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合集下载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的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竣工。

这只“天眼”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是将其安放在群山环抱的洼坑里,节省了巨额工程开支,同时为其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FAST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锅式天线,通过抛物面将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不同之处在于,FAST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则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FAST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反射面是一个球面,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

这个巨大的反射面展开来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

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其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

它被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

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

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天眼"是一项重大的科学成就,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平塘县。

该望远镜的瞳孔可以转动,但光线必须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

因此,"天眼"的视网膜由6根钢索吊在馈源舱中,馈源舱是用来___从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设备的地方。

馈源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

为了让馈源舱能够跟着瞳孔一起动,"天眼"的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

让这个30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1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三集):微专题五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聚集世界目光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三集):微专题五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聚集世界目光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五“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聚集世界目光【背景材料】2022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开头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予着人类的科学幻想。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学问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介绍,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觉供应重要机遇。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把握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从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这个庞然大物开头睁开“慧眼”,专注地捕获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据悉,“天眼”运行后,还将开展一系列国际科研合作,但在这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参数修正和状态调整,以便达到最佳观测效果。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进展生产力。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为探究宇宙天空间开拓了奇特的前景,对推动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为经济社会进展供应科技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解放和进展生产力。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标题:中国天眼:开启全球天文探索新篇章
一、引言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自2016年9月落成以来,中国天眼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科研应用,对全球天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天眼的技术优势
中国天眼的设计和建设集合了世界领先的科技力量,具有多项创新技术。

其独特的主动反射面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指向跟踪;超高的灵敏度使其能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同时,它还能进行多科学目标同时观测,大大提高了观测效率。

三、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天眼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大射电望远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它不仅为我国科学家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工具,也吸引了全球的科学家前来合作研究。

至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申请使用中国天眼进行观测。

此外,中国天眼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如寻找地外文明等。

这些项目的开展,无疑将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进一步。

四、未来展望
作为世界级的科研设施,中国天眼将继续发挥其在天文学领域的引领作用。

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天眼将在揭示宇宙奥秘、推动科技进步、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中国天眼不仅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也是推动全球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的建设和运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开放合作的态度,也为全球天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搜寻地外文明的技术和方法

搜寻地外文明的技术和方法

搜寻地外文明的技术和方法探寻地外文明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梦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在这个领域中探索寻找可能的线索。

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尝试着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寻找地外文明。

我们接下来将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射电望远镜技术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处理、分析自然射电信号,寻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ET信号"。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地外文明的领域中。

人类最早应用射电望远镜进行外星信号搜索,是于1960年代工程项目"OZMA"。

这项实验寻找来自天狗座方向的可定位的高频外星射电信号,但没有收到任何来源于地球以外的信号。

以后科学家陆续开展了一些大规模的的射电望远镜搜索,包括"SETI"计划和中国FAST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目前,这项技术在地外文明探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来自恒星系行星大气层的光谱,来探寻地外生命的存在。

这项技术是通过检测大气层的成分来进一步推导出恒星周围星球可能存在的生命存在的线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检测到一些行星上的气体和有机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谱分析技术目前已用于研究许多外太阳系天体,具有极高的探测敏感度。

三、飞船计划飞船计划被视为探测外星文明的有效方式之一。

从上个世纪起,不少国家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外太空探索计划。

这些探测器通常配备了各种分析设备,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详细分析。

同时,他们的越过行星边界,可以获取长期驻留在空间站内无法获得的一手资料。

探测器向地球发送飞行信息,包括探索时拍摄到的图片,这些图像或许可以被用来识别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

四、重力波探测技术重力波是指由快速的加速或变形引起的时空扰动,它们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测之一,2005年,人们首次直接探测到了重力波。

这一发现让人们意识到,使用重力波技术也可以搜寻外星生命。

由于重力波能够“穿透”物体,这一技术可以提供在星际尘埃或星云背景下更清晰的探测信号。

《中 国天眼能发现什么》宇宙早期回声

《中 国天眼能发现什么》宇宙早期回声

《中国天眼能发现什么》宇宙早期回声当我们仰望星空,那无尽的宇宙总是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发着人类无尽的遐想和探索欲望。

而在中国,有一项伟大的科技成果——中国天眼,正为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聆听宇宙早期的回声。

中国天眼,全称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 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它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综合性能是著名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十倍。

那么,中国天眼究竟能发现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宇宙早期的回声。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知道,宇宙大爆炸之后,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物质和能量分布留下了独特的痕迹。

而这些痕迹,就像宇宙早期的回声,蕴含着宇宙诞生和演化的关键信息。

中国天眼通过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射电波,能够探测到这些极其微弱的信号。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灵敏的耳朵,倾听着宇宙深处的秘密。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宇宙早期的物质分布、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神秘现象。

比如说,中国天眼可以帮助我们探测到早期星系的形成过程。

在宇宙的早期,物质逐渐聚集,形成了最初的星系。

这些星系发出的射电波,经过漫长的时间和空间传播,最终被中国天眼捕捉到。

通过对这些射电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星系形成的机制、星系内部的结构和演化,以及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中国天眼还有可能发现宇宙中的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是一种极其短暂而强烈的射电信号,其起源至今仍然是个谜。

