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风险。
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
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感染风险。
诊疗操作风险指标
诊疗操作流程
不规范的诊疗操作流程可能增 加感染风险。
器械消毒灭菌
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可能增加感 染风险。
药品使用
不合理的药品使用可能增加感染风 险。
医院管理风险指标
01
VS
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 满意度较高,说明医院在这方面做 得比较好。
05
改进措施及建议
针对感染风险因素的建议
减少病人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因此应尽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 间,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强化病人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降低病人自 身感染的风险。
加强感染控制工作的建议
完善感染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遵守规定,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培训和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 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 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06
病人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中等, 需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低风险
病人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需要常规消毒隔离措施。
04
评估结果及分析
总体评估结果
经过对医院的设施、人员、操 作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该医院的感染风险总体上处于 较低水平。
评估中发现,医院的感染控制 措施较为完善,且得到了有效 执行。
医院在对待特殊感染病人方面 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内科

风险事件
风险性评估
评价积分
发生后准备程度
准备积分
风险优先级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X
风险发生的严重性
预防控制措施
高
中
低
无
很南
高
中
低
无
好
般
差
3
2
1
0
4
3
2
1
0
3
2
1
手卫生依从性
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物品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消毒隔离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手否落实到位
下呼吸道感染管理
泌尿道管理
年龄>60岁
职业防护是否到位
人员设备配备是否符合要求
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区域划分是否规范
空气物品表面消毒是否规范பைடு நூலகம்
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
采取措施
负责人员、部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风险事件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发生,潜在的危害
如果发生风险,医院现具备条件
很高 较高 中 较低 低 无 生命 永久性 较长远 临时 危害 无 无 差 一般 比较好 好 威胁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极小
很好
评分Score: 优先级项目:其中
5
4 3 2 10 5
4
3
2
1 05 4
全院四个率
手术切口感染率
综合性监测项目:其中
员工个人防护
抗生素耐药性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送检 率
手卫生
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等 离子灭菌器监测
无菌物品使用
使用中的消毒剂
血液净化透析水、透析 液监测
血液净化感染率
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 、手、物表等)
新生儿3个率
各种消毒、灭菌后的内 窥镜
呼吸管道的消毒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在 院感委员会上由各位委员
风险优先级
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ICU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 ICU 医院感染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探视者、陪护者较多 对各通风滤网未保洁 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 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 手卫生不规范 使用中心静脉插管 呼吸机 泌尿道插管隔离病人落实不到位 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引流管净化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 呼吸器械污染 介入性操作环境常态保洁与消毒 吸痰诊疗用品有洁污交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中 2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 中 2(S )低 1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高 1风险优 先系数 (RPN )风险 水平注: 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RPN=P*S*D低 3低 1高 3高 3中 2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评估科室:风险因素患者皮肤准备手术人员口、鼻、手携带病原微生物 血糖控制 手卫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手术室环境保洁与维护年龄(高龄>75 岁或者新生儿等)疾病(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污染或者污秽的手术切口 无菌技术操作 手术器械及物品 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异物植入 保温中心静脉插管 泌尿道插管 使用呼吸机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切口维护(无菌技术、更换敷料、保持清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中 2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 中 2(S )低 1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低 3风险优 先系数 (RPN )风险 水平注: RPN ≥18 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 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RPN=P*S*D低 1高 3高 3高 1中 2产房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产房医院感染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手卫生不规范 陪护者较多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 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管理不规范 有原发感染性疾病 输血 吸氧、吸痰有营养不良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使用激素等 低血压、缺氧、酸中毒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流程不合理有洁污交叉 环境保洁措施不到位 无保温设施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泌尿道插管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胎盘、死婴处置不规范 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消毒设备未定期维护与检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中 2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 中 2(S )低 1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高 1风险优 先系数 (RPN )风险 水平注: RPN ≥18 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 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RPN=P*S*D低 3低 1高 3高 3中 2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新生儿医院感染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手卫生不规范探视者、陪护者较多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输血吸氧吸痰低体重儿、早产儿自身菌群失调留置鼻胃管环境保洁与消毒不到位暖箱保洁不到位奶具、奶液污染淋浴用品污染皮肤护理不到位使用呼吸机低体温症流程不合理有洁污交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中2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中2(S)低1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低3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水平低1高3高3高1中2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血透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风险事件:血透室医院感染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手卫生不规范陪护者人员管理不规范透析前未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标志物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无菌物品及器械污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输血低血压、缺氧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免疫功能低下、激素建造流程不合理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环境污染中心静脉插管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引流管、动-静脉内瘘透析用水、透析液污染,水及管路系统未规范管理透析机未一人一用一消毒诊疗用品洁污交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中2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中2(S)低1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高1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水平低3低1高3高3中2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普通病房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病区医院感染评估日期:年月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探视者、陪护者较多对各通风滤网未保洁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手卫生不规范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泌尿道插管隔离病人落实不到位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引流管净化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呼吸器械污染侵入性操作环境常态保洁与消毒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中2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中2(S)低1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高1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水平低3低1高3高3中2注: 