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_西南政法大学_全[1]
西南政法大学20052006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西南政法大学2005—2006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第一部分本专科学生A. 先进集体一、先进班集体(13个)民商法学院2003级3班民商法学院2004级1班经济贸易法学院2005级5班经济贸易法学院2005级9班法学院2004级6班法学院2004级8班刑事侦查学院2003级侦查学3班管理学院2004级市场营销班新闻传播学院2004级1班外语学院2004级3班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4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应用法学院2004级法律文秘4班应用法学院2004级专转本3班二、文明寝室(17个)西园4116室(民商法学院)西园4123室(经济贸易法学院)西园4327室(法学院)西园3508室(刑事侦查学院)西园3208室(管理学院)南园1542室(法学院)南园3606室(刑事侦查学院)南园5306室(民商法学院)南园5421室(行政法学院)南园6104室(经济学院)南园6507室(外语学院)南园6523室(应用法学院)南园8315室(经济贸易法学院)南园9327室(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东园2215室(管理学院)东园2405室(新闻传播学院)北园2131室(应用法学院)B.先进个人(共771名)一、三好学生(共117名)1、民商法学院(共16名)廖雅婷黄天强杨钦王鑫秦琴韩莹莹谢琼丽宁韬李秋明邬晓炜杨奕王利军冯婉韩旭毛建浓李俏丽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16名)李娜王鹏岑锋秦淑怡梁杏波李范童媛媛金逸王国梁刘婧李莹何涯何倩陈晓雪拉毛扬措胡琳洁3、法学院(共16名)刘元敏刘盛梅程天民张辛秋阚文静范江华柯菲菲王玲邓小连张美琴陈柳红陈铭吴俊金芳芳孙姗姗姜伟4、行政法学院(共5名)刘中杰李楹张玉洁刘靖宋道兰5、刑事侦查学院(共9名)姜颖管牧丘岚刘松陈波于安生李敏桑晔王佳晖6、管理学院(共10名)刘星樊聪宋萍高秀青林婷苏怡黎学基雷雪梅刘健张晶晶7、经济学院(共7名)金晓媛刘娜陈飞飞周晓惠赵妮丹郭慧乔蕾8、新闻传播学院(共5名)徐涛孙佩唐宇昕李丽文道才9、外语学院(共3名)乐琴张蓓蓓杨莹琨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3名)潘张旸俞巍赵敏霜11、应用法学院(共17名)刘智威张坤梅苏微颖刘冀爽李娟杨洋刘耘希郑佳音陶晶陈舒黄瑞芬张谜黎定华汤雪晨周芸酉艳霜刘聪12、继续教育学院(共10名)郑顺利李开鑫杨兰萍张钧翔周素玫陈海霞黄雯翁一菊彭万琼何新焕二、优秀学生干部(共115名)1、民商法学院(共16名)刘芹刘婷婷林舒婕王若磊张昊青陆婧郭艳彬阳熙梅王源高健鑫尹秀华任志刚孙珺方慧敏钱丰徐一佳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15名)黄颖吴永伯岳腾陈思黄嘉亮曹玉雯施榕娜陈璞覃婷婷卢丽敏许颖越崔婷婷徐沙陈知知翟颐薇3、法学院(共16名)张誉籍马浩轩王钰婷杨艳刘琨杨阳郭倩徐曼马璨陈飞邓肇欣吴亮吴志勇魏鑫孟丽张博4、行政法学院(共5名)王秀杰李金一高原张家玮江启祥5、刑事侦查学院(共9名)宋龙江谭欢刁鹏张海王小恒吴鸣范洪辉阚延生师索6、管理学院(共10名)姜马丽许世刚伊朋包澍陈达陈炼芸范玉兰黄联松陈科贾傲菊7、经济学院(共7名)司晓薇严婷黄爽张仲轩欧阳璇钟慧钊李培8、新闻传播学院(共5名)常周伟马国琴向含笑李国光田华9、外语学院(共3名)袁艳华杨苗苗张志宏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3名)邵振峰韩姗姗冯文静11、应用法学院(共16名)杨振东刘建韩鑫璐王夏霖邓科王勤马靖凯陈烨煌曾先先曾晓康胡晔吴丽莉陈沅江向佼洁胡舒虹蔡平川12、继续教育学院(共10名)胡琪梁秀娟周智勇张卫东蒋松吴玲玲李勇许志勤李四海谢康龙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共47名)1、民商法学院(共6名)胡丹裴铭光黎中利张倩雯冉垠李思思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7名)余建波雷皎陆露陶莎鹿雪宋明贵张佳莹3、法学院(共7名)张旷郭东星罗强杨丽玉杜娟张朋纪明珠4、行政法学院(共2名)申诗炜周丽群5、刑事侦查学院(共5名)杨婧赖继刘鹃陈少中周辉6、管理学院(共5名)冯凤英丁振坤王月惠伟缪细细7、经济学院(共3名)莫翠姜辉郭一祥8、新闻传播学院(共2名)黄宇王慧9、外语学院(共1名)张云英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2名)张