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热泵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原理和发展史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原理和发展史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原理和发展史追溯其渊源,空气能热水器应该算是个舶来品。

空气源热泵技术1924年就已在国外发明。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人类充分地认识和运用。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爆发以后才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进一步推广了热泵技术,使得目前热泵技术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热泵又以其回收低温废热,节约能源的特点,在产品经过改进后,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比如美国,热泵的产量从1971年的8.2万套/年猛增至1976年的30万套/年,1977年再次跃升为50万套/年,而此时日本后来居上,年产量更超过50万套。

目前热泵市场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在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北欧及南欧的一些国家,热泵产品已经进入了大多数家庭,而在我国的毗邻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也是热泵热水器使用比较普遍的国家。

相对来说,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我国起步则比较晚,国内厂商关注该产品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由于前期在产品的导入时,市场培育不够,因而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品上来看均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而这两年来,在各方面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逐渐被广大厂商重视起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有了比较大的增长,单就生产企业也由屈指可数的几家突飞猛进爆涨到目前的几十家甚至近百家。

还有一些手工作坊或者纯粹靠贴牌组装而卖产品的则更加不在少数。

而04年进入的数家空调企业更加壮大了这一队伍的规模。

总体来说,就目前而言,国外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在发达国家使用的比例有的高达70%,比如在新加坡、欧美的一些国家等。

就是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有将近50%的推广使用力度。

只是受国内消费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也是在近4年才被引进并在小范围内推广使用,而且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两个三角洲地区。

据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该产品在国内上市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是增长的速度却非常快。

国内外地源热泵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地源热泵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5年01月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的设备制造、设计和施工已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地源热泵应用已经居世界首位,我国地源热泵应用国际领先的局面受到各国关注。

国内外地源热泵发展现状及趋势热泵大未来201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SO 2、NO X 排放总量分别减少4.52%、2.77%的基础上,2013年年均生产总值能耗再下降3.7%,SO 2、NO X 排放总量分别再下降2%、3%。

而2014~2015年的2年,年均生产总值能耗还需降低3.84%,比前2年平均降幅高1.03%,NO X 平均降幅需达到4%以上。

“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五年间规模以上单位的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下降21%左右。

实现2020年比2005年减少碳排放40%~50%及相应的节能指标,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耗环境,国家加大力度扶持和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地源热泵在今后应如何发展,是否各个地区都可以推广运用于中央空调系统,就成为了业界研究方向。

一、国外地源热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国外地源热泵发展现状纵观全球范围,地源热泵系统已日益普及,2005~2010年大约有30个国家在使用地源热泵,其用量增长2.5倍以上)。

美国地热资源多,利用充分,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热最好的国家。

美国地热资源协会统计数据表明,在低温低热利用方面,美国现有60万台地源热泵在运转,占世界总数的46%。

2011年,美国专家建议将地热作为美国“关键能源”。

自从20世纪40年代地热在美国开始被利用以来,地源热泵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

美国资料显示,比起使用常规空调来取暖或制冷,地源热泵的效率显然要高出许多,同时也更为可靠和持久。

1台地源热泵的寿命可以长达25年到50年。

正由于美国的带头作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已在全世界有了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国外地源热泵发展趋势地源热泵除在发源地的欧洲各国和美国正在大发展外,从近期资料可见,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等国都在加速发展。

低温空气源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

低温空气源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情况
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低温空气源热泵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 这些国家不仅在设备制造、系统集成方面拥有领先技术,还在产品能效、低温工 质研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德国某知名企业研制的低温空气源热泵,能 够在-10℃的环境温度下提供高于传统设备20%的热能输出。
3、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节能和环保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低温空气源热 泵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4、产业链合作:低温空气源热泵产业链上的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 业的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原理、应用技术及市场前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低温空气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供暖、制冷和热水 供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推动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发展,提出以 下建议:
针对政策支持与政策限制,建议企业和相关机构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 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扶持。企业和相关机构也需要积极履行社会 责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以满足政府对低温空气源热泵发展的期望 和要求。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空气作为低位热源,通过热泵原理实现热量转移 的高效节能设备。在国内外,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冬季 供暖和热水供应等领域。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原理、应用技术 以及市场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原理
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逆卡诺循环实现热量的转移。它主要包括 四个过程: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被压缩并升温;在 冷凝过程中,制冷剂放出热量并降温;在膨胀过程中,制冷剂压力降低并吸收热 量;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并降低温度。通过这四个过程不断循环,低 温空气源热泵可以实现热量的持续转移。

