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GPS测绘技术概述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通过一组由人造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为地球上的任何点的三维位置提供准确的定位。
GPS系统主要由卫星信号发射器、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器三部分组成。
用户接收器接收来自卫星的微波信号,通过计算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用户位置的经纬度和高程,从而实现精确定位。
通过将GPS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相结合,可以实现测绘工程的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测量和数据处理。
二、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1. 地形测绘GPS测绘技术可以用于地形测绘,通过在地表布设GPS接收器,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表各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从而绘制出高精度的地形图。
与传统的地形测绘方法相比,GPS测绘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地形测绘的效率和精度。
2.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GPS测绘技术可以用于准确测量土地的边界、面积和地形等信息,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
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加快规划编制的速度,提高规划效率。
3. 基础设施建设GPS测绘技术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在道路建设中,可以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地形测量和路径规划;在建筑施工中,可以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地基测量和建筑定位。
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测量和定位的精度,也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4. 矿产资源调查在矿产资源调查中,GPS测绘技术可以用于测量矿区的边界、矿藏的分布及其规模等信息。
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可以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 灾害防治在灾害防治中,GPS测绘技术可以用于测量灾害影响区域的变化、规划灾害防治措施和监测灾害预警。
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灾害防治,可以提高对灾害影响区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对灾害的防治和救援工作。
探究GPS大地测量作业的质量控制措施

探究GPS大地测量作业的质量控制措施GPS大地测量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量工作,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地质勘探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GPS大地测量作业的质量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几个方面来探究GPS大地测量作业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数据采集在GPS大地测量作业中,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
在数据采集方面需严格控制质量。
需要选择合适的GPS设备和天线,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需要对测量现场进行认真的勘测,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和测量时间,避免遮挡物和电磁干扰。
还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前的预处理工作,如进行卫星信号的预报、接收机的时间同步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验证。
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误差校正和精度提升处理,如进行载波平滑、码偏差修正等。
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去除、填补和插值等处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还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如进行残差分析、信号强度评估等,保证处理后的数据质量可靠。
3. 数据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均值、标准差等,评估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需要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如进行插值分析、空间关联分析等,评估数据的空间变化趋势和相关性。
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如进行周期性分析、趋势性分析等,评估数据的时间变化规律。
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如进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评估数据的规律性和规律性。
4. 结果验证在数据分析完成后,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在结果验证方面,首先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内部验证,如进行重复性验证、稳定性验证等,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外部验证,如进行地面实测验证、遥感验证等,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基于GPS的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 号 : P 2 2 8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8 6 7 ( 2 0 1 3 ) 0 7— 0 1 2 1— 0 3
Re s e a r c h o n GPS - - Ba s e d Co n t r o l S u r v e y Te c h n o l o g y
0 引 言
