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HRCT诊断_周俊霖
小儿真菌性肺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建议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定期体检
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免疫系统 受损的儿童。
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及时干预。
如何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
如何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药物进行治疗。
谁容易感染小儿真菌性肺炎?
谁容易感染小儿真菌性肺炎?
高风险人群
免疫系统受损的儿童,如接受化疗或长期使 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
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亦属于高风险群 体。
谁容易感染小儿真菌性肺炎? 环境因素
生活在潮湿、霉菌滋生的环境中,或曾接触 过真菌源的儿童更易感染。
如长期住在医院或疗养院的儿童。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有助于诊断。
何时应就医?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测及痰培养可帮助确认真菌感染。
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定期通风,减 少霉菌滋生的机会。
避免让儿童接触潮湿的地方。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健康饮食
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什么是小儿真菌性肺炎? 发病机制
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后,能够引发炎症反应 ,导致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感染。
什么是小儿真菌性肺炎? 流行病学
小儿真菌性肺炎在免疫抑制儿童中更为常见,如 HIV感染、肿瘤患者等。
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差异。
谁容易感染小儿真菌性肺炎? 年龄因素
小婴儿和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感染 风险较高。
学龄前儿童也需特别关注。
何时应就医?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诊断治疗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诊断治疗真菌性肺炎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肺部引起肺部炎症,常继发于婴幼儿细菌性肺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不良、慢性腹泻、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等。
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次之,组织胞浆菌较少见。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较缓、病程迁延,临床症状与支气管肺炎相似,念珠菌感染典型痰液呈无色胶冻样,曲霉菌感染典型痰液为绿色脓痰,偶带血丝,呼吸困难征较轻。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当病灶融合时可出现相应肺实变体征。
二、辅助检查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痰液、病灶组织或渗液等均可查找真菌。
将上述标本少许置于玻片上,加上1滴10%氢氧化钾溶液,放上盖玻片后,稍加温,显微镜下可见有假菌丝及孢子。
也可进行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普通琼脂与沙保培养基培养,2~3d可见相应真菌菌落长出,如菌落数超过50%即有诊断意义。
2.血清学检查对于念珠菌感染,抗体凝集试验和沉淀反应比补体结合试验更有价值,新型隐球菌感染时,以乳胶凝集试验灵敏而特异。
3.X线检查表现呈多样性,可见斑片状阴影、团块状阴影、粟粒状阴影等不同类型。
X线变化相对比临床症状出现早或重为其特点。
四、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供给足够的热量、蛋白质、补充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
病情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对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二、抗真菌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
1.两性霉素B特别是对肺部毛霉菌病作用较好。
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每日0.1mg/kg,如无不良反应,渐渐加量至1~1.5mg/kg,疗程1~3月。
以5%葡萄糖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05~0.1mg/ml,避光缓慢静滴6~8h。
副作用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头痛、肝肾毒性、血栓性静脉炎、低钾等。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何时发现症状?
何时发现症状?
常见症状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呼吸急促 、发热等。
症状可能会随着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加重。
何时发现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几天且伴有加重,应及时就医 。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何时发现症状?