地源热泵发展历程

地源热泵发展历程

地源热泵发展历程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暖和制冷的环保节能技术。

它通过在地下埋设地源热交换器,利用地下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进行热量的传递和转换。

地源热泵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地热利用实践。

早期的地源热泵技术主要是利用地下水源进行热量的交换。

19世纪末,瑞典工程师约翰·埃里克森首次提出了地下水源热泵的概念,并于1892年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座房屋中应用了这一技术。

这个系统利用地下的锅炉房中的水来提供热量,通过地下的水源进行热量的交换,实现了供暖和制冷。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地源热泵技术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寻求替代传统能源的解决方案。

地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利用地热能的方式,逐渐在美国得到推广。

197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座学校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物。

这一项目的成功推动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可行的节能供暖和制冷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各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地源热泵技术在技术上也有了更多的突破和创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引入地热蓄能技术,通过将夏季的余热储存到地下,再在冬季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当前,地源热泵技术已经成为可选的清洁能源供暖和制冷技术之一。

它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北欧地区、北美地区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地源热泵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投资成本、系统运行的复杂性等。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地源热泵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舒适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热泵论文总结范文

热泵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热泵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我国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热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热泵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空调制冷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涵盖热水供应、供暖、制冷、烘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我国热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热水供应、供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热泵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1. 空气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低温热源,通过吸收热量,将其传递到高温热源,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

空气源热泵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2.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移到室内或室外,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3. 水源热泵:利用地表水、地下水或工业废水等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转移到室内或室外,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水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泵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部件,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实现热量的转移。

热泵的性能系数(COP)是衡量热泵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热泵的应用领域1. 热水供应:热泵热水器已成为家庭、酒店、宾馆等场所热水供应的主要设备。

2. 供暖制冷: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供暖、制冷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 农业烘干:热泵烘干设备在农产品、木材等烘干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4. 工业应用:热泵技术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工业余热回收、制冷剂替代等。

四、我国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泵技术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热泵产业健康发展。

2. 技术创新:我国热泵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球及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各类热水产品对比空气热能是指贮存在大气中的热能,空气热能来源于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形式。

空气源热泵是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用少量能源驱动热泵机组,通过热泵系统中的工作介质进行变相循环,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压缩升温后加以利用的一种高效集热并转移热量的节能技术。

二、欧洲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欧盟在2009年通过《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确定了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总体目标,并将空气源热泵纳入可再生能源范围。

在多重利好刺激影响下,热泵类产品在欧洲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15-2019年欧洲21国连续四年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截至2019年欧洲21国热泵销量为149.44万台,同比增长17.7%。

从各类型热泵销量占比来看,2019年欧洲21国空气源热泵销量占比最大,占比达44%。

三、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国内市场方面,空气源热泵供热产品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据统计,国内空气源热泵供热在多年的行业高速增长后,2018年首次出现了行业销售额下滑,煤改电下滑在2019年初引起行业担忧,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发展,2019年继续增长,行业产值达到186亿元,同比增长9%。

2019年家用热水面临政策不确定及市场价格惨烈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表现平淡,商用热水项目萎缩且市场增幅相对较小;采暖市场中因“煤改电”市场的下滑,使得户式“煤改电”相关产品呈现大幅下降,但户式两联供市场的增长减缓了整体户式采暖的下滑趋势,据统计,2019年我国空气源热泵内销额为167.1亿元,同比增长7.5%。

