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
全省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疑难问题及答复

全省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疑难问题及答复一.地基基础1.1 .因基础持力层较好,裙房部分(独立基础)不设臵地下室底板,该怎么处理1.1 答:满足防水要求。
1.2. 载体桩适用于建筑物的何种结构型式,房屋高度?1.2 答:参见武汉市夯扩桩设计施工技术规定。
WBJ8-971.3. 试桩标准不明确,甲方与设计院一般皆定为3根(不管桩径等之差异)1.3 答:参见建筑地基及桩基检测技术规定 DB42-269-20031.4. 房高≥75m采用预应力管桩者,是否需见论证文件后方能出审图合格报告。
1.4 答:是。
1.5. JGJ94-2008中桩顶箍筋加密区不分大桩小桩均用5d控制不合理,应该有所区分。
1.5 答:按规范执行。
1.6. 挤土桩中的饱和粘性土,宜有明确界定(饱和度控制在多少?饱和性粘土层在桩身土层中占多少比例时应按饱和粘性土控制桩间距)。
1.6 答:规范未查到,建议Sr>95%。
平均层厚>3m考虑。
1.7. 联合基础的顶板面配筋最小配筋按0.15%,或是0.2%?1.7 答:按0.15% 。
1.8. 异形承台,即承台平面非规范的标准平面,一般不能按规范公式进行配筋计算,设计院一般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应明确规定。
1.8 答:按柱边延长线的截面计算弯矩,剪力。
1.9. 规范GB50011-2010第6.1.14-2条中,其要求为‚宜‛,考虑到外围回填土的侧限作用,是否一定要执行。
1.9 答:一般设计顶板与周边墙相连(车道除外)。
1.10. 摩擦起主要作用的嵌岩桩,如何界定其端承型桩或摩擦型桩。
1.10答:按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荷载的传递特征,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类。
其中摩擦型桩又分别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型桩又分为端承型和端承摩擦桩.摩擦桩:桩顶荷载全部或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如长径比大于100的超长桩。
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较大,但不大于30%的桩。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

5 框架结构电梯井四角混凝土柱是否明确必须参加框架整体计算?
答:当电梯井四周布置梁承受竖向荷载,电梯井四角混凝土柱仅是构造设置时,该柱不参加框架整体计算。当电梯共角柱作为框架梁的支承柱,应参加整体计算。此时该柱截面尺寸与构造须满足抗震规范对框架柱的有关规定。
6 框架结构计算时,关于底层柱计算高度问题,应从基础顶面算至一层高度。从审查计算书情况看,取法较多,有的取值为底层层高十500mm,或取值为底层层高,或取值为底层层高十1500mm等等,当然这要看地面约束情况。但到底取值多少为宜?
答:施工图结构审查应要求设计提供荷载计算,并补充必要的计算过程。
15 底框-剪力墙结构,框架底层层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小于等于 4.5m,是指二层楼面至基础顶面,还是至±0.00处?或是至室外地面?
答:《建筑抗恁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7.1.3条规定,对底框房屋的底层层高作了限制,底层层高是指室内地面标高至二层楼面标高之间的高度。层高与计算高度对于底层是不同的。
答:可以。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表7.3.11,也可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表5.1.3弹性方案取值。
8 梁侧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不宜大于200mm的要求,而PKPM软件出图时,较多情况出现纵向构造钢筋间距大于200mm。是否需要人工修改?