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口腔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口腔科医院感染评估日期: 年 月 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职业防护不到位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造成交叉污染 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 手卫生不规范重复使用的部份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 未在 DSSD 集中处置,科室清洗不规范 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建造布局不合理,分区不明确,有洁污交叉 医疗设备、器械的污染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这未按隔离要求实施 未做血源性疾病筛查 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侵入性操作环境常态保洁与消毒不到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中 2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 中 2(S )低 1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高 1风险优 先系数 (RPN )风险 水平吸痰诊疗用品有洁污交叉RPN=P*S*D低 3低 1高 3高 3中 2病人诊疗前评估注: 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RPN=P*S*D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年 月 日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高 中 3 21.工作人员上岗前未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消毒员 未参加省市县级相关部门压力容器专业培训及持证上岗2.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设备无定期维护与监测,对各 通风滤网未保洁3.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4.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遵,有规不循5.手卫生不规范6.职业防护不到位7.人员配备及要求不能满足临床需求8.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 9.清洗剂、酶液、包装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10.未按照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 保养、包装、灭菌、存储、无菌物品发放等技术操作流程 进行管理11.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12.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 染的诊疗器械、物品未按规范流程处理13.未定期对清洗质量、消毒质量、灭菌质量、环境卫生评估日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风险优 先系数(RPN )风险事件: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S )低 1风险 水平评估科室:风险因素低 3低 1高 3高 1中 2中 2注: 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评估日期: 年 月 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1.从事内镜诊疗、清洗消毒人员应持有相关培训证;2.诊疗设备、设施不到位;3.规章制度不健全;4.未执行内镜清洗、消毒及灭菌规程;5.手卫生不规范;6.职业防护不到位;7.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 8.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9.内镜质量监控不达标; 10.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11.环境清洁不到位,医疗设备、器械污染; 12.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13.灭菌内镜诊疗未达到手术室环境要求;14 有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病人未按照隔离要求具体实施;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中 2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 中 2(S )低 1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高 1风险优 先系数 (RPN )风险 水平学进行监测,未建立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管理 14.未定期对清洗质量、消毒质量、灭菌质量、环境卫生 学进行监测,未建立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管理 15.未常态对设备及耗材进行监测与管理RPN=P*S*D低 3低 1高 3高 3中 2注: 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 9≤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 RPN <9 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RPN=P*S*D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评估日期: 年 月 日评估科室:风险因素1.建造布局及流程不合理;2.设备、设施配备不到位(根据生物危(wei )险度等级配备生物 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 3.实验室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未接受法律法规制度培 训,未实行准入制度; 4.未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制度不健全; 5.手卫生不规范;6.职业防护不到位,标准预防不到位;7.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8.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参合、混合、研磨、振摇、搅拌处理 及离心时未执行处置规程;9.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不到 位; 10.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未遵守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审批制度; 11.压力容器未按规范要求对菌种、培养皿等物品设定不 同的灭菌参数;12.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设备未定期维护与监测,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中 2如果发生, 潜在的严重性 中 2(S )低 1如果要发生风险, 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D ) 高 1风险优 先系数 (RPN )风险 水平15.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16.无痛内镜诊疗病人。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心血管手术 SSI创伤骨科手术 SSI关节骨科手术 SSI开颅手术 SSI普外手术 SSI妇科手术 SSI产科手术 SSI门诊手术 SSI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MRSA1VRE产 ESBL 革兰阴性菌PDRPAPDRABTB流感水痘侵入性霉菌感染基建/装修手卫生依从性隔离卫生的依从医院感染的报告暴发的预防与调查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注射率血源性感染的防护血源性感染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准备≤2 3-5 ≥6低适中高2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 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 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耐药) 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 (空气、物表、地面、围帘、床间距)、药物、辅助检查、探视者、感染源不明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的形成、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高龄>75 岁、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布局流程细菌定植及多重耐药医疗废物管理1. □医务人员着装及防护2. □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3. □入室探视者的依从性4. □层流设备的维护、通风、温度、湿度控制5. □有创操作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及器械管理6.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及辅助检查等1. □输血、吸氧、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各种引流管等2. □体位、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声门下分泌物下流3. □低血压、缺氧、酸中毒、活动不便4. □自身菌群失调、机体反抗力下降5. □应激状态1. □环境污染2. □层流净化维护管理3. □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4. □SSI危(wei)险指数、Ⅲ类手术切口5. □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6.