姆老师和课文中的威科特先生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答:略。

7拿来主义一、语言训练1.C2.D3.A4.A5.B二、语段分析1.“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与“而这回接受一切”两者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前者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只是第一步;后5者是全盘接受,连糟粕也接受。

2.最后一段是总结性文字, (A)(B) 两处画线部分分别与上文一一对应,顺序不可更改。

用文中语句,完成以下填空。

(1)A处“使用”“存放”“毁灭”分别指上文的,,;其相关词语分别是“”“”“”“”“”。

( 2) B处“沉着、勇猛” “有辨别”“不自私”分别针对上文“”“”“”而言。

答: (1) 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 ?吃掉?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送一点进博物馆??大可以毁掉??请她们各自走散?(2)?孱头? ? 昏蛋?? 废物?三、拓展阅读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国粹派是怎样一种人?“敝帚自珍”与“哗然”各有何含义?答:在对待文化交流问题上,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抱残守缺,极力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人。

?敝帚自珍 ?在这里是贬义词,是抱残守缺,害怕交流,不求创新和发展的意思; ?哗然 ?是大惊小怪,极力反对的意思。

8孔子的诚信观一、语言训练61.B2.D3.C4.B5.A二、语段分析1.第一段中,孔子的志向和弟子们有何不同?这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思想?答:子路的志向仅仅是施惠于自己的朋友,颜回只谈到了自身的修养,而孔子则是要把恩义普施众人,取信于友。

反映了孔子仁爱、诚信的思想。

2.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三、拓展阅读你遭遇过网络失信吗?你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诚信建设应该怎么做?答:略。

9项链一、语言训练1.A2.D3.C4.C5.B二、语段分析1.语段中玛蒂尔德说:“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这句话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与性格?答:她为自己毅然借债赔偿项链最终还清欠债感到欣慰。

表现了人物的诚实、天真的性格。

72.课文在说明项链是假的以后就戛然而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三、拓展阅读试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答:结尾和莫泊桑的《项链》一样,也是在对话中结束,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使人不禁莞尔。

10牡丹的拒绝一、语言训练1.B2.D3.C4.C5.A二、语段分析1.作者在写“牡丹的拒绝”之前为何要盛赞牡丹的美?答:①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②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出游人去洛阳观赏牡丹;③在与下文写?牡丹的拒绝 ?的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2.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 而名声大噪”,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

答:①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要埋怨,而要立足当今,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与挫折,去开辟美好的未来。

②略。

例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偏远的永州,却写下了?永州八记? 及其它散文,这些作品成了文坛上的不朽之作。

三、拓展阅读8武太后为何要“怒贬牡丹花”?为何“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答:略。

第三单元11把信送给加西亚(节选)一、语言训练1.A2.B3.C4.C5.A二、语段分析1.“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哪种人?答:不论老板在还是不在都会坚持工作的人( 或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的人 ) 。

2.你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何做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答:略。

三、拓展阅读胡林香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为什么?答:略。

12寻找时传祥一、语言训练91.D2.C3.B4.D5.C二、语段分析1.“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对这句问话你如何作回答?答:在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也仍然会存在着苦、累、脏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要有人去从事。

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

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

2.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时传祥”为题,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

答:寻找 ?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

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 ?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三、拓展阅读谈谈你对“一生只忠于一件事”的理解。

答:略。

13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一、语言训练1.B2.C3.D4.A5.C101.什么是“职业水准” ?答:职业水准应该是80%的精湛技艺, 15%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坚持,以及 5%的灵光闪烁。

2.“精湛技艺”“特立独行的认知和坚持”与“灵光闪烁”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没有必备的技能就谈不上特立独行的认知,没有特立独行的认知,就不会灵光闪烁。

三者相辅相成 ,其中必备的技能是基础,共同构成一定层次的职业水准。

三、拓展阅读出租车司机的这堂“ MBA课”给你什么启示 ?答:略。

14俗世奇人(节选)一、语言训练1.略2.D3.C4.(1) ①把“塑造”改为“讲述”。

( 或: 删去“的事迹” )(2)④把“生龙活虎” 改为“活灵活现”。

5.C111.对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答: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传神刻画出了 ?天津码头 ?上?优胜劣汰 ?的生存法则。

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 ?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答:?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指的是天津卫 ?码头 ?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

?地地道道 ?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2.这段文字似乎与“刷子李”全文无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来写这一段呢?答:为写 ?刷子李 ?预设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

三、拓展阅读“俗世奇人”杨巴“奇”在何处?对你有何启示?答:略。

1215围墙一、语言训练1.B2.C3.B4.C5.A二、语段分析1.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吴所长在碰头会上提出研究围墙问题时的开场白能不能不那么郑重其事和啰唆?答:不能,因为设计所的工作不能简单化,一接触土木,便会引起三派分歧。

2.为什么应该发言的两大派都暂时沉默,不愿过早地暴露火力?答:因为吴所长的开场白把瓶口封紧了,两大派还没有摸清情况。

三、拓展阅读如果你是厂长,你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中,选择谁担任铸造车间主任?为什么?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