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试题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B. 犯罪动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B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过失犯罪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无罪推定答案:B4.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A. 正确B. 错误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故意伤害答案:A、B、C、D2.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A. 正确B. 错误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 犯罪结果已经发生答案:A、C、D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答案:A、B、C、D4.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A. 正确B. 错误C.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D.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A、C、D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都属于犯罪行为。
()答案:正确2.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不构成犯罪。
()答案:正确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学分论

刑法学分论试题一、简答题1、简述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2、简述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3、简述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4、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5、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及主要区别6、玩忽职守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7、徇私枉法罪的构成条件8、论偷盗婴幼儿行为的定性9、简述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10、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形式11、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类型12、妨碍公务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13、国家工作人员14、简述间谍罪的构成特征15、简述罪名的概念与分类16、简述危险驾驶罪的构成特征17、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的区别18、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区别19、保险诈骗罪的行为形式20、简述法定刑的概念与种类二、论述题1、试述贪污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认定时应当注意的问题2、绑架罪的类型与构成要件3、试论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4、试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5、持有型犯罪的种类及其特征6、试论罪状的概念与种类7、试论抢劫罪8、试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9、贿赂的范围与争议10、论诈骗罪三、案例分析案例一:2001年5月3日下午,被告人郑某(男,21岁)和彭某(男、15岁),从某小站爬上一货运列车的高边车。
列车启动后,他们发现一名女青年马某携带一只牛仔包也爬上同一节高边车时,即共谋抢她的钱。
郑上前先从背后踢了马某一脚,又抓住她的头发威胁说,拿钱来。
马回答说没钱。
郑便以找钱为名,脱掉马某的外衣。
彭某则在一旁搜书包。
两人均未搜到一分钱。
此时郑又起强奸歹念,遂将马某双手捆绑,对马实施强奸。
遭抢被辱后,马某声称要报案。
郑又起了杀心,用腰带紧勒被害人的脖子。
当发现被害人脸已变色时,郑便招呼搜完包后一直在旁观望的彭某过来帮忙。
两人一人抬头,一人抬脚,将被害人从飞驶的货物列车上抛下去。
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系被人勒死。
问:对郑某、彭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为什么?案例二:于某,32岁,1995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997年11月刑满释放。
刑法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中的“外国”是指()。
A.外国政府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2、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
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
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分裂国家罪既遂B.分裂国家罪未遂C.背叛国家罪D.煽动分裂国家罪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
四人的行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
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共犯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B.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投敌叛变罪6、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
李某构成: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二、多项选择题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C.武装叛乱罪D.间谍罪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叛逃罪E.间谍罪3、投敌叛变罪的行为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D.资助武装叛乱、暴乱分子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A.无国籍人B.中国公民C.境外机构、组织D.外国人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A.无期徒刑B.死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E.没收财产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A.造谣B.组织、策划C.诽谤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A.窃取B.策划、组织C.收买D.刺探、非法提供三、名词解释1.分裂国家罪2.间谍罪3.资敌罪四、简答题1、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有什么区别?2、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有什么区别?五、案例分析【案情】一被告人丰某,男,40岁。
刑法分论单选题

1:医疗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显著区别在于()。
1.侵犯的对象不同2.犯罪手段不同3.犯罪主体不同4.主观心理态度不同2:下列有关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1.该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公务枪支2.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公务用枪作借债质押物,使枪支处于非依法持枪人的控制、使用之下的,应以该罪论处3.该罪的主体为自然人4.该罪主观上必须以牟利为目的3: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有关单位通知拒不改正,造成火灾发生的,构成()。
