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含义及发展历史
称的起源 种类 原理

称的起源种类原理
热泵是一种利用外界能量来提供室内所需供暖、冷却、热水服务的设备。
它有着历史悠久的发展历程,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由美国的科学家William O. Bales于1944年研发的,后又被美国的不干胶标签制造商Robert C. Webber于1946年开发出更加完善的热泵技术,即变频热泵系统。
热泵分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换热型热泵等几种。
空气源热泵又称环境热泵,通过与空气交换室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来实现加热或冷却,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水源热泵以冰水或水冷却器释放的冷热为载体,借助相应材质的吸热/放热管路,使水源供给房间室内总量供暖和冷却。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原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原理,使用大量的地管微循环来互相结合,从而获得热水或室内供暖和冷却的效果。
换热型热泵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它通过热交换器,把外界的温度和室内温度隔离开来,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费用的目的。
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

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1、早期热泵的应用与发展阶段(1949年~1966年)相对世界热泵的发展,我国热泵的研究工作起步约晚20~30年左右。
但从中国情况来看,众所周知,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根本谈不上热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新高潮的到来,热泵技术也开始引入中国。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天津大学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从事热泵的研究工作,1956年吕灿仁教授的“热泵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前途”一文是我国热泵研究现存的最早文献,为我国热泵研究开了个好头。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在暖通空调中应用热泵。
1960年同济大学吴沈钇教授发表了“简介热泵供暖并建议济南市试用热泵供暖”;1963年原华东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冷气机厂开始研制热泵式空调器;1965年上海冰箱厂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制热量为3720W的CKT—3A热泵型窗式空调器;1965年天津大学与天津冷气机厂研制成国内第一台水源热泵空调机组;1966年又与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共同合作,进行干线客车的空气/空气热泵试验;1965年,由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徐邦裕教授、吴元炜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根据热泵理论首次提出应用辅助冷凝器作为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的二次加热器的新流程,这是世界首创的新流程;1966年与哈尔滨空调机厂共同开始研制利用制冷系统的冷凝废热作为空调二次加热的新型立柜式恒温恒湿热泵式空调机。
我国早期热泵经历了17年的发展历程,渡过一段漫长的起步发展阶段。
其特点可归纳为:第一,对新中国而言,起步较早,起点高,某些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由于受当时工业基础薄弱,能源结构与价格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热泵空调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始终很缓慢。
第三,在学习外国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为我国今后的热泵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2、热泵应用与发展的断裂期(1966年~1977年)1966年,随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科技工作同全国各个领域一样遭受了空前的灾难。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原理和发展史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原理和发展史追溯其渊源,空气能热水器应该算是个舶来品。
空气源热泵技术1924年就已在国外发明。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人类充分地认识和运用。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以后才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进一步推广了热泵技术,使得目前热泵技术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热泵又以其回收低温废热,节约能源的特点,在产品经过改进后,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比如美国,热泵的产量从1971年的8.2万套/年猛增至1976年的30万套/年,1977年再次跃升为50万套/年,而此时日本后来居上,年产量更超过50万套。
目前热泵市场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在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北欧及南欧的一些国家,热泵产品已经进入了大多数家庭,而在我国的毗邻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也是热泵热水器使用比较普遍的国家。
相对来说,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我国起步则比较晚,国内厂商关注该产品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由于前期在产品的导入时,市场培育不够,因而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品上来看均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而这两年来,在各方面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逐渐被广大厂商重视起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有了比较大的增长,单就生产企业也由屈指可数的几家突飞猛进爆涨到目前的几十家甚至近百家。
还有一些手工作坊或者纯粹靠贴牌组装而卖产品的则更加不在少数。
而04年进入的数家空调企业更加壮大了这一队伍的规模。
总体来说,就目前而言,国外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在发达国家使用的比例有的高达70%,比如在新加坡、欧美的一些国家等。
就是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有将近50%的推广使用力度。
只是受国内消费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也是在近4年才被引进并在小范围内推广使用,而且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两个三角洲地区。
据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该产品在国内上市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是增长的速度却非常快。
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