腾飞王宴清11、应用法学院(共6名)杨翠陈兴华郭根维王颖张浩崔燕飞12、继续教育学院(共1名)廖晓静四、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共24名)1、民商法学院(共7名)丁懿郭欣薪沐惠娟陈臻宇刘璇陈翔郑婉婷2、法学院(共4名)于海瑞潘嗥宇李媛迪章东正3、行政法学院(共2名)叶宁殷凤坤4、刑事侦查学院(共2名)魏俊杰胡吉介5、管理学院(共4名)钟诚李润婷邓妮陈浩6、经济学院(共1名)蒙恩7、新闻传播学院(共2名)张庆马行天8、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1名)林显樟9、应用法学院(共1名)张琬莉五、体育活动先进个人(共80名)1、民商法学院(共12名)陈佳隋妍珊刘金剑万健滨王洁刘欢杜鹏庄光碧李一辉张文娟刘伟税云鸿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12名)徐力涌刘文萱何红辉莫婷王玲陈杰杨威马玉香何学聪冯旭郑夏王增彦3、法学院(共12名)史月欢熊壮刘栖宏田娜朱婵婵张海霞莫金伟李锦政黄循涛吴凤娇郑跃滨陈婷4、行政法学院(共3名)沈涛杨靖文王煜潇5、刑事侦查学院(共9名)何鑫陈贵秋刘世海赵彦铮郭冀尤灿郭正伟汤保云栗敏6、管理学院(共8名)卜繁强徐壮旭王淑琴熊剑峰丁莉琼吴丹丹陆斌林铸锋7、经济学院(共5名)史鹏博陈中荣周敬陈科胡何远8、新闻传播学院(共4名)张誉铖骆涵徐锡思兰天翔9、外语学院(共2名)颜家玉乔晓妍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2名)郑琼勉陈菁菁11、应用法学院(共8名)赵文娟蒋华钟娇周鹏浩曾珂吴湛梅伍颖扬吕刚12、继续教育学院(共3名)杨晓陶琴琴凌世凯六、文艺活动先进个人(共76名)1、民商法学院(共12名)尼宋姣龙唐倩刘慧唐纬王周瑜万力陈妍媚罗文磊柳婷袁新洲王成刚夏雪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12名)李露袁勇周倜刘亦薇张云飞汤雪陶鑫科梁会敏柳青罗璇凌源媛淡臣3、法学院(共12名)胡雅琳徐丹阳毛亚男朱雨竹江梅郑虹黄丹艺杨育妍王陶然郑雅文邵曦彭园景4、行政法学院(共5名)谢会张蕾蕾孙妮希韩绍庆何银秋5、刑事侦查学院(共5名)关雪宋颖张洪斌何田立金丹6、管理学院(共8名)陈珏刘畅马鸿涛刘露璐邱琳田玉娇周亚妮王芳7、经济学院(共5名)廖乾波张敏李晶张婧博卢璐8、新闻传播学院(共4名)葛海娜任雯周倩冯向伟9、外语学院(共2名)张家慧孟姜丽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2名)陈迪淳赵思源11、应用法学院(共6名)吴芳邱叶任悦杨倩张祺乐彭议嶙12、继续教育学院(共3名)冯洁黄玉蕾马艳七、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共42名)1、民商法学院(共6名)王成才杨铭杨宇郑建滨曹丁月税冰彬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7名)许敏罗键华赵梦源刘欣崔思文黄筱梁亮3、法学院(共6名)李晓波唐艳尹利鑫李生涛潘艳方威4、行政法学院(共2名)喻彦霖周扬5、刑事侦查学院(共3名)贺龙利王东婷姚淑敏6、管理学院(共5名)吴鸿英陈佳雷入一杨廷琼广志英7、经济学院(共3名)王宇奥张德鲁仇丽颖8、新闻传播学院(共1名)曾峥9、外语学院(共2名)陈栋吴永亮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1名)魏堃11、应用法学院(共5名)曾素贞叶永田宋慧琴周梦罗翼12、继续教育学院(共1名)郑其一八、自立自强先进个人(共110名)1、民商法学院(共16名)李胜利王玉娟危浪平杨海波刘明熊国菊陈洁吴小容郭永慧鲍佩佩刘伟芳梁秀媚马晓青谢钦羽李杰周松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16名)滕秀梅翟开明李俊梅肖明李利平张少波林映明李太平王东生张倩朱熙隆周石全樊玲玲王晓坤李志华刘爱主3、法学院(共16名)郑巍巍李科峰史杰孙多娇黄立均秦宗川沈超见丁道明胡平顾章慧温春燕杨凡凯李琴杨恩普胡玉婷付月4、行政法学院(共5名)陈露王书英杜小利牟祖珍杨华昌5、刑事侦查学院(共9名)李培王丹凤欧阳俊兴刘伟杨加起杜志辉王凯詹梅李石玉6、管理学院(共10名)程淑勤陈鹤马香超申驾玉闫海鑫李志明庄玉川席小莉肖敏苏静静7、经济学院(共7名)刘春艳娄集徐兴洪黄福清魏振王玲利卜洋英8、新闻传播学院(共5名)严小娟谢涛张景卫杜艳刘宁9、外语学院(共3名)程成张珏闫赛男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3名)马晓莉贺圆黄鹏裕11、应用法学院(共15名)唐欢罗兴照王小凤张茂吴清泉刘娟肖琴欧阳淑华叶胜阳张霞杨欢欢柳红梅梁健娥潘洪冉雨萌12、继续教育学院(共5名)朱玉强许文静韩梅肖瑜罗中昌九、学习优秀先进个人(共106名)1、民商法学院(共15名)梁晨罗莎黄伟林少伟李晓茜李睿袁欢殷菊张妍方颉琳赵吟叶桦黄思铭李亚静程洁