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学 德国教育PPT课件

比较教育学  德国教育PPT课件
上海的儿童世界基金会杨浦幼儿园 北京昌平的金子幼儿园 广州沙角机关幼儿园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幼儿园等
.
2004 《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
.
半日制:只有半天安排上课 全日制:全天安排上课(除星期日外) 全时制:仅在下午一两点前安排上课 部分时间制:每周只有一两天安排上课
.
2、初等教育
.
学校附设幼儿园
适合于那些已达6周岁或下半年将达6周 岁,但体格与智力均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 童。通常与小学联为一体,以便为幼儿在 后来的学习中顺利上学提供帮助。
.
托儿所
• 接受0~3岁儿童,主要是对双职工的子女 实行保育
.
学前班
学前班与学校附设幼儿园一样, 与小学相连,但它们针对的是5岁幼儿, 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
园开辟成了“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桦林
和灌木丛、草坪及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
上午固定时间到这里集合,然后分成几个小组,
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
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午饭时,大家席
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
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亲手做的午餐。
.
.
.
.
性质:义务教育 学制:基础学校(1-4年级) 特色:宗教课、手工课
学生每学期取得一次学业成绩证书
.
3、中等教育
性质:义务教育 学制: 5-9年 特色:定向阶段(2年) 类型:
(1)主体中学 (2)实科中学 (3)完全中学 (4)综合中学
.
定向阶段
学制:两年(5-6年级) 形式:独立于各中学(分流前考试)
隶属于各中学(推荐、考试) 特色:无留级制度
.

德国教育

德国教育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 魏玛共和国于1920年4月28日通过具有重 要意义的《基础学校法》,废除了贵族化 的预备学校,建立了划一的初等教育机构 --四年制的基础学校,增设了一种新型 的九年制中学,名为德意志中学。在师范 教育方面,《魏玛宪法》规定,所有国民 学校教师都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这时 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型的高等专科学 校随之出现。
• 教育联邦主义使各州教育产生了很大差别, 为了在教育政策上使各州取得最低限度的 统一,联邦德国还建立了一系列协调机构,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各州文化部长常设会 议。这是德国各州之间协调文化政策最重 要的机构,由各州负责教育、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和文化事务的部长联合组成。


(3)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是1964年 《汉堡协定》签订之后才在联邦范围内正 式使用的,在此之前被称为“中间学校”, 它的地位介于普通中学和完全中学之间, 是初级中学的一种类型。实科中学的任务 是,教授接近实际的和比较现代的基础知 识,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使其 毕业生能够在工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会部 门承担起中级管理人员的职务。因此,其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生物、物理、化学、历 史和地理以及现代外语等专业课程。
• 19世纪初,废除了骑士学院和武士学院等 封建等级学校,从而基本上结束丁封建等 级学校制度,形成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双轨制。19世纪60年代德国教育发展水 平跃居世界首位,当时没有一个国家文盲 率像德国那样低。
帝国时期的教育
• 1871年普法战争后,初等教育与中等教 育网迅速扩大,确立了三种类型的普通学 校:古典文科中学、文实中学、高级文科 中学。在这种普通“补习教育学校”基础 上创立了职业学校,并在各地迅速推广。 职业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逐渐得到重视, 有关的培训学校也相继建立起来,这有力 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

4
1
2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概述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德国教育体制 •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制 • 著名大学列举
4
1
2
•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来看,德意志民族对于人类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殊多贡献。不论在 教育思想方面,还是在教育制度方面都对世界 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 教育学著作 近代西方的一些教育制度大多起源于德国,如: 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 育、师范教育、双轨制学制等。
4
1
2
二、德国的高等教育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Diplom后面一般还会附上学生的专业名称,譬如,数 学硕士表述为Dipl-Mathe-Matiker,而Magister则不 必附上专业名称。最初只有大学才有权力颁发Diplom 学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相互 融合,高等专科学校也开始享有颁发Diplom的权力。 不过,为了和学术性大学所颁发的Diplom相区别,高 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的学位证书上往往会加上高等专科 学校的简称“FH”以示区别。 • 一般来说,要想在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学生要在学校 学习4-5年才能获得硕士学位。此外,在基础学习阶段 结束后,学生还要参加淘汰率很高的中期考试( Zwischenprufung)才能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17、18世纪,从1694年哈勒大学的创办 到1736年格廷根大学建立开始,德国高 等教育进行了第一次革命。在教学和科 研方面提出:观察和实验,实验和数学 的总和便是新科学,鼓励怀疑态度,支 持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兴建实验室和 实验研究机构。