答:这是剪力墙开洞如何建模的问题。当洞口较小,剪力墙具有整体墙截面工作特点时,应先输墙,再在墙段上设洞口;当开洞较大,使得洞口以上的梁的跨高比大于5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提出此梁按框架梁设计,则各墙段成为独立工作的墙段,此时计算建模应先设节点再分段设墙与梁。
【结构设计知识】审查机构结构专业施工图技术交流问答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大家能够下载学习!此行文字能够删除。
【精选结构设计知识】审察机构结构专业施工图技术沟通问答审察机构结构专业施工图技术沟通问答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的保护层做法有两种:50厚挤塑板或砌120厚砖墙。
结构设计能否需要参加选择?答:考虑对主体结构地下室侧限的影响,需采纳抗压强度较高的挤塑板。
各设计院对高规条的理解有不一样,有的只在基层轴压比超出规定值的墙肢按规范规定设置拘束边沿构件,能否能够?答:个别墙肢轴压比超限值,宜调整截面尺寸,部分墙肢轴压比超限值时,宜按规范设置拘束边沿构件。
3.对于《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问题1)强迫性条则条有关钢梁钢柱的相对挠度和绝对挠度的规定,在《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有较大的放宽,怎样审察?2)强迫性条则条、条规定:横梁与立柱、立柱与角码应采纳螺栓或螺钉连结。
但在实质工程中,有的部分采纳焊接、甚至已建成的工程采纳全焊接,怎样审察?3)有的石材幕墙用于7度地域高度超100米的建筑,高出本规范合用范围,审察怎样掌握?答:(1)能够按《建筑幕墙》GB/T21086-2007履行;2)按规范履行,不宜所有采纳焊接。
3)高出规范合用范围的,宜进行专项论证。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47的31项次理解:超出45米的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应取?答:按《高规》附录B履行;有风洞试验报告的工程按风洞试验参数和规范包络设计。
近几年浮现出一些新的结构计算软件如STRAT等,在实质应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审察时怎样掌握?答:宜采纳其余软件进行校核。
6.地基规范对静载试桩中的桩间距要求(不该小于4d和2米),多半工程难以知足,怎样掌握?答:宜履行现行规范。
抗浮设计审察应着重哪些方面?答:应依据岩土工程勘探查报告,并考虑地形、地貌特色、自备井封闭等要素,判断设计抗浮水位选用的合理性。
除此以外,还需考虑以下特别状况:1、坡地建筑当地下水埋置较深时,需考虑雨季连续降雨地面水滞留对地下室的不利影响。
结构施工图审查技术问题

答:双柱、多柱联合基础应根据柱距和内力大小进行计算,当计算需要时, 应设计为梁式基础或双向配筋旳板式基础。
11、大底盘(地下室)上建多栋高层,高层四面设沉降后浇带是否需要执 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3第5.3.10条要求(5.3.10在 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应该按照上部构造, 基础和地基旳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
答:大底盘上多栋建筑,四面设沉降后浇带后仍为一种构造单元,应执行 GB50007-2023第5.3.10条要求。
二(12、13) 12、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不合用整体基础差别沉降和倾斜值旳计算,(同一 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小高层),差别沉降和倾斜值旳计算应用何种 措施很好?多种参数旳取值应注意哪些问题?
0.35KN/m2(雪荷载) 0.50KN/m2(不上人屋面)怎么取值? 答:根据《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50009-2023第4.3.1条要求,雪荷载参 加屋面荷载组合,但不应与屋面均布活荷载同步组合;按第4.4.3条要 求,多种组合取大值旳原则, 对于门式刚架:当受荷水平投影面积不小于60m2时,活荷载原则值取 0.35KN/m2;不不小于60m2时取0.50KN/m2。 排架构造:屋面活荷载取0.50KN/m2。
三(6、7) 答:《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JGJ3-2023第6.2.4要求:抗震计 算时,框架柱旳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中柱按单偏压还是双偏压计算,应根据框架柱旳实际受力情况拟定。
7、高层建筑是否要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 程》JGJ3-2023中第5.1.8条要求:当楼面活荷载不小于4.0KN/㎡时, 应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旳梁弯矩增大系数,是否能够了解不不小 于等于4.0KN/㎡时能够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同步计算中梁弯矩增 大系数仍取1.0?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指导(结构专业)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指导(结构专业)2021年苏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指导(结构专业)第一章荷载1.1对于工业建筑:(1)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如何取值?