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典型林分的林冠截留特征

合集下载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林冠截留特征及模拟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林冠截留特征及模拟

株进行树干茎流的监测 , 样地特征见表 1 , 各项 目具体监测方法如下.
表 1 不同树种监测样地特征
T a b l e 1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p e c i e s s ma l l mo n i t o r p l o t s
测模 型的建 立 , 目前 国内外提 出和广 泛 应 用 的林 冠 截 留模 型 主要 包 括 以统 计 为基 础 的经验 模 型 , H o r t o n提 出的概念模 型和应 用 最 为广 泛 的 G a s h解 析模 型 ” . 经验 模 型操
作 简单 , 但无 法较 好地 揭示林 冠截 留过 程机 理 ; 概 念机 理 模 型又 因参数 较 多 , 在模 型 应用 和推广 方面 受到 较大 的限制 ¨ 引. 王彦 辉 在 总结 国 内外 截 留模 型研 究 的基 础 上 , 提 出了
响 J , 国 内外学 者 开展 了广泛 的研究 , 掌握 了大量 的实 测 数据 , 但 不 同森 林 类 型和 气候 条
件下林 冠对 降水 的再分 配 格 局 差异 较 大 J . 一般情况下 , 温 带针 阔 叶林 的穿 透 降 雨率 变 化范 围在 7 0 %_ 一 9 0 %; 中国大部 分地 区 的树 干 茎 流率 低 于 5 %E 6 3 , 可 以忽 略不 计 ; 中国针 叶林 、 阔 叶林 的林 冠截 留率 变动范 围分 别为 1 4 . 5 %—5 0 %和 1 1 . 2 %_ 2 6 . 1 7 % . 由于林冠 截 留过程 复杂 和各影 响因子 的测 定难 度 较 大 , 研究 者 非 常关 注 林冠 截 留预
( 1 . 北京林业 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防治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国环境监测 总

2021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联考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联考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山东省金太阳高考地理联考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生态足迹是任何已知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相比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若区域生态足迹大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称为区域生态赤字;反之,则为区域生态盈余。

如表示意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A. 均依靠外部资源供养B. 南平生态环境恶化C. 泉州生态压力最大D. 大多数为生态盈余2.生态足迹是任何已知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相比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若区域生态足迹大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称为区域生态赤字;反之,则为区域生态盈余。

如表示意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市(区)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福州 2.6160.331莆田 1.0620.259泉州 3.1960.338厦门 1.8430.213漳州 1.8800.573龙岩 1.876 1.003三明 2.758 1.329南平0.891 1.398宁德 1.8170.680福建省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A. 调整消费结构,减缓生态足迹增长趋势B.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C. 鼓励人口外迁,降低人均生态承载力D.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引入省外资源供给3.煤炭地下气化是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为一体的开发能源与化工原料的新技术,其实质是只提取煤炭中含能成分,变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无需工作人员进入地下被称为第二代采煤方法。

林冠截留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林冠截留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林冠截留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牛强崔卓卿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林冠截留是森林水文的重要过程,是大气降雨到达森林生态系统的第一次截持,在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主要对我国林冠截留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林冠截留;水源涵养;大气降雨中图分类号:S71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林冠截留是雨水在植物叶面吸着力、承托力、重力和水分子内聚力作用下的叶面水分储存现象。

在森林与降水的关系中,林冠截留是对降水的第1层阻截,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第1次再分配,其余大部分雨水通过林内穿透雨的形式落到地表枯枝落叶层,最终形成土壤蓄水。

1 林冠截留的研究现状目前,林冠截留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通过国内学者对林冠截留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截留率和截留量的实测数据。

据研究,在林分成熟、长势较好的天然林中,森林林冠层对降雨的截流量在10~20 mm,而林冠层年截留量一般跟该地区的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次数有关,其截留量基本达到年降水量的15%~45%。

石培礼[1]等研究认为,林冠截留率为19.85%±7.16%,变动范围和变异系数分别在11.4%~34.3%和6.68%~55.05%。

刘世荣[2]等人对我国不同气候、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特征的研究表明:我国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年平均林冠截留量在134.0~626.7 mm,变动系数在14.27%~40.53%;而平均林冠截留率在11.40%~34.34%,变动系数在6.86%~55.05%。

由于森林冠层具有比较大的降水截留量和附加截留降水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进入林地内的降雨量,延长降雨和产流的历时,减少由于地表径流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

张胜利[3]等分别对不同树种林冠层对降雨动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当华山松的冠层下限高度高于7 m,林内穿透雨则具有较大的动能,当降雨等级为小雨时,华山松的林冠层能够有效的减少林内穿透雨的动能,而当降雨强度在中雨以上的情况下,森林冠层降雨动能的影响微弱。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5篇材料)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5篇材料)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5篇材料)第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级,共53题)第一章概论(3)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有哪些?3、简述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7)1、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2、简述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3、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有哪些?4、简述系统论的基本原则;5、系统工程的概念是什么?6、什么是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7、什么是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概况(7)1、贵州森林资源的特点有哪些?2、简述生态区划的内容;3、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是什么?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5、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6、我国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有哪些?7、什么是退耕还林?现在实施的内容是什么?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5)1、林业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几方面?2、简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3、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和步骤有哪些?4、简述林业专项规划设计的步骤;5、造林典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是什么?第五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24)1、什么是防护林?什么是防护林体系?2、山丘区水土保持林林种有那些?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3、简述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原则5、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6、什么是封山育林?简述封山育林的类型和方式。

