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力所拉祜族乡基本情况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云南少数民族住房情况

xx少数民族住房情况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姿多彩。
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云南各地的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特点,同一地区居住的不同民族的建筑各有千秋,不同地区同一民族的建筑也大不相同。
云南的少数民族建筑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等特点。
从建筑样式来说更是丰富多彩:有平顶的,例如哈尼族的“土掌房”;有吊脚的,例如傣族、景颇族的“竹楼”;有分层的,例如傈僳族的“木楞房”等,建筑原料基本都是就近取材。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他们传承着民族特色,但作为建筑,又更多受地理条件、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的影响,这使得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产生了相互交叉的复杂关系。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住房类型都是统一的,沿袭自己民族几千年来的风格;在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建筑样式。
此外,少数民族建筑随汉文化的传入而不断改变。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本民族的生活习俗,逐步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特有的民居建筑。
另一方面,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建筑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所以,现在我省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住房仍保留着传统的建筑样式,部分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加之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建起了和汉族相同的平顶式楼房,但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总之,目前云南少数民族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样式更加实用美观,居住环境更加宜人。
(一)彝族云南的彝族人口众多、分布较广,基本上各县市都有分布,尤以楚雄、红河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彝族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民居样式各不相同,与当地的居住现状密切相关。
彝族的村寨多选在地势险要的高地、斜坡或靠近河谷的向阳坡地,彝族的住房大多是土木结构,低矮无窗,阴暗而潮湿。
第六课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荡秋千
是高山族另一项青年男 女踊跃参加的娱乐活动, 荡秋千时,姑娘坐在秋 千的藤垫上,系上长索, 请小伙子牵引操纵,两 厢配合。
拉祜族
•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人口数量有多少?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 45.4万。主要从事农业。 你对拉祜族还有 哪些了解? 你对拉祜族还有哪些了解?
水族服饰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 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 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 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 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 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 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 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 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 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 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甩发舞
相传甩发舞是500多年前一个叫叶带的 佤族姑娘首创的。传说叶带与佤族小伙 子岩奇相爱,一天,他们相约到山箐里 找竹笋,竹林里蜘蛛网很多,密密麻麻 粘满了叶带的长发,回到寨里用了三天 三夜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也未能将蛛网 清除掉。后来,聪明的岩奇做了一把竹 木梳送给叶带,让她在月下梳头,再到 水槽下冲洗,甩干头发,终于把蜘蛛网 全部除尽。叶带根据自己的体验,约着 姑娘们编出了边唱边跳的甩发舞,一代 一代流传下来,纪念这件有意义的事。
二、看一看
• 同学们,看看下列图片,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 几个民族吧。 • 观察第36页上的图片,进一步了解这几个民族的 特色,然后全班交流。
三、认一认
• 认一认邮票上的民族有什么特点? • 观察第36、37页上的邮票,然后全班交流。
灵活边境管控方式

灵活边境管控方式力所乡边境现状。
力所乡辖区面积185.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其中图地村为抵边村庄,与缅甸佤邦勐冒县营盘区巴格地乡及公忙乡相邻,边境线全长13.8公里。
与力所乡相邻的营盘区共8个乡、一个直属街道,104个村,共3640余户,约19200余人,邦莱村、公嘎拉村与力所乡图地村相邻,力所乡与缅甸营盘区以南锡河为界,沿岸有7个非法便道,界河水量小时可通车,非法出入境方便,边境防控任务重,管控难度较大。
制定方案,召开会议,党委牵头,采取行动。
力所乡党委制定印发了《中共力所拉祜族乡委员会关于疫情期间加强边境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引领全乡边境防控工作。
2020年3月27日娜思乡长带领挂职乡党委副书记蔡明海、副乡长李扎莫和乡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刘利辉到抵边村图地村召开边境管控工作会议,图地村驻村第一书记、图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全村各组(橡胶队)干部、10名护边员和2名禁毒专干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边境管控疫情防控输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发动全村抵边村民共同参与到边境管控疫情防控输入工作中来。
会后娜思乡长带领工作人员到边境便道搭建帐篷执勤点处进行了踏查踩点。
发动村民,搭起帐篷,戴上红袖,开始值守。
2020年3月28日,乡党委、政府组织图地村民在13.8公里边境线便道上新搭起帐篷值守点7个,加上乡边境派出所的2个帐篷值守点,全乡边境线上共有帐篷值守点9个,每个帐篷值守点分别安排2个小组(队)共同负责值守,由每个小组(队)的男人每班3人24小时轮流排班值守,由图地村领导轮流带班,乡边境派出所进行业务指导,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深入开展边境管控疫情防控输入工作,值守村民主要采取步行巡边管边控边的工作方式,值守的村民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就地联系在边境一线驻扎工作的民警进行排查处理,如果发现非法偷渡过来的人员立即报乡指挥部,由乡指挥部对接县指挥部及时送到指定地点采取统一隔离处理措施。
拉祜族建筑特征

