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

合集下载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正方观点,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首先,基因改良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周围的野生植物和昆虫产生毒性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正如著名生态学家雷切尔·卡森所说,“一旦我们对生态系统进行了破坏,我们就会失去我们所依赖的所有东西。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其次,基因改良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虽然有些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影响有限,但也有研究指出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毒性作用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人类健康,我们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最后,基因改良作物可能会加剧农业生产的垄断现象。

大型生物科技公司通过控制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对农民实施垄断,剥夺了农民的种植选择权和市场议价能力。

正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农业是我们国家的生命线,如果农业被垄断,整个国家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维护农业的公平竞争,我们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首先,基因改良作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抵抗虫害和干旱,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有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诺曼·博尔劳格所说,“基因工程技术将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

”因此,我们不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其次,基因改良作物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自身抗病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所说,“基因改良作物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农业,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因此,我们不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改良作物。

最后,基因改良作物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转基因作物通常具有更高的抗病能力和产量,从而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

这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正如印度农业专家尤格兰·克里希纳·雷迪所说,“基因改良作物可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

首先,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基因改良作物可能会对周围的野生植物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蝴蝶等昆虫造成危害,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基因改良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新的过敏原,对过敏人群造成危害;另外,转基因作物也可能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也可能对农民的权益造成损害。

一些跨国公司拥有大量的基因改良作物的专利权,这可能会导致农民失去种植自由,只能购买昂贵的转基因种子,从而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

首先,基因改良作物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增加产量,缓解全球饥饿问题。

其次,基因改良作物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保护环境。

转基因作物可以抵抗害虫和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最后,基因改良作物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应该受到限制。

基因改良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农民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监管。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保护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

正如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所说,“我们不能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正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方法。

”我们应该审慎对待基因改良作物的种植,以免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植物获得特定性状的技术。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就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一、转基因植物的利1. 提高产量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导入抗虫、抗病基因,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从而提高产量。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抗旱、抗病、抗虫,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 改善品质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调整作物的品质,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比如,转基因玉米可以增加其营养价值,提高其蛋白质含量,使其更加适合人们的饮食需求。

3. 节约资源转基因植物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需求,从而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经济效益。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基因植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转基因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转基因植物的弊1. 生态风险转基因植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可能会传播到野生植物中,导致野生植物的基因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生态平衡。

2. 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例如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毒素或过敏原,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市场垄断转基因技术由少数跨国公司掌握,可能导致市场垄断,影响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成为技术的被动接受者,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平等。

4. 道德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涉及到生命科学领域的伦理问题,例如是否应该干涉自然界的基因组成,是否应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等,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

综上所述,转基因植物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在科学、严谨的态度下加以评估和应用。

在推广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食品安全的监管,市场秩序的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的考量,实现转基因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链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使用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其对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转基因技术介绍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将外源基因导入某一特定物种,使其表达新的性状或特征的一项生物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基因组编辑等手段,可以将一种物种中的优良特征转移到另一种物种中,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产量等特性。

二、转基因技术的潜在影响1. 生态平衡打破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转基因作物的耐草害和杂草控制性能的增强可能会导致野生植物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

这可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一些依赖野生植物的生物群落造成威胁。

2. 生物多样性下降转基因技术可能降低生物多样性。

转基因作物对杂草和有益昆虫的抗性可能导致野生植物和非靶标昆虫的数量减少。

这可能对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转基因技术使得少数优势基因的传播速度更快,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3. 基因的扩散与突变转基因技术可能引起基因的扩散与突变,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转基因作物与野生近缘种进行杂交可能导致基因的扩散,造成野生种群基因污染。

此外,基因的突变可能引发未知的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三、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1. 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在改良农作物方面具有潜力。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耐逆性,从而增加粮食供应并改善农民收入。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经济效益通常更高,因为它们更能抵抗虫害和疾病的侵袭。

2. 弊: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引入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生态灾难。

如果转基因作物的耐草害性或杀虫性无法控制,虫害可能逐渐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转基因作物的耐抗性下降。

这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环境污染。

3. 利:减少农药使用量转基因作物的抗虫特性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例如抗生素残留物质和毒素。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其次,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最后,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农民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往往需要购买昂贵的转基因种子和相关农药,这可能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也可能导致传统农作物的失去市场,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

因此,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综上所述,基于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的考量,我们认为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为农作物添加抗虫、抗病基因,提高其产量和抗病能力,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例如,转基因水稻能够抵抗虫害和病害,提高产量。

因此,转基因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

其次,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

由于转基因作物本身具有抗虫、抗病能力,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作物时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最后,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由于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抗病能力,可以提高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也可以降低农民对农药的投入成本,减轻经济负担。

因此,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

是否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中含有的基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毒性或其他不良影响。

例如,法国科学家塞尔纳教授的研究发现,转基因玉米可能对实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我们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其次,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对传粉昆虫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美国生态学家雷切尔·卡森曾经指出,“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垄断化,使得少数跨国公司能够控制种子市场,从而剥夺了农民的种子自主权。

