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022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重点笔记知识点+例题解析

2022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重点笔记知识点+例题解析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

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传递情感、分享经历,可以 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
06
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途径
增强语感
语音感知
通过大量阅读和听力训练,提高对语音、语调、 节奏的敏感度。
语义理解
深入剖析词汇、短语、句子的含义,增强对语 言深层结构的理解。
文化背景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提高对语言差异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3
想象有助于增强语言体验
通过想象,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语言所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比较法
比较有助于辨别语言优劣
通过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比较有助于发现语言创新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发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创新点,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
03
结构匀称
语言的句式结构匀称、平衡,既有整 齐划一的美感,也有错落有致的灵动 性。
03
品味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朗读法
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进而 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
朗读有助于理解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 的创作意图。
力,增强表达效果。
03
情境有助于培养语言应变能力
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语言应变能力和适
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04
各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现 力
诗歌中的语言表现力
意象生动
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使读 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音韵和谐
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 手法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感。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三 语言品味:赏词句表达作用

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 借面。家里磨了麦面,头等事就是还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 轻拍实,直到堆出一道尖儿。我说:“借的时候是平平的一瓢。”娘瞪我一眼:“你懂啥!”还叮 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洒了。
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但偶尔也有尖塌了、风吹飞的时 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别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 还三婶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道尖儿,让 娘在村里有个好名声。
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 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
老家是旱田,一年两季主粮,五月收麦,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麦面是细粮,黄灿灿的 苞谷是粗粮。家里来了客,娘都是擀面、蒸馍。苞谷是粗粮,一般不用来招待客人,除了 自家人吃,还留一些给牲畜吃。每一粒粮食都到了肚子里,不仅是粮食,粮食那一层外衣 也是牲口的好粮,比如麦糠、玉米包壳。
题型二: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思路 1.看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则依据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2.看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若有则依据相应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3.看关键词语: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分析。 4.看句子含意:即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句子对文章的作用等。
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 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 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等着开笼。娘 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 笼”,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
如何赏析语言

欣赏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章语言阅读及考查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语言的品味赏析是学习训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测试和中考中,语言品味赏析题也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
语言赏析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的试题。
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往往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关键是没有掌握品味赏析的方法。
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语言品味赏析。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散步》教学设计15篇

《散步》教学设计15篇《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描绘意境,深情导入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语言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
(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
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托尔斯泰教案(热门15篇)

托尔斯泰教案(热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托尔斯泰教案(热门15篇)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父亲走路动 作不便以及他为我买橘攀爬月台的困难 与努力。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品味的角度
1、 从修辞方法上分析 2、 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3、 从环境描写角度 4、从人物描写角度 5、从表现手法角度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 7、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 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
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斜阳”写出了驼峰在雪地映衬下鲜明的色彩和 形状,“一闪”写出雪地上驼队行走的动态美。评分:修辞手法1分, “斜阳”分析1分,“一闪”分析1分,共3分。
词语、句子
【考查内容】
①品味词语在句中的妙处。 ②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及表达 效果。
【考题形式】
①对指定的某一词语、句子进行 赏析。 (指定型) ②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进行赏 析。 (选择型)
【名篇佳句】
示例 1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烟。 ——《春》
赏析: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那 点薄雪当做害羞的少女,写出了夕阳斜 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流露出喜爱之情。
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 的细密、轻盈、闪烁的特点。表达了 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赏析: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 那点薄雪当做害羞的少女,写出了夕 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流露出喜 爱之情。
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 的细密、轻盈、闪烁的特点。表达了 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赏析: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 那点薄雪当做害羞的少女,写出了夕 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流露出喜 爱之情。
套路一:(从词语角度)
本句中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表达了……。 本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表达了……。
套路二:(从修辞角度)
套路三:(从环境描写角度)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人物…… 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运用了人物……描写,生动写出 人物的……性格,丰富了人物形象。 运用了×××的手法 (对比/衬托/等),写出了×××,表达 了…… 。 运用了 的描写 ,写出了……,表达了……。
2013淄博<<与陌生人交流>>
赏析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 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 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 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 貌。
2014淄博卷《倒挂的油画》
赏析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011淄博卷《追随春天的脚步》
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3
分)
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 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本意是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在此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春天在海边持续时间 较长这一气候现象。(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共3分)
【注意】 修辞手法要写准,不能有遗漏,但也不能多写。
【应考演练】2010淄博卷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 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
“等”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写黄昏,实际写我感觉黄昏到来之 快,与我希望看雪的心情形成矛盾,表达出我的失落、惆怅等。评 分:以黄昏写我的感觉1分,形成矛盾1分,表达感受1分,共3分。
赏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和化 静为动的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船行之 快。反衬了“我” 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示例 4
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 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朱自清
套路四:(从人物描写角度)
套路五: (从表现手法角度) 套路六: (描写的角度)
套路七:(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本句起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往往蕴涵作者的情感、 作品的内涵。 品味鉴赏有韵味的语言实际 上就是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交 流与对话。
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 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写出了画家陈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 他对这幅画的重视和对父亲的尊重。(2分)
安顿好了小布猴,叶子又蹭到司机跟 前,疑惑地指着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片片 斑迹说:“叔叔,你的汽车玻璃脏了!”
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 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
赏析: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雨的细密、轻盈、闪烁的特点。表达 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示例 2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 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示例 2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 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的细
密、轻盈、闪烁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雨的喜 爱之情。
赏析: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那 点薄雪当做害羞的少女,写出了夕阳斜 照下x(修辞), 写出了xx (内容),表达了xx(情感、效果)。
示例 3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
生花妙笔细心品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要求
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
⒉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 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直击中考 · 明确考点
运用某种语言技巧,生动形象地表 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仔细体会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2淄博卷《槐抱柳》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下列词句。(6分) (1)槐抱柳满枝头的叶子就哗哗哗哗响了起来 。(提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 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 (提示: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