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动态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 图分 类 号 :Q 2 . T 0 8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0 7 (0 8 0 —0 5《 10 —172 0 )60 0 ・4 )
Dy a i e br n nd I sNe App i a i n i a t r t r Tr a m e t n m cM m a e a t w lc tO n W s e wa e e t n
减少 基膜污 染 . 高其抗 污染性 能等 。 提 动态 膜的形 成 其实就 是膜 污染 的过程 , 其形成 过程 如下 : 过滤初 始 阶段 ,粒 径 比基 膜孔径 小 的粒子渗 入
膜 , 自生 动态膜膜 反应 器 。 如 国内也有研 究者 对动 态
膜 的 应用 做 过 综 述f 2 并指 出 目前 对 动 态 膜 的 研 1 】 0 . 究 主要集 中于动态 膜膜 制备条 件优化 和运行 条件 优
膜分 离技术作 为一 种新 型 、 高效 、 低耗 的分离 技 术. 成为 当今水处 理领 域备受 关注 的核心技 术之 一 ,
器及 有机膜 。 于随着 无机膜 技术 的发展 , 鉴 近年 以无
机 陶瓷膜 为载体 的动态 膜研究 也越来 越 多 。本综 述
重点 以陶瓷膜 为支撑体 的动 态膜 为例予 以叙述 。
P NG Z iu n A h- a j 讲 e 0 c∞ Z ) , , 厂 D v g n 2 0 D ' n D9c
A s at T emeh ns f h y a i m m rn I a dte e et o ano eao aa eeso t ft inw r bt c h cai 0 ted nm c e bae (M) n h f cs fm i p rtn p r tr n i imt ee r m ) f i m s l o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摘要】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膜分离技术是非常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比如水,果汁,牛奶,保健品,中国传统医药,茶叶,食品,饮料,调味品,都会使用膜分离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不仅是越来越广泛,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球销售膜和膜组接近80十亿美元。
二.发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1.模拟合而成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膜科学与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是从1958年开始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
20世纪60年代为创业阶段。
创办于1965年的反渗透勘探的国家海水淡化战斗的开始于1967年,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开发阶段。
这一时期,微滤,电渗析,反渗透膜和超滤膜和组设备得到研究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到应用阶段.2.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膜科学与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膜分离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过渡.自1925年以来,几乎每10年有一个新的膜法处理工艺的工业应用产生。
3。
膜分离技术具有优越的性能,膜分离过程一直被世界广泛关注。
由于能源危机,资源短缺。
在21世纪的工业转型的产业和技术领域中膜法处理工艺是极为重要的。
曾有专家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
4.我们的膜分离技术现在进入应用阶段,在此期间,膜技术在食品加工,海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医药,生物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开始大规模发展和应用。
而且,在此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有膜分离技术主题。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和回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能源,而且处理后的水质也无法满足回用要求。
因此,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回用领域。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场景,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不同类型。
在污水回用中,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物,从而达到使污水净化并符合回用要求的目的。
首先,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通过微滤和超滤膜,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
这对于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回用场景,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有效去除。
通过纳滤和反渗透膜,可以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质。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纯度水质的回用场景,如饮用水和电子产业用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营养盐的有效回收利用。
在一些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回用场景中,污水中的营养盐可以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从而节约了水资源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污水净化,使得回用水质符合要求。
其次,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保证回用水质的稳定性。
另外,膜分离技术具有较低的能耗和化学药剂消耗,可以节约能源和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
然而,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膜分离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包括膜元件的购买和更换成本、清洗和维护成本等。
其次,膜分离技术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维护,一旦操作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就会影响膜分离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废水排放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水质污染。
而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处理方法,因其高效、可靠和环保等特点,逐渐成为解决废水排放问题的重要手段。
膜分离法通过使用孔径不同的膜材料,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解物质与水分离,从而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它主要包括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这些膜材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过滤级别,从而去除不同粒径和种类的污染物。
膜分离法的污水处理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避免了二次污染和药剂残留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处理成本。
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常见的是微滤膜和超滤膜。
微滤膜是一个具有开孔结构的膜材料,其孔径介于0.1-10微米之间。
它可以有效过滤大颗粒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等,具有高通量和抗污染能力强的特点。