第九章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九章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学要中求等教育的发展
实科中学 18世纪后,德国出现了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性质的 一种新型学校--实科中学,有经济,建筑,采矿, 林业,技术,农业等传播近代实科知识的学校先后 建立,这些实科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数学、物 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同时 辅以绘画、制图为主 • 这些实科中学的出现适应了德国社会工农业生产的 需要,推动了德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教二学、要德求国学校教育制度
•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
• 路德派的义务教育 • 1517年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派提出了义务教
育的主张。提出强迫义务教育的观点,他认为 儿童受教育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 任,他主张,应当由国家和城市当局负责建立 学校并加以管理,应该把教育作为国家事务。
教学要初求等教育的发展
教学要初求等教育的发展
洪堡德教育改革:
18世纪德国出现了新人文主义思潮,企图 以文化的发展来振兴德国,引起了德国社 会各方面的改革,1808年,洪堡德任德国 公共教育部长,开始了对各类教育进行全 面的改革。
教学要初求等教育的发展
在初等教育方面:(初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补习教 育)洪堡德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 改进培训工作,在这一期间,一些教师(如 赫尔巴特 、第斯多惠、福禄培尔)被派往瑞士学习回国后或对德 国教育进行改革,或开办师范学校,推动了德国师范教 育的发展,当时德国师范教育的学习科目范围较广,主 要有德语及文学、数学、地理、自然、历史、物理、教 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神学等。
•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是最 早从教会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初等教育)
教一学、要教求育行政制度
• 1878年设立最高学务委员会,作为中央教育机 关,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后改名为教育部; 中央以下的省(具体教育事物)、县(查学员 )都设立教育局,同时,每所独立学校都设董 事会,负责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这样,从上 到下形成了一个相当健全的教育管理系统,它 大大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德国教育2

德国教育2

四、德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
问题: 1. 在普通教育方面: 2.在职业教育方面:缺乏新的激励机制,“ 双元制”培训位置供不应求;培训职业过分 专业化;职业教育对就业结构变化的适应性 差 3.在高等教育方面:

德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改革中小学课程,培养新型人才 2、改革主要学校 3、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建立更具活力,更 开放、更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4、改革高教体制,使之适应国际发展
完全中学以强调严格的学术教育而著称, 尤其突出外语教学,要求每个完全中学毕 业生至少掌握两门外语。完全中学以其良 好的教育质量,优越的设备、师资等在社 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现在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入学人 数逐年增加。
4.综合中学:是德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 育改革的产物。因为它把主要中学、实科 中学与完全中学综合在一起,兼有各类中 学的教育职能与使命,所与被称为综合中 学。 综合中学试图消除三类中学建的差距,给 人人以均等的教育机会。目前,此类中学 在德国所有中学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
3.完全中学: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5-10 年级)和中等教育第二阶段(11-13年级) 的一贯制学校,故称“完全中学” 。其学制 为9年制(5-13年级)与7年制(7-13年级 )两种。
在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取消了传 统的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学程制”。 课程:必修学科领域;选修学科领域,并 在这两个领域再分别开设特长课与基础课 必修学科领域:语言-文学-艺术学科;社会 科学学科;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学科;宗教 ;体育
中学类型: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完全中 学与综合中学。 1.主要学校:作为德国中等教育的基本的 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普通教育与职业预 备教育的双重任务。主要学校曾为德国的 职业培训提供了大量的生源。