1.失火罪2.放火罪3.重大责任事故罪4.消防责任事故罪4: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的标准是()。
1.20万元以下2.50万元以下3.销售金额 50%以上 2倍以下4.违法所得数额的 50%以上 2倍以下5:某公司在缴纳税款300万元后,以假报出口的方法,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款500万元。
该公司的行为构成()。
1.偷税罪2.骗取出口退税罪3.同时构成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4.逃避追缴欠税罪6:逃汇罪的主体必须是()。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2.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3.自然人4.国家工作人员7:某国有单位通过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的方法,骗取银行的贷款5万元,该单位构成()。
1.贷款诈骗罪受贿2.合同诈骗罪3.不构成犯罪4.诈骗罪8: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应()。
1.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2.以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3.以抢劫罪论处4.以上说法都不对9:下列行为中可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有()。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2.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近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3.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近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4.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服务行业使用与其注册的服务商标相同的商标10:于某将一名旅客的手提包提走。
打开一看,才知道手提包里装的是一支手枪和数十发子弹。
172——刑法分论

刑法分论一、单项选择题1、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
韩某的行为(a)A.构成非法拘禁罪B.构成绑架罪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敲诈勒索罪2、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
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
乙的行为构成(c)A 强迫交易罪B 敲诈勒索罪C 抢劫罪D 销售伪劣产品罪3、胡某,27岁,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强。
一日,胡某带小强到一座桥上玩,胡某提着小强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强边喊“害怕”边挣扎,胡某手一滑,小强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强已溺水而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胡某对小强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c)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4、下列哪一行为可以不构成使用假币罪?(d)A.甲用总面额1万元的假币参加赌博B.甲将假币存入银行C.甲用假币缴纳罚款D.甲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高某的1万元真币5、甲与乙有仇,遂找机会将乙打成重伤,在乙丧失知觉后,甲发现了乙的钱包,便起意拿走了乙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甲将其占为己有。
关于甲拿走乙的钱包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盗窃罪。
D、构成侵占罪。
6、李某和王某听说张某出差,决定合伙到张某家进行盗窃。
王某在门外望风,李某进屋盗窃。
张某的朋友赵某给张某看家,看到李某进屋翻东西,大喊一声,持棍便追。
王某听到赵某的喊声,不顾李某安危而逃走。
李某为了逃避赵某的抓捕,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赵某身上捅了一刀后逃走。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A、李某和王某都构成盗窃罪。
B、李某和王某都构成抢劫罪。
C、李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
D、李某构成盗窃罪和抢劫罪。
刑法学刑法分论(大三)

刑法学刑法分论(大三)考试时间: 120分钟班次: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45小题45分)1.甲、乙、丙三人为朋友,丙与本村丁某因琐事发生纠纷,三人合谋决定将丁某打一顿。
到丁家后,甲在门外望风,乙和丙进屋,两人将丁打倒在地,致其轻伤,乙便要离去,这时丙拿起桌上的酒瓶猛击丁的头部,致丁死亡。
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A.甲、乙、丙构成共同故意伤害罪,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乙、丙构成共同故意杀人罪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丙构成共同故意杀人罪D.甲、乙不构成犯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2.甲(15周岁)盗窃他人钱包被陈某发现后,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失手将陈某打死。
甲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盗窃罪C.故意伤害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3.甲把自己的婴儿遗弃在荒山野岭,甲以什么罪论处?()A.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遗弃罪D.故意伤害罪4.小美在商场假装购物,调换价值8000元的钻戒构成()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5.赵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
其行为()A.不构成犯罪B.正当防卫C.构成故意杀人罪D.是对事实的认识错误6.赵某趁一女工深夜行走至无人处时,大喝一声“放下包”,该女工听到喊声,扔包便跑,赵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不构成犯罪7.甲恨丈夫乙,拟做一顿丰盛晚餐将乙毒死。
但乙下班后,购买了戒指送给甲,甲非常感动,因此把饭菜倒掉。
对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A.故意杀人B.故意杀人犯罪预备C.预备阶段的中止D.犯罪中止8.某甲系公安局刑警,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某乙拒不供认,遂对其严刑拷打,结果造成某乙伤重死亡。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处罚。
()A.刑讯逼供罪从重B.故意伤害罪从重C.故意杀人罪从重D.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合并9.甲因与乙有仇,便捏造乙卖淫的事实,到处散布并向公安局告发,使乙受到严重的精神伤害。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是:A. 死刑B. 无期徒刑C. 有期徒刑十五年D. 有期徒刑十年答案:A2.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微伤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使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杀害他人的故意。
()答案:正确2.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2)犯罪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索取他人财物;(3)犯罪目的是为他人谋取利益;(4)犯罪结果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2. 什么是正当防卫?其适用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
