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专科护理常规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常规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常规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是指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进行的专门护理。
由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护理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的好坏。
下面将介绍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的常规措施。
首先,在手术前要进行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的收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既往史、口腔疾病史、系统疾病史、手术前一段时间的用药史、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对于老年人、儿童及特殊人群的患者还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前准备方案。
其次,术前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护理人员要确保手术器械、药品以及检查设备的准备完善,手术室环境整洁、温度适宜,并注意术前空气消毒等基本措施。
对于手术部位和术后护理所需要的材料,要提前准备好,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然后,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进行操作,掌握好手术节奏。
同时,护士还要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操作,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在手术术后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出血的防治:术后出血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的情况,及时做好出血部位的处理,并嘱咐患者遵守出血控制的注意事项。
2.术后疼痛的缓解:术后疼痛是患者常常面临的问题。
护士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如应用口服镇痛剂或行局部冷热敷,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3.术后感染的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因此术后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
护士要注意术后伤口的清洁,指导患者正确刷牙和漱口,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宣教与心理支持:术后的患者常常身心不适,护士要及时宣教,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依从医嘱的重要性。
同时,护士还要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5.术后复诊与康复指导: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要协助医生做好术后复诊工作,监测患者术后康复的情况。
医院口腔科护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口腔科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管理1.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资格和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2.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口腔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3.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4.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三、工作制度1.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按照诊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2.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保持诊疗区域整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3.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信息登记、病历书写、护理记录等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4.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
5.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四、设备与药品管理1.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2.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正确使用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五、消毒隔离管理1.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诊疗环境、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
2.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3.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运送,防止医院感染。
六、应急预案1.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口腔科护理人员应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情况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七、考核与奖惩1. 医院定期对口腔科护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护理质量等。
口腔科口腔护理

一、窝洞预备的护理一、术前护理:个人防护:标准防护,四手操作前戴手套,接触喷溅物者戴防护而罩病人准备:头套→围巾→杯→递纸巾→病人漱口→窝洞预备健康指导→诊疗体位准备→护目镜常规准备与查对:防污膜→摆放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安装手机、三用枪工作头、吸唾管→查对用物或材料名称、有效期、品质窝洞预备物品准备与查剐:口腔检查基本器械,高速手机,低速手机,车针,挖器。