拉祜族建筑特征拉祜族民居特点4.1拉祜族木掌房民居澜沧、孟连、勐海一带,气候温热潮湿,其住房是利用自然资源的竹、木、草、藤等,建成干栏式住屋。
上层住人,下层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舂米等。
平面一般近似长方形,楼层低矮,被深深的出檐遮盖着,远望只见一根根木柱上,架着甚为硕大的黄色草顶,淳朴自然,不加装饰,颇有田园风光的韵味。
1)分布拉祜族木掌房民居分布于云南临沧县、澜沧县、孟连县、勐海县等地。
2)形制拉祜语称“木掌楼”为“左课叶”,房屋大都建在山区坡地上,底层架空的高度约在1米左右,亦算是矮脚干栏民居形式之一(图4.1—1)。
正如当地拉祜族民歌中所唱的那样:“小小掌楼四个角,大门朝着太阳开”。
在“木掌楼”东边山墙处,经常设一个宽度约1米左右的晒台,叫“古塔”。
每当人们回家时,先由独木梯上到晒台上,用水冲洗干净脚上的泥土后再进屋。
屋分前后两间,前间较小,叫“切骂郭”,安有木臼。
这种木臼很特殊,口在楼面以上,脚在楼面以下,很好使用,舂米时又不会引起楼面震动。
后间为火塘间“阿扎”,全家做饭、起居、睡眠都在这里进行(图4.1—2)。
另有一种“大房子”,椭圆形草顶屋盖。
楼层室内两侧用篱笆或木板分隔成向内开放若干小隔间,供小家庭居住。
中间有宽敞的通道,其上设若干个火塘(图 4.1—3)。
如此多的入口,冬季全体成员相聚时居住较为拥挤,但因各小家庭半年以上的生产时间,都分散居住在稻田地边的“班考”里,农闲时才返回“大房子”居住。
因此,“大房子”似乎变成了临时居住的公共场所。
而这种“大房子”也反映了一种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
3)建造 拉祜族木掌楼的梁柱受力体系较简单,大构件用榫卯接,其余的用竹篾绑扎。
屋盖共用桁条5或7根,其中部的三或五根,置于两支点的三或五架梁上,边部两根桁条则直接放置在檐墙上,此两条桁条与中部的梁架无联系措施,自呈纵向承重系统。
因此,屋盖承重体系构成中部和两边分别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尚未形成完整的横向木屋架图4.1—1 拉祜族木掌房远眺 图片来源:杨大禹《云南民居》p79图4.1—2 拉祜族木掌典型平面 图片来源:杨大禹 《云南民居》p79结构体系。
云南分布

普洱市--概况全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共有30个镇、61个乡、12个民族乡;36个居委会、993个村委会。
市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距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西盟县--概况全县辖2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勐梭镇、勐卡镇、翁嘎科乡、力所拉祜族乡、岳宋乡、新厂乡、中课乡。
共有2个居委会、36个行政村。
县政府驻勐梭镇。
宁洱县--概况全县辖2个镇、7个乡:宁洱镇、磨黑镇、德化乡、同心乡、勐先乡、普义乡、黎明乡、德安乡、梅子乡。
共有4个居委会、85个行政村。
县政府驻宁洱镇。
思茅区--概况全区总人口25.45万人(2006年),有汉、彝、哈尼、傣、苗、拉祜、佤、白、傈僳、回等民族。
辖4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思茅镇、南屏镇、倚象镇、思茅港镇、云仙彝族乡、六顺乡、龙潭彝族傣族乡;曼昔农场、思茅农场。
共有10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
区政府驻思茅镇过街楼路。
墨江县--概况全县辖2个镇、1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联珠镇、通关镇、新安乡、孟弄彝族乡、团田乡、新抚乡、景星乡、鱼塘彝族乡、龙潭乡、文武乡、坝溜乡、泗南江乡、那哈乡、雅邑乡、龙坝乡。
共有4个居委会、163个行政村。
县政府驻联珠镇。
景东县概况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西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
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弥渡两县相连。
东西宽61千米、南北长73千米,总面积4532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
总人口37.77万人(2006年),有汉、彝、哈尼、瑶、傣、回等民族。
西盟力所拉祜族乡基本情况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拉祜族乡【基本情况】力所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2公里,东接勐梭镇,南连翁嘎科乡,西与缅甸佤邦云盘区接壤,北连岳宋乡和勐卡镇。
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191.3米,最低海拔590米,年均降雨量2739毫米,年均温度15.3℃,常年无霜。
全乡总面积185.50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十公里。
辖5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共3394户11723人,少数民族人口11352人,占总人口的97%,其中:拉祜族占48.1%,佤族占47.8%,其他民族占4.1%。
【历史沿革】拉祜族有“拉祜纳”、“拉祜西”两大支系,源于古代氐羌系统,与彝族关系密切。
清代文献中被称为“倮黑”。
自称拉- 1 -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
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大多数人通汉语和傣语。
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后来,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推广使用。
其祖先渊于甘、青地区的古氐羌人,后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
其先民唐代史籍称“锅锉弯”,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路继续南迁。
先后受唐宋时南诏、大理国以及元明清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及傣族封建领主统治。
传统舞蹈有芦笙舞,样式多达三、四十种。
乐器有芦笙、三弦等。
诗歌中“陀普科”(谜语)为群众喜闻乐见。
传统节日主要有火把节等。
提供者:573- 2 -。
拉祜族