家长的观察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在高危 环境中。
及时记录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医生会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 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肺部影像学检查能帮助评估感染的程度。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抗真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的不 同选择合适的药物。
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随访与恢复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恢复情况,防止复 发。
家长应配合医生的建议,确保孩子的健康。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干燥与清洁,避免潮湿和霉菌滋 生。
定期清洁家庭,尤其是潮湿的地方。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 免疫力。
小儿真菌性肺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真菌性肺炎? 2. 谁会感染小儿真菌性肺炎? 3. 何时发现症状? 4.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5. 如何预防小儿真菌性肺炎? 定义
小儿真菌性肺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 症,主要影响儿童。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消瘦、发烧、腹胀、腹泻、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发绀
常继发于婴幼儿肺炎、腹泻、肺结核及血液病等。
白色念珠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为低热、咳嗽、气促、发绀,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年长儿可咳出无色胶冻样痰液,偶带血丝。
胸部体征包括叩诊浊音和听诊呼吸音增强,可有管状呼吸音和中小水泡音。
X线检查有点状阴影,可似粟粒性结核,并有大片实变灶,少数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同时可有口腔鹅口疮,皮肤或消化道等部位的真菌病。
在肺内此菌还可以与耐药性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杆菌同时存在。
白色念珠菌肺炎和侵袭性曲霉菌病二者临床症状相似,最初都有发热、咳嗽及进行性呼吸困难。
血管侵袭性曲霉菌病在CT上的典型征象是毛玻璃状的光晕环,该晕影在病理上为出血性坏死。
而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则没有特异性,类似于细菌性、支原体性、病毒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应予鉴别。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可有肺不张表现。
我院曾收治过一对因“粟粒型肺结核”住院的双胎兄弟,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终因呼吸衰竭死亡,尸检证实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
除根据有以上致病因素外,出现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或在真菌流行地区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细菌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该病的可能,诊断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
其中痰、尿、粪便、分泌物、胸腔积液、血液、脑积液、脓液等的涂片、培养、组织检查找到真菌孢子及(或)菌丝是
诊断的重要依据,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诊断。
另外真菌抗原皮肤试验、血清学检查、动物接种等可协助诊断。
组织学检查见到典型的菌丝及真菌培养阳性,真菌培养基的真菌产出率,比标准的细菌培养基高。
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一、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1. 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2. 真菌性肺炎有什么症状3. 真菌性肺炎如何诊断二、真菌性肺炎如何治疗三、真菌性肺炎如何预防
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1、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有其他念珠菌感染的病灶,如鹅口疮为最多见,个别可有皮肤或消化道等部位的真菌病。
X线胸片:大片状阴影,多见肺底和中部,个别为粟粒状阴影,但在短期内可有变化。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痰涂片可查到念珠菌发芽的酵母细胞和菌丝。
临床症状轻而肺部X 线征象严重;使用抗生素,病势恶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显效2、真菌性肺炎有什么症状大多数人吸入真菌后不会出现症状。
事实上,大多数人仅在进行皮肤试验后始知自己曾接触真菌。
患病者可有咳嗽、发热、肌肉疼痛和胸痛。
感染可导致急性肺炎,或发展为慢性肺炎,其症状可持续数月。
极少数情况下,感染可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骨髓、肝、脾和胃肠道。
艾滋病及其他免疫系统受损者可出现播散性感染。
球孢子菌病主要发生于半干旱气候的地区。
吸入真菌后,可无症状,或引起急性和慢性肺炎。
有些患者,感染可扩散至呼吸道以外组织,主要为皮肤、骨、关节和脑膜。
这种并发症多见于男性,以及艾滋病和其他免疫系统受损者。
3、真菌性肺炎如何诊断血常规:其中包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武器,当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即可起吞噬、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培训课件儿童真菌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患儿,男,1岁,因呼吸困难、气喘就诊,X线胸 片显示肺部有弥漫性浸润影,经诊断为儿童真菌 性肺炎。
诊疗经验分享
诊疗经验一
对于儿童真菌性肺炎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X线胸片和实验 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诊疗经验二
对于疑似儿童真菌性肺炎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痰 培养、血培养等,以便早期确诊。
特点
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或长期 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免疫 抑制剂的儿童。
流行病学情况
01
02
03
发病率
在儿科中,儿童真菌性肺 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 势。
流行季节
无特定流行季节,但在冬 季和春季更容易发病。
易感人群
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早产 儿、营养不良、免疫缺陷 等高危儿童。
临床表现与病程
临床表现
诊疗经验三
对于儿童真菌性肺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真 菌药物进行治疗。
问题与互动
01
02
03
04
问题一
儿童真菌性肺炎的常见症状有 哪些?
问题二
如何确诊儿童真菌性肺炎?
问题三
儿童真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有 哪些?