7、封山育林的适用条件是什么?8、试述封山育林技术措施。

9、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趋势是什么?10、简述林分立体配置应注意的问题1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1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途径是哪种?14、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15、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16、什么是适地适树?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是什么?17、适地适树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18、什么是造林密度、经营密度?19、如何确定造林密度(即原则和方法)?20、按造林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有哪些?选用条件是什么?21、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22、怎样检查造林成活率?23、幼林补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4、试述水库防护林的造林关键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林分空间结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林分空间结构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长白山 1 空间格局 1 空间分布 1 点格局分布 1 混交度 1 樟子松 1 林分更新 1 更新 1 幼苗 1 大小比数 1 人工天然混交林 1 云杉 1 ripley's k函数 1 hamill & wrlisht统计方法 1
推荐指数 4 4 4 3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林分的特征结构

林分的特征结构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任何一个林区,都是由一个个林分组成的。

森林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林分是一个具体的森林地段,区别林分之间的差异,是通过下列内部特征来实现的。

一、林相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状况,也称林层。

(1)单层林:只有一个林冠层的林分,如一般的人工纯林;(2)复层林:有2个或2个以上林冠层的林分,如天然林和某些人工纯林;(3)连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的林分,如热带雨林;(4)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林层称为副林层。

二、林龄及其结构林龄通常是指林分的平均年龄。

对于组成林层的各树种,分别求其平均年龄,但一般情况下是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阶段代表林分的年龄。

表示林分的年龄通常用龄级,龄级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划分的年龄等级。

不同树种,龄级的长短不同,龄级的产地主要是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

生长慢。

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红松、楠木等2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等1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迅速的树种,如杉木等5年为一个龄级;生长很迅速的树种,如泡桐、桉树等2~3年为一个龄级;毛竹一般1~2年为一个龄级。

龄级自幼林起,用Ⅰ、Ⅱ、Ⅲ……等表示。

林分年龄不同,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通常也可用下列等级表示林分年龄:幼龄林,干材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

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结构状况也是林分的重要性质特征。

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同或者彼此之间的差异不超过一个龄级,称为同龄林;同龄林多为人工林,异龄林多为天然林。

三、密度、郁闭度和疏密度(1)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用株/h㎡表示;(2)郁闭度:是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0~1.0表示,郁闭度反映林冠的闭合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林分的外貌特征和生产力水平;(3)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

疏密度用0~1.0表示,标准林分的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高低的反映。

重庆四面山5种森林类型林冠截留影响因素浅析

重庆四面山5种森林类型林冠截留影响因素浅析

重庆四面山5种森林类型林冠截留影响因素浅析张焜;张洪江;程金花;张君玉;孙龙;马西军【摘要】【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probe in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l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anopy interception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in Three Gorge Reservoir Region of Yangtze River.【Method】Related data of 25 rainfalls from May to September in 2009 were observed.The paper made a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anopy interception among five forest type in Simian Mountain of Chongqing.【Result】①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interception ratios from high to low,the five forest types are arranged as warm needle-leaved forest(42.70%)temperate needle-leaved forest (39.35%)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39.05%)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36.28%)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27.73%);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interception ratios from high to low,the five types of forests are arranged as warm needle-leaved forest (50.08%)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44.91%)temperate needle-leaved forest(44.18%)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42.13%)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31.33%).②The influencing priority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for temperate needle-leaved forest is precipitationrainfall intensitywind velocitytemperatureair humidity.For 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the priority is precipitationwind velocityrainfall intensitytemperature air humidity.For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the priority is precipitation=rainfallintensitywind velocity=temperatureair humidity.For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the priority is precipitationrainfall intensitywind velocitytemperatureair humidity.And for warm needle-leaved forest,the priority is precipitationrainfall intensitywind velocitytemperatureair humidity.③Between the canopy intercepti on amount of each forest types and precipitation,a power function is shown.The precipitation of temperate needle-leaved forest,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warm needle-leaved forest standard land when reaching the saturated canopy interception is 102.4 mm (temperate needle-leaved forest),55.4 mm(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52.2 mm(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101.4 mm(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102.4 mm(warm needle-leaved forest).【Conclusion】 Different forest types have different canopy interception capabilities.The priority of canopy interception capability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is warm needle-leaved foresttemperate needle-leaved forest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影响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

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

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

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赵海蓉;帅伟;李静;吴福忠;杨万勤;谭波【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4(28)6【摘要】以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定位监测了2011年4-12月40场降雨中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

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冠截留率分别为香樟林31.63%,柳杉林42.73%,混交林49.88%。

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柳杉林>混交林>香樟林;当单次降雨量>24mm 时,截留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

各种林分树干茎流量少,茎流率均低于2%;地表径流量表现为香樟林>柳杉林>混交林,地下渗滤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表明森林植被对降雨截留分配具有显著影响。