在2019年国内采暖市场逐渐走向平稳的市场回归的同时,行业内企业民也在更多尝试国外市场的探索,国外市场逐步释放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推动空气源热泵整体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19年我国空气源热泵外销额为18.9亿元,同比增长25.2%。

近年来四大热水产品的销量相对稳定,2019年上述四大热水产品共销售5823.5万台(包括出口),其中空气源热泵热水产品122.29万台,占比2.1%。

地源热泵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发展历史“地热源热泵”最先于1912年由瑞士人Zoelly提出。

1946年,美国第一台地源热泵系统在俄勒冈州的波兰特市中心区安装成功。

1973年,美国阿克拉荷马大厦安装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并且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

1978年,美国能源部(DOE)开始对地源热泵投入了大量的科技研发基金。

1979年,美国阿克拉荷马州能源部成立了地源热泵系统科技研发基金会。

1987年,国际地源热泵协会(IGSHPA)在阿克拉荷马州大学成立。

1988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商务部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商务推广。

1993年,美国环保署(EPA)大力宣传地源热泵系统,加深美国民众对地源热泵的认识。

1994年,美国政府第一套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俄勒冈州国会大学安装,地源热泵从此在美国政府,军队,电力公司等得到了大量应用。

1998年,美国环保署(EPA)颁布法规,要求在全国联邦政府机构的建筑中推广应用地源热泵系统。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得克薪斯州宅邸中也安装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目前,全球75%的地源热泵系统安装在北美地区。

美国:是世界上地源热泵生产、使用和发展的头号大国,1985年:美国安装的地源热泵为14,000台;1997年:45,000台;2000年:400,000台;2004年:670,000台;2005年:1,000,000台。

加拿大:2005年地源热泵系统新增比例增加了50%。

瑞士、挪威:是世界上地源热泵应用人均比例最高的国家,应用比例高达96%。

奥地利:应用比例为45%。

丹麦:应用比例为35%。

日本:是亚洲地源热泵技术最先进,使用比例最高的国家。

中国(China)1997年,美国能源部(DOE)和中国科技部签署了《中美能效与可再生能源合作议定书》,其中主要内容之一是“地源热泵”项目的合作。

1998年,国内重庆建筑大学、青岛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等数家大学开始建立了地源热泵实验台,对地源热泵技术进行研究。

2006年,1月,国家建设部颁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2024年热泵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热泵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热泵市场分析报告1. 简介热泵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地热、空气或水源来进行空调和供热的环保能源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能源消耗的关注,热泵市场正逐步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全球热泵市场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全球热泵市场在过去几年内持续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热泵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

主要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政府对环保能源的支持政策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

3. 区域分析3.1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全球热泵市场最大的区域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该区域对环保能源的积极推动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美国和加拿大是北美地区热泵市场最主要的国家,两国政府对热泵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预计在未来几年,北美地区的热泵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3.2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全球热泵市场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各个欧洲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以鼓励人们使用热泵技术,推动市场的发展。

北欧国家是欧洲热泵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这得益于其丰富的地热资源。

预计在未来几年,欧洲地区的热泵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3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热泵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是该地区热泵市场的最大消费国,由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和人们对环保能源的认可度提高,中国热泵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同时,其他亚太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在积极推动热泵技术的发展。

预计亚太地区的热泵市场会持续增长,并有望成为全球热泵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4. 市场驱动力4.1 环保需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日益加深。

热泵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能源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和节能减排的双重需求,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用。

4.2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热泵技术发展的政策,如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刺激了热泵市场的增长,并提高了人们对热泵技术的认可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热泵发展史
摘要:简要介绍热泵空调系统在欧美地区的发展历史,以及各种类型热泵的使用及技术改进。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美国欧洲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初,人们对能否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介质“泵”送到温度较高的介质中这一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热泵的理论起源于十九世纪早期法国科学家萨迪.卡诺(Sadi karnot),卡诺在1824年首次以论文提出“卡诺循环”理论,30年后,英国科学家开尔文(L.Kelvin)于1850年初提出:冷冻装置可以用于加热,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热泵进行了大量研究。

