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码光绪之死的真相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光绪之死 毒杀光绪的最大嫌疑人竟是隆裕皇后

历史趣谈光绪之死 毒杀光绪的最大嫌疑人竟是隆裕皇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光绪之死毒杀光绪的最大嫌疑人竟是隆裕皇后导语:光绪之死:话说前些时报载,通过检测光绪留下的头发和衣服,确定他的死因是砒霜中毒急性发作而死。

一时之间关于究竟是谁毒杀光绪的猜测众说光绪之死:话说前些时报载,通过检测光绪留下的头发和衣服,确定他的死因是砒霜中毒急性发作而死。

一时之间关于究竟是谁毒杀光绪的猜测众说纷纭。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慈禧、李莲英、袁世凯最可疑。

但分析起来实则并非如此。

慈禧确实想置光绪于死地,可按她当时的病情来看,她已经无力安排毒杀光绪了,就是安排人,可能也不会有人听她的而为自己留下后患。

说袁世凯毒杀光绪,也属戏言。

因为身在宫外的袁世凯不可能有机会。

至于李莲英:他对慈禧惟命是从。

可是他内心里还是非常同情光绪的,在“西狩”路上,他曾经冒着得罪慈禧的风险将自己的被褥献给光绪,光绪对他的印象也挺好,甚至说没有他自己将会更加受苦。

此时慈禧命悬一线,他不会去毒杀和自己关系尚好的光绪。

实际上,杀害光绪的最大嫌疑人应该是隆裕皇后。

为什么呢??首先是光绪伤害她很深。

隆裕的母亲是慈禧的胞妹。

因此,隆裕7岁开始就在慈禧身边长大,后来被强指给比自己小三岁的光绪为后。

在指婚的现场,光绪就不想将定亲的信物给她,是在慈禧的威逼下,她才拿到信物的。

由于婚姻不幸,又受慈禧感染,隆裕心狠手辣。

隆裕在宫里是最不得人心的,脾气很坏,因为得不到皇上的宠爱,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人,底下人都怕她乱发脾气。

她经常找碴打骂宫女,就是对小动物也缺少慈爱之心,她养的猫不超过半个月,就会被她打走或者踩伤踩死。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因之谜 砒霜中毒身亡

历史趣谈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因之谜 砒霜中毒身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因之谜砒霜中毒身亡
导语: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亡有太多的猜测。

近来考古发现,光绪帝是死于中砒霜之毒身亡。

若是排出扬名皇权政坛的毒药榜,“鸩”一定名列前茅。


清末皇帝光绪帝的死亡有太多的猜测。

近来考古发现,光绪帝是死于中砒霜之毒身亡。

若是排出扬名皇权政坛的毒药榜,“鸩”一定名列前茅。

鸩是古代的一种鸟。

因为专门捕食蝎子、蜈蚣之类的毒物毒虫,鸩日久天长浑身带毒。

鸩毒的历史早在先秦已有,《左传》中说,鲁桓公的第三子叔牙,就是被弟弟与鲁庄公用鸩酒毒死的。

秦朝的相父吕不韦也因为受到始皇的威胁,饮鸩而死。

魏晋南北朝可谓鸩毒的“黄金时代”。

司马昭鸩杀郑小同、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谋毒废太子、赵王司马伦毒杀贾南风、梁王司马彤谋毒司马伦、河间王司马颐鸩毒羊皇后、东海王司马越谋毒晋惠帝等等,在众多下毒案中,司马懿鸩杀大将牛金一事显得格外卑劣。

司马懿当政时,世面上流行的谶书《玄石图》与占星巫士不约而同做出了一则预言——“牛继马后”,意思是司马氏的天下将由姓牛之人继代。

恰好,司马懿的手下有名立过重大功勋的将领,叫做牛金。

深以为忌的司马懿十分不安,派人请牛金前来赴宴,以特制的阴阳壶一侧盛鸩酒,一侧盛美酒。

美酒自饮,毒酒递于牛金。

忠心耿耿的牛金毫不提防,“饮之即毙”。

后面的朝代,毒药同样滥行。

冶葛、乌头就属于植物之毒。

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毒性极强,常人只需服用3-4毫克,就会心慌、心律不齐,以致心跳骤停。

由于毒性峻烈,乌头的汁常常被涂抹在兵器上。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解读光绪帝的死亡真相 关于光绪之死的几种说法

历史趣谈解读光绪帝的死亡真相 关于光绪之死的几种说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读光绪帝的死亡真相关于光绪之死的几种说法导语: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名杏贞,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生母,父叶赫那拉惠征。

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名杏贞,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生母,父叶赫那拉·惠征。

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两次,立皇储两次。

掌权时间在清朝仅次于康熙与乾隆,在中国史上排名第四,史上的无冕女皇。

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咸丰六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崩逝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

