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粒子类型
比较方法
示例
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 阴离子大于原子大于阳离子,r(Cl-)_>__r(Cl) 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r(Fe)_>_r(Fe2+)>__r(Fe3+)
能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r(O2-)_>__r(F-)_>__r(Na+)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
能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D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的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X是第ⅠA族的元素 B、元素Y的常见化合价是+3 C、元素X与O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2O2 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三、电负性
1、电负性的基本概念
化学键: 元素相互化合,相邻的原子之间产生的强烈的化学作用力, 形象地叫做化学键。
碱金属电离能越小,碱金属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越活泼。 碱金属在反应中失去一个电子变成+1价的阳离子,故依据其第一电离能可 以判断出金属性强弱。 (2)能否依据这三种金属的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判断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不能,因为第一电离能Mg > Al > Na,而金 属性Na > Mg > Al。它们之间无对应关系。 三者的单质在体现金属性失去电子时,失 去的电子数量不同,电子所处的能级也不 同,故无法直接比较。
B和Al失去的电子是np能级的,该 能级的能量比左边的ns能级的能 量高,则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
第一电离能较低。
N:1s22s22p3 O:1s22s22p4 N和P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难 P:[Ne]3s23p3 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高。 S: [Ne] 3s23p4
【思考与讨论】 (1)碱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联系?
Ⅰ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低, 零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高。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共23张ppt)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共23张ppt)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②向试管中加入2 mL 1 mol/L MgCl2溶 液,然后滴加氨水,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 mol/L盐酸,边滴加边
振荡
直到不再产生白色
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M__g_(_O_H__)2_+__2_H__+_=_=_=_M__g_2_+__ _+__2_H__2O__
结论 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__增__强__
3.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N―属a―M性―g逐―A渐l―S_―i减_P_―弱_S_―_C,―l ―非―金―属―性―逐―渐―_―增__―强__―_→
4.元素周期律 (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性质 包括__原__子__半__径__、__主__要__化__合__价__、__金__属__性__和_非__金__属__性___等。
小结
物质的性质
单质与H2反应
氢化物 HX
稳定性 还原性
置换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F 无正价,无含氧酸。
递变规律(F2→I2) 越来越难
HF>HCl>HBr>HI F-<Cl-<Br-<I-
Cl2>Br2>I2(F2遇水就反应) HC+7lO4>HBrO4>HIO4
高氯酸
同主族 + |最低负价|=8 (O、F、金属除外)
氢化物及其最高价含氧酸的关系
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
ⅣA RH4
H2RO3
ⅤA RH3
H3RO4或HRO3
ⅥA H2R
H2RO4
ⅦA HR

第4章 第2节 课时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PPT完美课件(共71张)

第4章 第2节 课时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PPT完美课件(共71张)

双 基



预 习

性逐渐减弱
·
标 随

关 键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
检 测
能 力

性质 性、还原性
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心 突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科 素
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层 作 业








·
32
·
·

备 知 识
(3)Na 、 Mg 、 Al

H2O
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为由易到难。
课 时


( )层
学 科 素 养
(4)HClO、H2SO3、H3PO4、H2SiO3 的酸性依次减弱。 (

)业
应 用
[答案] (1)× (2)× (3)√ (4)×





·
23
·
·


知 识
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6
·
·


知 识
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双 基


主 预
3~10 号

·
标 随
Li Be B C N O F Ne


元素

检 测


核 心
原子半径 152 89
82
7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PT(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PT(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 化学方程式
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钠与冷水反应剧烈。 四处游动,有“嘶嘶” 化学方程式为 的响声,向反应完后的 __2_N_a_+__2_H__2O__=_=_=___ 溶液加酚酞,溶液变红 __2_N_a_O__H_+__H__2↑_____
第十四页,共四十页。
实验操作
第十六页,共四十页。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②向试管加入
向一支试管中 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澄
2mL1mol/LMgCl2 溶液,然后滴加氨
水,直到不再产生
滴加 2mol/L 盐 清。离子方程式为
酸,边滴加边振 __M__g_(_O__H_)_2+__2_H__+_____

__=_=_=__M__g_2+_+__2_H__2O_____
结论
Si、P、S、Cl 的非金属性逐渐_增__强__
第十八页,共四十页。
3.元素周期律 (1)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 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__减_弱__,非金属性逐渐 __增__强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PT(第1课时元 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科 目:化学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一页,共四十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
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 原子结构视角说明元素的性质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共17张ppt)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共17张ppt)

思考交流
1、为什么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会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呢?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 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如何确定?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C、N、 O、F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递增吗?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 金属没有正价,O没有最高正价、F没有正价。H的最高价为+1,
C. P、Al 、 Si
D. C、Si、P
B)
2.比较下列粒子半径的大小: A.Na+、Mg2+、Al3+、K+
K+>Na+>Mg2+>Al3+
B.Ca2+、S2-、Cl-、K+ S2->Cl->K+>Ca2+
3、试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填“>”“<”或“=”)。
(1)Mg___<___Ca___<___K; Mg > Mg2+;Cl < (2)Fe3+__<____Fe2+__<____Fe; (3)S2-__>____Cl-_>_____Na+__>____Mg2+。
最低价为-1;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1、一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二看“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 原子半径越小;
3、三看“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 核外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1.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A. Al、Mg、 Na
B. N、O、F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核心素养
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最高价和最 低价、原子半径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课件