超滤膜的孔径范围介于0.001-0.1微米之间,可以去除微小的有机物质、细菌、病毒和胶体颗粒等。
超滤膜的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深度处理和工业废水回用等方面。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膜分离法能够去除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效防止水源污染,提高水质安全性。
其次,膜分离法对不同尺寸的污染物有较高的拦截效果,可以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
此外,膜分离法还可以进行废水的浓缩和固液分离,减少废水处理后的体积和处理成本。
另外,膜分离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
然而,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膜分离法的膜材料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堆积和膜污染的影响,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
其次,膜分离法的成本较高,对设备要求严格,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另外,膜分离法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废水的预处理工作较为繁琐,否则容易导致膜的堵塞和短寿命。
新型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必需品,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膜分离技术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型膜材料作为膜分离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介绍新型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二、新型膜材料的分类及特点新型膜材料主要包括多孔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
其特点如下:1.多孔性材料:其微孔大小可调,具有高通透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中的微污染物过滤、海水淡化等领域。
2.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膜,广泛应用于超滤、微滤、逆渗透等领域。
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透性、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以实现较高的分离效率和分离通量,极具应用潜力。
三、新型膜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1.海水淡化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淡化海水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饮用水短缺的方式。
新型膜材料的出现,推动了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微生物和微污染物,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的海水淡化。
2.污水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而新型膜材料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诸多的优点。
通过采用不同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从污水中去除悬浮固体、生物质、有机物等污染物,达到水的净化和再利用的目的。
3.微污染物的处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中的微污染物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环保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新型膜材料在水中微污染物处理方面具有很高的效果,可以通过选择性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实现对水中微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4.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生化处理,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水处理技术。
新型膜材料可以为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带来更高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可以与传统的生化反应器相结合,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速度。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定的膜材料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分离,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各类膜材料的性能特点,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特点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用于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中的不同组分的高效分离技术。
根据其分离机制和操作原理,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微滤(Microfiltration,MF):微滤膜通常具有较大的孔径,能够有效截留溶液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细菌等。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高通量、低能耗,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制药等领域。
超滤(Ultrafiltration,UF):超滤膜的孔径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和胶体物质。
超滤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对热敏性物质损伤小等优点,常用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纳滤(Nanofiltration,NF):纳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和无机盐。
纳滤技术具有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高效分离能力,且能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实现较高的分离效率,适用于水软化、废水处理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能够截留溶液中的绝大多数溶质,实现高纯度水的制备。
反渗透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产水水质高、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首选技术。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原理,实现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分离。
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膜技术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高效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半透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实现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以及其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膜技术是一种基于半透膜的物理分离过程,通过选择性通透性的膜材料,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种方法。