相对于单一结构的人工林,混交林林冠截留率较高,地表径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总页数】7页(P94-100)【关键词】径流;森林群落;水土保持;华西雨屏区【作者】赵海蓉;帅伟;李静;吴福忠;杨万勤;谭波【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7;S715.2【相关文献】1.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分解特征 [J], 向元彬;胡红玲;胡庭兴;万见中;普梅;颜震;丁云海2.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J], 向元彬;周世兴;肖永翔;胡庭兴;涂利华;黄从德;高保丹3.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向元彬;周世兴;肖永翔;胡庭兴;涂利华;黄从德4.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J], 向元彬;黄从德;胡庭兴;涂利华;周世兴;肖永翔;高保丹5.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J], 涂程伟;彭彩云;柳苹玉;李琪;张亚;李天玲;肖玖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 山典 型 林 分 的林 冠截 留特 征
张永 涛 ,杜 强 ,陈 凯 ,赵 乾 坤 ,陈志 成
( 东农 业 大 学水 土保 持 系 , 山 山东 省 土 壤 侵 蚀 与 生 态 修 复 重 点 实 验 室 ,7 0 8 山东 泰 安 ) 211 ,
摘要
应 用 相关 分 析 方 法对 泰 山 罗 汉崖 林 场 9个 典 型林 分类 型 的林 冠 截 留 特 征 进 行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内降 雨 量 林
与 林 外 降 雨 量 呈很 好 的 线性 关 系 , 冠 截 留量 与 林 外 降 雨 量 呈 较 好 的对 数 关 系 ; 典 型 林 分 类 型 对 降 雨 的截 留能 林 9个 力 为 五 角 枫 >麻栎 +黑 松 >1 栎 >刺 槐 > 0a 栎 >黄 连 木 >黄 连 木 十刺 槐 >侧 柏 >黑 松 ; 典 型林 分 类 5a麻 5 麻 7个 型 形 成 树 干 径 流 的 能 力 为 1 麻 栎 >5 麻 栎 >黄 连 木 >五 角 枫 >黑 松 > 槐 >侧 柏 ; 林 分 类 型 总 体 产 生 林 内 5a 0a 刺 各
a d o e e d r i f l. Th n e c p in c p ct ft i e f r s tn e r a e n t e od ro e n p n f l an a1 i e i tr e to a a i o he n n o e tsa dsd c e s d i h r e fAc r y
E o i n clg a R s rt n 2 1 1 T i a , h n o g C ia rs n a d E o i l et ai ,7 0 8, a’ n S a d n , hn ) o oc o o
A b t a t Th i tr e to c r ce it s f n n tp c l o e t tn s n sr c e n e c p in ha a t rsi o i e y i a fr s sa d i Lu ha y f r s f r c o n a o e t a m o f M o n an Ta r tdid. T e r s lss o d t a ey g o i e rrl to s i x se t e hr u h u ti iwe e su e h e u t h we h tv r o d ln a e ain h p e it d bewe n t o g
降 雨 的林 外 降 雨量 临 界 值 为 6 2 . 8mm。
关键词
林 内 降 雨 ; 冠 截 留 ; 干径 流 ;泰 山 林 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a o y i t r e i n ha a t r s i s o y c lf r s t nd n M o t i i n p n e c pto c r c e itc f t pi a o e t s a s i un a n Ta
s m o a ai r pd i h re o 5a Q e u aui i ,5 uru cts ,Ps c t f w cpct do e n teod r f ur s cts el y p 1 c sma 0a Q ecsauii sma iai t a
c ie s ,A e mo o iu h n egi 1 a Qu ru c t s hn ni s cr n ,P n s tu bri ec s a ui i 5 s ma,5 ec s a ui i 0 a Qu ru c t sma,P s ca s i a i t
r i fl i t n n p n fed r i f l. T e e wa o d l g rt mi e ains p b t e n e c p in an al n sa d a d o e l an a1 i h r s a g o o a ih c r lto hi ewe n i tr e t o
2 0年 1 月 01 2 8 6) 1 3 1 7 ( :0— 0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 n e o o l a d W a e ns r a i n ce c fS i n t r Co e v to
V0 . N0 6 18 . De . O1 c2 O
mo o u ru c tsma+Piu h n egi a Q ec sa ui i n ,Q ec sa ui i s n stu br i,1 u ru c tsma,5 u ru c tsma,P s ca 5 s 0 aQ ecsa ui i s i a i t
c i e ss h n n i ,Pit ca c i n i + Ro i i s u o c ca, Pl tca s o in a i a d Pi u h nb r i. T sa i hne ss b na p e d a a i ay l du re t l s, n n s t u eg i he
Z a gY n t ,D i g C e a, h oQ ak n hnZ i eg hn oga o u Qa , h nK i Z a i u ,C e hc n n n h
( ola d W ae n ev t n De at n fS a d ngAgiutrlUnv riy h n o gP o ica ,K yL b rtr fS i S i n trCo srai p r o me to h n o rc lua iest,S a d n rvn il e a oaoyo 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