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FAST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天眼》教案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天眼》教案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国天眼》教案中国天眼,被誉为人类科学事业的“第三只眼”。

它是我国目前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这是我国继“蛟龙”和“墨子”之后,在国际天文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天眼从选址、设备选型、建设施工进行全过程指导,并且对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

通过运用天眼发现新的前沿科学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我国传统物理知识与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主要教学目标、基本活动目标及其达成方法并能很好地运用于知识、技能培养中。

教学过程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来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 GPS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探索和发现天文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察认识,掌握如何使用 GPS 和全球定位系统,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完整的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信念,并且具有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自己发现天文现象后自主探究数学模型。

)4.过程与方法:培养师生合作交流、相互学习支持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5.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并归纳天眼观测过程中利用 GPS和全球定位系统所观察到的天体现象,从而达到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与发展思维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探究)。

(1)能准确测量出中国天眼位置;(2)能根据中国天眼探测到的天体信号分析出未来可能建造的大型望远镜类型。

(3)了解中国天眼观测时间短、精度高,且需要满足很多性能要求。

(4)认识到利用“探空火箭”来探测宇宙中的信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使他们对我国科学技术建设成就有初步认识。

》教师小结。

二、设计意图大数据的载体,是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大数据不仅是概念,而且还是重要的知识与方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创新,它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天眼反射面吊装技术

中国天眼反射面吊装技术

SPECIALIZED, FINED, FEATURED AND INNOVATIVE中国天眼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俗称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综合精度最高的望远镜。

其主动反射面系统是FAST工程的三大自主创新之一,由4 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100块小的三角形平面面板拼接而成,组成186种有弧度的反射面单元。

如何将4 450块反射面单元吊装成一个球面(见图1),是主动反射面系统需要攻克的难题。

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反射面吊装技术,以及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全套设备,很好地解决了反射面单元“精、准、快”的安装及维护保养问题。

图1 反射面吊装过程的FAST全貌SPECIALIZED, FINED, FEATURED AND INNOVATIVEFAST 工程属全新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反射面单元吊装方案及吊装设备设计时,需考虑到反射面单元的吊装与反射面系统(圈梁、索网)、测控系统(测量基墩)、馈源支撑系统(六索拖舱入港、中心入港平台)等关联系统的接口。

FAST 主索网(见图2)中的每个节点连接6根主索、6个反射面单元、1根下拉索,将促动器对下拉索的位移控制传递到索网节点,从而实现了主动反射面的面型控制。

反射面单元为三角形的铝合金网架+面板结构,为了保证反射面单元的位形精度,在反射面单元吊装时,还设计了自适应的保型调姿的专用吊具。

在反射面区域内有24个测量基墩,反射面单元吊装设备运行时,不能与这些测量基墩发生干涉,故在缆索运输小车上又设计了探测测量基墩的设备。

FAST 观测时,在6个馈源塔的支撑及控制下,六索拖动质量约30 t 的馈源舱在焦平面内运动。

反射面单元吊装时,不能与入港平台、六索拖舱缆索、中心索网发生干涉。

FAST 反射面吊装工程在世界上尚属首次,项目的实施(见图3、图4)突破了传统施工工艺,攻克了多项吊装关键技术难题,满足了口径500 m 、落差141 m 、250 000 m²反球冠状面积、现场雨水多、雷电多、风速大等环境要求。

实用类文本中国天眼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国天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

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

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

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

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

FAST 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

摘编自《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材料二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

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

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

中国天眼建造的基本流程

中国天眼建造的基本流程

中国天眼建造的基本流程1.天眼项目启动于2011年。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ST project started in 2011.2.地点位于贵州省的大窝山。

The location is in Dawodang, Guizhou Province.3.首先进行了地质勘察和选址工作。

First, geological survey and site selection work were carried out.4.天眼项目占地约30平方公里。

The FAST project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30 square kilometers.5.设计者们考虑了周围的地形和环境。

Designers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urrounding topography and environment.6.后来进行了地基和支撑结构的施工。

La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 found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s were carried out.7.使用了大量的钢材和混凝土。

A large amount of steel and concrete was used.8.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

Advance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during the building process.9.工程人员和科学家们进行了密切合作。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worked closely together.10.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了安全规范。

Strict adherence to safety regulations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11.在2016年9月完成主要建设任务。

中国天眼调研报告

中国天眼调研报告

中国天眼调研报告中国天眼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天眼(FAST)作为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FAST于2016年建成,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是由中国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重大科研项目。

作为中国天文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FAST的建成为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全球天文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机会。

二、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科研成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其在推动中国天文学研究发展和国际科学合作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中国天眼的科研人员以及国内外合作伙伴,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中国天眼的看法和评价;实地参观重点了解中国天眼的设施和运行情况。

四、调研结果通过对近百位科研人员和合作伙伴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国天眼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天眼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巨大的接收面积使得能够接收到远离地球的星体发出的微弱信号,从而更好地观察宇宙的奥秘。