其适用条件包括:(1)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2)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3)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4)防卫行为必须是出于防卫目的。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部分第一章刑法分论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中相应位置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1.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将各种各样的犯罪归纳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2.在刑法分则中,凡规定有具体犯罪和刑罚的条文,一般分为()两部分。
A.罪状与法定刑B.罪名与法定刑C.罪状与罪名D.罪名与犯罪构成3.刑法第333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刑法第345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5. 根据刑法规定,走私罪从罪名上看属于()。
A 具体罪名 B.类罪名 C.单一罪名 D. 选择性罪名6.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7.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8.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9.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10.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11.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1.某甲与某乙投宿同一旅馆同一房间,某甲得知乙是一家大公司的采购员,携带一笔巨款,准备进货。
于是晚上某甲便机请乙喝听装饮料(内掺有安眠药),乙服后很快就错昏睡不醒,某甲便乘机将某乙携带现金的皮包扭开,拿走定货现金15000 元。
甲的行为构成(D )。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2.甲、乙二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
甲乙的行为构成(A )。
A.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夺罪3.甲偷乙的自行车被乙当场抓住,甲为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A )。
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4.甲自己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经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掏走,钱包内有现金850 元。
甲的行为构成(C )。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抢劫罪和盗窃罪5.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之机,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
甲的行为构成( B )。
A.贪污罪B.盗窃罪C.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但造成了严重后果。
王某的行为构成(B )。
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C.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7.盗窃由单位已盖好印章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人员向商店骗购大量货物的,应定(A )。
A.盗窃罪B.票据诈骗罪C.盗窃罪和票据诈骗罪D.诈骗罪8.甲盗窃了某单位印鉴齐全的空白转帐支票,自己不到商店使用。
于是甲找到邻居乙,对乙说:捡到一张支票,请乙帮忙去商店买些高级音响,并许诺给乙一台录象机。
乙跑到商场签发单位的人员骗购了大量高档音响。
乙的行为属于( C )。
A.盗窃罪B.盗窃共犯C.票据诈骗罪D.票据诈骗罪的共犯9.甲、乙二人为了游玩,多次偷开汽车并将其遗弃,严重扰乱工作、生产秩序并造成严重损失,甲乙的行为构成( A )。
A.盗窃罪B.流氓罪C.扰乱社会秩序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10.甲系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因其家庭住房紧张,急需一笔资金购房。
于是甲就擅自动用公司的8 万元资金用于个人购房。
2 个月后,甲从亲戚朋友处凑齐了8 万元钱,即将款子归还了公司。
甲的行为属于(D )。
A.挪用资金罪B.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11.甲系某民政局干部,因其妻做生意缺少资金甲就用国家发放的救济款5 万元挪用给其妻做生意。
甲的行为构成( B )。
A. 挪用资金罪B.挪用公款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一般违纪12.刘某携带10 万元去外地进货,到了目的地以后,刘某感觉携带现金不安全,于是就把钱交给当地的一个朋友黄某代为保管。
等刘某要用现金找黄某要钱时,黄某矢口否认收到过刘某的钱,拒不归还该笔现金。
黄某的行为属于( B )。
A. 诈骗罪B.侵占罪C.盗窃罪D.民事侵权13、是一名个体户,因偷税而受到税务干部的罚款,于是怀恨在心,在税务干部下班回家的路上,将税务干部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D )。
A 妨害公务罪 B.偷税罪和妨害公务罪 C.妨害公务罪 D.故意伤害罪14.未婚的甲为了达到与乙结婚的目的而冒充是某国家机关的处级干部。
甲的行为属于(C )。
A.招谣撞骗罪B.诈骗罪C.不构成犯罪D.招谣撞骗罪和诈骗罪15.张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职称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
张某的行为构成(A )。
A.招谣撞骗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招谣撞骗罪和诈骗罪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说法,错误的是(ACD )。
A、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危险犯,而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结果犯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C、公安人员甲明知自己丢失了公务用枪,没有及时上报,则甲的行为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D、非交通运输人员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2、有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
A、个人和单位都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B、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并罚C、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逃汇罪的主体只能是单位,个人不能构成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 )。
A、甲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绑架邻居的儿子,在绑架过程中失手将其打死。
对甲应按故意杀人罪和绑架罪并罚B、甲因与乙恋爱不成,决意报复,便捏造乙贪污的犯罪事实,以“大字报”的形式到处散布,乙因此精神一度失常。
甲的行为构成侮辱罪C、甲花8000 元钱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了妇女乙,强行奸淫之后,又转手以10000 元的价格卖给他人。
甲的行为只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D、甲在向乙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将乙挟持至一秘密处所,关押5 个小时。