按需准备无痛治疗用物(包括注射器械、药物)二、术中护理:无痛治疗护理:递黏膜消毒棉签→遵医嘱抽吸局麻药传递给医生→协助暴露局部→观察病人反应初期制洞:遵医嘱备合适车针→及时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后期洞型预备:根据龋洞类型更换车针→递挖器去除残存龋坏牙本质→递探针检查是否去净龋坏牙本质→递生理盐水冲洗窝洞遵医嘱执行下一步治疗护理准备三、术后护理病人护理:取下护目镜→调熬牙椅至病人舒适体位→嘱病人漱口→协助清洁面部整理用物:撤闭巾→防污膜→头套→冲洗痰盂、牙椅排水管道→弃吸唾管、水杯、三用枪工作头→手机(冲洗手机管道30s)→治疗盘及器械(可重复使用器械椅旁清浩、分类放置)→更换手套→消毒使用后物品外包装→归位牙椅清洁消毒:从沽到污为原则。
取消毒液→工作手柄接头→手接触处→牙椅污染处→排水管道接头→痰盂外周→弃手套洗手(六步洗手法)→取下防护而罩、弃去口罩四健康指导l术前健康指导(1)向病人介绍有关窝洞预备治疗的步骤、时间、预后,注意及时修正病人的过高要求。
(2)指导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冲洗液、碎屑及细小治疗器械,保持术野干燥、清晰。
治疗过程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头部及躯干,以防导致口腔及面部组织意外伤。
2.术后健康指导(1)治疗后不适的处理方法:向病人说明治疗结束后如果出现牙齿轻度不适感,可能与触动窝洞临近髓腔引起,一般治疗后2~3日会逐渐缓解;如果出现明显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回院复诊。
(2)饮食指导:治疗后患牙避免咬硬物,避免进食过冷或过热的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科护理操作流程

口腔科护理操作流程
口腔科护理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操
作流程来维护口腔健康。
口腔科护理操作流程包括口腔检查、口腔
清洁、口腔护理等环节,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口腔科护理操作
流程。
首先是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科护理的第一步,通过仔细
检查口腔内部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的存在。
口腔检查包
括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触感等情况,检查牙齿的牙龈情况、牙齿的排列和咬合情况等。
通过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的
存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口腔清洁。
口腔清洁是口腔科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
定期的口腔清洁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清洁包括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最后是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口腔科护理的最后一步,通过口
腔护理可以有效保护口腔健康。
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用品的选择
和使用,如口腔漱口水、口腔清洁剂等,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
发生。
总的来说,口腔科护理操作流程包括口腔检查、口腔清洁、口
腔护理等环节,通过科学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科护理是口腔健康的重要保障,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口腔科护理,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科护理常规范文

口腔科护理常规范文
一、口腔预防护理
1.给予患者口腔卫生知识:主张用双面毛刷、口腔漱口液及牙管等,定期刷牙,纠正患者不良的刷牙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技术;
2.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症状,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3.帮助患者维持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饮食检查,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口腔饮食,维持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二、口腔护理
1.口腔护理前准备:查看患者口腔状况、口腔消毒、口腔清洁仪器、口腔器具及护士学习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
2.口腔护理期间:给予患者适当牙刷,进行口腔清洁,及时发现口腔疾病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口腔护理后结束:及时检查患者口腔,检查及清洁患者口腔牙管及牙齿,使其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病发生;定期复查患者口腔的状况,建立口腔卫生保健档案;及时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口腔卫生保健水平。
三、口腔疾病护理
1.口腔疾病的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患者口腔内容状况,发现口腔疾病的症状及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2.个体化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状况及症。
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有哪些内容

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有哪些内容1.口腔检查:包括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纹理等情况,检查牙齿的缺失、龋病、牙结石等,并记录病情。
2.口腔卫生护理:包括口腔清洁、牙齿刷洗等操作。
口腔清洁是指使用牙刷、牙缝刷、牙线等工具进行牙齿的刷洗清理,保持口腔清洁。
牙齿刷洗是指使用牙刷和适量的牙膏对牙齿进行刷洗,防止龋齿的发生。
3.牙结石清除:通过牙科仪器对牙齿表面和牙龈上的牙结石进行清除,以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口腔疾病的产生。
4.牙龈按摩:通过按压和按摩牙龈,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的营养供应,减少牙龈出血和牙龈肿胀。
5.口腔黏膜保护:通过对口腔黏膜表面的涂擦或喷洒药物,保护口腔黏膜,减轻疼痛或刺激感,促进黏膜的修复。
6.牙周病护理:通过牙科器械清除牙周袋中的淤血、牙石等,减轻炎症,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7.牙齿种植护理:对牙齿种植手术后的伤口进行清洁和敷料更换,防止感染和发生排斥反应,促进牙齿种植的愈合。
8.口腔伤口护理:对口腔受伤的患者进行伤口清洁和敷料更换,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9.牙齿美容修复:通过牙科技术对牙齿进行修复和美容,如牙齿矫正、牙齿补牙、牙齿美白等。
