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 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 教案

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
峪(yù):嘉峪关
瓣(bàn):花瓣
辨(biàn):辨别
辩(biàn):辩护
辫(biàn):辫子
内容展示
作者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成这首诗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明确:
拟人。诗人首先反把自己比作金色花,然后又赋予金色花人的感情和动作。这样写可以使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看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主要的修辞手法。
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
三、课文内容梳理
读完课文,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
1、作者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成这首诗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检测(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
课题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散文诗用意象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3)母爱主题的深入解读。
-对于母爱主题的深入解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可通过分享生活实例、组织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母爱。
(4)课文朗读与感悟。
-学生在朗读和感悟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美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强化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课文学习,深化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人文关怀。具体包括:1.能够理解并描述散文诗的特点,体会诗中的意境;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提升写作技巧;3.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4.感受并表达对母爱的认知,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些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持久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人文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我认识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在课后,我应主动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分析并体会课文中的母爱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母爱的伟大,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教学难点
(1)对散文诗意境的理解与把握。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散文诗中的意境,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诗人的情感。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亲情的温暖?”(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亲情的表达。
第7课 《金色花》(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2024)

第7课《金色花》教学设计《金色花》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这首抒情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是一首表现母爱诗歌的名篇。
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
这篇课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场景,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深情。
在教学时,应着重于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同时,作为自读课,要充分放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多读、多品、多思、多说、多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通过各种朗读与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在《散步》中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在《秋天的怀念》里感受到了母亲对瘫痪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对亲情、对母爱的理解,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
【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背景资料】本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郑振铎译。
《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
二十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案

-写作手法学习:识别并学习作者使用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中的作用。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培养同理心和感悟力。
举例解释:
-在学习“笑嘻嘻”一词时,教师可通过例句和上下文,解释其在文中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使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散文诗的形式和内容上鉴赏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象征手法时,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金色花”在文中所象征的美好和希望,以及这一手法如何丰富文本意义。
-对于情感的细腻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我在母亲的笑容里,看到了花朵的盛开”,通过分析这样的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母爱的温暖和作者的情感投入。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散文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的细腻把握:散文诗中情感的表达往往含蓄而细腻,学生可能难以捕捉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4.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中,学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笑嘻嘻”、“骄阳”、“温柔”等,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语境运用。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散文诗描绘自然之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散文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金色花》教案

此外,学生在诗歌创作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但部分学生的作品仍显得有些生硬。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创作技巧的讲解,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等。
-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如娇嫩、笑靥、缠绵等,并理解其在诗句中的含义。
-课文解析:分析金色花的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诗歌鉴赏: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现代诗歌。
-创作实践:尝试以身边事物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举例解释:
-在诗歌朗读方面,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例如,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金色花》。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金色花》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诗歌朗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虽然我提前准备了示范朗读,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难以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朗读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多加模仿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泰戈尔的诗歌,感受其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金色花》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深入理解泰戈尔诗歌的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在诗歌鉴赏方面,教师可提供一些鉴赏技巧,如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描绘的形象等,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是印度作家泰戈尔。
这首诗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描述了他与母亲之间的温馨互动,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还需要引导他们体会诗中的深层情感,并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散文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引导他们感受诗中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金色花》的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学会散文诗的阅读方法,能够正确地朗读和欣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金色花》,学生能够体会家庭亲情的美好,增强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散文诗《金色花》的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难点:体会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细腻描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散文诗的内容;情感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诗歌,你们能告诉我诗歌的基本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诗《金色花》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案