同时,中国天眼还成功地研究了脉冲星、银河系、宇宙微弱信号和外星生命等重要科学问题,为宇宙探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际科学合作方面,中国天眼积极与国际间的天文学研究机构合作,与欧洲南方天文台、美国天文学会等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

这些合作不仅拓宽了中国天眼的科研视野,还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调研结论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发挥了重要的科研作用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世界领先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不仅在国际科学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中国天眼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尽管中国天眼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它的运营和管理还存在不足之处。

其次,中国天眼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以保持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天眼的潜力,我们建议加强政府对中国天眼的支持,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科学合作,以及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中国天眼简介

中国天眼简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

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

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

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

2017年10月10日FAST 发现6颗脉冲星;12月又新发现3颗脉冲星,共已经发现9颗脉冲星。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截至2020年3月23日,已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达到114颗。

中国天眼的英文作文

中国天眼的英文作文

中国天眼的英文作文英文:China's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 also known as the "Eye of Heaven," is the world's largest single-dish radio telescope. It is located in the Dawodang depression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nd has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2016.FAST is a technological marvel that allows us to observe the universe in unprecedented detail. Its large siz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make it capable of detecting radio signals from distant galaxies and star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uncover new mysteries.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iscoveries made by FAST is the detection of dozens of new pulsars, which are rapidly rotating neutron stars that emit beam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se discoveries have helped us better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se mysterious objects and their role in the universe.In addition to its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FAST has also become a symbol of China's growing technological prowess and its commitment to advanc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t has attrac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tourists and science enthusiasts.中文:中国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也被称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在哪里_中国天眼在贵州哪个地方

中国天眼在哪里_中国天眼在贵州哪个地方

中国天眼在哪里_中国天眼在贵州哪个地方“中国天眼”运行1年多以来,已经累计发现脉冲星240颗以上,“天眼”是中国科技成果发展的结晶,其顺利建成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那么你知道中国天眼在哪里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一、中国天眼在哪里我国于2008年正式在贵州平塘建设“天眼”。

历时8年,终于在2016年7月3日顺利安装了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中国“天眼”也正式落成。

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期间,它将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

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口径500米,镜面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可接收110亿光年外的微弱信号;它还有一个特点是,球面镜的镜型可以进行高精度定位。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比口径350米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还要更大,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天眼。

这款单口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二、中国天眼的特点数字监控系统:“天眼”数字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企业内bai部互联网(In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主要适合于连锁店、幼儿园、家居、工厂、公安消防、银行、军事设施、高速公路、商场、酒店、旅游景点、小区、医院、监狱、码头港口等地。

无论身在何处,利用PC机和电脑登陆互联网接通远端的“天眼”数字远程监控系统,各地远端实时场景便活灵活现,尽显眼前,仿佛身临其境。

卫星:天眼,侦察卫星,被称为“天基空间监视卫星”(SBSS),主要用于监控地球周遭的物体及太空陨石。

“天眼"”侦察卫星被称为“天基空间监视卫星”(SBSS),主要用于监控地球周遭的物体及太空陨石。

该官员说道:“每天,我们国家(美国)的卫星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太空站目前正在逐步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眼-F A S T观天巨眼--FAST一、什么是FAST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一是口径大小。

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

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

”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

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

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

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 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

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

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

“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

”)(所以想去贵州天眼旅游发朋友圈的朋友要失望了)为此早在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区。

2016年9月颁布实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运行环境保护条例》,这是中国首部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宁静区运行环境保护法规。

《条例》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区域内,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严禁建设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在半径5至30公里区域内,经论证对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构成干扰的设施不得建设。

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国家为开展射电天文业务所划分的频率。

核心区周边6个通信基站及7个大理石矿山已全部关闭,停止核心区一切项目招商工作,并对矿山进行植被恢复,严格入河排污口的设置论证审批及监管工作。

原来“中国天眼”所在地——大窝凼的上空有一条航线,经协调也进行了调整,为FAST让路。

选择大窝凼的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 FAST 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 " 静土 "," 大窝凼 " 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山崖陡峭林立,山脚浓荫蔽日,为建造 FAST 望远镜,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为什么要研制FAST在阿波罗登月之后,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给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信中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博士回答的总结是这样的:“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的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享誉世界的作品《全球通史》中,将世界文明史划分为两个部分,而这个分界点为1500年;无独有偶,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他将1500年以前称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为冲击时期。

那么150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诸多学者的内心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呢?1500年前后,大航海运动开始了它划时代的征程,在这次伴随着无数血与火的文明碰撞中,无数国家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些变化直到今日,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

我们曾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而今我们绝对不能错过“宇宙大航海时代”!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但当时几个重大的全球望远镜计划都不允许中国人参与。

不让中国人参与,那我们就自己踏出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决定,他要为中国打造出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

三、FAST的用途民事及科技用途1.探测遥远的地外文明这座巨大的望远镜外形与卫星天线相似,单口径500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将探测遥远、神秘的“地外文明”。