高中化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课件

活动二 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问题讨论:根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你能推测
出该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吗?
第 三 周 期 元 素 电 子 层 数 _相__同__ , 由 左 向 右 元 素 的 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_逐___渐__增__加_,原子半径依次__减__小_,失电子的能力依次__减___弱,得电子的能力 依次____增_,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活动一 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除外)
周期序号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nm)
结论
1→2 3→9 11→17
…… 0.152→0.071_大__→__小__ 0.186→0.099_大__→__小__
第四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学业质量水平
Academic quality level
1. 能结合有关数据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 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 律并理解其实质。 2. 能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磷、硫、氯为 例,设计实验并根据相关实验事实探究同周期元素 性质的变化规律。 3. 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促进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置换出H2,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②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阳离子的氧化性。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与H2化合越容易,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 性越强。 ④非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PPT课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PPT课件

四种微粒半径的大小顺序应是S2->Cl->Na+>Al3+,B项正 确;C项中Na、Mg、Al、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 数越大者,其半径越小,故其半径大小顺序为Na>Mg>Al >S,C项错误;D项中粒子半径K+>Na+,D项错误。
【规律方法】“三看”法比较简单粒子的半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 半径越大。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 越小。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②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_先__ _产__生__白__色__沉__淀__,_后__白__色__沉__淀__溶__解__,反应方程式: _A_l_C_l_3_+_3_N_a_O_H_=_=_=_=__3_N_a_C_l_+_A_l_(_O_H_)_3_↓__、_N_a_O_H_+_A_l_(_O_H_)_3 _=_=_=_=__N_a_A_l_O_2+_2__H_2O_
NaOH>Mg(OH)2>Al(OH)3 金属性:Na>Mg>Al
【情境·思考】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铝制品,如铝锅,但铝锅长时间盛放 酸性或碱性食物容易腐蚀。
(1)铝的金属性较活泼,易与O2等反应,但铝锅可长期使 用,试说明原因。 提示:铝与氧气反应,在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 护膜,阻止铝与氧气继续反应,故铝锅可长期使用。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目标与素养:1.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一、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栏目导航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原子序数
主要化合价的变化
1~2
+1―→0
3~10 +1―→_+__5___ __-__4___―→-1―→0
11~18 +1―→_+__7___ __-__4__―→-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栏目导航
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氢气;与酸_剧__烈__ Mg+ 2 HCl=== 反应,放出氢气 _M__g_C_l_2+__H__2_↑_
与酸__迅__速____反 _2_Al+_6_HCl=== Al(OH)3__两___性___氢___氧____
Al 应,放出氢气
_2_A_l_C_l_3+__3_H__2_↑__
化____物____
栏目导航
(3)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而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元 素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答案] (1)减小 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 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减小 (2)相同 增大 (3)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栏目导航
结论:(1)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Na>Mg>Al ; (2)随着核电荷数减小,与水(酸)反应越来越 容易 ,氢氧化物的碱 性越来越强
栏目导航
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单质
Si
P
S
Cl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_+__4__ _+__5__ __+__6__ _-__4__ _-__3___ _-__2__
[答案] (1)× (2)× (3)× (4)×
栏目导航
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呈周期性变化。]
规律
1.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子数1ຫໍສະໝຸດ 211→__2__
_2__
栏目导航
3~10
2
1→_8__
_8__
11~18
3
1→_8__
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呈现
__周__期__性___的变化
栏目导航
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3~10 号元
__+__7__ _-__1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_H_2_S_iO__3_ _H__3P_O__4__ _H__2S_O__4_ _H__C_l_O_4__强酸(酸
水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性比硫酸强)
酸性强弱
栏目导航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 11~18 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 论:从左往右金属性逐渐 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三、元素周期律 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变化的规 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_原__子__核__外__电__子__排__布____ _呈__现__周__期__性__的__变_化___的必然结果。
栏目导航
3.原子序数为11~17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以下各项 内容的变化是[填“增大(强)”“减小(弱)”或“相同(不变)”]
(1)各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________。
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单质
单质与水(或酸) 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冷水 剧烈 反 2Na+2H2O=== Na 应,放出 氢气 2_N__a_O_H__+__H_2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NaOH_强___碱
栏目导航
与冷水反应
_缓__慢_,与沸水
Mg+2H2O ==△===
Mg _迅__速__反应,放出 _M__g_(O__H__)2_+__H_2_↑__; Mg(OH)2_中___强___碱
栏目导航
核心突破 攻重难
栏目导航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金 属性越强。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 (3)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 A 置换出 B,则 A 的金属性强于 B。
栏目导航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离子半径也逐 渐减小( ) (2)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7( ) (3)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 性越强( )
栏目导航
(4)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碱性 越强,金属性越强( )
Li
Be
B C N OF
Ne

原子半径
152
89
82 77 75 74 71

/pm
逐渐__减_小___
栏目导航
11~18号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pm 186 160 143 117 110 102 99 -
变化趋势
逐渐_减__小___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_周__期__性___变化
栏目导航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性强于后面的。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 金属性越弱(注:Fe 的阳离子仅指 Fe2+)。
栏目导航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反应越容易 进行,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强。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 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