10.牙齿营养保健:通过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咀嚼食物等方式,保持牙齿的健康,预防牙齿疾病的发生。
11.口腔上药:将药物涂抹或喷洒在口腔黏膜上,例如使用抗菌口腔喷雾、口腔潴留药物等治疗口腔感染和炎症。
12.口腔深度清洁:对于牙周病患者,使用超声波仪器和手工牙刷对牙齿表面和根面进行深度清洁,清除牙石、菌斑等,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教育。
以上是口腔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一些内容,具体操作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进行选择和实施。
口腔科常规护理操作流程

口腔科常规护理操作流程English.Oral Hygiene Routine Care Procedures.1.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Greet the patient and introduce yourself.Verify the patient's identity and treatment plan.Explain the procedure to the patient and obtain consent.Position the patient comfortably in the dental chair.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including gloves, mask, and eye protection.2. Assessment.Perform a thorough oral examination to assess the patient's oral health status.Inspect the teeth, gums, and soft tissues for anysigns of disease or abnormalities.Record the findings in the patient's dental record.3. Scaling.Remove tartar and plaque from the teeth using an ultrasonic scaler or hand scaler.Use a gentle touch and avoid damaging the tooth enamel.Rinse the mouth thoroughly to remove debris.4. Polishing.Use a polishing paste and a polishing brush to remove surface stains and smooth the teeth.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areas between the teeth and along the gum line.Rinse the mouth thoroughly to remove debris.5. Fluoride Treatment.Apply a fluoride varnish or gel to the teeth to strengthen the enamel and prevent cavities.Instruct the patient to avoid eating or drinking for 30 minutes after the treatment.6. Oral Hygiene Instructions.Provide the patient with instructions on proper brushing and flossing techniques.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 dental checkups and professional cleanings.Answer any questions the patient may have.7. Postoperative Care.Remove any remaining PPE and dispose of it properly. Document the procedure in the patient's dental record.Schedule the patient's next appointment for a dental checkup or cleaning.Chinese.口腔科常规护理操作流程。
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护理常规

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护理常规一、拔牙术的护理(一)术前准备1.热情接待病人,向其说明拔牙的目的及拔牙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
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以便顺利完成手术。
2.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麻醉药过敏试验。
3.掌握好拔牙适应征、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者应做血常规检查,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测定。
4.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应了解手术前晚睡眠状况。
测量血压、心律、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心电监护拔牙。
5.对有风湿性心脏病、肝、肾等疾病病人,应对症治疗后再次复诊,考虑能否拔牙。
(二)用物准备1.检查盘一套(口镜、探针、牙用镊),口内消毒用1%碘酒小棉球及适量纱球。
2.器械:拔牙钳、牙挺、刮匙、剥离器、骨凿、骨锤。
手术刀柄、刀片、手术剪、缝针缝线等。
根据各类不同牙,准备拔牙所需器械。
3.必要时备涡轮机、机头、钻针、吸引器。
机头严格消毒、机内水需用灭菌蒸馏水。
4.备无菌手套、孔巾、敷料、明胶海绵等。
(三)拔牙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牙后口内咬住的纱球,30~40分钟后方可轻轻吐出。
不能留置时间过长。
2.拔牙后两小时后可进食,饮食宜软、稀、温凉,避免用患侧咀嚼。
3.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漱口、刷牙,以免破坏伤口凝血块,影响伤口愈合及引起拔牙后出血。
4.拔牙后伤口处,不要用指头、牙签等挑剔,以免导致出血及感染。
5.拔牙24小时后,口水内含有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请不要惊慌,如血液、血块过多,可随时来院进行治疗。
6.拔牙创口缝合者5~7天后来院拆除缝线。
7.拔牙(尤其是拔除阻生牙)后第2天,有不适感觉,如明显出血、开口困难、伤口疼痛加剧,请复诊。
必要时服用抗生素或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各种拔牙术的护理配合(一)残根、残冠及断根的挺出和增隙法医生将骨凿插入牙与牙槽骨之间,护士左手托护病人下颌角,右手握锤用手腕力量连续性击凿,力量要适中,使牙与牙槽之间分离出间隙,再用牙挺将根撬出。
掏取上颌磨牙根时,下锤力度要轻、有弹性、有节奏地叩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一、口腔科门诊基本护理常规1.保持治疗区域的整洁,将常用器械放置在固定的位置,随时准备接待患者。
2.安置患者,做好诊治前的准备工作:(1)备好灭菌口腔常规检查器械、一次性吸管、一次性口杯。
(2)将灯柄覆盖塑料膜。
(3)更换三用枪头。
(4)安排患者就座,系好围巾。
(5)调节灯光及椅位。