(2)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如何取值?答:(1)按《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第4.2.7条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D中未列出的工业建筑,可以按工业建筑生产的产品比照示例进行取值;如未明确生产产品的工业建筑,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2)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其组合值系数为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当活荷载不大于10kN/㎡时可取不小于0.7,活荷载大于10kN/㎡时可取不小于0.8。
1.2轻型门刚结构风荷载作用目前是否需要执行《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JGJ/T481-2019)相关条文?答:轻型门刚结构风荷载作用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执行。
1.3太仓地区的基本风压(50年重现期)是否需按0.5kN/㎡取值?答:太仓港区等邻近上海市区域及按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位于0.50kN/㎡等值线附近区域应取0.50kN/㎡;太仓其余区域可按不小于0.45kN/㎡取值。
1.4部分设备机房根据设备专业提资其设备荷载较小,其活荷载标准值是否必须按GB50009-2012表5.1.1条取7.0kN/㎡?答:《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中有明确规定的,应按规范条文执行,通风机房、电梯机房活载应按表4.2.2条取值为8kN/㎡;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实际设备荷载进行计算。
1.5幼儿园走廊、门厅的活载应取2.0kN/㎡还是3.5kN/㎡?答:一般情况下按《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表4.2.2第10项执行,人流密集时按表5.1.1第11.3项执行。
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20问-2019年精选文档

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20问说明:文中《荷载》、《高规》、《抗震》、《基础》、《桩基》分别指国家现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一、关于荷载取值1问:《荷载》(5.5.1)条文解释中,关于地下室顶板、高低跨结构低跨屋面等部位需要运输堆放大量建筑材料与施工机具,施工活荷载一般不小于4.0kN/m2,此条是否按强条处理?答:不按强条,施工中可采取临时加强措施处理,且可以根据情况扣除尚未施工的建筑地面做法与隔墙荷载的自重。
2问:《荷载》(5.1.1)条,学校建筑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类别不足,仅列出笼统列出教室为2.5kN/m2,其它如电化教室、微机教室、舞蹈教室、体育活动教室等类别该如何取值?答:5.1.1条文说明将民用建筑的标准值分为七个档次,“对于表5.1.1未列出的项目可对照上述类别和档次选用”。
因此可以分别取值为2.5kN/m2、 3.0kN/m2、4.0kN/m2、4.0kN/m2。
二、规范条文尺度的把握3问:规范条文中的“宜执行”(有些是大标题为“应执行”、小标题为“宜执行”),审图时如何把握?有些设计人员认为“宜”就可以不执行,合适吗?答:“宜执行”理解为有条件时应执行;没有条件或条件受限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可以不执行;实际条件优于条文规定时可以不执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时应按“应执行”处理。
4问:《高规》10.2.1条文说明中,“对仅有个别构件进行转换的结构”仅按转换结构进行构件设计,即不定义为复杂高层,“少量”如何掌握尺度?答:不落地剪力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面积的10%(X、Y两个方向均满足),且不加大扭转不规则。
5问:体型收进仅顶部两层,算复杂高层吗?层数占多少比例才算?答:顶部收进以后的小塔楼的结构宽度为b、高度为h,当h/b>1时,按复杂高层设计。
6问:《抗震》(3.4.1)条文说明,(表1)结构特别不规则举例中,扭转偏大的“较多楼层”如何掌握?答:“较多楼层”指裙房以上总层数20%的楼层及三层。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讨论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讨论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讨论1、什么样的结构专业施工图才算完整?答:一套完整的结构专业施工图除满足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外,还要满足以下条件:(1) 是指导施工的设计文件,施工单位和监理能按照图纸准确地实现工程师的设计意图。
(2) 让审查工程师能明白无误的了解与结构设计相关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在设计总说明中注明风荷载和雪荷载的取值、场地土的类别、抗震设防烈度等。
(3) 让业主明白该楼房在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如在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楼面允许的装修荷载”等。