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和大观测范围,使其有机会捕捉到更多的快速射电暴,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这有助于我们揭示快速射电暴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们与宇宙环境的关系。

除了宇宙早期的回声,中国天眼还能在脉冲星的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脉冲星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它们会周期性地发射出强烈的射电脉冲信号。

中国很可能最先发现外星人

中国很可能最先发现外星人

中国很可能最先发现外星人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8期“天眼”的敏感度足以侦测到不发射讯号的间谍卫星,但它的主要用途还是科学探索,其中包括一项非同寻常任务:它是地球首个用于监听外星文明讯息天文台。

如果未来十年真有信号从九重天外传来地球,中国很可能将第一个捕捉到它。

“与外星文明的首次接触或为中国崛起的象征”《大西洋月刊》资深编辑罗斯·安德森近日刊文表示,即使在科学界,寻找地外智慧(下文简称为SETI)的计划也往往被嘲笑为一种宗教神秘主义。

二三十年前,美国内华达州参议员理查德·布赖恩提出预算修正案,终止了美国国会对SETI计划的资助。

布赖恩说,他希望“花纳税人的钱捕捉火星人”的行动就此告终。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先于美国建成了以SETI为核心目标的世界级无线电观测站。

科学技术的落后曾使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过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直到近年才重新成为地缘政治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有种崇尚,这股热忱一直持续至今。

在这十年里,中国的科研投入正在稳步赶超美国。

中国已经得出一个结论:伟大的科学成就将给国家带来威望。

当苏联把人造卫星和宇航员送入太空时,当美国把星条旗插入月球土壤时,曾经的“天朝大国”却只能当旁观者。

过去的中国更侧重于应用科学:它打造了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在医学研究上投入巨资;在西北植造“绿色长城”防止土地沙漠化。

但现在,中国开始将巨量资源投入基础科学领域: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在计划当中,它从以太中释放出数以万计的“上帝粒子”;此外,火星探索也在筹备之中。

在21世纪的科技诗篇中,没有什么比中国宇航员踏上这颗红色星球的高清图片更适合作为中国崛起的象征。

如果有,那恐怕就是与外星文明的首次接触了。

搜寻宇宙中有价值的信号现实中,除微波(例如大爆炸后的微弱余辉)之外,无线电波是电磁辐射最弱的形式。

地球所有观测台一整年捕获到的无线电波能量之和,还不如一片雪花轻轻飘落在裸露土壤上所释放的动能。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地外文明,一直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一直对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充满了好奇。

科学家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着地外文明的考察。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了我们是否孤独存在于宇宙中,还会对人类的认知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家们主要通过无线电天文学进行地外文明的搜索。

无线电天文学是研究通过无线电信号来探测宇宙现象的学科,它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

科学家们利用射电望远镜来捕捉从外太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希望能够寻找到有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

然而,尽管人类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但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

其次,科学家们还尝试着通过光学以及红外线等其他方式来寻找地外文明的存在。

通过观测宇宙中的光谱和辐射特征,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与人类文明不同的信号或迹象。

然而,这种方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因为宇宙尺度的无限性使得我们很难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地外文明信号,什么是宇宙中的其他自然现象所产生的信号。

除了直接探测地外文明信号外,科学家们还在尝试通过间接的方式来研究地外文明。

例如,他们研究宇宙中的条件和因素,来判断是否有助于智慧生命的形成和存在。

通过研究地外星系的恒星类型、行星轨道、大气成分等,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可能孕育地外文明的环境条件。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多样性,并为未来的探索提供了一些方向。

此外,对地外文明的研究也涉及到了跨学科的合作。

科学家们需要借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答这个复杂的问题。

例如,生物学家们研究了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以期能够找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化学家们研究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以确定地外文明可能使用的元素和化合物。

而物理学家们则研究了物理宇宙学的规律,以期能够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这些跨学科的合作为地外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项过关练(九)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人教版陕西专版2023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项过关练(九)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人教版陕西专版2023
C
A.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凝聚力,是展示国家形象与民族特质的必要前提。B.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见证物的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建设、展示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光荣使命。C. 博物馆利用新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策划推出的一系列线上活动,其效果可以取代传统的实地参观。D. 在响应“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定位发生转变,博物馆更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
期末专项过关
专项过关练(九)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新引擎”——博物馆 材料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内表现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凝聚力;对外则表现为跨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展示国家形象与民族特质的必要前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作为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见证物的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承担着建设、展示
9.请选出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D
A. 探测器在即将到达火星时,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失败。B. 人类在寻找同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全球化和人类共同体。C. 即使有外星生命存在,人类真正发现它们甚至联系它们,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D. 未来,“中国天眼”会通过与其他望远镜交换观测计划、共享观测数据等方式,更好地完成监听任务。
[解析] C项,“其效果可以取代传统的实地参观”无中生有。
2.请你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物馆总数多,藏品众多;免费开放率高,形式多样;受众多。
3.试分析材料三画线句子在三则材料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贵州,俗称“天眼”的射电望远镜,在上个月启动了它的一个科学项目,搜寻地外文明。