目前 , 科 学技 术 的进 步 和 G P S在 生 产 实践 中 的广 泛 应用 , 促进了 G P S 定位 技 术的 发展 , 使 测 绘科 学 发 生 了 巨 大 的变 革 , 长 期 以来 用 测 角 、 测距 、 测 水 准 为 主 体 的常 规 地面定 位技 术 , 正在 逐 步被 以一次 性 确定 3维坐 标 的 、 高 速度 、 高效 率 、 高精 度 的 G P S 技 术所 代 替 。G P S定 位技 术 的高度 自动 化和 所达 到 的定 位精 度 及 其潜 力 使 广 大测 量 工 作者 产生 了极 大 的兴趣 , 尤 其从 1 9 8 2年 第 一代 大 型 无 码G P S接 收机 Ma c om r e t e r V一1 0 0 0投 入市 场 以来 , 在应 用 基 础 的研 究 、 应 用 领域 的 开拓 、 硬件 和 软件 的 开发 等方 面 都 得到 蓬勃 发展 。近 l 0年 来 , G P S 测 量 以其 定位 精 度高 、 观 测速 度 快 、 小 巧灵 活 和价 格 低廉 等 优点 , 深受 广 大测 量 工作 者 的青 睐 。特 别 是 最 近 两 年 , 许 多 测 绘单 位 购 置 了 不 同数 量 的 G P S仪 器 。对 于许 多 新 用 户 来 说 , 使用 G P S 定位 解决 地 面 控 制 点 的平 面坐 标 存 在 一 定 的 技 术 困难 。 基 于此 , 本 文主要 探讨 G P S 控 制测 量 的布 网方案 设计 。
静态GPS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

静态GPS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摘要:GPS技术虽然开始应用,但在很多技术环节方面还很不成熟,处在摸索阶段。
本文将结合我地区实际,通过试验和研究应用全面系统地GPS 测量基层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GPS 定位原理,GPS 静态定位在测量中的应用,布设GPS 网,GPS 静态的内业处理,GPS 注意事项。
主要论述GPS 基本原理及静态测量应用。
关键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研究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系统,它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已远远超出了该系统设计者当初的设想。
目前,它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勘探、通信、气象等几乎所有领域中,都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用来进行导航、定时、定位、地球物理参数测定和大气物理参数测定等。
特别在交通和地形测量方面尤为突出。
1 GPS 定位原理GPS(Global Pos itioning Sys tem)主要根据空中卫星发射的信号,确定空间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出锁定的卫星在空间的瞬时坐标,然后将卫星看作为分布于空间的已知点,利用GPS 地面接收机,接收从某几颗(5 颗或 5 颗以上)中国领土上一般全天候有5- 6 颗)卫星在空间运行轨道上同一瞬时发出的超高频无线电信号,再经过系统的处理,获得地面点至这几颗卫星的空间距离,用空间后方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得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GPS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卫星部分、地面控制(监控站等)和用户设备部分(接收机等)。
1.1 GPS定位方法GPS定位的方法是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定位方法。
GPS 定位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采用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分类(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
1.1.1 动态定位主机相对于固定坐标有明显运动,这样的定位就叫动态定位。
动态定位分导航应用和工程精确测量。
在实际测量应用中导航就是我们要在所定位的区域里放线或沿预定航线到达目标。
基于工程实践的静态GPS网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基于工程实践的静态GPS网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摘要:结合静态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测量规范,使用中海达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探讨静态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过程。
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静态GPS控制网基线向量二维平差高程拟合1 新建数据处理的工作环境新建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输入静态GPS网处理基本参数,建立数据处理的环境。
在数据处理之前,必须明确以下几项内容。
(1)项目所需要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高程系统。
(2)已知点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高程系统。
(3)根据项目技术设计,本GPS 网是什么等级或主要技术指标。
通常情况下,项目所需要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高程系统和已知点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高程系统是一致的。
2 数据格式转换与导入将中海达下载的原始文件拷贝到新建的文件夹下。
外业采用非中海达天线,需使用该机原配传输软件下载数据,再用原配数据软件转换到标准RINEX格式。
比如:南方GPS和中海达GPS同时观测时,南方GPS应该用南方的软件传输和转换数据格式,因为南方的软件内置了南方天线的参数。
以HDS2003为例介绍数据导入的过程。
3 基线解算3.1 基线精度评定指标3.1.1 基础精度指标3.1.2 单位权方差因子3.1.3 RMS-均方根误差3.2 其它精度指标3.2.1 数据删除率(1)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
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等级越高,数据删除率要求越低。
(2)实质: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
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
3.2.2 RATIO(1)定义:RATIO值为在采用搜索算法确定整周未知数参数的整数值时,产生次最小的单位权方差与最小的单位权方差的比值。
(2)实质: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关。
GPSRTK测量及数据处理

1
第四章 GPS静态测量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
第一节、测前工作 第二节、实施测量 第三节、数据处理 第四节、测后工作
3
第一节、测前工作
一、熟悉项目:一项GPS测量工程项目,往往是由工程