微滤是一种相对粗糙的膜过滤技术,适用于悬浮物颗粒较大的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浮渣和泥沙等污染物。
超滤则能进一步过滤掉更小的颗粒,有效去除胶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
纳滤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过滤技术,适用于处理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反渗透是一种高度精细的膜过滤技术,通过强制水分子逆向渗透,有效去除溶解性盐类、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膜分离过程相对简单,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
其次,膜材料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实现对特定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此外,膜过滤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膜技术还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膜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和耐受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污水处理环境。
其次,膜堵塞问题是膜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难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和维护。
此外,膜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会对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问题,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
一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膜材料的性能,提高其抗污性和耐久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处理环境。
另一方面,还应加强膜污染和膜结垢的研究,开发出高效清洁膜的方法,降低膜堵塞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一、引言随着人口和工业的不断增长,污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处理能力低、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高等问题。
而膜分离法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二、膜分离法概述膜分离法是指利用微孔膜或渗透膜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分离和浓缩的技术。
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微孔膜和渗透膜两种类型。
微孔膜是一种孔径较小的膜,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部分有机物去除。
而渗透膜则是依靠分离层的选择性渗透效应将污水中的溶解物、无机盐和有机物分离。
三、常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1. 微滤膜法微滤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1-10μm的微孔膜进行过滤的技术。
通过微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大颗粒物质。
微滤膜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操作方便、膜寿命较长等优点,适用于饮用水的预处理、医药行业的水质净化等领域。
2. 超滤膜法超滤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001-0.1μm的超滤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胶体、蛋白质、微生物等物质,同时还能保留溶解物和低分子量有机物。
超滤膜法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等领域。
3. 逆渗透膜法逆渗透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0001-0.001μm的逆渗透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逆渗透膜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除去污水中的溶解物、无机盐、有机物等物质。
逆渗透膜法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四、膜分离法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沉淀、过滤等处理方法,膜分离法处理效果更好,剩余浸出物也更干净,且所需能源较少。
2. 挑战:膜分离法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膜污染问题。
由于污水中存在有机物、微生物和胶体颗粒等,在膜表面容易形成污垢,影响膜的通量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9T11:58:00.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温淑浩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设进度的加快,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但污水处理技术却跟不上发展,污水处理效率很低、净化效果也不好,致使水资源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设进度的加快,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但污水处理技术却跟不上发展,污水处理效率很低、净化效果也不好,致使水资源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所以,对于新型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
基于此,本文就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当前水体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
当前,环境污染治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其中,由于资源的匮乏和人口的众多,水体污染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活用水的排放、工厂企业废水的排放等,这些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净化的情况下就直接排放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为全面净化水质、彻底解决污水问题,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不仅处理效率高,而且还可以再生水资源,非常值得推广普及。
1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优势
1.1膜分离法特点
第一,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稳定性。
简单来说,就是能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确保不会产生相变,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能量的转化效率和污水的分离效果。
第二,具有常温性。
膜分离法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不同,在常温下即可开展污水处理工作,所以也经常被运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和分离等工序[1]。
第三,具有普遍性。
膜分离法并没有特定的污水处理主体,不但可以净化含有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生物病毒的溶液,还可以对含有其他物质的水体进行分离处理。
另外,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还有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设备简便等特征。