期间,甲向乙的家人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乙一只手。
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4、下列有关侵犯财产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
A、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 元)拿走。
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B、他人的遗失物不能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C、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乙人民币3000 元,下车时被乙发现,钱被追回,在被扭送派出所途中,甲对乙使用暴力(造成乙重伤)才得以逃脱。
对甲应按盗窃罪处理,重伤结果作为盗窃罪的加重处罚情节D、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将被害人打死,只按抢劫罪处理5、有关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
A、护士甲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时,忘记了作皮试,致使病人因过敏而死亡。
甲的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B、冒充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招摇撞骗不能构成招摇撞骗罪C、律师甲在代理一起民事诉讼案件时,编造了一份对自己代理的一方当事有利的虚假证言,引诱并指使证人乙背熟以后向法庭陈述,致使本该败诉的己方当事人因此而胜诉。
对甲应按伪证罪处理D、甲男与乙女某日中午在某大公司当众发生性关系,引起公司人员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应按无罪处理6、有关贪污贿赂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
A、外商委派到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经理的人员不能成为贪污罪的主体B、某国有公司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违反国家规定,给予某事业单位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该国有公司构成构成单位行贿罪C、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只能由单位构成D、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而非受贿罪的规定定罪处罚7、下列人员中能够成为贪污罪的主体的是(ABC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C、国家机关委派到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D、外商委派到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经理的人员8、下列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中,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是(ABC )。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B、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C、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D、大量剽窃、抄袭他人作品9、下列可构成强奸罪的是(BCD )。
A、甲在拐卖妇女乙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乙B、甲收买了被拐卖的妇女乙后,强行奸淫了乙C、甲在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妇女乙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乙D、甲深夜采用暴力方法打晕了乙,正欲奸淫时发现对方是男子而不得不放弃奸淫行为10、冒充下列哪种人员招摇撞骗不能构成招摇撞骗罪?(AC )A、国有公司的董事长B、现役军人C、西南政法大学校长D、人民警察三、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分析理由。
每小题 5 分,其中判断正误2 分,分析理由3 分。
每小题5 分,共20 分)1、徐某在公共汽车上偶然听到两个乘客所谈之事涉及一项商业秘密,遂注意倾听并牢记在心,到家后立即将该信息打电话告诉了其做生意的朋友李某,李某利用这一信息做成了一大笔生意,致使这两个乘客所在的公司失去了这笔业务,遭受了重大损失。
徐、李二人的行为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判断:(错误)分析::二人并非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而使用,故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2、甲公司以一张已经作废、经过变造的票据作担保,欺骗乙公司与之签订了一份标的额为200 万元,先交货后付款的购货合同。
当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甲公司交付货物以后,甲公司提出该批货物有质量问题,要求乙公司降低价格,乙公司不同意降价,并向公安机关举报甲公司合同诈骗。
甲公司的上述行为已经构成合同诈骗罪。
判断:(错误)分析::不足以证明甲公司有非法占有目的,故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
3、一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均可构成非法经营罪。
判断:(错误)分析:只有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非法经营行为才能构成本罪。
4、某经营化妆品的公司明知某个体户生产的“羽西”牌润肤露是伪劣产品,为贪图便宜而长期从该处进货,销售金额达10 余万元。
但由于该产品不含有害物质,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该个体户和该化妆品公司的行为只应受到行政处罚,而不构成犯罪。
判断:(错误)分析:二者生产、销售的化妆品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销售金额已达到 5 万元以上,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5、杜某驾驶摩托车搭乘其女友杜某超速行驶时将行人李某撞倒,正欲下车察看,杜某说:“没人看见,还不快走!”王某遂驾车逃离了现场。
李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杜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判断:(错误)分析:杜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四、简答题(只回答要点,勿需阐述。
每小题5 分。
)1.应当如何区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侮辱妇女的行为与以妇女为对象实施的侮辱罪的界限?(参见教材P154)2.根据不同的犯罪目的,绑架罪在客观方面包括哪些表现形式?(参见教材P159)3.应当如何区分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参见教材P167)4.抢劫罪具有哪些构成要件?(参见教材P196~197)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一)王某(男,35 岁)因与徐某通奸而生离婚另娶之念,要求与其妻杜某离婚,杜坚决不同意。
一日,徐某对王说:“我已怀孕,你把你老婆离不掉就干掉,我们好结婚。
否则,我就告你强奸了我。
”王将此事告诉其弟(28 岁),王弟同情其兄之处境,设法为王某弄来了一包毒药。
某日,王将毒药投入烙饼内叫杜吃,恰逢儿子放学回家,杜认为烙饼好吃些,便将烙饼给儿子吃。
王见后对儿子说:“你妈妈劳动累了,让她吃烙饼,你吃馒头。
”说完就走了。
王走后,杜还是让儿子吃烙饼。
儿子吃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对本案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为什么?答:本案徐某、王某、王弟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结合案情,根据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共同犯罪人的认定标准,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