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草原》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草原》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草原》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访问记。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等几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

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将草原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

文中描写蒙族同胞迎接远客的部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生动地展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描写景物的文章也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但是对于草原文化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会写“毯、陈”等8个字,正确读写“草原、线条”等19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草原景色和人物活动的语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 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民族团结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感受草原风光美、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 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写的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重点: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感受。

2. 学会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难点:1. 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电子板书2. 描述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3. 各小组的合作角色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出示或展示具有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草原的,请大家先说一说你对草原有什么了解或感受?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大意。

2.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内容。

Step 3 分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2. 每个小组从草原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合作探究,角色卡片分为:草原观察家、草原画家、草原大家、草原记者。

3. 角色卡片的分配和要求由教师提前与学生说明。

4.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合作来完成以下任务:- 草原观察家:观察草原的景色和动植物,描述草原的特点;- 草原画家:用画笔或颜色制作草原的画,并且用文字描述画面;- 草原大家:从草原的意义和价值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草原记者:以采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Step 4 合作展示(15分钟)1. 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展示草原画作、采访等形式进行合作展示。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1、搜集草原的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总结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1篇】《草原》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此类文章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从而感受其语言的精妙。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结合欣赏歌曲、电脑激发学生读书、发言的兴趣,提高其语文能力。

下面我就本节课具体情况做几点反思:1、以到过草原的同学的切身体验,欣赏歌唱草原歌曲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起到了激情导入的作用。

2、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如茫茫、勾勒、渲染、翠流等词语,激发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4、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当他们的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学生这时会一吐为快,下笔有神,达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我做了很好的设想,但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面设计的看进行语言个性表达没有进行,另外,学生的朗读还太欠缺,组织语言、想象能力也需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总之,今后在语文教学中,我要努力探寻好方法、好思路,争取把语文课上得如各位主任所讲的真实、朴实、扎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2篇】《草原》这篇课文,是老舍优秀的名篇。

文章语言优美,描会了引人入胜的草原风光。

在文章中,老舍用舒缓的笔调描写了第一次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用洗练的文字将写出了草原美丽动人的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全文散发出“景美,人更美”的思想,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一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激起兴趣,描述草原概貌对文字的品味是以朗读为基础的。

因此,在教学伊始,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很重要的环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草原的美丽》。

详细内容为:描述草原的辽阔、美丽,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语。

b.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描绘草原的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草原2. 板书生字、词语: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3. 板书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描述你对草原的印象。

2. 答案:a. 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b. 示例:草原辽阔无垠,一碧千里,让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天空湛蓝,白云飘荡,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1】篇〗本次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由我执教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西北地区草原风情一课。

在备课方面,我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书,仔细查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翔实有序的教学设计。

课前提问的内容是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并且让学生列举出他知道的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这道题我选择的我们班级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来回答的,不仅这道题是和我们学习的新课有关,能使学生用已有的旧知识对新知识形成迁移作用,而且关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能提高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受到歧视而遭到老师的放弃。

课前提问的第二个题目是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及其想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这个题目为我们进一步掌握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环境做了铺垫。

总体上课前提问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的查漏补缺。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后让学生对这一视频所播出的画面进行描述,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调节了课程气氛,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奠下了基调。

由此导入第三课草原风情的学习,自然而然过度到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草原风情比较独特的省级行政区,紧接着分析内蒙古草原的位置、地形、气候降水等特征,为下面学习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环紧扣一环,衔接紧密。

掌握了自然环境特征以后,分析草原牧民衣食住行文化习俗方面的特点与草原环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全班的30人平均分成六组。

充分利用导学案,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这样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然而我觉得最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相互补充交流,教师总结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了知识,相信这种自己主动建构的知识一定会让他们终身难忘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柔美”等词语。

2.品味优美语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中的表达方式。

3.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文中的表达方法。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草原》。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草原吗?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温暖)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难理解和难认的字词。

明确:柔美、渲染、勾勒。

强调书写。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草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明确:美。

提问:草原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明确:风光美,人情美。

(三)深入研读(1)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优美语句。

(2)欣赏优美的句子,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你为什么觉得美?教师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明确:(第 1 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一片绿色,也有羊群在绿毯上悠闲、舒服地散步。

(第 2 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明确:将草原上的背景比作是中国画,可以想象它多么美啊!(第 3 组)“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明确: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草原人们盛装迎接客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语文要素】
4.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

(重点)
3.能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

4.背诵第1自然段。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谁能谈一谈你心中的草原?(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
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
(1)哪些句子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课件出示:在天底下……流入云际。


(2)朗读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2.汇报交流。

预设:
(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和“茫茫”的意思。

②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呢?(广阔)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辽阔与清朗。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先说“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②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第1自然段除了写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课件出示: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②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
③学生讨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四、视频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资料,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3.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难点)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草原的景色美,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3.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1)课件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

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②学生圈画“飞过来”“飞驰着”“飞过小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2)第3自然段中两个“许多”和一个“很多”,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把双方见面的激动与友好表现得非常充分。

(3)第4自然段中,蒙古族人民“端肉、敬酒”“举杯”“唱民歌”等一系列待客的举措,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待客的特点。

(4)课件出示:太阳已经偏西……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师: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

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②体会句意: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③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文中从迎客、
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5.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开去,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和同学们交流。

三、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景色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

[教学板书]
1草原
草原景色美
天空:明朗
空气:清鲜
草地:一碧千里
人情美
远迎客人、热情相见
盛情款待、联欢话别情景交融
蒙汉情深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关于草原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边读边想象,并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析充分领略草原景色之美和人情之美。

不足之处在于没能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导致思维不够发散,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20.9.189.18.202008:5708:57:07Sep-2008:57
2、人心是不待风吹儿自落得花。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八日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08:579.18.202008:579.18.202008:5708:57:079.18.202008:579.18.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9.18.20209.18.202008:5708:5708:57:0708:57:07
5、若注定是过客,没何必去惊扰一盏灯。

Friday, September 18, 2020September 20Friday, September 18,
20209/18/2020 6、生的光荣,活着重要。

8时57分8时57分18-Sep-209.18.2020
7、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20.9.1820.9.1820.9.18。

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二〇二〇年九月十八日
8、人生能有几回搏。

08:5708:57:079.18.2020Friday, September 18, 2020
亲爱的用户: 相识是花结成蕾。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
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