问题四
如何预防儿童真菌性肺炎的发 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和其他传染病。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饮食护理
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呼吸 道湿润。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发热、咳嗽、呼吸 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与随访
定期复查
01
在孩子患病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课件

曲霉菌是第二常见的病原体, 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
隐球菌
隐球菌感染通常与免疫缺陷相 关,如HIV感染。
毛霉菌
毛霉菌感染较少见,但病情通 常较重。
发病机制
直接吸入
患儿在吸入真菌孢子后, 可能引发肺部感染。
血行传播
真菌可能通过血液传播至 肺部,常见于免疫功能低 下的患儿。
邻近部位感染蔓延
如中耳炎、鼻窦炎等邻近 部位感染可能蔓延至肺部。
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侵袭性肺部 真菌感染可分为念珠菌、曲霉菌、 隐球菌等不同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易感人群
儿童免疫力低下、长期使 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 慢性疾病等人群易感。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吸入空气中的孢 子或菌丝引起感染,也可 通过血液传播。
发病率与死亡率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需引起重视。
适量运动
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儿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恢复和正常运作。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存在慢性基础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儿童,应积极治疗原 发病,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及时为儿童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检测血清抗体,有助于诊断某些真菌 感染。
痰液检查
痰液涂片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真 菌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观察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初步判断是否为真菌感染。
CT扫描
更精确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有助于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组织病理学诊断
小儿真菌性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卫生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 后、接触公共物 品后要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经常开窗通 风,保持室内空 气新鲜
避免接触病源: 避免接触病源, 如避免接触病患 、避免接触宠物 等
加强锻炼:加强 锻炼,提高免疫 力,减少患病风 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有真菌性肺炎的患者 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 污染
并发症治疗
抗生素: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 素等
抗真菌药物:使用抗真菌药 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 的患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
素进行治疗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困难的 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
疗,如吸氧、机械通气等
04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预防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治愈标准
症状消失: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消失,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恢复正常 药物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病情得到控制 随访观察:定期复查,确保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
复发率
真菌性肺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 复发原因包括治疗不彻底、免疫力低下等 预防复发的方法包括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等 复发后需要再次进行治疗,并注意预防并发症
肺功能检查:评估肺部 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观察肺部 病变情况,如CT、 MRI等