《德国的教育》课件

《德国的教育》课件

跨学科教学
2
性。
德国推行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
3
鼓励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 业精神。
德国的国际教育交流
学生交换项目
德国积极开展学生交换项目, 促进国际教育交流。
双边协议
德国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协议, 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
暂无描述
Hale Waihona Puke 《德国的教育》PPT课件本PPT课件将介绍德国的教育体制,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中高等教育阶 段。还会探讨德国教育的特点、改革以及国际教育交流。让我们一起探索德 国的教育之美吧!
德国的教育体制概述
幼儿教育
德国重视幼儿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幼儿园和托儿所选择。
基础教育
德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中高等教育
德国的中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职业学院和技术学校。
德国教育特点
1 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德国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具备实际技能的熟练工人。
2 严格的选拔制度
德国的选拔制度注重学术成绩和素质评估。
3 注重实践和实习
德国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和职场实习的重要性。
德国的教育改革
1
免学费政策
德国实施免学费政策,提高教育的公平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德国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德国
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历了多次 改革和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结构与特点
结构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共 同承担,学生既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 ,也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形成双元 制教育模式。
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注重实践性和应 用性,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和职 业道德的培养。
神的人才。
德国教育体系具有高度的自治 和自主性,各州拥有较大的教 育自主权,可以根据地方特色
和需求制定教育政策。
德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教 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经 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
德国教育制度注重公平和普及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 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 教育。
02
德国高等教育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与发展趋势
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加 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推广数字 化教育等。
发展趋势
未来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数字化和 智能化、国际化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 发展的需求。
04
德国基础教育制度
学制改革
社会参与
德国高校正在进行学制改革, 引入了更灵活的学分制和模 块化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德国高校注重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 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和应用。
03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起源于中世 纪的手工业行会,随着工业革命 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职业 教育体系。

德国学前教育PPT课件

德国学前教育PPT课件
教学内容
师资:“看护修女养成所”
(二)近代学前教育
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1837年, 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 命名为 “幼儿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 禄倍尔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 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逐渐呈 现出双轨的趋势。
1819年,幼儿教育家瓦德切克设立了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所 ,以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为对象,招收9个月至2岁的婴儿, 后来拓展到了1岁。
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德国幼教设施,具有一下特点:
①以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解决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的问题 为主,教育是附带的。
②幼教设施的费用主要靠慈善捐款,在未能捐款时才由地方公费 负担。
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二)学前课程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确定了初级教育改革的目标后,为了实现既 定目标,各种模式研究方案在德国应运而生。
1.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 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以70 年代出现的科热尔的认读机具有代表性,但长期观察结果 证明早期认读训练的儿童比未受此训练没有更多的优势。
(二)近代学前教育
19世纪的最初20年,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 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它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 动并已断奶的1—5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安全 和健康。
保育所致力于贫民救济的教育场所,主要提供良好的卫 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游戏是保育所中幼儿的主要 活动。
(二)近代学前教育
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 林间幼儿园
德国出现的一种较新的幼儿园类型。幼儿园没有房 屋和围墙,教师们在大自然中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林 间幼儿园的办园模式使儿童更加接近大自然,促进儿 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更增强了儿童的运动 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8
大学课程的设置:
1、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2、学生有相当的主动权; 3、毕业前必须通过在企业的实习; 4、学校提供大量出国交换学习的
机会;
h
9
第四节 学校及专业的选择
参考原则:
1、兴趣和能力; 2、职业方向; 3、就业前景; 4、移民前景。
h
10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 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 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 年轻人。主要学校分类有: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 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 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 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 以及科学和数学)
h
2
德国的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层级Primarstufe:4年(有的联邦州为6
年,后两年为定向课程Orientierungsstufe)

初级教育I Sekundarbereich I:小学结业后进入该
阶段

初级教育II Sekundarbereich II:衔接文理中学第
h
4
二、初、中级教育
1、Grundschule 2、Gymnasium 3、Gesamtschule 4、Realschule 5、Hauptschule 6、Fachschule
h
5
h
பைடு நூலகம்
6
h
7
综合大学(Universitaet)与技 术应用大学(Fachhochschule)的 差异:
1、学校规模; 2、入学资格; 3、学习年限; 4、毕业学位; 5、教学研究方向。
第三节 德国教育制度
1.3.1 教育制度的发展 德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
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 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 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 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而义务教育 的传统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的 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 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
h
1
二阶段学习以及职业教育再深化的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Tertiärbereich:传统大学、技术学院、
科技大学等

衍生教育Quartärbereich:除现行学校教育体制
外的教育范畴,以及非制式规定的、私人性的、职
业性的继续教育
h
3
1.3.2 教育体制
一、学前教育 年满3岁至6岁的儿童可入幼稚
园就读,但幼儿教育非属国民义务 教育,因此并非强迫性的。幼稚园 大多由私人机构(如教会、工商业 团体)设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