2、现阶段结构专业在施工图审查中的把握尺度是什么?答: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的目的就是保证房屋结构在设计寿命内的安全性,对结构的经济性一般没有要求。
例如: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本应是四级而设计人为提高到三级,这是允许的。
但是反过来,如果抗震等级本应是三级的框架而设计定为四级则是违反了强条。
3、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结构设计总说明是整套施工图的纲领性文件,该部分违反强条的概率占总数的70~80%,所以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常易出现的问题是漏写或错写了以下内容:(1) 设计使用年限(一般是50年)GB50068-2001: 1.0.5(强条)(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般是二级)GB50068-2001:1.0.8(强条)(3) 基础设计等级(甲、乙、丙级)GB50007-2002: 3.0.1桩基安全等级(一、二、三级)〔一般≥20层为一级〕JGJ94-94 :3.3.3(4) 肇庆市的设防烈度为6度。
GB50011-2001: 1.0.2、1.0.4(强条)医院,学校提高一级。
(5)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一般为丙类一般商住楼)GB50011-2001: 3.1.1(强条)(6) 建筑的场地类别(Ⅰ、Ⅱ、Ⅲ、Ⅳ类)―――根据地质资料确定GB50011-2001: 4.1.6(强条)(7) 楼、屋面设计荷载―――根据建施工图具体使用功能确定GB50009-2001:4.1.1 4.3.1(强条)①应注意二次装修荷载。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一荷载1.1厂房车间楼面荷载。
施工图一般没有工艺流程图,建筑图上也没有用途说明,结构计算选用2.0~2.5KN/m2。
设计取值很难界定,如何解决?答:厂房类型较多,楼面荷载差异较大,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慎重考虑,建筑图上没有用途说明,属设计文件深度不足。
结构设计说明中应写明设计取用的荷载和根据,审查时,荷载取值以计算书为准(该使用荷载应得到业主认可)。
1.2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结构)篇中,表2.1.2.5“楼面活荷补充”,是否应视作强制性条文严格执行?答:强制性条文应以2002年8月30日建标[2002]219号文和2004年8月23日建设部令134号明确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为依据,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结构)在其前言中,对如何使用该书有很明确的说明。
“楼面活荷补充”属荷载规范的细化,应予贯彻执行。
施工图审查按“建议”提出,不作为强制件条文要求。
1.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第4.1.1条楼梯荷载取值中,消防疏散楼梯如何理解和确定?答:《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表4.1.1第11项消防疏散楼梯是指当人流可能密集时的楼梯,一般是指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楼梯。
其荷载取值一般不小于3.5KN/m2,多层住宅楼梯活荷载可取2.OkN/m2。
1.4 砌体结构中,顶层(阁楼层)上的露台是否必须考虑高低屋面相邻时,较低屋面应考虑4 kN/m2的施工荷载?若未考虑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还是强制性标准? 答: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其使用荷载,施工荷载应为施工阶段验算采用,施工时由施工方采取可靠施工措施。
未考虑,不违反强制性条文或强制性标准。
1.5 办公楼或卧室等活载小于2.5KN/m2,出挑部位活荷载取值是足否必须按阳台取值?答:办公楼或卧室挑出部位活荷载可不按阳台取值,但在具体的设计工程中,有可能出现人员密集情况时,可参照阳台活荷载取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总信息文件中上下楼层间偏心率E0x、E0y ,应控 制偏心率多少?
答:各层偏心率E0x、E0y 与上下楼层间无关。当偏心率达20%时应注意扭转 位移指标,控制其扭转效应。
6、GB50011-2010第3.4.2条中只规定了侧向刚度不规则的条件,但没有规定层 刚度比值的下限,对底层层高较高的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宜给出层刚度比值 的下限,一般控制不小于上一层的1/2,是否妥当?
答: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 响予以折减。
此规定是从概念设计角度出发考虑非承重墙体的不利影响,无论多、高层 设计时,非承重墙体采用填充砖墙以外的轻质墙体时,设计人员可参照JGJ32002第3.3.17条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内容酌情考虑。
26、框架结构中应对框架角柱考虑‘双偏心受压及内力调整’问题,设计单位 的计算书未能反映,而设计人员自称已作考虑,审查竟见如何界定。
答:设计人员提供的结构计算书及附图JZ标识应能反映框架角柱的有关信息。
9、GB50011-2010表6.1.2,大跨度框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若顶层为大跨,是 仅提高顶层吗?