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7. □低体温8. □耐药菌定植污染9. □引流管的密闭性、抗逆流设置等10. □医疗废物分类、交接3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① 各科室感控人员带头落实手卫生,并指导监督其它人员执行手卫生② 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③ 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1) 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人人掌握(2) 科室感控小组每月坚持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控人员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及监控护士、全科医务人员1、ICU 中心静脉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ICU 医生、责任1、院感科专职1、实时报告以 ICU 置管相关血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护士提供信息人员2、定期总结、反馈高危人流感染3、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2、查阅病历2、ICU 医护人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群为目2、ICU 呼吸机相4、做好基础护理,特殊是对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3、现场查看员测,定期总结、分析标的监关肺部感染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治4、微生物室报告测3、ICU 导尿相关尿路感染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45控制手术部 位医院感染 风险,降低手 术患者医院 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2、加强患者的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机体反抗力差的患者注重加强营养 及支持疗法,以增加其免疫力3、加强医护人员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特殊应重视医护 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先后彻底洗手或者手消毒4、遵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 的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规范1、手术病例监测2、查病历信息3、微生物室报告4、现场查看术后换药5、感染病例实时监测1、手术部位医院管理 目标监测结果分析2、医院感染病例每日查看、每月总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测,定期总结、 反馈减少新生 儿科医院 感染风险, 降低医院 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2、在进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 度, 特殊应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 强调在操作先后彻底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1、患者信息1.1 姓名:1.2 性别:1.3 年龄:1.4 住院号:1.5 诊断:2、感染风险评估指标2.1 主要病情指标2.1.1 疾病严重程度:2.1.2 免疫功能状态:2.1.3 手术创伤程度:2.1.4 病程延长程度:2.2 隔离指标2.2.1 患者病原菌情况:2.2.2 可能传播途径:2.2.3 应隔离的对象:2.3 医疗操作指标2.3.1 手术操作类型:2.3.2 操作部位:2.3.3 操作时间:2.3.4 使用无菌器械:2.3.5 使用无菌穿刺工具:2.4 医疗环境指标2.4.1 病房类型:2.4.2 病房设备清洁度:2.4.3 病房空气质量:2.4.4 病房水质量:2.4.5 传染病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3、感染风险评估结果3.1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等级:3.2 隔离等级:3.3 手术操作感染风险等级:3.4 医疗环境感染风险等级:附件:1、附表1: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等级表2、附表2:免疫功能状态评分表3、附表3:手术创伤程度评估表4、附表4:病程延长程度评估等级表5、附表5:病原菌列表及感染传播途径6、附表6:手术操作类型及感染风险等级7、附表7:无菌器械及穿刺工具使用规范8、附表8:病房类型及感染风险等级9、附表9:病房设备清洁度评估表10、附表10:病房空气质量评估表11、附表11:病房水质量评估表12、附表12:传染病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评估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控制法:指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进行预防、监测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2、传染病防控措施:指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
3、无菌器械:指在使用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
4、无菌穿刺工具:指在使用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用于穿刺操作的工具。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适用于病房、ICU)评估科室:评估时间:
备注:
1、各科室感控小组每月进行院感风险评估,评估表中所列项目,若科室不涉及可不需评估;
科室存在的风险项目,若评估表中未涉及到,可在其他栏内填写。
2、同样的风险项目连续两次以上,需要组织讨论,制定改进计划;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检查。
3、风险评估表需要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签名后,纸质版一式两份,一份
上交医院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存档;每月30日前电子版上传医院感染管理科邮箱hnzy66221610@。
感控小组签名/时间:院感办签名/时间:附表1: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多重耐药菌
附表2: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职业防护
附表3: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环境保洁。
(完整版)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适用于病房)评估科室:评估时间:
备注:
1、各科室感控小组每月进行院感风险评估,评估表中所列项目,若科室不涉及可不需评估;
科室存在的风险项目,若评估表中未涉及到,可在其他栏内填写。
2、同样的风险项目连续两次以上,需要组织讨论,制定改进计划;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检查。
3、风险评估表需要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签名后,纸质版一式两份,一份上交医院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存档。
感控小组签名/时间:
院感办签名/时间:
附表1: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多重耐药菌
附表2: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一一职业防护
附表3: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环境保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____________科2014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采取措施负责部门、人员
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①各科室感控人员带头落实手卫生,并指导监督其它人员执行手卫生
②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③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
(1)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人人掌握
(2)科室感控小组每月坚持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控人
员
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及
监控护士、全科医务人员
监测计划1(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
目的项目执行措施资料来源资料收集者收集、分析、报告
以ICU 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1、ICU中心静脉
置管相关血
流感染
2、ICU呼吸机相
关肺部感染
3、ICU导尿相关
尿路感染
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对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
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
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ICU医生、责
任护士提供信息
2、查阅病历
3、现场查看
4、微生物室报告
1、院感科专职
人员
2、ICU医护人
员
1、实时报告
2、定期总结、反馈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
监测,定期总结、分析
监测计划2(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控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风险,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加强患者的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注重加强营养
及支持疗法,以增加其免疫力
3、加强医护人员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特别应重视医护
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
4、遵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
的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规范
1、手术病例监测
2、查病历信息
3、微生物室报告
4、现场查看术后换药
5、感染病例实时监测
1、手术部位医院管理
目标监测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日
查看、每月总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
时监测,定期总
结、反馈
监测计划3(新生儿科)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减少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降低医院感染
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在进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
度,特别应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
正确
掌握侵袭性操作指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痰等操作动作应轻柔,减少操
作损伤,避免重复插管,缩短导管保留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3、加强新生儿病房环境和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4、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做好皮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根据病种不同,患儿分区安置
1、高危新生儿目标性监
测
2、查病历信息
3、调查手卫生依从性
4、微生物室报告
5、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
沟通
1、新生儿目标监测
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
日查看、每月总
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
实时监测,定期
总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