同治即位后,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期间收复新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发展洋务运动,清政府进入平静时期“同治中兴”。

1875年同治崩逝后,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为继承人,继续垂帘听政。

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又因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而开始一人独掌大权。

后于1889年撤帘归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垂帘听政。

1900年庚子国变后,决心改革,实施“清末新政”。

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由于在其47年的统治期间,清朝除了太平天国等内乱外,正值世界动荡,饱受外国侵略,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颇受争议。

近年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提出应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

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生活常识分享。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
1、第一种说法:慈禧知道自已即将归西天,不愿意在他死后,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帝。

主要依据有清末给光绪看病的名医屈桂庭他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

”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

”根据这种说法,光绪是被毒死的,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太后,因为她是当时最有权势、又严密控制光绪帝的、最好下毒、最可能下毒的人。

2、第二种说法:袁世凯见慈禧一病难起,怕慈禧死后,光绪掌握实权,报复自已在戊戌变法出卖皇帝的行为,于是贿赂宫廷宦官,用剧毒药物害死光绪帝。

这种说法最有权威的依据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说法,溥仪说:“我亲耳听到一个侍候光绪帝的老太监讲,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

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送的。


3、第三种说法:太监李莲英得悉光绪帝的日记中载有西太后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的消息,与慈禧一起阴谋将毒药投入光绪帝的食物中致使光绪帝中毒身亡。

4、第四种说法:这几年来有专家根据光绪帝生前的病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理论,推断是光绪帝因为严重肺结核病加上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的。

5、第五种说法:光绪帝有严重的肾亏,加上光绪帝从小身体虚弱,从几岁起就受慈禧的压制,长期处在紧张之中,后来又在做皇帝时更是经历一连串的挫折和打击,病情逐渐加重,引起一系列呼吸道、消化道、等并发病症,最后病亡。

这一说法主要依据是光绪生前的病历和光绪生前自已的一段回忆。

甜言蜜语之揭秘光绪帝死因之谜

甜言蜜语之揭秘光绪帝死因之谜

揭秘光绪帝死因之谜108年前,37岁的光绪皇帝与73岁的慈禧太后仅隔不到24小时先后去世,蹊跷的巧合,光绪是被慈禧害死的流言始终没断。

一百年后,一位史學界外的电视编导声称拿到了确凿证据:光绪是被砒霜毒死的。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公元1908年11月10日)下午5点,太阳刚刚落入地平线下,一个太监按例到瀛台,送来一个装着奏折的黄匣子。

光绪皇帝打开后,立刻在灯下动手批阅。

同时。

皇帝的晚膳也到了。

与此同时,住在仪鸾殿的慈禧太后“病忽转剧”,右胸剧痛,几乎完全喘不上气来。

于是,她像往日一样,派出一位太监。

以太后名义向光绪赐食(因此从来无人敢检查是否含毒),12分钟后,食品送到。

光绪皇帝如往常一样起立谢恩,并当即将赐食吃下。

后来发生的事情令人惊奇:慈禧命奏事处的太监到内务府,安排人将光绪皇帝的棺椁抬进乾清宫。

同时。

命奏事处的太监赶到四个内务府大臣的家,告诉他们“皇上病重,请堂官即刻进里头办事”。

内务府大臣们6点过后赶到紫禁城,太监立刻带领他们到乾清宫视察了棺椁准备的情况。

然后。

太监传达慈禧的命令:立刻回家,明天早上来办丧事。

当天晚上,内务府却又接到光绪的谕旨,命内务府大臣火速请江南名医陈秉钧和天津名医张彭年。

然而张彭年接到内务府电话后却说,他自己也病了,不来。

于是,内务府大臣们赶紧请来了这天上午为光绪诊视的医生吕用宾。

但内务府按例请示内奏事处,结果是不允许吕用宾进入瀛台。

第二天早上,一名西医屈永秋看到光绪皇帝肚子疼得在床上乱滚。

十九日,光绪水米不进,也不能说话了。

二十日中午,《上谕档》记录:光绪皇帝“枢灵已散”。

二十一日的下午6点33分,光绪皇帝终于离世。

这并不是电影或电视片的镜头,也非小说的场景描写,它是国家清史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的编导钟里满的研究成果,这些复原出的当年情形,都写在他的新书《清光绪帝死因鉴证》之中。

光绪是死于慈禧之手吗?108年前,37岁的光绪皇帝与73岁的慈禧太后仅隔不到24小时先后去世,蹊跷的巧合,光绪是被慈禧害死的流言始终没断,但是,流言也只是流言,终究没有证据。