1852年,W.Thomson教授(即大家熟知的Lord Kelvin勋爵)发表论文,他指出制冷机也可用于供热并第一个提出了热量倍增器(Heat Multiplier)的概念,首次描述了热泵的设想。

1912年瑞士的苏黎世成功安装一套以河水作为低位热源的热泵设备用于供暖,这是早期的水源热泵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热泵系统。

霍尔丹(Haldane)于1927~1928年实现了热泵供暖,在他的伦敦办公室和埃斯科的住宅安装了热泵系统,其工质为氨,用空气为热源,共室内采暖及水加热用。

霍尔丹的热泵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认为这一装置是现代蒸汽压缩式热泵的真正原型。

同时,在他的论文中,已经认识到通过简单的切换制冷循环来实现现装置在冬季供热,夏季制冷的可能性。

20世纪30年代,热泵首次进入商用阶段,并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早期得到迅速发展,家用热泵和工业建筑用的热泵开始进入市场,热泵进入了早期发展阶段。

在美国,1930年,阿里萨拉州特斯康的一间房间采用热泵供暖方式。

尤其1931年,洛杉矶一幢13层的办公大楼配备了一套1628kW的制冷装置,主要用于冷却办公室,但其中1/4的能量用于供暖。

1937~1940年该公司在四幢大楼内安装了热泵。

其他公司于1934~1940年在美国东部为8幢大楼配了热泵。

1936~1940年间在加利福尼亚还安装了5台热泵。

1935年左右一些私人住宅实现热泵采暖。

1938年在洛杉矶同时安装了20台装置。

在1940年前美国已安装了约50台热泵。

在此期间,一些制冷设备制造商已经认识到热泵作为家用空调与供暖设备的市场潜力和重要性。

美国开始工厂化装配热泵空调机组,最早的工厂化装配机组起源于盖尔森(Galson),它提出的全年运行空调机组的方法至今仍用于美国。

1938年,洛杉矶的塞梅多电器制造公司造了20台配有3马力压缩机的空气/空气热泵机组,安装于单元住宅,收到了好的效果。

1940年威斯汀豪斯公司制造了第一台用于供暖和供冷的便携式机组,用空气做热源。

虽然该机组还没有融霜系统,但已经用了首次大批生产的制冷剂循环换向阀。

在瑞士,1938年苏黎世市政厅安装了供热热泵;1939年在大型建筑物内安装了热泵的空调系统。

采用透平式压缩机,以泉水作为低温热源。

20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对热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到1948年小型空气源热泵的开发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家用热泵和工业建筑用热泵大批投放市场。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市场上开始出现以地下水或者河湖水作为热源的地源热泵系统,并利用它来实现采暖,但由于采用的是直接式系统,很多系统在投入使
用1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土壤中化学物质腐蚀等问题就失效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可靠性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了研究地源热泵的第一次高潮,但由于当时的能源价格较低,这种系统并不经济,因而未得到推广。

由此热泵的发展进入低潮。

土壤耦合热泵在英国和美国于1950年左右问世,一些家庭用热泵开始采用地下埋管作热源,并开始了土壤耦合热泵的研究工作。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能源价格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投资高,使得这种系统并不经济,且由于计算复杂、土壤对金属地下埋管的腐蚀等原因,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早期研究高潮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将就基本停止了。

在20世纪50~60年代初(1952~1963)这十年中,由于家用空气/空气热泵可以把这制冷与采暖合用一套装置,而热泵若在电力充足而电能价格又便宜的地区使用时,其运行费用低。

因此,用户对热泵产生兴趣,家用空气/空气热泵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美国1952年约出厂1000套热泵,1954年产量翻一番,约生产2000套热泵,1957年则增长到10倍,而到1963年发货量增加到76000套/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热泵因其可靠性低和设备费用高几乎毁坏了空气源热泵工业。