(6)备好灭菌机头、灭菌钻针。
3.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预先掌握医生的需要。
4.根据患者的病情,告知初步治疗程序及治疗后出现的反应,注意事项等。
5.准备好治疗所需的材料和器械以备使用。
6.治疗结束后诊椅复位,解开围巾,更换治疗台上的物品和器械,取下灯柄上覆盖的塑料膜,保持诊疗区整洁。
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护理常规E1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最常见,肉瘤较少。
癌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其次为腺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El腔和面部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40~60岁成人,男性多于女性,以舌、颊、牙龈、.腭、+1-_颌窦为常见,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
由于鳞癌发生的部位不同,其组织结构、恶性程度、转移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也均有不同。
1:3腔颌面部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或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根据手术要求进行备皮,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3.术前健康指导,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由于手术原因,术后颜面、气道、进食方式、交流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护士在手术前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给予不同的指导,以便患者术后更好康复:(1)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2)术前练习床上排便;(3)沟通表达方式的训练:部分患者由于术后气管切开或创口影响发音,不能讲话,在术前可以教会患者一些固定的手势表达基本的生理需要或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制作图片让其选择想表达的含义。
(--)心理护理颌面部恶性肿瘤往往会造成患者面部的肿胀、变形、麻痹,甚至是局部组织坏死;此外,手术破坏性大,术后影响面容美观,且造成一定程度的咀嚼、发音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加之对癌的恐惧、放化疗的副作用以及手术费用造成的经济负担,患者通常在术前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恐惧、不安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具体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建立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持续的情感支持,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
(三)术后护理1.体位:全麻手术去枕平卧6小时,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水肿及缝线力。
术后第一天鼓励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早期活动。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引流液颜色及性质;观察组织瓣颜色、质地、温湿度等变化,记录出入量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做好记录。
3.伤口护理:(1)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注意有无渗血、肿胀、裂开等异常反应,尤其是负压引流拔除后观察伤口肿胀情况。
(2)观察伤口渗出液性质、若渗出液浸湿敷料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必要时手术探查。
4.管道护理(1)气管切开者按气切术后护理常规。
(2)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5.口腔护理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后食用漱口水含漱,或遵医嘱给予口腔冲洗,预防伤口感染。
6.皮肤护理卧床患者防止褥疮的发生,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气圈或气垫床。
7.饮食护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饮食种类。
原则上口伤口较大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一周后训练患者经口进食,无呛咳者可经口进食:伤口较小者经口进流食,一周后改半流食,两周后进普食。
8.游离组织瓣修复术的护理(1)室温:保持在22~25。
C,湿度为60-~70%,定时开窗通风,防止吻合血管栓塞和组织瓣的坏死。
(2)体位:术后应取平卧位,头正中制动5日,根据术中血管蒂的长短,术后可根据医嘱头部偏向患侧15---一300,以避免血管蒂、组织瓣牵拉过度:供区患肢垫枕抬高l5~300以维持功能位、保证动脉血供及利于静脉回流。
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组织瓣的观察:①手术当日每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术后72小时每l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72小时后每2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②组织瓣颜色:观察组织瓣颜色是判断血运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正常时组织瓣颜色粉红,与供皮区颜色相一致。
如组织瓣颜色变浅或变白、皮纹增加、肿胀不明显,则提示有动脉供血不足的可能;如组织瓣颜色变暗、发花有瘀斑、皮纹消失、水肿明显,则提示有静脉回流障碍的可能。
③组织瓣温度:组织瓣的皮肤温度应稍低于邻近组织皮温,温度相差0.5~2℃。
(4)无论何种组织瓣移植后,组织瓣皮肤的痛觉和温度觉在短期都是缺失的,在此阶段要注意防止创伤,特别是防止烫伤与冻伤。
(5)预防伤口感染:协助医生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供区植皮伤口敷料7~10天严禁打开。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6)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以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四)健康指导1.保持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后用漱口液漱口,避免伤口感染。
2.坚持功能锻炼,避免肢体的失用性萎缩,直至完全恢复。
3.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若有不适随时就诊。
三、腭裂修复护理常规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唇裂同时伴发。