5.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
7.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通过感悟《金色花》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对散文诗的欣赏水平;
2.设计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动手能力;
3.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意语言的感悟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母爱的表达方式”或“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意语言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尝试用散文诗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意语言的感悟:课文中泰戈尔运用了优美的语言描绘母爱的美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掌握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效果,提升写作技巧。
-文章结构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脉络,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
- “我”变成金色花,默默开放,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诗意语言感悟)。
- “我”又变成孩子,缠着母亲讲故事,运用了拟人修辞,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修辞手法运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通用11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通用1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金色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泰戈尔及其主要诗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品读诗歌,想象散文诗所营造的优美宁静的意境氛围,再现母子情深的温馨和谐画面。
2.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初步掌握鉴赏散文诗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品味诵读,把握诗中活泼调皮孩子及沉静慈爱的母亲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感受金色花的圣洁和美丽,感受浓浓的母子之情。
品读诗歌,感受泰戈尔诗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中画面,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金色花的意象特点,把握泰戈尔诗的风格。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一、品读诗句,激趣导入。
1.由泰戈尔的精美诗句导入多媒体画面展示诗句:①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③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读这些诗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第①句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感伤眼前失去的而忽略了身边的其他风景,切勿因小而失大。
第②句优美而含蓄表达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生要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绚烂旺盛,努力地发光发热,为社会作贡献。
死要像秋叶般悄然足以,不必轰轰烈烈。
第③句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的思考:只要你努力过,奋斗过,即使没留下任何痕迹,都是美好的,都不会有什么遗憾,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读着这样一些清新自然,唯美伤感,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精美诗句,我们的思想受到启迪,心灵、情感得到美的净化、熏陶,对人生、自然我们有了更多的感悟思考……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这样描述自己读泰戈尔诗的感受:我每天读泰戈尔,读他的一行,便把世界上的一切烦恼都忘了。
泰戈尔的诗真有这样的魔力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泰戈尔以及他的作品。
2.简介印度诗圣——泰戈尔画面上这位须发花白,有着一副慈祥面容的老者便是泰戈尔,他是印度著名诗人,他的诗在印度可以说是人人都会吟诵的,被称为印度“诗圣”。
泰戈尔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曾两次访问中国,影响了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代文学先驱。
诗歌主题以爱、欢乐、光明为主。
今天我们要学的《金色花》就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的母子之情。
二、初读诗歌辨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熟悉一下文中的关键词。
1.印度“诗圣”——“诗的国度”孕育出的伟大诗人、作家。
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
2.亚洲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3.虔诚的宗教信徒,诗歌意象常常渗透着宗教色彩。
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4.泰戈尔的散文诗在二十世纪初影响了中国文坛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代文学先驱。
三、诵读诗歌定基调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虽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因此朗读时同样要注意一些朗读技巧:把握语速、注意朗读节奏、同时在朗读前要根据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看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是活泼欢快的,还是沉重忧伤的。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散文诗,并思考:你认为该用什么樣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以暖色调为主,以“喜悦、欢快、温馨、深情”的语气来读,语速“舒缓”。
语速:轻松、舒缓感情基调:喜悦(笑嘻嘻的)、欢快(在新叶上跳舞)、温馨、深情(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我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画面温馨),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我不告诉你,妈妈。
”)四、想象画面入诗境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将一行行静止的文字描述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并简要概括几幅画面。
1.描述范例: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
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
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2.概括母子情深画面(三次嬉戏)妈妈我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为妈妈做事。
)我变成金色花后做了什么事?与妈妈进行了三次嬉戏,也构成了三幅非常美的,非常和谐的画面。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看着妈妈工作)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妈妈的视力。
)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撒娇)3.再现母子情深对话想象母亲寻找孩子的焦急,孩子因母亲找不到自己的得意……模仿母亲、孩子的语气朗读关键句,读出母子情深。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调皮、得意、撒娇)(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心,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吭就走,把妈妈急坏了!)五、聆听范读析形象1.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对比刚才同学的朗读,把握朗读重音、节奏、语气、语调,感受母子情深。
2.思考:金色花是一种什么花?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度中,他的散文诗,充满浓厚的、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对神的敬意。
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为了赞美孩子的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3、变成金色花后,孩子和妈妈快乐地嬉戏,通过诗中母子情深画面的描写,我们读到了怎样的母子形象?一个(活泼可爱、机灵调皮、热爱母亲)的孩子一个(慈爱善良、沉静安详、喜爱孩子)的妈妈六、感悟亲情巧表达亲情是圣洁的、美好的,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沐浴着母爱,并以他特有的稚嫩方式和妈妈捉迷藏,向妈妈撒娇,帮妈妈做事。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父母和子女相处的和谐感人画面呢?拿起手中的笔,请你也来描述一番。
(妈妈牵我的手过马路;妈妈放学时到校门口来接我,见我没来焦急地张望着;妈妈生日时,我画一幅画送给她;我和妈妈一起打羽毛球;天气寒冷的时候,妈妈会叮嘱我多穿些衣服,小心着凉……)七、拓展阅读深赏析阅读泰戈尔《新月集》中的几首诗:1.选择你最喜爱的诗句大声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哪一首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做点赏析。
(可从表达技巧、结构、主题、形象……)等方面加以赏析。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摩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
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的熠熠地暗中飞去了。
——泰戈尔《告别》同情如果我只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亲爱的妈妈,当我想吃你的盘里的东西时,你要向我说“不”么?你要赶开我,对我说道:“滚开,你这淘气的小狗”么?那末,走罢,妈妈,走罢!当你叫唤我的时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再喂我吃东西了。
如果我只是一只绿色的小鹦鹉,而不是你的小孩,亲爱的妈妈,你要把我紧紧地锁住,怕我飞走么?你要对我摇你的手,说道:“怎样的一个不知感恩的贱鸟呀!整夜地尽在咬它的链子”么?那末,走罢,妈妈,走罢!我要跑到树林里去;我就永不再让你抱我在你的臂里了。
花的学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着,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便在那时候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妈一样。
玩具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帐,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想道: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的一早晨的好时间浪费掉了!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玩耍树枝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了。
评析:《告别》中的几句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充分调动视觉、触觉等感官,细腻地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展现出一个天真稚气略带顽皮的儿童形象。
《同情》中妈妈对动物不仁慈,孩子不满意了。
作者以孩子的口吻,通过唤起母亲的爱,委婉地希望母亲可以善待小动物。
《花的学校》运用了拟人手法,刻画了花孩子们天真烂漫,自由洒脱的性格特点。
(他们渴望冲破束缚,渴望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也暗含着对泰戈尔对当时教育制度的不满,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
)《玩具》歌颂孩子的游戏单纯快乐,童心的可贵,批驳成人的世俗,平淡中有深意,对比中突出表现可贵与庸俗。
被称之为“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的冰心曾这样他自己读泰戈尔诗的感悟:泰戈尔!谢谢你以快乐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冰心《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推荐阅读:《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