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HIV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2种不同方法检测HIV抗体结果比较

2种不同方法检测HIV抗体结果比较

2种不同方法检测HIV抗体结果比较作者:朱子平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4期朱子平(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47份,阴性2747份,阳性率为1.682%,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5份,阴性2739份,阳性率为1.968%,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样品有11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样品有19份,经配对c2检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2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有36份,共同阴性有2728份,总符合率为98.93%。

结论提示初筛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可互相参考,也可互相替代。

【关键词】初筛检测 HIV抗体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2(a)-0003-02检测血清中HIV抗体,使用不同方法和不同生产厂家的试剂,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检测过程受到酶标板包被的抗原种类和数量、酶标板材料、检测人员、仪器、环境条件的不同影响时,会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受标本溶血、污染、感染了与HIV抗原决定簇有交叉反应的传染病病原体等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1]。

为研究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初筛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异性,通过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比较,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查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血样2794份,抽血后离心,吸取血清。

1.2 试剂使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和美国雅培公司配套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HIV筛查有阳性?别慌,看这里!

HIV筛查有阳性?别慌,看这里!

HIV筛查有阳性?别慌,看这里!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感染呈蔓延和增加的趋势,谈“艾”色变早已成为大家对艾滋病的态度,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HIV感染对预防HIV传播、控制AIDS的发展至关重要。

图1 HIV抗原抗体在机体表达过程示意图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多采用大批量样本筛查,实验室初筛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稍低的试剂进行检测。

为了尽可能避免假阴性结果出现和缩短窗口期,HIV血清学诊断试剂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在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两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第四代试剂与前三代试剂相比,增加了对p24抗原的检测,缩短窗口期;初筛阳性的标本再用特异性强的方法进行确认。

但灵敏度提高的同时假阳性率也随之增加,这样可能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和受检者增加心理负担,因此,了解假阳性的产生原因和影响非常有必要。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影响假阳性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受检者自身因素1.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因子(RF)、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综合征等。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自身的IgG-Fc(Crystallization fraction;容易结晶化的区带)的抗体。

其免疫球蛋白类型大多是IgM型。

因此,有时与免疫反应试剂中所使用的抗体(用于抗原检测的动物IgG)发生反应后,呈现假阳性/假高值。

图2 RF非特异反应示意图2.HAMA反应引起假阳性结果如图3所示:存在HAMA时,除了正规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之外,还形成HAMA介导的固态层抗体/标记抗体复合物,使结果变为假阳性或假高值。

图3 HAMA反应模式图3. 用药情况①注射免疫球蛋白、②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等。

4. 特殊人群孕妇、新生儿、透析患者等。

以上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会产生某些物质与试剂中的成分非特异结合,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查时都容易出现有假阳性的结果。

因此在临床检测HIV抗体时应清楚地了解被检测者的身体状况,尽量排除自身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疾控中心HIV实验室检验结果解释与报告

疾控中心HIV实验室检验结果解释与报告

疾控中心HIV实验室检验结果解释与报告
1.目的:为HIV实验室各技术人员统一实验操作程序,保证实验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HIV实验室技术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

4.相关器材设备:计算机。

5.操作步骤:
5.1.1 初筛试验结果的报告
对HIV抗体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者可出具“HIV 抗体阴性”报告(附表1);对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者不能出阳性报告,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查”报告(附表1)。

5.1.2 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样品的转送
如需送上级实验室进行复测或确认,需要填写“HIV 抗体复检化验单”(附表2),经1名检验人员和1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审核签字。

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

5.1.3 对筛查阴性和阳性者,均需做好检测后咨询。

5.2 HIV抗体确认试验及确认试验结果报告
确认试验由确认实验室根据检测结果出具“HIV
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附表3),报告HIV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及HIV抗体不确定(±)。

6 附件
6.1 HIV抗体筛查报告单
6.2 HIV抗体复检化验单
6.3 HIV抗体确认报告单
6.4 HIV抗体筛查阳性送检登记表。

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分析

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分析

[4]Crow AR,LazarusAH.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nd polyclo nal anti-di-mmunogloblin in the ame lioration of im mune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what do we re aly know[J].TransfusM ed Rev,2008,22(22):103-116[5]王佩菊,何玉萍.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165-166.[6]Ling Y,Cao X,Yu Z et al.Circulation de ndritic cellssubsets and CD+Foxp3+regula tory Tcells adult patientswith chronic ITP before and atter treat ment with high dose dexamethasome[J].Eur Jha ematol,2007,79(4):310-616.[7]张小玲,刘跃梅,廖红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ITP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12);870-871.[8]Mazzucconi M G,Fazi P,Bernasconi S,et al.Therapywith highdose dexamethasone(HDDXM)in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affected by idiopathic throm bocypenic purpura:a GIM EMA experience[J].Blood2007,109(4): 1401-1407.[9]Bronci C,Pansini V,Funaro D.Idiopathic thrombo cytopenicpurpura(ITP)in children[J].Pediatr Blood Cancer,2006,47(5suppl):665-667.[10]周萍,枫林,王江.静脉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儿重症功能的影响[J].中国小儿血液,2000,7(5):202-203.[责任编辑:李勇收稿日期:2010-09-12]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分析罗利梅(遵义医院检验科,贵州遵义563002)[摘要]目的了解输血前检查及术前检查的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分布情况,为医院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艾滋病毒病例报告的诊断和报告标准解析