03
小儿真菌性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抗真菌药物:选择合适的抗真 菌药物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erials and Methods
( n = 12 ) , aplastic anemia( n = 1 ) , neuroblastoma( n = 1 ) an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 n = 1 ) .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in20 cases. HRCT features included segmental or lobar consolidation in 10 cases, nodule or masslike lesions in 4 cases, cavities with thick / thin wall in 3 cases, fungal balls in 5 cases , “halo ”signs in 2 and miliary distribution in 1 case. Conclusion Pulmonary mycosis in children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and significant immunosuppression ten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ulmonary mycosis. Clinical history, HRCT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results are sufficiently informative for accurate diagnosis. 【Key words】 Pulmonary mycosis Child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第 30 卷第 8 期
曲霉菌 3 例和肺隐球菌 2 例。 念珠菌 5 例, 2. 2 HRCT 特点 本组影像学资料显示胸部 X 线片对本病的诊 紊乱, 双肺门 断无确切帮助。多表现为肺纹理毛糙、 斑片状影。 少数伴有肺不张及胸膜局部增 影增浓, 厚等。 HRCT 表现( 图 1 ~ 8 ) : 肺亚段及肺小叶实变 10 例( 50% ) ( 图 1 ) 。 结节或肿块样改变 4 例 ( 20% ) ( 图 2、 3 ) 。空洞 3 例( 15% ) ( 图 4 、 7 ) 。霉菌球 3 例 ( 15% ) ( 图 5 、 7、 8) 。“新月征 ” 2 例 ( 10% ) ( 图 5 ) 。 粟粒型 1 例( 5% ) ( 图 6 ) 。 3 讨论
[1 , 2 ]
阳性及( 或) 痰涂片 2 次以上查到真菌菌丝; ( 4 ) 根 据细菌学检查或抗生素治疗反应可排除其他致病菌 感染。符合上述两项以上者可诊断。
作者单位: 330006 江西省儿童医院放射科 ( 周俊霖 、 丁 吕 静、 程 力) ; 儿内科( 苗 静)
山、
1.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儿均行高分辨率 CT ( HRCT ) 检查。 采 用 Picker PQ2000 螺 旋 CT 机, 层 厚 5 mm, 层间距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0 例, 男 12 例, 女 8 例, 发病年龄 < 28 天 1 例, < 1 岁 3 例, 1 ~ 3 岁 6 例, > 3 岁 10 例。 1 1. 1 真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 有明确肺炎症状和体征; ( 2 ) X 线胸片或 CT 显示局灶性或双肺浸润性改变; ( 3 ) 痰培养真菌
回顾性分析 2005 年至 2010 年住院确诊为真菌性肺炎的 20 例患儿资料。 结果
病, 并且都有发热。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者 5 例, 继发于其他疾病者 15 例( 白血病 12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神经母 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各 1 例) 。20 例均行 HRCT 检查, 肺亚段及肺小叶实变 10 例, 结节或肿块样改变 4 , “新月征” 2 例, 例, 空洞 3 例, 霉菌球 3 例 粟粒样改变 1 例。 结论 诊断。 【关键词】 真菌性肺炎 儿童 X 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儿童真菌性肺炎不易诊断 , 但恶性血液系统 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真菌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 应结合临床病史、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 , 及时
[3 ] 珠菌, 约占临床念珠菌病的 3 /4 。 本组病例感染 念珠菌 9 例( 白色念珠菌 5 例) , 曲霉菌 6 例和肺 中,