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14名)詹蕊王琳徐飞云朱明君冯薇兰博辛灵黄小欣陈颖李敏崔雅莉边春园林来来吴华升3、法学院(共16名)梁锦旦方彬微王雪飞田璐袁丽周婷刁玲吴双陈颖亭刘燕马津津陈娅丹周婷婷罗婷婷李抒璟李斐4、行政法学院(共5名)王巧巧解红卢美茜夏清晶陈珊5、刑事侦查学院(共7名)赵海丽何嘉明熊丹一伍星袁桂娟邵丽芳钟鸣6、管理学院(共10名)王颖于飞张淑欢石廷杰曹丽黄哲宋翠罗合琪刘晓云杨頔7、经济学院(共7名)黄琳凡冉芳吴晓玲王颖颖汪滔翁金孟韦茜8、新闻传播学院(共5名)闫朋陈娜苏文萍黄珊珊何露露9、外语学院(共3名)彭红霞刘国庆陆霞斌玉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3名)向惠平房红磊龚智慧11、应用法学院(共16名)黄庆白雪倪黎李晓聪彭小亮徐静方芳鞠小雪蒋艺彭秋菊陈锦焱陈果潘琳娅朱莉王加强李芸果12、继续教育学院(共5名)周宇彭海章雅儿刘雅琳王华东十、社会活动先进个人(共54名)1、民商法学院(共7名)黄思颖万阳张立李铃徐文薛海舟周志刚2、经济贸易法学院(共8名)李维佳明宇霜华志虎尹枝茂毛文惠陈聪黄蓉蓉江世笑3、法学院(共8名)战恒李向利顾博倪旺张姣刘星廷罗诚黄浩4、行政法学院(共1名)刘川5、刑事侦查学院(共7名)何延鹏严华邢星高越文洋曹同宇任玲霞6、管理学院(共5名)宋林蔚陈琳泓秦莎莎曾思尹谢钟滨7、经济学院(共3名)刘洋祁明星蒋威8、新闻传播学院(共1名)刘明霞9、外语学院(共1名)李晗10、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2名)何岸姚敏欣11、应用法学院(共10名)郑婕刁斌杨璨尹易定佳韦尧议吴岸英王家祥杨淦白昌恒陈果12、继续教育学院(共1名)李占永第二部分研究生A. 先进班集体(4个)研究生部2004级经济法一班研究生部2004级法理学班研究生部2005级侦查学班研究生部2005级诉讼二班B.先进个人(共152名)一、三好学生(57名)何斌陈军勇苏竞男杨毅伟王颖王京星艾雪雯罗杰殷俊郑秋邵长茂魏小军高峰王瑶唐满荣吴太泉崔西营申月霞黄震冯柯蒋陆军苟瑜蔡艺生郭亮蒋海松沈弢杨化金炜吴娴程丽君陈鹏黎琳李球兰杨钉李泽春刘衡周忻范萌萌倪春乐王雄飞蒋亚娟李一村朱桂英蔡斐郝廷婷徐桂鹏刘静孙寒刘潺潺陈梅金炜亮汪洁常帅帅张曼曼郭永庆倪丹徐娟二、优秀学生干部(48名)谭振亚任志勇王迪迪周昊陈萍关黎明杜阳万春艳赵振华吴旺根宋筱婷尹振国刘艳珂徐方桥黄强陈春娅万林玲侯晓杰王隆全彭影刘毅康定山徐锋何嵘李杰魏玉欢陈鲸宇王梅凌曾罡黄萌王伟秦志远邹玉萍冉舒坦李佳叶常青王珂张书铭杨杉王梅翠黄玥伊传锋习静张庆昌刘瑶季张珍胡晓磊刘贝萍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名)孔令锋罗振四、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4名)简敏熊新发刘洪波杨宁侯文飞刘丹蔡军吕志兴康娜秦志远孙晶蒋超李彩君褚宸舸五、体育活动先进个人(4名)刘宇航王孜孜杜涛黄晖六、文艺活动先进个人(4名)孙思黄煜孙寒梅江丽七、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2名)邓亚峰吴欣阳八、自立自强先进个人(9名)关平王璐姚振伟许君成孙强辛杰樊亚宁庄国立陈玲九、学习优秀先进个人(7名)廖清平吴婉田园柯昌林王潇雅魏庆爽张红伟十、社会活动先进个人(5名)黄爱国贾音任毅陈嘉刘志皎。
2020重庆高考招生院校:西南政法大学专业介绍

2020重庆高考招生院校:西南政法大学专业介绍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
建校近6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
一、历史沿革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
建校伊始,学校得到了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
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
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
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学校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
“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
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我国刑事侦查学发展概况刑事侦查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学科。