答:GB50011-2010表6.1.2中,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分为框架和大跨度框架(跨 度≧18米),大跨度框架抗震等级高于普通框架,目的是保证“强柱若梁”的 结构设计概念,防止柱端先与梁端出现塑性铰。因此,若顶层为大跨,可不提 高顶层大跨度框架抗震等级,需采取加强措施,参照高规4.4.6条执行。
答:该问题2009结构专业疑难问题问答中已有回答。 7°、乙类抗震设防的建筑按8°采取抗震措施中,已包含了III类场地,
0.15g区提高至8°的抗震构造措施,故不需重复提高至9°。
13、JGJ3-2002第5.1.12条体系复杂,结构布置复杂,应采用二个不同的力学模 型进行计算比较,何谓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
2008年审图技术问答P9,TAT与SATW可以作为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 2010年省审图技术问答P109,按建质(2008)216号3.5.2条规定,两种不 同的计算程序,应为不同的力学模型,不同的编制单位编制的程序。请问应执 行哪一条?
答:应按建质(2008)216号第3.5.2条第7款第1项规定执行。
答:底层和二层可按一层进行计算比较,取最不利包络进行设计。 跃层可叠加进行计算比较,取最不利包络。 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变形实际情况。
15、主体结构顶部出屋面的小塔楼是否应按一层建入模型?该层各项计算指标 和构造要求是否必须按主体要求执行?(有时梁上起柱,截面无法满足)。
答:按GB50011-2010第3.6.4条执行。 结构抗震分析时,应按照楼、屋盖的平面形状和平面内变形情况确定为刚
性、分块刚性、半刚性、局部弹性和柔性等的横膈板,再按抗侧力系统的布置 确定抗侧力构件间的共同工作并进行各构件间的地震内力分析。
刚性、半刚性、柔性横膈板分别指在平面内不考虑变形、考虑变形、不考 虑刚度的楼、屋盖。
20、 《多高层钢筋砼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计算例》(李国盛著)中提 到“对于多个塔搂仅通过地下室连为一体,地上无裙房或有局部小裙房但不连 为一体的情况,一般不属大地盘多塔楼结构。”有些高层住宅,地下室不设缝, 上部设伸缩缝,是否可不判为多塔结构?
答:对于多个塔搂仅通过地下室连为一体,地上无裙房或有局部小裙房但不连 为一体的情况,是否判为多塔结构,要看地下室主楼相关范围的侧向刚度与上 部结构底层侧向刚度之比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 构的嵌固部位。
问题1)该建筑分为三区段:设缝分开的裙房,主楼三层上、下。高层1-3 层为商场的仓库设防类别无需提高。
问题2)该建筑分为三区段:设缝分开的裙房,主楼三层上、下。高层1-3 层为商场若该区段建筑面积超过17000㎡或营业面积超过7000㎡,该区段设防 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
12、设防区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Ⅲ类场地,地震加速度0.15g,在确 定抗震构造措施时,按《抗规》第3.3.3条宜按8°,此时是否需要考虑其为乙 类设防,再提高至9°构造?
21、底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顶部架立钢塔桅结构(如:电视塔、无 线电塔等),是否认为是超规范设计?提交抗震专项审查?
答:应依据具体情况专项设计,需进行至少二次以上分别计算,不认为是超规 范设计,不需提交抗震专项审查。
22、相同的建筑结构,在Ⅲ类场地中的底部剪重比满足规范要求,在Ⅱ类场地 中不能满足规范要求,①是何原因?②Ⅱ类场地中的结构是否需重新调整结构 以满足最小地震剪力要求?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
第三章 结构布置与计算
3、GB50011-2010第3.4.3.3条“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能否给一个量的 数值。同样第3.4.4.1.1)“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制”。
答:详抗震规范GB50011-2010的条文说明。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 GB50011-2010表5.5.1规定限值的0.4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 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10、GB50011-2010第14.1.4条“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6、7度 时不应低于四级”。6度、7度时抗震等级没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如何区分?
答:按规范执行。
11、抗震分类设防标准GB50223-2008第6.0.5条文中“一个区段”如何理解? 请看下面两个相关问题:1)高层与裙房虽然设缝,但1-3层与裙房相通,裙房 为乙类建筑(大卖场),高层3层以上为住宅,1-3为大卖场的仓库,问高层13层设防类别要提高吗?【仓库无密集人流,可不提高。】2)另一个工程:高 层与裙房虽然设缝,但1-3层均为商铺,且相互连通,裙房为乙类建筑,问高 层1-3层设防类别要提高吗?