毛霉菌 1 例。 白色念珠菌感染约占念 隐球菌 4 例, 珠菌感染比例的 56% , 与文献报道有差距。 本组病例合并细菌感染 8 例 ( 40% ) 。 其中, 嗜 血流杆菌 1 例, 大肠杆菌 3 例, 白色葡萄球菌 2 例, 绿脓杆菌 2 例。 合并支原体或 ( 和 ) 衣原体感染 6 例( 30% ) , 巨细胞病毒感染 5 例 ( 25% ) , 轮状病毒 及人类疱疹病毒( EB ) 感染各 1 例。 真菌性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且多为继发 性, 故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 多表现常见肺部感染症 。本组 9 例仅表现为发热、 咳嗽 ( 45% ) , 表现 腹泻、 腹胀 6 例 ( 30% ) , 为消化系统感染症状呕吐、 状 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 ( 血尿 ) 及神经系统感染 ( 抽 搐) 各 1 例。 本 组 病 例 多 继 发 于 恶 性 血 液 系 统 疾 病, 尤以急慢性白血病最多( 12 例) 。其次为继发于 支气管肺炎( 5 例) , 而继发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神经 母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各 1 例。文献报道 真菌性肺炎常见于血液系统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及抗 生素使用史者, 真菌性肠炎多见于合并肺炎基础上 使用抗生素者 。随着血液病患儿数量的增加, 侵 袭性真菌感染机率更是明显增加, 并呈逐年上升趋
图1
4 岁。咳嗽、 男, 气促、 发热 10 天。示双侧斑片状或云絮状密度增高影, 边界模糊, 初诊时误诊为支气管肺炎。 后复查 HRCT, 病灶多发, 图2 3 岁。呕吐、 女, 腹泻 1 周。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 分叶状, 并可见毛刺 ( 虚箭 ) , 图3 图5 2. 5 岁。 咳嗽 10 余天、 男, 发热 3 天。 示多发大小不 图4 右上肺见薄壁空洞 , 边缘光整, 无气液平 图6 4 岁。 白血病化疗中出现低热 、 女, 干咳, 营养不良
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肺部感染已成为儿 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长期大剂量广谱抗 生素、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加之儿童, 尤其幼婴、 新生儿及体质虚弱者中, 免疫功能不健全 或免疫缺陷及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增多 , 临床 上继发性真菌性肺炎极为常见, 且病死率极高, 早期 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笔者回顾性分析 2005 年至 2010 年住院确诊真菌性肺炎的 20 例患儿临床及影 像资料, 报道如下。
[6 ] 扫, 明显可见随体位改变的“洞中球征 ” , 且3 例 “空气新月征 ” 。( 5 ) 粟粒型 1 不同层面均可见明显 例( 5% ) , 误诊为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后经临床证 [6 ]
儿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多见, 隐球菌及曲霉菌次 , , 之 毛霉菌极少见 念珠菌中致病力最强者为白色念
或在恢复中病情反复。 原发病为支气管肺 炎 者 5 例, 继发于其他疾病者 15 例, 包括白血病 12 例、 再 生障碍性贫血、 神经母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病各 1 例。20 例 均 有 发 热, 其 中 咳 嗽、 气促 9 例 ( 45% ) , 多见于曲菌感染者。 呕吐、 腹泻、 腹胀 6 例 ( 30% ) , 多见于念珠菌或毛霉菌感染者。 其他: 营 ° 抽搐 1 例, 血尿 1 例, 鹅口疮及肛周 养不良Ⅲ 10 例, 皮炎分别为 7 例和 12 例。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多呈一般炎症表现, ( 10 ~ 28 ) × 10 9 / L 16 例, 中性粒细胞 0. 54 ~ 0. 92 18 例, 未见中毒颗粒。血培养有细菌生长共 8 例, 其中 嗜血流杆菌 1 例, 大肠杆菌 3 例, 白色葡萄球菌 2 例, 绿脓杆菌 2 例。大便培养白色念珠菌 3 例, 中段 尿培养霉菌 1 例。此外 10 例另行纤支镜刷检, 白色
真菌是条件致病菌, 儿童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长期大剂量使用 各个系统,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时, 均可导致 广谱抗生素、 。 菌群失调而造成机会性感染 支气管和肺是最易发 生儿童真菌感染的部位, 临床多为吸入性感染, 全身 血行播散导致真菌性肺炎较少见 。 真菌侵入肺组织后将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 基 本病理改变为凝固性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 脓肿形 成、 炎性肉芽肿及肺纤维组织增生等。 文献报道小
· 1184· 5 mm, 兴趣区加扫 2 mm 薄层, 矩阵 512 × 512 。 扫 120 kV , 80 ~ 120 ms , 小视野 ( FOV ) , 全部 描剂量为 使用骨重组算法。 扫描前均按 0. 5 ml / kg 体重, 口 待患儿入睡后平静呼吸下扫描。 服 10% 水合氯醛, 2 2. 1 结果 临床特征 20 例均伴有基础疾病, 并在基础病上病情加重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第 30 卷第 8 期
· 1185· 密度均匀, 似肿瘤。炎性肿块由纤维黏液混合而成, 、 。 多见于隐球菌 组织胞浆菌等感染 有些结节周围 “晕轮征 ” , , 常伴有 又称“反靶征 ” 表现为软组织密 磨玻璃样晕环影, 与 度结节或肿块周围环以浅淡的、 又 称“出 血 性 结 梗死 周 围 的 水 肿 和 出 血 有 关 , 。本组 3 例为曲霉菌, 1 例为毛霉菌。 ( 3 ) 空洞 节” 3 例( 15% ) 。厚壁或薄壁, 肺内斑片状实变影内圆 形透亮区, 内壁光滑, 无气液平面, 本组 2 例诊断为 曲霉菌均表现为厚壁空洞; 另 1 例薄壁, 光滑锐利, 大便 培 养 诊 断 为 白 色 念 珠 菌。 ( 4 ) 霉 菌 球 3 例 ( 15% ) 。移动性肿块影即所谓 “霉菌球 ” , 不同体位 成像时霉菌球表现出具有重力依赖性 。其中 2 例为 1 例分别行仰、 典型肺曲菌病, 俯卧位 HRCT 轴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