侦查实践——侦查经验+引进吸收外国研究成果(一)古代刑事侦查学的孕育我国的刑事侦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原始部落联盟时期的长老议事会中所设的九种官之一的“士”。
《尚书·尧典》载:帝(舜帝)曰:“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汝作士”,这是我国有关侦查活动的最早记录。
“司法鼻祖”“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狱神刑事侦查职能官和职能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刑事侦查策略方法在古代司法办案中的具体应用秦代竹简《封诊式》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宋代有无名氏的《内恕录》1200年郑克的《折狱龟鉴》——著名案例汇编,提出“情迹论”,是物证理论出现的标志1213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无名氏撰,赵逸斋订《平冤录》郑兴裔的《检验格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1247年南宋宋慈著),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以五声听狱讼(辞、色、气、耳、目)——心理学知识在刑事侦查领域的首次运用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刑事侦查学在我国古代仅处于孕育阶段(二)近代刑事侦查学的形成我国古代刑事侦查的繁荣持续到19世纪中期便开始走向衰落。
刑事侦查科学最终未能在刑事侦查活动的发源地中国形成刑事侦查学产生的条件19世纪末社会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增长的犯罪现象以及犯罪手段的日趋复杂和更新基本条件——资产阶级诉讼制度的确立理论基础——一些重要的分支性学科的创立发展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和笔迹鉴定法法国的阿方斯·贝蒂隆的《人体测量法》;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的《指纹学》;比利时的斯塔斯的《毒物学》刑事侦查学产生的标志1893年,奥地利的司法检验官汉斯.格罗斯编著出版了《司法检验官手册》。
同年该书在英国出版时改名为《犯罪调查》内容:(一)犯罪现象论述(二)科学侦查论述【包括刑事侦查的策略方法和物证技术】在1898年第三次再版时,汉斯.格罗斯增加了刑事侦查方法的副标题,把犯罪对策与法医学、法毒物学、司法化学、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笔迹鉴定法和枪弹检验等技术融为一体创立刑事侦查学。
西南政法大学2016录取分数线2017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

西南政法大学2016录取分数线2017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2017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2017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西南政法大学优势专业推荐1、法学推荐指数: 4.8(1097人推荐) 2、侦查学推荐指数: 4.8(524人推荐) 3、经济犯罪侦查推荐指数: 4.7(424人推荐) 4、刑事科学技术推荐指数: 4.7(400人推荐) 5、国际经济与贸易推荐指数: 4.3(262人推荐) 6、知识产权法推荐指数: 4.8(212人推荐) 7、新闻学推荐指数: 4.5(186人推荐) 西南政法大学简介西南政法大学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刘伯承元帅为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学院,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
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该校。
特殊的建校背景,使该校汇集了当时西南地区法学和法律界的主要资源,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类的西南联合大学”。
在该校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
“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
1977年,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