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
一、什么是“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
“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提出的一种清洁能源技术解决方案。
二、“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的原理
热泵是一种基于热力学的工具,通过将热能从一个物质中移动到另一个物质中,从而完成能量转化的过程。
埃隆马斯克的热泵概念基于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和现代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大量的低温热能和玻璃覆盖的太阳能板,将热量从天空抽取出来,用于供暖和热水。
三、“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的优势
1. 可持续性:热泵技术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它不会产生污染物。
2. 费用效益:相对于传统的热能获得方式,热泵技术的运作成本要低得多。
3. 应用广泛:热泵技术可以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热水和冷却等许多应用领域。
4. 热泵概念技术极具前瞻性,可应用于现代化聚居区以及城市化快步发展的地区。
四、“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的挑战
1. 成本问题:目前,热泵的成本仍然是一个挑战。
2. 技术难题:虽然热泵技术已经得到了持续发展和改进,但仍然存在着某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3. 适应性问题:热泵概念技术在高纬度地区不太适用,向着其应用面向的地区迈出跨越依旧有些困难。
五、结语
“埃隆马斯克热泵概念”是一个有效解决当今城市化问题和环境
污染的技术方案。
虽然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挑战,但热泵技术已经成为低碳、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的代表之一,应有着良好的前景。
热泵概述资料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热泵的用途 废热利用热泵
装置用途 洗衣房
旅馆、医院 印染和其他纺织工业 造纸和其他加工工业
麦芽作坊 农用空调装置 香蕉催熟装置
干燥装置
用热 热水 温水 热水、热碱水 热水、干燥过程 干燥室 采暖、热水 催熟间 干燥空气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溶液循环:从发生器来的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 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这一吸收过程为发热 过程,为使吸收过程能够持续有效进行,需要 不断从吸收器中取走热量,吸收器中的溶液再 用溶液泵加压送入发生器,在发生器中,利用 外热源对溶液加热,使之沸腾,产生的制冷剂 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溶液返回吸收器再次吸 收低压制冷剂,从而实现低压制冷剂蒸汽转变 为高压蒸汽的压缩升压过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热泵的特点
空气源热泵特点: 1、节能,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 2、有利于环境保护; 3、冷、热及通风三项功能结合,设备利用率高,节省 投资; 4、 采用电驱动,调控方便,可实现无人坚守运行; 5、 设备占用场地面积小,无条件限制。
热泵的定义
• 热泵可设想如右图所示的节
能装置,由动力机和工作机 高位能
组成热泵机组。利用高位能
来推动动力机(如汽轮机、
燃气机、燃油机、电机等),
然后在由动力机来驱动工作 动力机
热泵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热泵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我国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热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热泵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空调制冷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涵盖热水供应、供暖、制冷、烘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我国热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热水供应、供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热泵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1. 空气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低温热源,通过吸收热量,将其传递到高温热源,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
空气源热泵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2.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移到室内或室外,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3. 水源热泵:利用地表水、地下水或工业废水等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转移到室内或室外,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水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泵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部件,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实现热量的转移。
热泵的性能系数(COP)是衡量热泵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热泵的应用领域1. 热水供应:热泵热水器已成为家庭、酒店、宾馆等场所热水供应的主要设备。
2. 供暖制冷: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供暖、制冷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 农业烘干:热泵烘干设备在农产品、木材等烘干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4. 工业应用:热泵技术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工业余热回收、制冷剂替代等。
四、我国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泵技术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热泵产业健康发展。
2. 技术创新:我国热泵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热泵相关概述

第一节热泵的定义及分类一、热泵的概念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
人们所熟悉的“泵”是一种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比如水泵主要是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
而“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装置。
我国热泵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企业自营模式、代理模式和二者的混合模式三大类。
直营模式是企业在各地开设分公司或派出业务人员直接经营,这种模式主要以商用机为主,家用机此种模式较少。
直营模式受企业实力和能力的限制,难以做强做大。
经销制模式是厂家在各地建立派出机构,拓展渠道,前期派出业务人员进行辅导性工作,后期由经销商独立完成市场操作,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和经销商利益博弈的后果常常是二者分家,渠道不稳定。
第三种是混合模式。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由一些企业在周边市场采用直销模式,而在外埠市场采取经销制。
从行业内看,经销商模式占据很大比例。
总体上看,热泵行业的销售渠道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非常适合的渠道模式以及渠道管理方式仍然不很确定。
二、热泵与制冷机的区别1、当使用目的是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是,系统称为制冷机;当使用目的是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时,系统称为热泵。
2、制冷循环和热泵都是消耗外功或热能而实现热由低温传向高温的。
制冷循环的目的是获得低温,热泵的目的是获得高温。
热泵工作时,环境作为低温热源, 而制冷机工作时,环境是高温热源。
3、热泵是一种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对被调节环境进行供热的一种制冷系统。
就热泵系统的热物理过程而言,从工作原理或热力学的角度看,它是制冷机的一种特殊使用型式。
它与一般制冷机的主要区别在于:(1)使用的目的不同。
热泵的目的在于制热,研究的着眼点是工质在系统高压侧通过换热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制冷机的目的在于制冷或低温,研究的着眼点是工质在系统低压侧通过换热器与外界之间的换热;(2)系统工作的温度区域不同。
热泵是将环境温度作为低温热源,将被调节对象作为高温热源;制冷机则是将环境温度作为高温热源,将被调节对象作为低温热源。
热泵原理及发展说明

