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带状疱疹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分别选择更昔洛韦以及阿昔洛韦药物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表现出的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8月收治的5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带状疱疹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开展带状疱疹疾病治疗工作期间,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完成治疗;观察组(26例):开展带状疱疹疾病治疗工作期间,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完成治疗;最终就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止疱时间、平均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用药安全性等展开比较。
结果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65.38%)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96.15%)提高程度极为明显(P<0.05);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止疱时间、平均止痛时间与结痂时间等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改善程度极为明显(P<0.05)。
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3.85%)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同选择阿昔洛韦药物进行比较,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于带状疱疹疗效提高、止疱时间缩短、平均止痛时间缩短与结痂时间缩短几方面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为带状疱疹预后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充分确保。
关键词: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带状疱疹作为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中之一,带状疱疹疾病的出现,表现出的影响程度以及传染程度均较为显著。
当前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以往主要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加以施治,但是药物在应用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症状才能够有所缓解[1]。
本文将明确最佳药物取代阿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说明更昔洛韦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8月收治的5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带状疱疹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岁~31岁,平均年龄为(25.93±1.2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4天~15天,平均病程为(6.95±1.25)天;观察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32岁,平均年龄为(25.96±1.2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5天~16天,平均病程为(6.99±1.03)天;对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展开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于带状疱疹治疗期间采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分析其疗效。
方法:研究以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92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一组45例予以阿昔洛韦治疗,一组47例予以更昔洛韦治疗。
结果:更昔洛韦组患者疱疹消散用时、疼痛改善用时、结痂用时均显著短于阿昔洛韦组用时,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更昔洛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阿昔洛韦组,差异均衡(P>0.05)。
结论:阿昔洛韦及更昔洛韦于带状疱疹治疗中均有积极导向,更昔洛韦有效机制及安全机制更佳。
【关键词】带状疱疹;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疗效;安全性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临床针对带状疱疹病理机制及治疗需求,多予以药物治疗,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抗病毒治疗,改善皮损情况,加速结痂[1]。
随着临床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临床药物疗效探究不断深入,临床于带状疱疹治疗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选取最佳适配的治疗方案。
现本研究笔者特收集92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药物疗效分析,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以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92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一组45例,一组47例,统计校验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衡(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n,±s]组别n男/女发病年龄中数病程中数阿昔洛韦组4524/2035.68±1.425.16±0.18更昔洛韦组4725/2236.02±1.395.21±0.17纳入标准:(1)92例分析指标均满足《感染性皮肤病诊治指南-带状疱疹篇》[2]对疾病的评估依据,伴有典型的皮损样改变,病程均在1周内,为初诊患者,既往未采用抗病毒、镇痛药物治疗;(2)患者均对研究项目知情,获伦理批准后实施研究。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观察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观察
林新瑜;王尚兰
【期刊名称】《医学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对照组。
治疗组每日静滴更昔洛韦200mg,对照组每日静滴阿昔洛韦750mg,共7天,用药前和用药后定期观察,记录,计算疗效指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促进结痂、减轻疼痛、完全止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林新瑜;王尚兰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0.5
【相关文献】
1.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 袁朝辉;
2.阿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观察 [J], 孔令荣
3.阿昔洛韦与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观察 [J], 徐军;王晶;王卫;李新梅
4.阿昔洛韦单用与联合小剂量糖类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观察 [J], 徐纲
5.阿糖腺苷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观察 [J], 丁丽; 褚国弟; 冀燕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摘要】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治疗水痘的药物中,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是常用的药物。
本文旨在比较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治疗水痘中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
研究发现,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治疗水痘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更昔洛韦在减少疱疹疼痛和加速疱疹愈合方面表现更好。
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副作用和安全性上也有所不同,具体优劣势需要进一步探讨。
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治疗水痘中各有优势,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关键词】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水痘,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副作用,安全性,优劣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痘,又称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症状包括发热、皮肤疹和水疱等。
水痘在儿童中特别常见,但也可在成年人中发生。