2020年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建于贵州平塘、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开启其五大科学目标之一的地外文明搜索(SETI)。

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科幻小说里的剧情?不少网友已经开始热烈讨论,猜测能不能找到外星人,甚至有人搬出了小说《三体》中的台词,留言说,“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如果你看过《三体》肯定知道,在小说里,地球人回复了外星人的信号,暴露了地球的坐标,最终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不过,现实世界可不是科幻小说,搜寻地外文明这件事,其实是一项很严肃的科学研究。

就拿天眼这个项目来说吧,它这次就会对距离地球250万光年的仙女星系进行搜索,去寻找那个星系可能存在的文明。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不过在查看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一件事,就是搜寻地外文明这项科学研究,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缺钱。

其实这个听起来有点反常识,毕竟你想,外星人可以说是一个大家都会讨论的话题,光是关于外星人的科幻电影就成千上万,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学科,为什么会缺钱呢?
其实这个学科,就倒霉在百花齐放的文艺作品上了。

你想,我们看了那么多科幻作品,打心眼里其实觉得外星人不存在,都是虚构的,再加上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地甚至还有一些人,通过外星人之类的假说,创立诈骗集团招摇撞骗。

这些现象造成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大家很难认真对待找外星人这件事,更别提严肃的科学研究了。

就比如说在1978年,NASA给搜寻地外文明的项目,仅仅拨款13万美元,但当时民主党的一位参议员,还是给这个项目发了一个“金羊毛奖”。

就是讽刺“找外星人”的科学研究毫无作用,只能用来薅纳税人的羊毛。

到了1993年,美国国会更是砍掉了所有的预算。

缺少公共的财政资金,科学家怎么继续科学研究呢?答案是找民间“土豪”,就比如1993年,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和英特尔公司创始人高登·摩尔各自承诺,他们要连续五年,每年捐助100万美元用于地外文明相关的科学研究。

而到了这个世纪的2015年,一位物理学出身的俄罗斯“土豪”尤里·米尔纳,发起了“突破倡议”,承诺出资1亿美元,推动地外生命探索的相关研究。

这看起来好像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但其实天文学的另一个领域,行星探测,光是一个任务的预算就可能有几十亿美元。

搜寻地外文明的经费,还是大大短缺的。

而且就在前几年,美国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所长提议,将他们的主要目的改名为“技术印记”。

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想要洗刷他们在经费管理部门的污名化印象,毕竟“搜寻地外文明”听起来不严肃,总是拿不到拨款,另外一个是他们对于地外文明的理解更深了。

我们的搜索对象只能是“别人使用过技术的证据”。

你看,现实生活中寻找外星人的故事,虽然没有科幻小说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遇到的难题,可一点也不少。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天眼”项目,你就更能体会这个项目的不容易之处了。

当然,能不能找到地外文明,咱们谁都说不准。

不过通过今天的故事你肯定能感到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星球上有一群人,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只想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中,我们其实不孤单。

每次想到这件事,我内心里都会有一点感动。

天文专家称,越来越多的地外行星的发现,加上仪器和观测能力的革命性进步,引领了寻找地外文明的复兴,这其中,FAST势必会成为地外文明搜索研究的主力军。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介绍,2018年9月,该台博士生张志嵩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FAST现场对高分辨率的地外文明搜索后端进行安装测试。

2019年7月,对获得的漂移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频率分辨率4赫兹(Hz),并成功去除大部分人造射频干扰,筛选出多组窄带候选信号。

在此工作基础上,2020年4月27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团组发表量化展望地外文明搜索巡天的论文。

基于对编号为GJ 273 b的“超级地球”的试观测和对地外文明各向同性等效功率的测算,FAST有潜力探测到类地行星搜索天文台(TESS)将公布的数千颗地外行星上的类地文明,以及近邻星仙女星系中的第二类卡尔达肖夫文明或其中拥有更先进技术的“外星人”。

FAST团组李菂研究员还透露,FAST团组将进一步与突破聆听计划(Breakthrough Listen)合作,共同推动地外文明搜索,以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拓展人类对于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
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为什么是中国“天眼”
在“中国天眼”建成之后,就有人表示,如果今后一二十年里,地球接收到外星人释放的信号,那一定有FAST——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的功劳。

“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天空覆盖范围为天顶角40度”“跟踪精度8角秒”“观测换源时间小于10分钟”……一组数字反映了“天眼”的高超技能。

“中国天眼”的成功建设和落成启用,使中国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

借助这只“天眼”,科学家将可以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

宇宙深处微弱的“心跳”,正被我们一个又一个捕捉到。

从下面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天眼”的身形:
大——反射面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如果把它看成是一口盛满水的锅,容量够全世界每个人分到4瓶水。

巧——30吨的馈源舱通过6根钢索控制,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

强——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它1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即使把坐标提供给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9分钟才能看见。

精——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