热泵原理与发展和在我国供热经济性分析一、热泵的原理介绍与能量转换分析所谓热泵,就是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而达到供热效果的机械装置。
热泵由低温热源〔如周围环境的自然空气、地下水、河水、海水、污水等〕吸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源释放至所需的空间〔或其它区域〕内。
这种装置即可用作供热采暖设备,又可用作制冷降温设备,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热泵机组的能量转换,是利用其压缩机的作用,通过消耗一定的辅助能量〔如电能〕,在压缩机和换热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共同作用下,由环境热源〔如水、空气〕中吸取较低温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能释放至循环介质〔如水、空气〕中成为高温热源输出。
在此因压缩机的运转做工而消耗了电能,压缩机的运转使不断循环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系统中产生的不同的变化状态和不同的效果〔即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从而达到了回收低温热源制取高温热源的作用和目的。
二、热泵的发展和在我国的应用欧洲第一台热泵机组是在1938年间制造的。
它以河水低温热源,向市政厅供热,输出的热水温度可达60oC。
在冬季采用热泵作为采暖需要,在夏季也能用来制冷。
1973年能源危机的推动,使热泵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
目前,欧洲的热泵理论与技术均已高度发达,这种“一举两得〞并且环保的设备在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业已广泛使用。
80年代来,我国热泵在各种场合的应用研究有了许多发展。
针对我国地热资源较丰富的情况,若把一次直接利用后或经过降温的地下热水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使用,就可增大使用地下水的温度差,并提高地热的利用率,这在京津地区早已有过应用实践。
而这种设备同时对于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分配不均匀的现状也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热泵的技术性分析:1.热泵机组可以达到一机两用的效果,即冬季利用热泵采暖,夏季进行制冷。
既节约了制冷机组的费用,有节省了锅炉房的占地面积,同时达到了环保。
2.如业主已有地热井,则可利用热泵装置进行梯级转换,能大大便于热资源的充分有效地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泵发展及其现状
“热泵”这个名词最早是20世纪初肉欧洲人提出的。
但热泵的基础理论蒸汽压缩动力循环原理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法国物理学家卡诺(S.Carnot),他在1824年发表了关于卡诺循环的论文。
1845年,应该过物理学家焦耳(J.P.Joule)完成了研究气体内能的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论证了改变气体压力能引起温度变化的原理。
1850年初英国科学家开尔文(L.Kelvin)提出,冷冻装置可以用于加热,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热泵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持续80年之久。
1912年瑞士的苏黎世成功安装一套以河水作为低位热源的热泵设备用于供暖,这是早期的水源热泵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热泵系统。
热泵工业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早期得到迅速发展,家用热泵和工业建筑用的热泵开始进入市场,热泵进入了早期发展阶段。
21世纪,随着“能源危机”出现,燃油价格忽升,经过改进发展成熟的热泵以其高效回收低温环境热能,节能环保的特点,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当前最有价值的新能源科技。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人均GDP的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因素拉动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热泵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热泵的发展十分迅速,热泵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
从2001年热泵起步开始,经过5年的培育,中国热泵行业开始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
热泵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能源紧张使得热泵节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与多方力量的加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关系。
在热泵的不断发展和研究过程中,吸收式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并已经数十年的使用实践证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是在吸收式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的利用工业余热的设备,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因技术成熟可靠,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相关政策【1】:
(1)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2)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包括余热余压利用、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国家发布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包括
吸收式热泵供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同时,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获得2011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补助资金,项目名称为《吸收式热泵供暖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2】。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可大量利用工业余热,节能作用明显,在工业生产和民用采暖上得到广泛使用。
如利用工业中余热的热量进行小区的采暖可以减少煤炭或煤气的消耗;利用电厂冷却塔的冷却水热量进行首站供热提高发电量,减少煤炭的消耗;锅炉水进入锅炉前利用热泵进行预热,可提高锅炉的效率,减少煤耗。
在生产工艺中使用热泵可减少工艺过程的能耗,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
因此,作为学者,为了提倡节能减排、绿化环保,在热泵领域努力探索和细心研究,使其能被人们高效利用,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在本论文中,笔者着重概述了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领域上的应用,如有不妥之处,望广大学者斧正、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