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是两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水痘和带状疱疹疾病中被广泛应用。
这两种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针对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是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虽然这两种药物都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选项,但它们可能会在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药物的表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治疗水痘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
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都是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水痘和其他疱疹病毒感染。
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比较研究,评估这两种药物在水痘治疗中的优劣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临床试验和研究的比较分析,探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水痘治疗中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改善水痘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75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带状疱疹),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阿昔洛韦(对照组)以及更昔洛韦(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更昔洛韦)治疗后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情况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阿昔洛韦),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
结论综上所述,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带状疱疹;疗效和安全性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发展,目前患带状疱疹的人数不断增加,该病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皮肤疾病,通常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部分患者在治愈后,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患者的脊髓神经中,待到患者免疫力低下时,病毒会再一次复发、生长。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集簇性疱疹,并伴有疼痛,如不及时治疗,将给患者身体以及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也给其家庭乃至社会都造成一定的负担【1】。
有相关研究调查表示,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该病,为了研究其具体疗效,我院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详情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带状疱疹),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
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最高年龄以及最低年龄分别为38岁、21岁,平均年龄为(28.31±3.54)岁。
观察组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最高年龄以及最低年龄分别为37岁、20岁,平均年龄为(28.31±7.54)岁。
两组患者男女之比以及平均年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11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观察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
治疗10 d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所需的时间。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较阿昔洛韦抗病毒作用强、见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并减轻患者的疼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yclovir and fam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0 to July 2012 were select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55 patien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famciclovir,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yclovir.After 10 days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the time of ended blisters,crusting,pain,recover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time of ended blisters,crusting,pain,recov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cyclovir,antiviral effect of famciclovir is strong,quick,an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Key words] Acyclovir;Famciclovir;Herpes zoster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均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常用药,本文探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93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更昔洛韦静脉滴注,100 mg/次,2次/d;对照组行阿昔洛韦静脉滴注,25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以1周作为1治疗疗程。
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在临床治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相对于阿昔洛韦而言,更昔洛韦有着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安全性强,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带状疱疹;临床治疗在临床当中,更昔洛韦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对带状疱疹患者产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我院对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93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当中的4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93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患者当中,男21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18~61岁,平均年龄为(42.19±15.53)岁;患者病程约为3~14 d,平均病程为(4.97±1.29)d;有15例患者的皮损位于腰、腹部,有11例患者的皮损位于胸背部,9例患者皮损位于头颈部,7例患者皮损位于四肢,4例患者皮损位于骶骨部位。
对照组47例患者当中,男23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17~63岁,平均年龄为(43.17±14.49)岁;患者病程约为2~13 d,平均病程为(4.97±1.29)d;有13例患者的皮损位于腰、腹部,有11例患者的皮损位于胸背部,6例患者皮损位于头颈部,12例患者皮损位于四肢,5例患者皮损位于骶骨部位。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5.7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阿昔洛韦相比,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更明显,症状缓解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临床疗效带状疱疹是医院常见的皮肤病,属于群集性水疱。
患者皮疹位置处常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的治疗效果较佳,临床疗效较高,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我院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分两组给予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治疗,其中泛昔洛韦的疗效更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1-81岁,平均(45.17±8.49)岁;病程0.5-15d,平均(6.11±1.62)d;皮损位置:下肢1例,上肢13例,臀部1例,胸背部8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9例。