发包方、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或部门提出,由GPS 测量队伍具体实施。对于一项GPS测量工程项目,一般 有如下一些要求: 测区位置及其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 控制面积。 用途和精度等级:控制网将用于何种目的,其精度要求 是多少,要求达到何种等级。 点位分布及点的数量: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及 密度要求,是否有对点位分布特殊要求的区域。 提交成果的内容:用户需要提交哪些成果,所提交的坐 标成果分别属于哪些坐标系,所提交的高程成果分别属 于哪些高程系统,除了提交最终的结果外,是否还需要 提交原始数据或中间数据等。 时限要求:对提交成果的时限要求,即何时是提交成果 的最后期限。 投资经费:对工程的经费投入数量。 4
三、测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需要收集整理的资料主要包括测区及周边地区 可利用的已知点的相关资料(点之记、坐标等) 和测区的地形图等。 四、仪器的检验: 各种仪器包括GPS接收机及相关设备、气象仪 器等进行检验,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五、踏勘、选点埋石:综合应用地形图、遥感图、 摄影图和有关点之记进行选点、埋石等设计工 作。
8
一)、选点: • 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 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 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 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 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 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 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 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 建筑、成片水域等。 • 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 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 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

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近年来,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和航空导航等提供了可靠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撑。
而控制点的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则是测绘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控制点测量方法控制点是测绘作业中的基准点,用于确定测绘数据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测绘技术中,常用的控制点测量方法主要有全站仪法、GPS测量法和卫星影像法。
全站仪法是通过全站仪进行测量,利用水平角、俯仰角和斜距来确定控制点的坐标。
全站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全天候工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控制点测量。
GPS测量法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测量,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控制点的坐标。
GPS测量法具有覆盖面广、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复杂地形的控制点测量。
卫星影像法是利用遥感卫星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控制点测量。
通过对影像进行解译与分析,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卫星影像法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适用于大面积、复杂区域的控制点测量。
二、控制点数据处理控制点数据处理是将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确定控制点的空间位置。
在控制点数据处理中,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
数据预处理是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误差。
在数据预处理中,可以使用平差方法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差,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数据质量控制是对控制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测量数据符合精度要求。
在数据质量控制中,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判断数据的准确程度。
数据管理是对控制点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建立完整的数据档案。
在数据管理中,可以利用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三、测绘技术中的问题与挑战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虽然相对成熟,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控制点测量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和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方法。
其次,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浅谈GPS控制网在测量中的若干技术方法和流程

( )为确保 数据 安全 ,每 天 的观测 数据 应及 时 6
( )编 制测 站环 视 图 ,将 测站 地平 高度 角 大于 传 输 至微 机 存 盘保 存 。每 天测 站 的 点名 、 点 号 、仪 3
1。 0 的主 要 障碍物 一 一标 出 ,以便作 业 时顾及 障碍 物 器 高 、天线 高 的输 入应准 确 无误 。 对卫 星信 号 的影 响 ;
存 的地方 , 以及便 于 接 收 设备 安 置 和观 测 操 作 的地
方。
( )在测 站上 ,天线 要严 格整 平对 中,天线 固 3 定标志 大 致朝 北 ,天 线高测 量 方法应 满足 规范 要求 ,
( )点位应 选在 视野 开 阔 的地 点 。城 市 内优先 天 线应 与 周 围物 体 相 隔 5 以上 ,必要 时可 偏心观 2 m 设 点 地址 可 考 虑 为 公 园 、停车 场 、稳 固 的建 筑 物楼 测 ,精度 必 须符 合规 范 的要求 , 天线 高量 取测 前 、测 顶 和高 地 ,高度 角 l 。 5 以上 的天空 不应 有 障碍物 ,以 后 各分 三个 互 为 10 的位 置精 确量 取 ,中数 的互差 2。 免 阻挡 卫星 信 号接 收 。 不 得超 过 3 rl 用平 均值 ,读 数精 确到 lm 。此 I ,采 l f I m
( )全 网的 同步 观测 时 间均应 安排 在每 天 的最 1 佳 观测 时段 ,每 时段最 少跟 踪 4颗 卫星 ,精 度 因子 P O 均 小于 6 0 D P值 . ,卫星 高度 角大 于等 于 l 。 观 测 5,