千百年来人类大多是通过可见光波段观测宇宙。

事实上,天体的辐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而可见光只是其中人类可以感知的一部分。

该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监听外太空的宇宙射电波,其中包括可能来自其他智能生命的“人工电波”;在电力充足的条件下,这只巨大的“天眼”还能发送电波信号,几万光年远的“外星朋友”将有可能收到来自中国的问候。

2.用于太空天气预报FAST还将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同时,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还可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3.推动中国技术发展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

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

FAST的建设经验将对中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

4.服务中国航天项目射电望远镜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一台主干观测设备,将在射电天文、天文地球动力学和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一流的科学成果,将执行探月工程三期的VLBI测定轨和定位任务,以及我国未来月球和火星探测等各项深空探测任务,同时用于射电天文观测等多项科学研究。

它作为一个单元参加中国VLBI网,将使其灵敏度提高42%。

参加欧洲VLBI网,将使其灵敏度提高15%—35%。

作为东亚VLBI网中口径最大的天线,它将起到主导作用。

此外,该望远镜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深空测定轨能力,为嫦娥探月工程和更长远的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

5.寻找新一代诞生的天体据FAST工程办公室研究人员介绍,项目建成后,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延伸到宇宙边缘,可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

其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而且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就可以有希望发现奇异星和夸克星物质;可以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

军事用途1.再没有先进的军事间谍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的情况下,高精度、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担负起了“弹道导弹预警”的重任。

2.射电望远镜可用于反隐形技术有军事专家认为,侦察敌方任何战斗机以及隐形轰炸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射电望远镜。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因为它只接收无线电波,而不像雷达那样必须发射无线电波。

每个飞行器都会有发动机噪音信号,而且这种信号能够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飞机,尽管一些战斗机在设计上对发动机喷气口进行了掩蔽,或者用滤波器加以清除。

反隐形技术主要基于的目的是,一架隐形飞机对于探测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来说仍然是不可见的,特别是在非常远的距离范围之外。

虽然有探测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搜索的帮助,这些技术仍有可能完全无效。

因此,反隐形工作已经转为搜索隐形飞机身后的背景环境,而不是隐形飞机本身。

在探测隐形飞机所处背景环境时,由于隐形飞机采用了吸附雷达波的材料,必然会在环境中留下一个“黑影”或空白的形状。

这就像在日食的时候,能够精确地指出月亮的位置,并且能够记录月亮运动的轨迹,尽管人们在这场日食中根本就见不到月亮本身。

基本上,隐形飞机采用的都是可吸收雷达波的材料,或者在外形上采用锐角或平滑的设计方案,将雷达波反射到不同方向,远离雷达装备。

根据红外探测的基本原理,隐形飞机都会采取手段将发动机和其他发热的部位的热辐射最小化,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通过先进的红外传感器和红外探测技术,这一隐形技术完全有可能失效,因为红外探测装置可以搜索隐形飞机的背景环境,而不是隐形飞机本身。

在目前,反隐形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是空基手段,主要是利用飞机搭载侧视空基雷达和前视红外装备,探测敌方的隐形飞机;第二是卫星手段,主要由卫星配备下视传感器,利用地球表面作为背景,侦察敌方的隐形飞机;第三是地面手段,这种探测隐形飞机的方法是利用地面部署的雷达设施,这些设施能够扫描天空而且敏感度非常高,例如高精度的射电望远镜就能够担负这一职责。

由于这些侦察装置部署在地面,通常外形非常庞大、沉重,因此多设置在丛林山谷之中。

根据一些无线电天文学家的观点,从星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都可以到达射电望远镜巨大的碟型天线表面,即便是在白天和天气条件恶劣但不受干扰的情况下。

如今,星体发出的射电图谱已经为各个国家所熟知,因此可以假定,如果任何星体没有在探测屏幕或输出装置上被观测到,那就是这个星体很可能被某个飞行器(沿着射电望远镜与该星体之间的视线飞行)所遮掩。

如果采用更多的这种地面探测装置,只要所有的友方或敌方飞行器飞经射电望远镜的可视区域,就能够通过三角测量计算,对飞行器进行精确的三维定位,准确率非常之高。

四、天眼之父-南仁东“这是科学家的模样吗?我看不到,我看到的是一位在工地建设的普通民工”!是的,不认识他的人,如果初次见面,都会觉得他是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还整天穿着大裤衩骑自行车行走!1945年吉林辽源的一个小男孩儿出生了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6岁入了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十分优异这是人家的成绩单(五分制)高考的时候他更是以平均98.6分的成绩(百分制)夺得了当年的吉林省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成为他所在地区10年间唯一考入清华的高材生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科学家们商议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这下南仁东忍不住了带出来的这个大工程搭上了他整整22年的人生事情的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大家的理由有二:一是需要找到荒无人烟的开阔地而国内很难找到二是地质条件和工程成本都跟不上的确,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它对环境的要求太高,附近不能有一点点的电磁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