1978年,由于北京政法学院等四所政法学院尚未复办,西南政法学院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
2007 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
建校60多年来,该校已形成了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01

刑事侦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一、学习刑事侦查学的意义导言二、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一、学习刑事侦查学的意义是侦查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研究刑事案件的理论起点是侦查人员全面审视案件的理论基础案例一案件性质:杀人死者情况:女性;裸体;割头剖腹现场勘查结果:提取少量物证现场异常情况:女尸阴部的油菜杆现场分析结果:1、死者与作案人矛盾很深2、死者与作案人关系亲密案例二案件性质:抢劫杀人死者情况:苹果园老板;锐器致死现场勘查结果:未发现明显搏斗痕迹;提取到苹果一个;烟头四支现场分析结果:熟人作案;图财害命•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学科体系包括:刑事侦查基础理论、刑事侦查措施、刑事案件侦查方法三个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应将侦查程序、侦查谋略和各国侦查比较也作为侦查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体系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同一认定理论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辨证唯物主义侦查中的运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历史基础工作体系刑事特情刑嫌调控阵地控制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刑事技术侦查刑事犯罪调查研究侦查协作侦查程序体系受案立案收集证据侦查终结侦查破案侦查对策体系犯罪现场勘查预审侦查指挥谋略侦查专门手段侦查措施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参考书目•《犯罪侦查》[美]韦恩W.贝尼特等著,但彦铮等译,ISNB7-5014-2274-5/D.1083,2000年9月第1版,群众出版社出版;•《刑事侦查学》公安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ISBN7-5014-2108-0/D918,1999年12月第1版,群众出版社出版•《侦查学原理》王传道编著,ISNB7-5620-2049-3/D.2009,2001年6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证据法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 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 问题 的决定》提 出: “完善 刑 事 诉 讼 中认 罪 认 罚 从 宽 制 度 ”。按 照 中 央 的部署 ,2O16年 7月 22 日,中央全 面 深 化 改革 领 导 小组 第 26次 会 议 通 过 的《关 于 认 罪 认 罚 从 宽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指出 :“完善刑事诉讼 中认 罪认罚从 宽制度 ,涉及侦查、审查起诉 、审判等各 个 诉 讼 环节 ,要 明确 法 律依 据 、适 用条 件 ,选 择 部 分 地 区依 法 有 序 稳 步 推 进 试 点 工 作 。”2016年 9 月 3日,第 十二 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会 常务 委 员 会 第 二 十二 次会 议决定 :授 权 最高人 民法 院 、最 高人 民检 察 院在部 分地 区开 展刑 事案 件认 罪认 罚从 宽 制 度试 点 工作 。
② 目前已有较 多学者 指出。认罪 协商程序应 当成为认罪认 罚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 。参 见王 敏远.认罪 认罚从 宽制 度疑难 问题研 究[J].中 国法学 ,2017,(1).陈瑞华.认罪认罚从 宽制度 的若 干争议 问题[J].中国法学 ,2017,(1).陈光 中,马康.认罪 认罚从 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J].法学 ,2016,(8).