1.2膜分离法应用优势
在进行污水处理的全流程中,膜分离法应用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高效分离小分子物质,并能优化整合整体优势特点。
所以,只要借助膜分离法的选择性就可以提高回收再利用的效率,实现处理工艺的创新优化。
但是,要想保障膜分离法技术的处理效果,就必须重点研究膜分离法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明确其直接动力是浓度梯度、电势梯度和压力梯度,并协调好有关数据参数和运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动力梯度结构。
除此之外,简便性也是膜分离法处理技术的一大优势特征。
无论是在技术操作方面还是装置使用方面都非常方便简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潜力,值得进行普及应用。
2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温度
虽然膜分离法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但这并不代表其处理工艺对于温度没有要求,相反,膜分离法在处理污水时对温度的要求极为苛刻,一般来说,最佳温度必须保持在30℃~50℃左右,这也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在某些情况下,污水中会含有少量油污,但工作人员却经常忽视对分离膜温度的控制,使得临界点两边的压力差不断增加,进而增大污水处理的渗透量,降低了膜分离法技术的分离效果和处理效率[2]。
2.2材料
就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自身影响因素而言,分离膜材料才是决定该技术应用性能的关键。
根据实践经验可知,分离膜材料的选用和污水水体性质密切相关,如果所选分离膜的孔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污水分离效果,进而无法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处理净化效用。
所以,在进行分离膜材料的选择时必须结合实际污水性质考虑,特别要注意孔径大小是否匹配。
3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有关研究
3.1准备工作
将膜分离法和污水处理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该技术的有效性,膜分离法可以重点分离净化污水中的石油类物质及有机物质,另外,还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催化氧化处理。
在选用分离膜时,要注意选择孔径与污水颗粒相符的,确保在经过两次处理过程后污水中的油污含量在相关标准范围内。
在仔细研究过油污水的相关性质后发现,含有油污的污水与不含油污的相比,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有机物含量过大,从而加速了污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带动了污水中氧化量的变动。
与此可见,油污对污水处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明晰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有关因素对分离膜的影响作用后,要科学选取分离膜的材料和孔径,保障污水中油污的去除效果。
如果想使用无机陶瓷类的材料,则可以将聚偏氟乙烯应用于超滤膜制作,从而实现对石油类、硫化物等物质出水的精确管控,保证污水处理全过程的绿色环保。
3.2工艺设计
在利用膜分离法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悬浮物去除措施就是超滤,借助超滤可以保证渗透系统运作的整体稳定性,然后再将渗透压作为驱动动力并同时发挥渗透膜的拦截功能,就可以全面彻底地清除污水中的可溶性物质。
此流程不但可以高效准确地将污水中的物质分离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还可以对可溶性物质进行同步去除。
而过滤池的主要用途就是配合相关消毒措施来确保污水处理环境的安全。
污水只有经过膜分离法技术的处理和消毒过滤后,才能应用于农业和消防等领域。
此外,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还可以采用新型的蒸发浓缩设备,该设备可以对产生蒸汽进行循环处理,并对废水加热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此种方式的设计优点就是利用率高、效果好、绿色环保。
4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4.1 超滤膜分离
一般来说,当前大部分超滤膜系统采用的都是压力驱动,并依据污水分子大小形态完成分离工作。
超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可以同步进行污水的分离和乳化油的回收,在限制油粒的扩散和移动后再使用撇油设备就可以完全去除污水中的漂浮油。
现阶段,超滤膜分离技术可以做到99%的除油率,可以将污水转化为干净清透的纯净水,净化处理效果非常好。
4.2 乳化液膜分离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最早由美国提出,该技术与其他传统分离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双重乳状液的高分散体系,这种体系一般由两种不互溶的液相经过搅拌、喷管等步骤制成,并且对于污水处理的控制效果极佳。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大致操作过程是:首先,使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对多种表面活性炭和膜溶剂进行搅拌处理,并在形成乳状液后直接投入其他配方材料使其完全溶解。
然后,在乳状液静置出水后借助机械力对油层进行破坏,以此实现内包与油相的完全分离和内包的回收利用。
另外,污水中的有机酸等物质也可以通过液膜来去除,而乳化液膜和污水的接触时间则直接决定了水体中有机酸的残余量,换句话说就是接触时间越长有机酸量越少。
只有在两者达到平衡且污水中有机酸的去除率达到96%后,才能开展污水和油水的二次分离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用纳米膜来浓缩除盐。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分离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也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和杂质多的污水处理,并且去污效果也很好,但却只能在前端排水不达标的情况下才能采用[3]。
4.3 纳滤膜分离
纳滤膜分离是在国家建设初期就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阻止电势梯度和浓度梯度对无机盐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可以借助压力差的作用对直径在1纳米左右的小分子进行选择和分离,进而实现高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4.4 液膜分离
液膜分离技术虽然提出的比较早,但应用的却比纳滤膜晚。
目前,液膜总共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两种,其中,乳状液膜因污染小、效果好、成本低而得到了普遍应用。
4.5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当前新研发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处理过程就是先将污水通入膜生物反应器使之充分混合,然后再让水流经过循环泵和膜组件,最后将处理过的水全部排放出去,而生物相则同时返回到膜生物反应器中。
结语
总而言之,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不仅环保、稳定、高效,而且也很有发展潜力,未来有望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但是,目前该技术仍需要有关科研人员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升级。
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在保障膜分离法分离净化效果的基础上构建系统高效的技术模型,给以后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1]高蒙.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9(01):91.
[2]张银平.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75.
[3]张玲.对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几点探讨[J].化工管理,2017(2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