拉祜族文章点击数:1263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9日来源:云南民族网【打印文章】拉祜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截止2011年底,拉祜族有47.86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1.03%(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
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此外,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金平、江城等县以及澜沧江以西的景洪和勐海等县也有少量拉祜族人民居住。
拉祜族渊源于古代号“东方大族”的氐羌后裔,古代拉祜族最早生活在甘肃青海地区。
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
宋代时拉祜族聚居在洱海南部的巍山、弥渡之间,宋末时拉祜族分两路迁至临沧和景东以南一带。
明清时一部分迁到了今天的云南省澜沧江两岸以及元江沿岸。
迁徙中,走得最远的,已越过边境,到达中南半岛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的山区。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是与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
两大方言在语言、词汇上虽有差异,但两种方言可以互相通话。
拉祜族在历史上原本没有文字,曾以木刻记事,结绳记数。
在二十世纪初,外国的传教士来到了拉祜族居住的地区,他们为了便于传教,曾用拉丁字母创制了一套拉祜文。
这套拉祜文很不科学,因而也未能广泛传播。
到解放前夕,懂得这种拉祜文的人很少。
解放后,对原有的拉丁文字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的勐朗坝、东回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新拉祜文。
现在,拉祜语和汉语,拉祜文和汉文,是澜沧县的通行语言和文字。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信仰、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万物有灵,多神拜物,对拉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影响最为广泛。
清朝初年,大乘佛教传入澜沧江拉祜族居住区后,佛教逐渐取代了原始宗教的位置,成为与政治结合的宗教思想。
拉祜族介绍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约41万(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
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此外,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金平、江城等县以及澜沧江以西的景洪和勐海等县也有少量拉祜族人民居住。
拉祜族主要分为两大支系,即拉祜纳支系和拉祜西支系,两个支系均有着共同信仰和习俗、共同的文化传统,大体同步的社会发展进程,只是在方言、服饰等方面有一些差异。
云南省是拉祜族的故乡,省内拉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县(市)共计22个,分别隶属云南省思茅地区、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地区。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是与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
民族简介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历史拉祜族——历史拉祜族源于原分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后不断向南迁徒。
至迟到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
根据考古发现分析,战国时期的拉祜族先民已脱离原始时代,他们男女均头梳双辫、身着及膝长袍,从事迁徙农业和畜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拉祜族乡
【基本情况】
力所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2公里,东接勐梭镇,南连翁嘎科乡,西与缅甸佤邦云盘区接壤,北连岳宋乡和勐卡镇。
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191.3米,最低海拔590米,年均降雨量2739毫米,年均温度15.3℃,常年无霜。
全乡总面积185.50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十公里。
辖5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共3394户11723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人,少数民族人口11352人,占总人口的97%,其中:拉祜族占48.1%,佤族占47.8%,其他民族占4.1%。
【历史沿革】
拉祜族有“拉祜纳”、“拉祜西”两大支系,源于古代氐羌系统,与彝族关系密切。
清代文献中被称为“倮黑”。
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
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大多数人通汉语和傣语。
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后来,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推广使用。
其祖先渊于甘、青地区的古氐羌人,后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
其先民唐代史籍称“锅锉弯”,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路继续南迁。
先后受唐宋时南诏、大理国以及元明清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及傣族封建领主统治。
传统舞蹈有芦笙舞,样式多达三、四十种。
乐器有芦笙、三弦等。
诗歌中“陀普科”(谜语)为群众喜闻乐见。
传统节日主要有火把节等。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
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提供者:573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