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二PPT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二PPT课件

(10)角回动脉梗塞
主侧半球角回动脉梗塞时可出现视觉性失认症及Gerstmann氏 综合症;失计算力、不辨左右、不识手指、失写症、失读症、失 用症及失认症。
(11)颞后动脉梗塞
主侧半球病变则产生感觉性失语症。 顶后、角回、颞后动脉尚供应皮质内 面的膝距束,故上三支动脉发生梗塞后, 除产生皮质症状外均可 产生同向性偏盲。
供血范围
脑血管损害的定位诊断
一、颈内动脉梗塞
1、偏瘫或轻偏瘫, 2、偏侧感觉障碍及偏盲, 3、优势半球梗塞则有失语。 4、如果累及眼动脉,可出现同侧视力障碍,并可导致视神 经萎缩。 5、癫痫发作、认知障碍、意识障碍
二 大脑前动脉梗塞
(1)对侧偏瘫,偏瘫特点下肢重于上肢,甚 至下肢单瘫。
(2)对侧下肢远端出现感觉障碍。 (3)在优势半球病变时可出现运动性失语。 (4)失用症. (5)有时出现中枢性大小便障碍。 (6)精神症状: (7)额叶性共济失调,因累及内囊前肢。 (8)可出现强握反射、摸索反射、吸吮反射
大脑后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二、椎-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1、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上-行--到第5-6颈椎横突 上--行-穿过第5-6颈椎横突孔-从-环-椎-横-突--孔-穿-出---
绕行环椎侧块经--枕-骨-大-孔-入颅,至脑桥下缘
汇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延髓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如图
如图
一、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起自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眼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前 交 通 动 脉 脉 络 丛 前 动 脉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前根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体征瘫痪 肌张力分布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缩 肌束颤动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群为主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可有 异常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增强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
无 正常

整理课件
25
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课件
10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周围型 ( 核 下型) 核型 核上型 及核间型
整理课件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全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弥漫性或系统性 )
3.一元论的原则
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
整理课件
3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瘫痪的定位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感觉障碍的定位 言语障碍的定位
整理课件
4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视神经病变的定位 眼肌麻痹的定位 面肌瘫痪 的定位 延髓麻痹定位
整理课件
5
视神经病变
两大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 偏盲等 )
整理课件
6
视力障碍定位
单眼视力障碍 双眼视力障碍
整理课件
7
视野缺损定位
整理课件
8
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9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复视(duplopia)当眼肌麻痹使患侧眼轴偏斜时, 目的物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产生 双重影像或复视的错觉。
整理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减
低、肢体性共济失调
蚓部病变:躯干性共济失调
2019/9/5
43
2019/9/5
44
五、大脑半球病变
额叶病变: 毁坏病变
刺激病变
中央前回 对侧偏瘫或单瘫 对侧限局性痉挛发作
额中回后部 注视病灶同侧
注视病灶对侧
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和书写不能
前额叶
出现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
2、脊后动脉综合征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2019/9/5
20
2019/9/5
后索
后根 皮质脊髓束
C TL S 脊髓丘脑束
前白联合 21
前根
脊髓病纵向定位诊断:
1.纵定位:①运动方面: 上肢
高颈段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颈膨大 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胸段 腰膨大
下肢 上 上 上 下
2019/9/5
下颌偏向患侧
面神经损害:同侧周围性面瘫
听神经损害:听神经聋
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真性球麻痹
舌下神经损害:伸舌偏向患侧伴同侧舌肌萎缩
2019/9/5
41
2019/9/5
42
四、小脑病变
功能: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
肢体性共济失调:同侧肢体指鼻、轮替及跟膝
胫试验不准,张力及腱反射低
躯干性共济失调:行走不稳,Romberg征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 病史和检查:详尽的病史、认真的查体,必
要的 辅助检查
• 定位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解剖、生理和
病理知识,推断病变部位的诊断过程。
• 定性诊断:
根据起病方式、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61604PPT112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61604PPT112页