正如印度农民领袖维安纳特·谢瓦尔所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将使农民成为跨国公司的奴隶。

”因此,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我们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例如,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我们需要转基因作物来满足粮食需求。

其次,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有助于保护环境。

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和耐草药性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诺伯特·鲍尔所说,“转基因作物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减少劳动成本和农药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因此,我们不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综上所述,尽管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但从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发展的需要,转基因农作物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热点话题。

转基因农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传统农作物中,以改良其性状,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然而,这种技术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存在担忧。

首先,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其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对平衡和相互依存性有关。

转基因农作物引入的外源基因可能会改变农作物的性状和特征,从而改变其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

这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过度增长,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在转基因作物中引入的抗虫基因可能对非目标昆虫产生毒害作用,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其次,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微生物、昆虫和其他生物。

这些生物在土壤中起着关键的生态功能,如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长期种植同一种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也可能引发农作物的遗传污染。

遗传污染是指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传粉等途径传播到传统作物中,从而改变了其基因组成。

这种污染可能导致传统作物的基因多样性减少,进而影响作物的适应能力和抗性。

此外,遗传污染还可能对农民的权益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转基因作物的繁殖权可能被控制在少数大公司手中,使得传统农民失去了自主选择品种的权利。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转基因农作物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这包括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措施。

此外,公众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认知和参与也应加强,促进公众在转基因农作物相关决策中的参与和监督。

总而言之,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

转基因技术与生态系统的风险管理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医药研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风险管理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改变生物基因组的技术,其应用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潜在影响。

首先,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例如,转基因植物对非转基因农作物的传粉或者传播方式可能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物种竞争或者种间杂交的现象。

其次,转基因植物的耐草害或者耐虫害特性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造成影响,例如转基因植物的耐虫害特性可能对天敌昆虫造成威胁,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

此外,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对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广泛种植可能导致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减少,这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

同时,转基因技术可能也会对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种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避免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评估机制,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进行审查和监管。

其次,应该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和追溯。

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使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标识要求,使消费者能够清楚地辨别出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

此外,还需要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风险评估。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潜在影响,科研机构应当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及时发布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沟通。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需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和认同。

三、结论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什么是转基因农作物?顾名思义,转基因农作物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它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这种农作物也叫基因改性农作物或基因重组农作物。

目前,世界种植的主要转基因农作物有4种:即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这4种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1998年占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99%,占该4种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约16%。

其它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烟草、番木瓜、土豆、西红柿、亚麻、向日葵、香蕉和瓜菜类。

未来3~5年内将要正式投入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有甜菜、水稻、甜椒、草莓等。

从性能上区别,现有的转基因农作物可分为4个种类:一是Bt农作物,可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量;该种农作物可产生一种对某些害虫有毒性的蛋白,这种蛋白存在于常见的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

二是抗除草剂农作物;三是抗病毒农作物;四是营养增强型农作物;其特定营养组份和维生素含量更高。

转基因农作物是一把双刃剑。

世界人口已达61亿,其中有28亿人口每天人均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而其中最贫穷的有13亿人每天人均生活费用低于1美元。

贫穷与饥饿往往相伴而生,在历史上这曾经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

当代世界考虑粮食问题时总是把土地与食物一起综合分析。

理论上地球可以供养比现在多得多的人口,但是优良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及良好的耕作条件在时空上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更不相称。

这个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土地退化及气候变化引起的频繁自然灾害而更趋严重。

虽然土地退化是全球性问题,但是在食品生产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甚至维持基本生存的地方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特别是广大的贫困地区,农业产出率低以及人口增长率高的矛盾造成了生存与生活压力,迫使农民砍伐森林和开垦贫瘠的边缘土地作为农田,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退化。

这些都加剧农村贫困状况,并造成恶性循环。

世界粮农组织根据土地状况对全球按地区的粮食供应情况进行预测时指出,未来的粮食问题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和南亚。

到2010年这些地区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口预计将占全球人口的11%。

预计粮食供应断区的国家同时也面临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率下降、高外债又无力进口粮食等问题。

因此,由于这环境的种种问题,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将会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造成压力的有效手段或重要途径。

转基因技术不仅可望提高粮食或作物的产量,还可提高农作物品质。

例如,全球每年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而导致50万人失明,100万儿童死亡,这类事件多数是发生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有关国家。

瑞士家Ingo Petrykus 领导的研究组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称为“金稻”的水稻,它是一种具有高含量维生素A原物质的水稻,有可能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这个世界性大难题。

转基因技术还可能大大缩短作物生长期或是使农作物高产。

例如,西班牙科学家Pena等从拟南芥菜中提取一种基因插入柑橘书,使原来要5~6年才成熟的柑橘树,在一年内开花结果。

2001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第12期《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1]对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及有利于人类作出了充分肯定。

该报告还指出,尽管充满争议,但转基因技术仍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突破性技术。

该报告认为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生态环境和健康方面的风险,但只要做到政策妥当、法规适宜、监管严格、评估科学、信息透明、公众参与、事先知情,是完全有希望使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但转基因也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2]。