腭裂不仅有软组织的畸形,更主要是骨组织畸形。
腭裂患者的吸吮,进食、语言等生理功能发生障碍。
临床分为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性腭裂、双侧完全性腭裂。
修复的目的是封闭口鼻腔的裂隙,恢复软腭的长度和功能。
改善腭咽闭合功能。
手术多采用改良兰氏腭裂修复。
主早期手术,约在1.5~2岁手术为宜。
.(一)术前准备1.需对患儿进行全面体检。
4岁以上患者必要时做语音评价及鼻咽纤维镜检查。
2.指导患儿父母采取正确的喂养方法。
用汤匙或唇腭裂专用奶瓶喂养,以适应术后进食方法。
3.4岁以上可以配合的患者术前一日晚和术晨刷牙后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二)心理护理1.入院后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
2.腭裂患者由于语言障碍,不愿和人沟通,护士不仅要向患者家长介绍先天性腭裂的相关知识,使其避免过分担忧,还要掌握唇腭裂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
(三)术后护理1.全麻手术后:(1)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渗血或胃容物误入气道。
(2)伤口处理:注意伤口及鼻腔有无渗血,患者有无明显吞咽动作(如患儿频繁吞咽,可能口有伤口出血)。
(3)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
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咽喉部水肿:由于气管插管的创伤和压迫,以及手术对咽部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咽喉部水肿,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难,严重可发生窒息。
术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必要时备气管切开包。
(2)术后出血:腭裂术后大出血较少见,患儿在全麻醒期有少量渗血或唾液中带血,可不必特殊处理。
但婴幼儿患者即使少量出血也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故术后应严密观察出血迹象,尤其注意患儿有无明显吞咽动作。
(3)窒息:罕见,但可威胁患儿的生命。
患儿完全清醒后,可适当给予少量清水,观察半小时,若无异常,方可喂流质,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示并指导患儿家属用汤匙或唇腭裂专用奶瓶喂饲。
(4)感染:极少见,偶有局限性感染。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进食后多饮清水,以利于保持口腔卫生和创面清洁。
如患儿合作,可给予漱口液含漱。
(5)创面裂开或穿孔(腭瘘):腭裂术后创口可能会发生裂开或穿孔。
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7天左右。
在护理上要注意指导患儿家长患儿术后只能进温凉流质饮食,不可进食较热或带渣和较硬食物,并用汤匙或唇腭裂专用奶瓶喂食。
(四)健康指导1.术后2~3周进食流质(使用汤匙或唇腭裂专用奶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4周后可进普食。
2.遵医嘱复诊,不适随时就诊。
3.腭裂修复术后,需向患者家属说明,尚需进行语言训练,使患者的发音得到逐步完善。
4.术后3个月建议患儿吹口琴、吹气球等加强腭咽闭合功能。
四、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护理常规腮腺为浆液性腺,分为深叶及浅叶,腮腺导管长约5~7cm,由浅叶前缘发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腮腺多形性腺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肿块。
良性肿瘤即使体积巨大,也不出现面瘫症状。
恶性肿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
治疗上以手术为主。
(一)术前护理1.颌面外科术前护理。
2.术区皮肤准备:患侧腮腺区发际上三横指(约3~5em)、耳屏前区备皮。
3.饮食指导:建议术前一日晚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
在禁食期间需注意患者有无低血糖、脱水等异常现象,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二)术后护理1.体位:麻醉期后取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有利于伤口引流,减轻头部肿胀,减轻疼痛。
2.饮食:术后一日起进食半流质饮食,第4日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术后3个月禁食酸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唾液的分泌,预防涎瘘并发症的发生。
3.伤口引流护理:术后伤口留置橡皮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3~5天。
需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
拔除负压引流管后,注意观察患者腮腺区肿胀、疼痛情况。
(1)当负压引流管流出大量清亮液体时,提示有涎瘘发生。
涎瘘已发生或疑有发生时,协助医生拔除负压引流管,并予局部伤口加压包扎2周。
向患者宣教涎瘘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因此导致的紧情绪。
遵医嘱给予饭前30分钟口服阿托品O.3m9,每日3次,观察患者用药后唾液分泌情况。
(2)观察加压包扎松紧度是否适宜,松紧度以颌下伸进一指、口度一横指为宜,如不影响呼吸尽量保持。
(3)因加压包扎可能会引起患者头部胀痛,鼓励患者诉说并耐心向患者解释加压包扎的必要性。
(4)观察有无面神经损伤的表现,如面神经损伤致患者眼睑不能闭合,睡眠时应给予患眼涂抹金霉素眼膏保护角结膜,以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遵医嘱给予维生素Bl、维生素Bl2等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面肌功能训练,以帮助尽快恢复面神经功能。
(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疾病知识的解释工作,引导患者以平稳的心态应对现实,积极帮助患者进行恢复面神经功能的训练,并不断让患者看到训练恢复的成果,增加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
(三)术后健康教育1.腮腺术后3个月禁食酸、辣刺激性食物。
2.出院后继续面肌功能训练。
3.指导患者了解肿瘤复发的临床表现,进行自我监护。
4.指导患者掌握心理调节技巧,保持情绪稳定,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法,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5.遵医嘱术后3个月、半年复诊,出现不适应随时就诊。
五、牙颌面畸形矫治术护理常规牙颌面畸形是由于颌骨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上的异常,上下颌骨之间以及颌骨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位置关系异常。
正颌外科采用口入路的手术方式,包括移动颌骨,改变咬合关系和单纯以改善面形为目的的截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