8、GB50011-2010第6.1.5条,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 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此 条在条文说明中解释到“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的单跨框架,可不作为单跨框架 结构对待”,请问这个“局部单跨框架”所占该方向框架的比例是在多大范围 时较为合适,审图时如何把握?既然整个建筑允许局部有单跨框架,单跨框架 部分如何采取加强措施?
答:GB50011-2010附录M,允许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化设计,提高竖向构件的 抗震能力是正确的。
19、GB50011-2010将大丰市的设计地震分组由第一组调整为第二组,而东台市 内部分乡镇与大丰相连,其抗震设计烈度与大丰相同,请问这些乡镇的设计地 震分组是否也要由第一组调整为第二组?
答:GB50011-2010附录A仅提供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抗 震设计所采用抗震设防烈度,对乡镇,该参数可按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 参数区划图执行。
答:区段指:1)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 2)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3)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 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当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包括商住楼或综合楼,其划分区段按比照 原则确定。例如,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群楼(不设缝分开)或下部的商业区 段,商业区段建筑面积超过17000㎡或营业面积超过7000㎡,下部商业区段为 重点设防类,而上部区段可以不提高设防类别。
17、地下室外墙如何合理建模?计算层刚度比时是否应计入地下室外墙? 答:可视剪力墙实际布置情况,可按相关范围不大于20.0M来掌握。
18、﹄形平面的多层建筑,幼儿园7°设防三级框架,B=21.5、Bmax=31.3,B 》0.3Bmax,超限较多,平面不规则,设计单位补充中震弹性计算――水平地 震力影响系数,按小震的3倍0.04×3=0.12输入,框架等级四级,其结果梁柱 配筋较多遇地震大了很多,设计图纸最后采用竖向构件(砼柱)按中震弹性配 筋,水平构件(砼梁)仍按小震计算配筋,“体现强柱弱梁”,请问是否正确?
答:妥当。(条文说明)
7、GB50011-2010第6.1.5条,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 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当整栋建筑到顶层抽柱做成单跨,仅留边榀或者仅留一 至二开间不抽柱,是否判为单跨框架结构,对于几幢教学楼间经常采取单跨框 架连廊相连接的方式,是否允许?
答:整栋建筑到顶层抽柱形成顶层单跨框架,仅留边榀或者仅留一至二开间不 抽柱,可不判为单跨框架结构;对于几幢教学楼间经常采取单跨框架结构连廊 相连接的方式, 允许但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加强。
“两种不同的计算程序”是指两个不同软件编制单位编制的程序,同时应尽可能选择两 种计算模型不同的程序。
14、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底层多开间门厅挑空无板,开洞范围超出JGJ3— 2002第4.3.6条,有的甚至形成楼板断开无连接,此种结构应该如何建模计算 ?仅采用SATWE结构计算软件是否合适?
高层剪力墙结构最近时兴复式户型,户型局部多个空间为跃层楼板开洞, 且逐层错位交替布置。该房屋结构楼层应如何确定?如何建立计算模型?
面有效高度之比值(H0/2h0)。框架柱剪跨比计算时MC、VC为荷载基本楼与单层纯地下车库相连,且地下车库的顶 板标高与塔楼结构层标高相差超过塔楼梁高时,结构计算是否考虑塔楼周围地 下车库的影响?
答:此情况为±0.00处错层,应按错层结构要求采取措施,结构计算考虑塔楼 周围地下车库的影响。
答:主体结构顶部出屋面的小塔楼应按一层建入模型,该层各项计算指标和构 造要求应按实际情况和相应结构类型采用不同控制指标和构造区别对待。
16、平面大开洞后形成小夹层,如何合理建模?层刚度比、层间位移比、抗剪 承载力等指标如何看?
错层房屋用PKPM建模计算后,层刚度比、层间位移比、抗剪承载力等不符 合实际情况,如何处理?
25、JGJ3-2002第3.3.17条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有明确的量值 范围,对于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这个量值范围如何视具体情况确定?多层 建筑结构规范对于周期折减系数没有取值范围,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 术措施》(2003年版)对周期折减系数有明确的量值范围,又不能作为审图的 依据,审图中应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