艾滋病毒病例报告的诊断和报告标准解析

艾滋病毒病例报告的诊断和报告标准解析艾滋病毒(HIV)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报告艾滋病病例,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和报告标准。

本文将重点解析这些标准,并探讨其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一、艾滋病毒病例的诊断标准艾滋病毒病例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首筛,如果结果呈现阳性,需要进行Western blot或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进行确证。

在阳性初筛结果出现之后,需进行至少两次重复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临床症状:艾滋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长期发热、乏力、消瘦、反复感染等。

临床医生需要评估这些症状以及患者的病史,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3. 窗口期:艾滋病毒感染后,人体需要一定时间产生与之相关的抗体,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

在窗口期内,艾滋病毒病例的血液检测结果可能呈现假阴性。

因此,在疑似感染者中,如果临床症状强烈怀疑为艾滋病毒感染,需密切监测患者以备后续诊断。

二、艾滋病毒病例的报告标准艾滋病毒病例的报告是保证艾滋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了解疫情、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途径。

1. 报告对象: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可能需要报告给特定的机构或部门。

通常来说,医疗机构、检验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艾滋病毒病例报告的主要对象。

2. 报告内容:艾滋病毒病例报告需要包含的基本信息包括:病例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感染途径,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如阳性初筛结果及确证结果)。

此外,还需标明报告的部门和报告者的个人信息。

在报告中,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相关机构需要确保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

3. 报告时限:对于艾滋病毒病例的报告,时间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报告的时限应在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的24小时内完成,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000277960

1000277960

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 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19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 an i m m unode f i ci e nc y vi r us H I V )感染可通过检测H I V 特异性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分离培养加以确定。

常规使用的标准诊断项目是血清学抗体检测。

H I V 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复筛试验和确认试验3个部分。

现将我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9例标本筛查与确认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市辖区内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送检及门诊病人的血清,经初筛试验阳性或可疑的标本。

1.2检测方法与试剂筛查试验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 LI SA )双抗夹心法和胶体硒快速检测。

试剂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郑州华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 I V 1+2型)诊断试剂盒。

快速诊断试剂采用美国A bbot t 生产的雅培试剂,该试剂为H I V 1+2硒标免疫层析快速测方法,其原理为用免疫层析法定性测定血样中H I V 1+2抗体。

以上试剂均经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确认试验试剂采用H I V 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W es t er n Bl ot ),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

确认试验采用过夜孵育法。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仪器采用酶标仪(博赛2010)和全自动洗板机(博赛Flai do )。

1.3结果判定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的标准判定[1]。

H I V 抗体阳性:至少有2条env 带(gp41和gp160/gp120)出现,或至少1条e nv 带和p24带同时出现;H I V -2抗体阳性:至少有2条env 带(gp36和gp140/gp105)出现,符合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断标准;H I V 抗体阴性:无H I V 抗体特异带出现:H I V 抗体不确定,出现H I V 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

对2011~2015年达州市5478份hiv抗体初筛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和确证

对2011~2015年达州市5478份hiv抗体初筛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和确证

作者简介:罗小莉(1986—),女,硕士学位,微生物检验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E-mail:475981072@;王顺东(1975—),男,本科学历,微生物检验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林忠荔(1989—),女,硕士学位,微生物检验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张静(1989—),女,硕士学位,微生物检验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王芸(1988—),女,本科学历,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王开宇(1970—),男,专科学历,微生物检验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对2011~2015年达州市5478份HIV 抗体初筛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和确证试验情况的分析罗小莉,王顺东,林忠荔,张 静,王 芸,王开宇(四川省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分析对2011~2015年达州市5478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和确证试验的情况。

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达州市进行HIV 抗体初筛结果呈阳性的5478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血液标本进行HIV 抗体复检,对复检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IV 抗体确证试验,然后对复检和确证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5478份HIV 抗体初筛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IV 抗体复检结果的阳性率为62.19%(3407份)。

对3407份HIV 抗体复检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IV 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阳性率为92.81%(3162份)。

在3162份HIV 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中,来自于疾控中心血液标本的占比为67.77%,来自于自愿咨询检测人员血液标本的占比为45.00%,检测结果中出现9条带的占比为43.67%,条带gp160、gp120、gp41、p66、p51、p31、p55、p24及p17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7.43%、66.70%、64.10%、91.05%、51.64%、96.46%及64.48%。