丘脑比邻病变定位诊断
丘脑比邻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症状和体征: 1、颅内压升高:因松果体病变压迫第三脑
室和中脑导水管所致。 2、内分泌变化:可见早熟、第二性征不全
和尿崩症等。
丘脑比邻病变定位诊断
3、上视或下视麻痹:四叠体受压,瞳孔反 应异常常见,有时有眼震。典型的眼征 是“丘脑眼”——落日眼、针尖瞳孔。
4、耳聋:见于四叠体受压,常见。 5、动眼神经麻痹:四叠体区病变特征之一。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3、运算不能、失用、失认、构图不能、空 间定向障碍等,见于次顶叶病变。
4、纯失读:角回病变,极罕见。 5、失算—失写—左右失认:又称
Gerstmann’s综合征,见于优势侧角回病 变。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外侧裂以下、枕叶以前的皮层区域
称为颞叶。有上、中、下三个横回,分 别以颞上、下沟为界。 1、听觉机能:听觉综合分析机能。
6、眩晕:颞上回中、后部的刺激性病变可 导致眩晕。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7、眼运动障碍:颞上回中、后部负责探测 附近皮层接受的音响刺激定位,病变时 听眼反射障碍。
8、颞叶刺激征:也称为颞叶释放征,包括: 幻嗅、精神运动性癫痫、睡梦状态、听 幻觉和发作性性行为异常等。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体征: 1、相限偏盲。 2、感觉性失语。 3、其它。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2、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出现语言理解功能严重缺陷,又称 Wernicker氏失语。
3、阅读书写障碍:损害部位亦为优势半球 颞上回后部,与理解不能有关。
4、健忘性失语:又称命名性失语,优势半 球颞叶后部及顶叶下部的所谓语言形成 区病变。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5、记忆障碍:不伴智能障碍的近记忆缺失, 见于颞叶内侧面,尤其是海马的破坏性 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优秀课件
本章重点
1.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特色, 并举例说明 2.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原则 3. 根据病因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哪些疾病类型
神经系统疾病: 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疾病诊断可概括为3个步骤
①全面占有
临床资料
②定位诊断
采集详尽病史,
用神经解剖学
细致神经系统检查 \必要辅助检查
&生理学知识, 分析临床&相关资料,
确定病变部位
③定性诊断
(病因诊断) 根据起病方式
\病程\个人史 \家族史&临床资料
,
分析筛选可能病因
,
确定病变性质
一、定位诊断 Topical Diagnosis
一、定位诊断(Topical diagnosis)
➢ 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 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部位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3. 定位诊断通常要遵循一元论原则
➢ 尽量用一个局限性病灶 解释患者全部临床表现 ➢ 如果不合理或无法解释 再考虑多灶性或弥散性病变可能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4. 首发症状常有定位价值 ➢ 可提示病变主要部位 ➢ 有时可指示病变性质
例如, 一高血压病人 突发后枕部剧烈头痛\眩晕&呕吐, 并有一侧肢体共济失调, 但无肢体瘫痪
可见, 辅助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是完全必要的, 有些检查对特定疾病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如EMG发 现胸锁乳突肌失神经电位, 可支持运动神经元病的 诊断, 并可与颈椎病鉴别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详细的临床资料 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必要的辅助检查 对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此外,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只要抓住病变的关键, 就可以确定病变 部位或性质
➢ 由于不同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有各自的临床表现 特点, 而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等是 定位诊断的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1. 确定神经系统病损水平
➢ 中枢性(脑\脊髓) ➢ 周围性(周围神经) ➢ 肌肉 ➢ 系统性疾病并发症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2. 确定病变空间分布 ➢ 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系统性
功能:两侧半球的功能各有侧重 左半球:言语中枢(左利手者在右侧) 逻辑思维、计算及分析综合 右半球:有高级认知中枢。音乐、美术、 空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识别
额叶
精神症状 主要为痴呆和人格改变。表现为记忆力减 退,注意力不集中,自知力、判断力及定向力下降; 人格改变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及行 为幼稚等。主要见于额极损害。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2. 确定病变空间分布 ➢ 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系统性
③弥漫性 ➢ 侵犯两侧对称结构(脑\周围神经或肌肉) ➢ 代谢性&中毒性脑病 ➢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2. 确定病变空间分布 ➢ 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系统性
④系统性 ➢ 病变选择性损害某些功能系统或传导束 ➢ 如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联合变性
Foster-Kennedy综合征 额叶底面肿瘤压迫病变侧视 神经致视神经萎缩,病层感觉障碍 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 破坏性病变: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丧失 。 刺激性病变:部分性感觉性癫痫发作,如发作性蚁走 感、麻木感、电击感等异常感觉。
体象障碍 包括自体认识不能和病觉缺失。 右侧角回损害:自体认识不能,否认对侧肢体存在或 认为不是自己的 右侧顶叶缘上回损害:病觉缺失,表现为瘫痪无知症 。否认对侧偏瘫或幻多肢。
小脑出血可能性大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 并非所有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应的病灶
例如,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显著ICP↑时出现一或两侧 外展神经麻痹, 通常是ICP↑引起假性定位体征,不具 有定位意义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4. 临床常遇到以往无任何病史\检查未发现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的病人, 但CT或MRI检查却意外地 发现脑部病变, 如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完全被 忽略的脑出血等
①局灶性, 例如: ➢ 脑梗死 ➢ 脑肿瘤 ➢ 横贯性脊髓炎 ➢ 桡神经麻痹 ➢ 面神经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2. 确定病变空间分布 ➢ 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系统性
②多灶性 病变分布于神经系统2个或以上部位, 病变通常不对称, 例如:
➢ 视神经脊髓炎 ➢ 麻风多数周围神经受累 ➢ 多发性脑梗死
额叶性共济失调 额-桥-小脑束损害出现共济失调, 主要表现病灶对侧下肢运动笨拙,步态蹒跚。
言语障碍 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语言 的意义,但不能用言语表达或表达不完整,见于优势 半球额下回后部(亦称Broca区)损害。
书写障碍 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损害时 可丧失书写能力,即失写症。
同时, 也应注意区别病变导致的继发性损害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1. 大脑半球病变
➢ 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癫痫发作, 破坏性病灶导致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体征
➢ 一侧半球病变: 出现病灶对侧偏瘫(中枢性面\舌瘫&肢 体瘫), 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盲等
➢ 大脑半球弥漫性损害: 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肢体瘫痪& 感觉障碍等
➢ 额叶病变: 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癫痫 发作等
➢ 顶叶病变: 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等 ➢ 颞叶病变: 感觉性失语\象限盲&钩回发作等 ➢ 枕叶病变: 视野缺损\皮质盲&癫痫发作伴视觉先兆等
大脑半球:由大脑纵裂分隔、左右对称分布
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依据主要的表面标志(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分 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还有位于大脑外侧裂深 部的岛叶和位于内侧面的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 钩回)。
额叶
共同偏视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病变所致。如为 损害性病灶,则两眼向病灶侧凝视,见于脑出血等; 如为刺激性病灶,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多见于癫痫
瘫痪 中央前回损害所致。但由于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的不同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瘫痪 中央前回上部病变 对侧下肢单瘫 中央前回下部病变 对侧面、舌、上肢瘫
强握及摸索反射 是由于对随意运动失去控制能力所 致。见于额上回后部近中央前回处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