选 点 的科 学与 否 ,是影 响 G S外 业观 测质 量和 时段数 应 大于 等于 2。 P G S网精 度 的重要 因素 。 点 的最主 要 原则 是 既满足 P 选 ( )每 时段 观 测 时间应 严格执 行 规范要 求 ,其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2cm 左 右 , 东 西 分 量 和 高 程 分 量 方 向 的 重 复 性 大 于 4cm。
表 2 JB32 点计算结果
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3.2 某公路控制网测量结果分析 图 1 给出了陕西公路勘测设计院在桂林某公路建立
的控制网的点位分布图。其中有 3 个点为已知点, 图中 以三角符号表示, 其余点为待定点。
GPS 数据处理的第二步是进行基线处理。基线处理 通常单天进行, 即按每天一个时段进行基线的处理。基 线 处 理 可 采 用 随 机 的 处 理 软 件 , 如 GPPS、 GGNIUS、 WINRPISM 等, 也可以采用高精度的 GPS 分析软件, 如 GAMIT、BERNESE 等。
通常基线处理软件一次只能解算一个时段同步观测 站的数据 (目前最长的一个时段的长度为一天), 而且解 的形式是基线解, 我们将它称为基线单天解。网平差是 把不同时段的基线单天解进行统一处理。合并多时段解 的常用方法是最小二乘平差法, 这通常是法方程迭加过 程。除用最小二乘平差法外, 还可以用卡尔曼滤波法, 卡尔曼滤波法的好处在于它计算速度较快, 节约内存 等。
2 数据处理流程及 GAHIT 软件简介
GPS 数据处理通常包括为 3 个步骤: 数据准备; 基 线处理; 网平差。
数据准备根据实际工作的不同有所变化, 一般包括 数据下载、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及观测文件合并等 工作。GPS 观测数据可通过随机携带的数据下载软件把 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如果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则 需要把所有观测数据转换为与接收机无关的数据格式, 转换软件由接收机制造商提供。目前各接收机均支持将 观测数据转换为 RINEX(Receiver Independent Exchange) 格式。如果要采用精密星历, 还需要准备精密星历。
表 1 F007 点计算结果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型号的仪器获得的定位 精度不同, 对 Ashtech 仪器, 水平 方 向 的 重 复 性 在 1cm 左右, 东西分量比南北分量差, 高程方向分量的重复性 大于 2cm。对捷创力 Geo2200 仪器, 南北分量的重复性
170 2008 年 09 期(总第 45 期)
( 3)
( 1)
式 中 , i 为 观 测 时 段 , σs 为 基 线 s 的 重 复 性 统 计 值 , σi
作者简介: 许娅娅 ( 1962- ) , 女, 陕西咸阳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测量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工作。
2008 年 09 期(总第 45 期) 169
技术论坛
本栏目由山东省公路建设( 集团) 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协办
表 3 部分同步区基线精度
图 1 某公路控制网点位分布 该控制网沿公路两侧布置控制点, 以方便放样。测
量采用 Ashtch 单频接收机进行, 采样间隔 10s。测量日 期 为 2003 年 236~242 天 。测 量 的 部 分 同 步 区 及 精 度 见 表 3。
对应的坐标三角形、四边形闭合差见表 4。
另 一 未 知 点 是 JB32, 位 于 西 北 地 区 , 观 测 仪 器 是 Ashtech Z12。观测日期是 2004 年 5 月 23 日 (UTC), 年 积日为 144。
以 2h 为观测时段长度, 一天数据按 12 个测段分别 进 行计算。表中列 出 了 12 个 测 段 3 个 坐 标 分 量 N、E、 U 的计 算值与已知值 (多天观测平 差 结 果) 之 差 (表 中 第 2, 4, 6 列), 和对应的计算精度 (表中第 3, 5, 7 列) 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 1 2 个测段的重复性 (重复性)。单位均为 m。
中图分类号: U491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础, 随着高等级 公路的兴建, 新《公路勘测规范》对路线勘测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GPS 高精度的特点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在 GPS 定位中, 影响观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有 GPS 卫星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和接收设备误差等, 由于上述 GPS 观测误差对两个观测站或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 卫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因此, 为了有效消除或减弱这 些误差影响, 可将观测量进行不同的线性组合。
( 3) 当边长为 15km 时, 基线的精度为 2.17cm, 边 长 为 11km 时 , 基 线 的 精 度 为 1.4cm。 即 在 几 公 里 的 距 离范围内, 基线精度可满足公路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要 求。
参考文献:
[1] 周忠谟.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 [2] 交通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公路勘测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3 数据处理实例及精度分析
3.1 某大地控制网联测结果 表 1 和表 2 给出了两个大地控制点的计算结果。一
个 未 知 点 是 F007, 位 于 东 南 地 区 , 观 测 仪 器 是 捷 创 力 Geo2202。观 测 日 期 是 2004 年 4 月 19 日 (UTC), 年 积 日为 110。
目前在国际上用于大型高精度 GPS 数据处理的软件
主要有 3 个, 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和海洋研 究所 (SI0) 联合研制的 GAMIT/GLOBK 软件、瑞士伯尔 尼 大 学 研 制 的 BERNESE 软 件 、 美 国 喷 气 推 进 实 验 室 (JPL) 研制的 GIPSY 软件, 均是 IGS (国际 GPS 服务) 认 可的 GPS 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 软件采用 相位 双差数据作为基本解算数据, 可得到厘米级的点位坐标 精 度 。GAMIT 软 件 的 运 行 平 台 是 UNIX 操 作 系 统 , 目 前, 它可在 Sun、HP、IBM/RISC、DEC、LINUX 等基于 intel 处理器的工作站上运行。软件可处理的最大测站和 卫星数目可在编译时设定。它的基本输出文件是 H—文 件, 可作为 GLOBK 软件的输入文件, 进而估计测站 坐 标与速度、卫星轨道参数和地球定向参数。数据处理 前, 用户需准备所需要的文件, 如测站先验坐标文件 (L- 文件 和 vg- in 文 件)、广 播 星 历 文 件 、观 测 数 据 文 件 以及其他辅助文件等。GAMIT 每个时段观测数据要求的 周期最长为 1 个 UTC 天, 即从 UTC 的 0 点到 24 点 (北 京时间 8: 00 ̄24: 00), 原则上不要跨天作业。
社,2007.