历史趣谈光绪怎么死的 离奇死亡的真相

历史趣谈光绪怎么死的 离奇死亡的真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光绪怎么死的离奇死亡的真相
导语: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近百年来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今天,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侦查思维,这一历史谜案终于尘埃落定。

光绪死因...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近百年来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今天,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侦查思维,这一历史谜案终于尘埃落定。

光绪死因百年无定论
1908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名义上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却被囚禁于瀛台的光绪和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在20个小时内相继死亡,引起国人的震惊、诧异和惶惑。

这预示着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专制帝制的崩塌,影响了中国历史后来的走向。

但关于光绪的死因,近百年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

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

还有人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

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的。

正常死亡抑或被害而死的说法也一直争论不休,成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

100年来,有关光绪死因的论文论着连篇累牍,却始终没能形成学术定论。

2003年,央视纪录片编导钟里满偶尔得知,1980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曾对光绪及隆裕皇后的棺椁(曾于上世纪30年代末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两人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面,保管在清西陵库房里。

于是钟里满开始了长达5年的边测试研究、边拍电视纪录片的过程。

光绪死因之谜

光绪死因之谜

姿势2:光绪帝悲催的幼年时光
无父母之怜
失亲朋之爱
姿势3:光绪帝悲催的婚姻状况
光绪帝共有一后二妃,皆为慈禧所择。为了归政 后更有效地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内侄 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硬塞给光绪帝做皇 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 和珍妃,珍妃貌美端庄,性格开朗,活泼机敏, 颇有见地,光绪帝极喜欢她。但戊戌变法失败后, 慈禧就将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 立下了一条规矩,今后不许觐见皇上。又相传八 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前还不忘处置珍 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 死。
疑点4
在光绪去世的前一天,也即十月二十日,溥仪被从醇 亲王府接进宫。载沣也是在同一天,被封为摄政王。 在光绪死去的当天,曾从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鸾殿,很 快传出懿旨,立溥仪为嗣皇帝,命摄政王载沣为监国。 如此种种表征出慈禧太后好像已经知道光绪帝很快就 会死去,并积极地为光绪的去世后的帝位做准备。 然而,我们前面提到过,在死去的当天,光绪帝还曾 向全国各地督抚颁布谕旨,意图寻医治病,并不像行将就 木的样子。 两者行为的鲜明对比引人遐想。
现在,我们转入正题么么哒!
关于光绪帝死因的历史说法
自然病死说
自然病死说1
*《德宗实录》、《光绪朝东华录》、《清史稿· 德 宗本纪二》等所谓正史或官修史籍内,均载光绪 系正常死亡 *《苌楚斋三笔》卷六称:早在光绪三十四年二三月 间,光绪帝久病未愈,早入膏肓,是时肝气大发, 以手扭太监顶戴,以足踢翻电灯,情势日及。 *光绪临终前一段时间,一直为其治病的六位名医之 一杜钟骏所著《崇德请脉记》一书,对光绪之病 情、诊病经过以及光绪临终前的病状,叙述颇详, 证明光绪确实是正常死亡。
PROCESS1: 研究者首先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检测。 通过微型核反应堆,采用“中子活化法”,即核 分析方法,测定了光绪皇帝的两缕头发。结果发 现,其砷的含量非常之高,部分发段竟达2,404微 克/克。而当代健康人的正常含量为0.14微克/ 克,两者相差17,000余倍。经与隆裕皇后及同时 代的清人头发比较,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仍分别 比他们高出260倍和131倍。过量的砷可使人中毒 以至死亡。很显然,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早已超 过了正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光绪帝怎么死的?专家通过头发找到凶手,这三人脱不了关系

光绪帝怎么死的?专家通过头发找到凶手,这三人脱不了关系

光绪帝怎么死的?专家通过头发找到凶手,这三人脱
不了关系
光绪帝是清朝中期继爱新觉罗·颙琰之后最后一位皇帝,他被认为是历
史上温情的帝王,他被称为“宣统帝”。

1887年,光绪帝死于一次神秘
的杀害案,这一案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凶手事实上是三家宗族:卢家、陈家和张家,因此他们被誉为“三家杀害光绪帝”。

据史料记载,这三家的宗族都对杀害光绪帝有所参与,并且还以一种
非常神秘的方式,就是通过头发来做取证。

根据相关调查,有看守在
宫里的一位官员,夸大其词说:陈家杀死了皇帝,但是居然把头发留
在了现场,所以一切都清楚了!事实上,通过有专家研究通过头发,
最终找到了凶手,这证实了光绪帝是被杀害的事实,而这三人就是凶手,他们无法脱身。

一、光绪帝的历史
1、光绪帝是清朝中期继爱新觉罗·颙琰之后的最后一位皇帝;
2、光绪帝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温情的帝王,被称为“宣统帝”;
3、光绪帝于1887年死于一次神秘的杀害案,而凶手也于是逃之夭夭。

