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林地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和方法。

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1.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品味和文化水平,提供恰当的绿地设施和服务。

2.综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3.节约开发。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节约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减少绿地开发面积,减少因开发绿地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和谐。

规划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城市环境。

分析城市空气、土壤、水质等情况,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需求和环境因素,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的类型、数量、分布等要素。

3.确定场地和功能。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绿地的场地和功能,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设施和景观。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成为了打造生态城市的关键环节。

绿地系统如同城市的“绿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更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体系,它涵盖了城市中的公园、广场、绿化带、街头绿地等各种绿色空间。

这些绿地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着多种生态功能。

首先,绿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随着城市中车辆和工业的增加,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健康的呼吸环境。

其次,绿地在调节城市气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绿地能够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绿地还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干燥状况。

此外,绿地能够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洪水的风险。

当雨水降落到绿地时,一部分会被土壤吸收和储存,另一部分则会缓慢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这有助于缓解城市在雨季的排水压力,减少内涝的发生。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人口等因素。

对于不同规模和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也应有所差异。

例如,在大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空间的高效利用。

可以通过建设立体绿化,如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而在中小城市,可能有更多的土地可用于建设大型公园和绿地,从而形成更广阔的生态景观。

同时,绿地系统的规划还需要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相协调。

例如,将绿地与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有机结合,既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能够为商业区和工业区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此外,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如休闲公园、运动公园、植物园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 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2)加强规划前期调研,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4)保持历史城镇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内容
1)生态功能区划的规划 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生态版块的规划 自然保护、人类游憩、历史文化 3)生态廊道规划 自然、游憩、景观、历史、城市廊道。
(3)规划原则
①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④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3. 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 • 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连 • 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目标,注意近、远期相结合。 2)规划目标的制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城市绿地防灾避灾规划 11.分期建设规划 12.实施措施与绿线管理规划 13.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1. 规划前期调研 (1) 基础资料收集
1)测量及航片、遥感资料 地形图(1:5000或1:10000),专业图纸(航片、遥感等)。 2)自然资源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水文、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阶段(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制定目标 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结合标准 规范及相关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城市 发展、具备地域特色、方便建设管理 的规划目标。
交流汇报 专家评审 成果提交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田园风光的优点引进城市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打造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绿地面积配比和分布方案。

不同区域的绿地密度和类型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要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多功能性。

绿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建设一些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建设一些运动公园和儿童公园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

建立起绿地之间的良好联系,形成较大的绿地连片。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通过增加绿地连片,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与保护。