[3] 胡伍生,等.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 张耀华,编译.GPS 定位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
时则将被承担超过正常数额的费用。同样, 在上述领域 有信用危机的人, 在办理机动车登记和驾驶证业务时, 也将会比正常情况下多出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 结合“三基”工程, 进一步加强车辆管 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基础, 是车辆管理工 作发展的立足点; 改善车辆管理部门的形象, 是车辆管 理工作发展的突破点; 协调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联 动关系, 明确工作职责范围, 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是车辆管理工作发展的支撑点; 尝试建立个人信用体 系,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守法意识, 是车辆管理工作 的创新点。充分重视和努力提高警察类院校相关专业教 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和深造, 将之纳入公安系统的年度预 算和业绩考核, 是进一步提升车辆管理工作水平的根 本。抓好这 5 方面的重点工作, 必然能够促进车辆管理 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 用。
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GP 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许娅娅, 彭余华
( 长安大学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4)
摘 要: 文章针对高等级公路 GPS 控制测量, 提出了对不同载波的 GPS 相位观测量进行线性组合, 利用 IGS 认可
的 GPS 数据处理软件 GAMIT 进行数据处理, 并采用相位双差数据作为基本解算数据, 可以有效 地 消 除 或 减 弱 卫
式中, 间钟差;
式中
为卫星站间相位差; δt12 为站 为站间整周模糊度差
( 2)
1 数据处理原理及精度评定
1.1 数据处理原理 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方程中包含了两种不同类型的
参数, 即必要参数 ( 如测站坐标等) 和多余参数 ( 如观 测瞬间接收机的钟差、观测瞬间信号的电离层延迟等) 。 在 GPS 相对定位中, 通常采用的组合方式有三种, 即单 差、双差和三差。本文数据处理采用双差模型。
如果当两个观测站同步观测了 np 个卫星, 可得( np- 1) 个 误差方程组
式中 若在两个观测站同步观测了 np 组 卫 星 、( np- 1) 个 历 元 , 那么相应的误差方程为
法方程为
1.2 精度评估评定 GPS 常用评价站坐标精度的指标是多时段基线重复
性和多时段坐标重复性。基线重复性计算模型
星星历误差、信号传播误差以及接收机不同步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在公路控制测量
中获得较高的 GPS 定位精度, 在几公里的距离范围内基线精度可达到 2cm, 完全满足 《公路勘测规范》 中平面控
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 道路工程; GPS 测量; 线性组合; GAMIT 软件
为 第 i时 段 基 线 s 的 中 误 差 , Ri 为 第 i 时 段 基 线 解 算 结 果, N 为总的时段数, R 为基线结果的加权平均值。有
基线结果的评价还以基线长度与误差的关系来衡量, 有 两种形式
这里的 a、b、c、d 等 4 个参数可以根据基线长度和它 的 重 复 性 统 计 值 σs 拟 合 出 来 。也 有 以 基 线 的 3 个 分 量 分 别 检 验 它 的 重 复 性 的 , 这 3 个 分 量 是 南 北 分 量 σsn、 东西分量 σse 和高程分量 σsn。计算公式与基线重复性的 公式( 3) 相同, 只是用基线分量代替 基 线 长 度 而 已 。坐 标分量重复性计算模型也与( 3) 相 同, 只 是 用 坐 标 用 量 和坐标分量中误差代替基线长度和基线长度中误差计算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