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83岁,平均(46.20±7.93)岁;病程0.5-14d,平均(6.07±1.57)d;皮损位置:下肢2例,上肢11例,臀部1例,胸背部7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1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于皮损部位涂上适量的炉甘石洗剂,同时应用维生素B12与B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5T16:09:00.2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8期作者:向彩星曾小红曹永千
[导读] 同选择阿昔洛韦药物进行比较,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
(澧县人民医院湖南澧县 4155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带状疱疹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分别选择更昔洛韦以及阿昔洛韦药物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表现出的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8月收治的5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带状疱疹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开展带状疱疹疾病治疗工作期间,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完成治疗;观察组(26例):开展带状疱疹疾病治疗工作期间,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完成治疗;最终就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止疱时间、平均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用药安全性等展开比较。
结果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65.38%)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96.15%)提高程度极为明显(P<0.05);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止疱时间、平均止痛时间与结痂时间等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改善程度极为明显(P<0.05)。
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3.85%)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同选择阿昔洛韦药物进行比较,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于带状疱疹疗效提高、止疱时间缩短、平均止痛时间缩短与结痂时间缩短几方面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为带状疱疹预后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充分确保。
关键词: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带状疱疹
作为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中之一,带状疱疹疾病的出现,表现出的影响程度以及传染程度均较为显著。
当前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以往主要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加以施治,但是药物在应用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症状才能够有所缓解[1]。
本文将明确最佳药物取代阿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说明更昔洛韦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8月收治的5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带状疱疹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岁~31岁,平均年龄为(25.93±1.2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4天~15天,平均病程为(6.95±1.25)天;观察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32岁,平均年龄为(25.96±1.2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5天~16天,平均病程为(6.99±1.03)天;对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展开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带状疱疹疾病治疗工作期间,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完成治疗;观察组:开展带状疱疹疾病治疗工作期间,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完成治疗;对于对照组阿昔洛韦药物,以5毫克/千克的用药剂量对带状疱疹患者展开静脉滴注工作,保证1次/8小时的滴注频率[2]。
对于观察组阿昔洛韦药物,以250毫克的用药剂量对带状疱疹患者展开静脉滴注工作,保证2次/天的滴注频率[3]。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施治后的带状疱疹患者,表现出的皮疹症状以及疼痛症状均消失;显效:施治后的带状疱疹患者,表现出的皮疹症状以及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有效:施治后的带状疱疹患者,表现出的皮疹症状以及疼痛症状均获得缓解;无效:施治后的带状疱疹患者,表现出的皮疹症状以及疼痛症状均未获得缓解[4]。
1.4 观察指标
就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止疱时间、平均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用药安全性等展开观察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带状疱疹患者用药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疱疹用药疗效)组间比较以%形式完成X2检验,计量资料(止疱时间等)组间比较以形式完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疱疹用药总有效率对比
同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65.38%)加以对比,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结果(96.15%)提高程度极为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以往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施治期间,以阿昔洛韦药物应用较为常见,但是此种药物于疾病治疗时间方面,相对较长,并且临床疗效呈现出相对较低的特点,无法确保患者于短时间系列疱疹症状可以有效恢复,对此确定最佳药物取代阿昔洛韦药物完成带状疱疹疾病治疗意义显著[5]。
作为合成型药物其中之一,更昔洛韦药物在应用后,同阿昔洛韦药物进行比较,对于带状疱疹患者表现出的病毒复制可以进行显著抑制,从而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后,表现出的抗病毒效果尤为显著,并且可以将用药时间以及显效时间显著缩短,从而获得显著带状疱疹疾病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完成疾病治疗的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同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完成疾病治疗的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比较,在提高带状疱疹疗效、缩短患者止疱时间、平均止痛时间与结痂时间几方面,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获得明显效果,并且未表现出显著用药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对阿昔洛韦用药安全性做出充分保证,从而证明选择阿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合理选择更昔洛韦药物对带状疱疹患者施治,对于患者带状疱疹疗效提高、止疱时间缩短、平均止痛时间缩短与结痂时间缩短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为带状疱疹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双重改善做出充分保证,体现出更昔洛韦于带状疱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90-1691.
[2]张津玮,张小宝,崔吉正等.皮内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6,30(6):566-569.
[3]徐正梅,李保兰,夏雨等.氦氖激光并伐昔洛韦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96例的疗效影响[J].激光杂志,2014,9(4):54-55.
[4]徐晓巍,王金忠.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后遗神经痛及IL-6、IL-10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11):55-57.
[5]刘妍,赵梦楠,韩杰等.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治疗三叉神经I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8):58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