健全绿地管理体制,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实行科学的绿地管护措施,做好草坪修剪、疏枝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禁止任何破坏和侵蚀绿地资源的行为,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绿地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确保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注重多功能性,保障绿地连通性,加强绿地管理与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居住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地的营造
2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地的营造
2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地的营造
结论: 在现代大工业产生之前的年代(约18世纪以前),由于城市
的规模还比较小,环境污染问题不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尚不 凸出,所以用造园手段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游憩空间 的需求。
这时期城市绿地的特点:小矛盾,小绿化,依靠自然,手 段简单.
1.4 城市绿化(urban greening, urban planting)
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1.5 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
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 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1 概念阐述及角度
1.6 研究角度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来观察城市绿地在城市中 的角色与地位的演进,并寻找其原因.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3.4 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卫星城市理论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 蒙·恩温出版了<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The Building of Satellite Towns)。1927年他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工作时,建议用 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圈住,不让其再往外发展,而把多余的 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 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 通联系。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3.1 “城市公园运动” 19世纪中叶,在美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建造城市公园的大讨论。一些专家在看
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 用土地资源的问题。马尔什(G.P.March)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 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要正确地合作。 他的理论在美国得到了重视,许多城市中开展了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系统 的运动。1851年,在美国近代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 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园,即后来的中央公园。 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风景园林建筑师奥姆斯特(F.L.Olmsted)主持的公 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了一块大约3.4km2的土地用于开辟 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成就,受到了高度赞扬。人们普遍认为,奥姆 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提高了城 市土地利用的税金收入,十分成功;继而纷纷仿效,在全美掀起了一场 “城市公园运动”。 此后,奥姆斯特又陆续设计了旧金山、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波士顿、 蒙特利尔等城市的主要公园。1870年,他写了<公园与城市扩建)一书,提 出城市要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要为后人考虑,城市要不断更新和为全体居 民服务。奥姆斯特的这些思想,对美 国及欧洲近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建设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城市绿地系统往往与城市开放空间open space的概念相结合,将城市的绿化用地、广场、道路 系统、文物古迹、娱乐设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 区等因素统一考虑。不同的确系统结构会产生不同的 系统功效,绿地系统的整体效应大于各个绿地功效之 和,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是相对稳定而长久的。
1.2 何谓城市绿地规划设计(urban green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3.3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nezer Howard)提出, 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 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 其发展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18世纪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 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 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 的建立,迫使大量破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 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
一直以来,有两种力量始终作用于人类,“离开自然,驾驭自
然” VS “回归自然,服从自然”,就如同儿女与父母的关系.根
本原因在于人类永无休止的寻找着“资源的增长”与 “环境的改善”.
2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地的营造
在古代,城市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主要是通过营造园林来协调的。 大至帝王的苑囿,小至百姓的庭院,风格各异,气象万千。在西方, 有古巴比伦王国的悬空园(Hanging Garden),古希腊的柏拉图学园, 古罗马的别墅庄园,欧洲中世纪城堡庭园,伊斯兰国家的池庭花园,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等; 在东方,有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日本的池泉回游式庭园等。所有这些 园林,在当时或多或少都改善、调剂了人造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成为人类身心“回归自然”本性的一种寄托以及精神与自然 对话、交流的一种渠道。
随着近代大工业的产生、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急剧扩大,伴生出日趋严重 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为了解决城市与乡村、 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近一百年多来,许多先 哲提出了各种规划思想、学说和建设模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 探索,试图在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他们的“绿色理想”。其中,比较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有如下这些.
菜园和沿放射形街道布
置的林间小径等。霍华 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 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 35m2,平均每栋房屋要
有20m2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在霍华德的倡导下,1904年在离伦敦35英里的莱奇华斯 (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面积1514hm2;1919年在离伦 敦很近的韦林(Welwyn)又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霍华德有关“田园城 市”的理论和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 响深远的崭新一页。
第二种属于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提出(城市绿 地规划)“必要时可分别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第 二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 依据,预测城市绿地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预期内的发展 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 构、功能和在一定的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 城市主要绿地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 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 方面的要求。这是一种针对城市所有绿地和各个层次的 完全的系统规划。
? space system planning)
定义: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 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 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 功能的活动。
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专项规划。 其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协调城市绿 地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城市公园绿地和生 产防护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总量和人均定额。这实际 是一种对城市部分绿地进行的规划或不完全的系统规划。
? system)
定义一: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 体。(《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
定义二:城市绿化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 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城市规划原理》2000)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绿化用 地,其整体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承担城市的以 下职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要求、组 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火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主讲:岳邦瑞
第一部分
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 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内容共五部分:
1、概念阐述 2、工业革命前城市绿地的营造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4、现代绿色城市的规划思想与实践 5、小结
1、概念阐述及角度
1.1 何谓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3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3近代田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3.5 “ 有 机 疏 散 ” 理 论 (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这是芬兰籍建筑师E.沙里宁企图缓解因城市过分集中所产 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学说。他在 1942年所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和作了系 统的阐述。
沙里宁认为: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 共同的社会生活,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兼具城乡优点 的环境中。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 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聚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 工作岗位分散到可共合理发展的、离开城市中心的地域上去。 因此,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要疏散出 去,腾出的大面积工业用地应用来开辟绿地。对于城市生活中 “日常活动”的区域可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 场所则作分散的布置。
在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 市里,规划用宽阔的农 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
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
万人左右。他认为,城 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 为农业土地所包围,农 田的面积要比城市大5倍。 霍华德确定田园城市的 大小直径不超过2km。在 这种条件下,全部外围 绿化带步行可达,便于 老人和小孩进行日常散
步。他在城市平面示意
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
万人左右。他认为,城 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 为农业土地所包围,农 田的面积要比城市大5倍。 霍华德确定田园城市的 大小直径不超过2km。在 这种条件下,全部外围 绿化带步行可达,便于 老人和小孩进行日常散
步。他在城市平面示意
图上规划了很大面积的 公共绿地,用作中心公 园的土地面积多达60hm2。 除外围森林公园带以外, 城市里也充满了花木茂 密的绿地。市区有宽阔 的林荫环道、住宅庭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