69篇 ,2017年 58篇 )。检 视 这 些 论 文 可 以发 现 , 既有研究多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进行 。实体面的 研究集 中在 “认 罪 ”、“认 罚 ”的 具 体 含义 、适 用 条 件、从宽处理 的量刑幅度等方面。程序面 的研究 集 中在认 罪 自愿 性 的保 障 、犯 罪 嫌 疑人 和 被 告 人 的辩 护权 保 障 、认 罪认 罚案 件 的审理 方式 等方 面 。 对连 接实 体 和程 序 的证 据 法 问题 ,学 术 界 目前 还 缺乏 较全 面 、系统 的研究 。
刑事人身物证同一认定鉴定意见审查判断规则研究

刑事人身物证同一认定鉴定意见审查判断规则研究孔令勇【摘要】刑事人身物证鉴定意见具有理论定位的交叉性与诉讼价值的多元性.立法中的“列举式”规则与理论中的“归纳式”规则对其审查判断的特定性、可操作性与指导性存在欠缺.刑事人身物证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需要有特殊规则加以规制.这一特殊规则的主线是同一认定理论.逻辑前提为司法鉴定与司法审查判断认识思维的同质性及相应主体专业分工的异质性.特殊规则包括鉴定对象同一认定标准证明程序以及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综合判断的同一认定心证程序.这一规则的落实需要学科交叉的进一步尝试与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期刊名称】《中国司法鉴定》【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7页(P39-45)【关键词】人身物证鉴定意见;同一认定;审查判断;特殊规则【作者】孔令勇【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3审查判断证据是案件事实认定者对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其证据能力有无和证明力大小的一种特殊活动”[1]。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继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与新《刑事诉讼法》之后再次强调了证据裁判原则的重要性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第五条明确:“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
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审查、认定证据。
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并通过强化“证据审查机制”防范刑事冤假错案。
而《意见》第九条更是规定:“现场遗留的可能与犯罪有关的指纹、血迹、精斑、毛发等证据,未通过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与被告人、被害人的相应样本作同一认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涉案物品、作案工具等未通过辨认、鉴定等方式确定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于命案,应当审查是否通过被害人近亲属辨认、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确定被害人身份。
高考志愿填报建议大学专业解析--侦查学

侦查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侦查学属于自设专业(自设专业是指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没有,而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法学下的二级学科,是刑事法学的重要分支,它以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侦查制度和侦查理论、犯罪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从属于法学门类集科学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研究方向:01侦查学基础理论02侦查策略03经济犯罪侦查04职务犯罪侦查05物证技术3、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4法理学150分④806专业基础A(民法总论50分、刑法总论50分、刑诉总则50分)复试:①笔试专业课:含刑事侦查学100分,痕迹学、文书检验50分②外国语听说测试③本专业综合知识(注:以上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内容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工作、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与此专业相近的自设专业证据法学、司法鉴定等四、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一级学科法学下的其他专业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五、招收此自设专业的院校及开设年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六、就业方向侦查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三是从事侦查学的教学与研究。
七、就业前景该专业毕业生总量较少而社会需求形势看好,实际部门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要量逐年增长,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明确,就业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