又因60年代电价持续下降,电加热器以其可靠性和额滴电费吸引着人们,使电加热器的应用不断增加,成了热泵发展的主要对手,限制了热泵的发展,空气源热泵工业进入了10年左右的徘徊状态。

尽管如此,在此期间全世界范围内还是扩大了热泵的应用。

瑞典、法国等国家生产了以室外空气为热源的小型家用热泵,至于大型热泵装置,则越来越与商业和公共建筑的热回收方案结合起来。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能源危机的出现,热泵又以其回收低温废热、节约能源特点,又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改进,水源热泵机组扩大了进水温度范围,加之欧洲板式换热器的引进,闭式地下水源热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土壤源热泵系统。

在美国能源部(DOE)的支持下,美国橡树山(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和布鲁克海文(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等国家实验室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University,OSU)等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地下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土壤的热物性、不同形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的比较研究等。

为了解决土壤中化学物质腐蚀问题,地埋管也由金属管变成了聚乙烯等塑料管。

至此,美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研究、安装和测试工作。

而当时欧洲经济共同体(EWG)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都在致力于通过太阳能的研究来解决能源问题,直到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欧洲才开始关注热泵系统,逐步引入了利用室外空气、通风系统中的排气、土壤、地下水等为热源的热泵机组,与美洲不同,欧洲的热泵系统一般仅用来供热或提供生活热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迎来了热泵发展的新时期。

在80年代,热泵技术日益进步,热泵设计在理论和技术的问题几乎都已解决,热泵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用户对热泵的了解与认识日益深刻,各国政府及公用事业也采取措施以推动热泵的发展。

正因为这样,空气源热泵在美国的应用非常普及,尤其在住宅,美国在此期间开始用空气/空气热泵代替空调机。

欧洲在80年代,由于住宅用空调还不普及和能源价格问题,其热泵市场有限。

但是欧洲一些国家致力于大型热泵装置的研究,主要用于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

在此期间,瑞典建立了一批以湖/海水、地下水为热源的大型热泵站,1982年丹麦建造了最早的海
水源热泵供区域供热。

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里,世界各国对土壤耦合热泵的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同时不算扩大了应用范围。

但是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在商业、民用建筑的空调设计中采用。

截至1985年,美国共有14000台地源热泵,瑞典有6000套大地耦合热泵。

20世纪90年代,人们普遍开始重视节能与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把推广应用热泵作为节能、开发与利用低温自然能,减少CO2排放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因此,热泵技术在一些国家又开始了一个快速成长期。

美国的土壤耦合热泵供暖与供冷是发展最快的工业之一,仅1944~1945年土壤耦合热泵的应用从18%发展到30%,1997年后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

欧洲一些国家由于采取积极的促进政策,使得欧洲热泵市场得到快速发展,1997年欧洲发展基金会重新提出热泵发展计划。

这期间,欧美地源热泵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其研究的热点依然集中在土壤源热泵的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机理、强化传热等方面,与前阶段的研究不同,最新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相互耦合的传热、传质模型,以便更好的模拟地下埋管的真实换热;研究物性更好的回填材料,以强化埋管在土壤中的导热过程;为进一步优化系统,而研究埋管换热器与热泵装置的匹配问题,从而使土壤源热泵的应用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地源热泵的使用量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增加。

美国地源热泵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从2005年到2007年美国地源热泵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美国在运行的地源热泵系统约为100万套。

在欧洲,地源热泵系统在瑞典、奥地利、德国发展的数量比较多,整体容积量比较大,丹麦、希腊的平均机组容量最大。

而且瑞典以每年安装约4万套地源热泵系统,居欧洲第一,除瑞典外,德国、法国、芬兰、瑞士、奥地利、挪威的市场增长也很快,在2006年,奥地利市场的增长速度为45%,德国市场的增长速度为120%。

2008年,欧洲整体装机量约为13.5万-19万台。

近年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在欧美地区也开始应用。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人们要求减少温室效应,改善环境问题,使能源效率再次变得很重要,出于环境原因,热泵将在欧美地区经历第二次兴旺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