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66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66例

发表时间:2014-08-07T11:14:33.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谢懿颖[导读] 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谢懿颖

(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热疗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一组患者因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完成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十次),另一组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及以上,比较症状和体征有无明显改善的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高频热疗中药中晚期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20-01 结论:应用高频热疗配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我院康复科从2008年8月到2013年8月统计了这五年收治的6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总结了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1-85岁;疾病分类,其中肺癌24例,消化道肿瘤25例,乳腺癌12例,其他肿瘤5例。

治疗方法我科应用WBC-1高频热疗机,1、电流电压AC220V ±22V,50Hz;2、额定输入功率:≤2KVA;3、工作频率:27MHz±0.4MHz;4、最大输出峰值功率:1200W;5、输出波形:等幅连续正弦波;6、治疗温度设定范围:38℃-45℃。一周2-3次,每次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反反复复者进行多疗程治疗。

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疗效标准显效: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肿瘤面积缩小不到50%,生活质量有改善。无效:肿瘤无改变或出现新病灶。

治疗结果见附表。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典型案例魏某某男,68岁,2004年11月在上海医院行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术中有7个淋巴结肿大。2005年5月28日来我科做高频热疗,治疗前B超示“腹部中量腹水”。给予中下腹部高频热疗,一周三次。十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休息两周。同时给予扶正和胃中药,用药如下:潞党参,炒白术,茯苓,茯神各10g ,姜半夏6g,陈皮6g ,苡米30g,山药10g ,炒谷麦芽各15g,猪苓30g,灸枇杷叶10g。目前患者在本科治疗已有九年,各种检查末发现有任何转移,仅有少量包裹腹水,生活质量很好。讨论

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⑴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物膜在常温下多呈液晶态,温度的变化可影响膜的相变及流动性,生物膜的各种主要功能(能量转换、物质运送、信息传递)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各种膜的相变温度不尽一致,高热可使癌细胞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改变,致膜上酶复合及多酶体系的有序性破坏,酶失去功能,癌细胞也随之死亡。⑵对细胞溶酶体的作用高热可使细胞溶酶体的活性升高,从而加速细胞的破坏,有研究提出,热杀伤肿瘤细胞的原变化在溶酶体,氧压低、酸度高,非增值状态等都会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些变化以酸度最重要,热抑制肿瘤细胞呼吸,增强了无氧糖酵解使酸度增强了溶酶体的活性。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高热增加膜脂质流动性,并积聚在细胞膜表面有利于抗体与补体的结合;高热阻止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使免疫效应对靶细胞发挥毒性作用。⑷细胞微环境对热杀伤作用的影响活体内肿瘤细胞比体外肿瘤细胞对高热更敏感的原因是高热作用后,肿瘤血流量显著减少,导致血管与肿瘤细胞之间交换不足,细胞呼吸抑制。在缺氧条件下,糖无氧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内乳酸增加,能量代谢障碍。66例病人全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通过五年来我们对这两组病人的观察和总结,我们体会到⑴高频热疗在中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中有明显的疗效,坚持在三个疗程以上的病人更有效。⑵热疗对恶性肿瘤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因骨转移而致的疼痛有非常显著的止痛效果。⑶对肺癌、乳腺癌,肠癌,皮肤癌合并感染的患者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⑷高频热疗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损伤、无疼痛或不适、病人容易接受、可重复多个疗程。⑸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可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彼得、郭新娜编著,高频透热治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12

[2]郭新娜等,微波透热治疗恶性肿瘤210例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5,10(2),89

[3]孙燕、周际昌主编,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