例如,在喷洒除草剂的情况下,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作物本身或其与野生杂草的携带转基因的杂交种就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籽,而不具除草剂抗性的杂草就不能生存,这就说明在有除草剂存在的条件下,转基因作物相对于不抗除草剂的杂草来说具有一定选择优势,或说适合度较高。

但在不喷洒除草剂的情况下,农田的杂草可能就会生长比较茂盛,产出更多的种子,而抗除草剂的作物和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杂交种可能由于转基因的存在而带来一种遗传负担,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和正常结籽,就是说,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在不存在除草剂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植物的适合度,也就是说转基因具有一定的适合度代价。

如果转基因不存在适合度代价,该转基因将可能能够在野生种群中得到保存并进一步产生扩散以致产生扩散以致产生较严重的生态学和生物进化上的后果,如果外源基因存在适合度代价,将会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逐渐丢失,不会在自然界中留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而基因污染是指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通过某种途径并整合到其他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其他生物尤其是植物的种子或产品中混杂有转基因成分,造成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

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作物或非转基因作物间的基因流,最近的几个事件表明,作物间的基因流已经将转基因带入其他非转基因植物,并且这样的基因流可能会产生一些环境、经济、或社会影响,例如:1、在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事件中,三个抗不同除草剂品种的油菜间的杂交生了抗多种除草剂的自播植物,虽然其他除草剂如2,4-D等能够控制这些“新杂草”,但能够选择余地减少了,而且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被转基因植物无意授粉产生的种子有可能成为转基因向其他品种或野生近缘种转移的“遗传桥梁”。

外源基因进入并整合到其他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其他生物尤其是植物种子混杂该外源基因成分,会造成自然界物种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

中国是许多农作物的起源中心,如大豆和油菜等,因此更应该注意避免基因流与基因污染的产生,保护宝贵的作物遗传资源。

由于生物技术具有政府两方面的双重特性,其负效应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难预测性。

但是,一旦这些人为改造的生物活体逃逸或因疏忽而进入环境,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祸福相依、好坏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恰当。

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对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有巨大作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轻工等部门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有取代一些行业原有技术和工艺的趋势,生物技术产业可能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

转基因植物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转基因植物在生态方面的潜在风险是广泛而深远的。

表观上主要的问题是“杂草化”,其表现有两方面:一是转基因植物本身可能带来的“杂草化”潜在风险,包括转基因作物逸生成杂草和自生苗对下茬作物的危害;二是转基因植物可能通过基因流或“基因飘移”对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导致杂草丛生,增大除草难度,从而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的深层潜在危害风险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危及生物安全,主要表现有: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移造成“基因污染”危及物种与遗传资质资源的安全;转基因植株自身演变为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漂移”可能通过异交或杂交引起“基因堆积”而出现“超级杂草”;抗虫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带来的潜在风险;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诸多方面的潜在危害与风险等。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如下:一、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由于转基因作物出现,科学家向作物中转入了耐盐碱、耐高温、耐高湿、抗病虫害的基因,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就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物种减少、退化乃至灭绝,使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果与功能遭受破坏;二、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

转基因生物将增加目标害虫的抵抗性,刺激害虫进化,这就加大了害虫控制的难度。

专家警告说,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危害。

这是因为,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那些有益生物被消灭了。

三、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

四、转基因导致“超级杂草”。

但抗除草剂作物出现后,其目的是要消灭杂草,这样杂草就与人类发明的这一技术强烈抗争。

据报道,美国农民过度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导致近几年抗除草剂杂草迅速滋生。

为对付这些超级杂草,农民被迫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或者干脆用手拔除杂草,回到了以前的劳动密集型耕作种方式。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在除草剂、大农药、大化肥基础上,按照人的主管愿望采取的农业“偷懒”技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雪上加霜”。

迄今为止,已有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奥地利、瑞典、比利时、芬兰、德国等国科学家,证明转基因视频对实验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潜在不利影响。

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对生态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转基因作物作为“新物种”侵占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

自然界里从来没有过转基因生物,这是按照人的意志合成的“怪物”。

他们因其体内有特殊基因,更具竞争性和入侵性。

植入抗虫基因的作物,比一般的作物更能抵抗病虫害袭击。

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品种丧失。

第二、转基因作物产生基因环境污染。

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进行基因转移,导致非转基因植物受到污染。

在加拿大,被用作实验的油菜,开始只具抗草甘膦、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这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基因交流”。

既然人类轻而易举地将基因转入了目标作物,那么,这些基因会不会轻易地逃逸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第三、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

2002年,英国科学家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然而,尽管如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效应转基因作物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中原有生物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从而给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生物多样性公约》特别提到生物安全问题,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该公约,1993年12月29日,公约对中国生效。

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制订一项议定书,即《卡塔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其中有大量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条款,如议定书的第2条第2款明确规定:各缔约方应确保在从事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研制、处理、运输、使用、转移和释放时,防止或减少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风险,同时亦应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1]魏伟钱迎倩《转基因生物安全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2]曾北危《转基因生物安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