二、光绪帝被杀害的事件
1、根据调查,凶手是三家宗族:卢家、陈家和张家,他们被誉为“三
家杀害光绪帝”;
2、这三家都参与了杀害这一案件,他们还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方式,就
是通过头发来做取证;
3、有专家研究通过头发,最终找到了凶手,这证实了光绪帝是被杀害
的事实,而这三人就是凶手,他们无法脱身。

三、光绪帝的后世影响
1、这桩悲剧事件,一直未能给清朝带来好的后果;
2、这使得清朝政权一蹶不振,经济繁荣减退,内乱频发,未能有效遏
制民众反抗;
3、然而,这桩悲剧更是警醒了后来人,也使人深刻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错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

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

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去,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
传闻:光绪被害致死?
晚清文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摘抄的清代笔记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令人将光绪害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的罪孽,于是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出卖了皇上。

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

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

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秘档:光绪临终病情
由于种种传闻,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一大疑案。

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还是让我们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当年光绪病情档案是如何记载的吧。

档案一:光绪37岁时的《病原》说,他遗精将近二十年,腰腿肩背经常酸沉,耳鸣也有近十年。

可见,光绪一直身体不好。

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案》记载,从这时起,光绪的病情不断恶化。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光绪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夭亡的直接原因。

档案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

档案四:同年五月初十《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

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说明医生们对光绪的病已无能为力了。

档案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

档案六:同年十月十七,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这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

御医会诊后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档案七:同年十月十九光绪的《脉案》,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全身乏力的症状,御医们“甚感棘手”。

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

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怨恨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历史回顾:光绪继位真相
清宫秘档告诉人们,光绪的确是病死的。

但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

看看光绪不幸的婚姻和他苦闷的皇帝生涯,也就可以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光绪与慈禧虽以“母子”相称,但他并不是慈禧亲生。

光绪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出生在北京醇郡王府。

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

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因患天花突然去世。

由于临终没有留下遗命,慈禧太后压制了其他一切意见,坚持由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入宫来继承皇位。

载湉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因为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想找个儿皇帝,为她再次垂帘听政创造机会。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4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

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牢牢抓在手里,当作争夺权力的工具。

婚后短暂幸福
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

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长大的,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

按照清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到了16岁就要亲政。

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日期逐渐临近,慈禧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已不可回避。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

光绪的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

这位皇后长得实在不漂亮,瘦弱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

慈禧之所以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就是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机敏。

珍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

大婚后的数年间,他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

而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帝后权力之争
光绪亲政后,53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一如既往地把握着国家政务。

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

光绪经常披着星星来,顶着月亮去,饱受奔波之苦,名为皇帝,实为傀儡。

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日久天长,精神抑郁,旧病不去,又添新愁。

从光绪的《脉案》看,相当一段时间内,光绪体质没有见好,但是看病和吃药的次数却相对减少。

这主要是光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整天忙于政务,另外,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无暇顾及看病吃药。

这就更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光绪疾病缠身的一生中在政治上最大的举动,就是戊戌变法了。

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和珍妃的支持下,光绪试图改革政治,富国强兵。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特权。

守旧的权贵重臣害怕改革触动他们的地位,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关系。

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

这样朝廷大臣里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展开激烈的斗争。

光绪亲政的十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重创: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也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活到此结束。

此后,光绪度过了10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又将光绪挚爱的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立下一条规矩:今后不许再见皇上。

慈禧重新出面训政,多方凌辱折磨光绪。

起初,慈禧想过要谋害光绪,后来又想把他废掉。

光绪深知慈禧的险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他对天长叹:我连汉献帝都不如啊!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病情日益加重。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御医朱 等人在光绪的《脉案》中写下:皇上脉搏微弱,面色发黄,鼻子溃疡,吃饭不香,消化不良,心情烦躁,时常叹息,气短而懒得说话,精神恍惚,常常半夜醒来,对墙无故发笑。

皇上本来身体就不好,气血双亏,心肾两虚,现在又胸中郁闷,虚火上升,造成脾胃不和。

慈禧害死珍妃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相传她临行前命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

这件事情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但珍妃确实是那时死的,因为从那以后再没见过有关珍妃的记载。

而且后来有个太监有一个回忆录,专门谈到了珍妃被慈禧害死的情况。

当光绪得知珍妃死讯,旧病复发,再也无法康复了。

由此可见,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得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慈禧害死光绪并非全无道理。

尽管从光绪脉案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光绪属于正常病逝,但人们总觉得他只比慈禧早死一天,这太奇怪了。

光绪当时身体很弱不假,但为什么这一天也拖不过去呢?是慈禧手下最后几天在药里下了什么东西,还是做了别的手脚?这些猜疑只是猜测,因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