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原因探究及处理措施

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原因探究及处理措施

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原因探究及处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HIV 抗体初筛试验的准确率及HIV 抗体初筛实验。

方法:用ELISA方法对体检、哨点及VCT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试剂或方法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得到反馈结果后与假阳性率对比。

结果:对该初筛实验室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率(0.2727%)明显高于(0.07%)。

结论:影响HIV抗体初筛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但是客观因素能通过严格规范、校准仪器等方法得以解决,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才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关键。

关键词:HIV初筛实验;假阳性;原因分析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目前检测艾滋病病毒(HIV)的实验室方法有很多:P24抗原检测、核酸分析、病毒培养、蛋白免疫印迹、HIV 抗体等,其中ELISA HIV 抗体检测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样本的检测[1],是目前HIV 初筛试验室最常用的方法。

按规定抗-HIV 初筛阳性样本须送确认实验室确认,确认阳性才能诊断为HIV 阳性或AIDS 。

由于国内各厂家试剂之间的差异,人体内可能存在干扰试验的某些因素,致使部分抗-HIV 初筛结果与确认实验不符,不仅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亦给可疑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对3380例临床样本的初筛、初筛复检与确认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检测对象。

所有标本均为血清标本,由体检科及艾滋病控制科采样后专人送检。

2、仪器。

安图2010型酶标仪;安图FLUIDO洗板机及安图IWO-960型洗板机;BSC-1500IIB2-X生物安全柜。

3、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二、结果按照HIV抗体筛查检测流程的要求,对初筛试验阳性标本均加做了2次重复检测试验,在3380份血清样品中,初筛试验阳性9例,将重复检测仍然为阳性结果的标本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心进行确认试验(WB),反馈结果9例标本均为阴性(无特异性HIV抗原带),假阳性率为0. 27%,见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抗体初筛阳性结果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是目前诊断是否感染HIV的主要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HIV抗体检测采用初筛复检和确认的检测流程,大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初筛检测中心肩负着本县监测哨点,主动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初筛实验,阳性标本复检,以及将复检阳性标本送省CDC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工作,现将大悟县72份初筛阳性标本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开展艾滋病检测的各类人群
1.2检测方法对初筛阳性标本用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另一种快速诊断试剂同时进行复检,双阴性报阴性结果,双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标本送省CDC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实验。

[1]
1,3 检测试剂:ELISA试验使用珠海丽珠,北京金豪等厂家试剂;快速诊断试剂用金标和硒标,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

2结果
2,1复检和确认结果
72份初筛阳性标本经ELISA和PA两种初筛试验复检,双阴性2人,初筛假阳性率为2.8%,双阳性标本65份,一阴一阳
的标本5份(其中ELISA试验单独阳性4份,PA试验单独阳性1份)。

复检双阳性的65份标本经WB试验确认有60份为抗体阳性,2份为抗体阴性,3份为抗体不确定,统计这65份标本的复检ELISA试验OD值与临界值的比值(S/CO)和PA试验结果,并与确认结果比较。

(见表现1)
表1 65份复检标本S/CO值与确认关系
S/CO和PA 复检数确认阳性/不确定数阳性率≥6.0 PA阳性60 60 100% ≥6.0 PA阴性 1 0/1 0 1.0-5.9 PA阳性0 0 0
1.0-5.9 PA阴性 3 0/2 0
<1.0 PA阳性 1 0 0
合计65 60/3 92.3% 2.2不同人群感染结果
72份初筛阳性标本中体人群分布及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送检人群初筛阳性复检双阳性一阴一阳确认/不确定数受血人员51 50 0 46
HIV阳性配偶8 8 0 8
VCT 6 4 1 3/1
孕妇 6 3 3 3/2
其他 1 0 1 0
合计72 65 5 60/3
3讨论
72份初筛阳性标本排除12份,初筛阳性率达85.7%,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所用试剂特异性不高,不可避免出现假阳性;二是一些初筛检测人员和辖区内的检测哨点未严格执行检测程序,不做复检实验,仅凭单次结果上报,三是实验室质控措施不严,造成加样洗板等操作上的失误。

因此日常的艾滋病检测工作必须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遵从初筛复检及确认的检测程序,阳性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试验为准,初筛和复检阳性不能出HIV抗体阳性报告,也不能告之为HIV抗体阳性,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分析发现,用ELISA加PA试验复检为双阳性的标本,与确认结果符合率高达92%,特别是当ELISA试验的S/CO值大于6.0时的双阳性标本,阳性确认符合率高达100%,证明ELISA加PA 试验是一种较好的复检方法。

从人群特征来看,阳性人群以受血者为多,其次是VCT和阳性配偶和孕妇,可能与这几类人群开展HIV检测较彻底,检测基数较大有关,提示在加强高危人群检测的同时,要加强普通人群的检测,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扩散是目前流行趋势。

参考文献:[1]《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M]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200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