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发表者:李恩耀8854人已访问1、头部控制训练此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为改善功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做好准备.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动作,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诱导抬头.抬头训练应在俯卧位,仰卧位和坐位交替进行.(1)、俯卧位抬头训练患儿用前臂支撑身体.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部前方,用颜色鲜艳,可发光或发声的玩具吸引患儿,同时对患儿说:“抬头,抬头”.若患儿不主动抬头,训练人员可用手指叩击患儿颈后,诱导其抬头.患儿俯卧在楔形垫或枕头上,把较高的一侧垫在胸下.患儿双腿伸直,双手前伸.将玩具放在患儿头部前方或上方,鼓励患儿抬头看玩具,并伸手抓玩具.(2)仰卧位抬头训练患儿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当患儿的头稍有后仰时停止.(3)坐位头部控制训练患儿双腿分开,坐在训练人员的大腿上.训练人员面向患儿,取双腿屈曲坐位,通过与患儿游戏,使患儿练习抬头,低头和转头.2、翻身训练通过多种方法训练患儿翻身,可扩大患儿的活动范围,为爬做好准备.(1)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双手交叉,握住患儿的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侧卧位,并同时说:“翻身”.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的前方.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并同时说:“翻身”.(2)由上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位,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顶上方,诱使头转向要翻转的一侧.双手分别握住患儿腕关节和肩部,辅助患儿用上肢带动其身体转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同时说:“翻身”.(3)用玩具吸引翻身训练患儿仰卧.训练人员用颜色鲜艳,可发声或发光的玩具吸引患儿转头,伸手抓玩具,诱导其翻身.同时说:“转头,伸手抓,翻身”.3、坐位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玩具和进行其他活动.(1)矫正异常坐姿训练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训练人员坐在患儿对面,用双腿轻压患儿双膝,使其以下肢伸展.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关节,使患儿抬头,挺直背,保持坐位.注意避免采取异常坐姿.训练人员注意避免牵拉力量过大,引起患儿肩关节半脱位.(2)椅坐位训练患儿坐在高背的靠椅上,双腿用布垫分开,双脚踩在踏板上.在患儿胸前放一小桌,桌上可放一些玩具,使患儿双手在桌上自由活动.此训练适用于重度手足徐动的患儿或年龄在1岁以内的小儿.(3)骑坐位训练本训练适用于下肢肌肉痉挛内收的患儿.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骑坐在长条凳子或训练滚筒上.两脚踩在地面上,放平.伸出双手,轻扶凳面,保持坐位.患儿坐在无靠背的凳子上,双腿稍分开,脚平踩在地面上坐稳.令患儿上举物体,身体旋转.4、爬行训练通过训练患儿爬行可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1)辅助膝部爬行训练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双上肢伸直.训练人员用双手握住患儿膝后部,帮助其练习爬行.(2)辅助髋部爬行训练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训练人员抬起患儿髋部,帮助患儿练习爬行.(3)辅助踝部爬行训练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握住患儿脚踝.训练人员诱导患儿向前移动,令患儿先伸出一只手,然后紧接着前移对侧下肢.左右肢体交替进行训练.(4)自主爬行训练用玩具吸引患儿自主爬行.5、站立训练此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时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1)用器具辅助站立训练用带子将患儿腰部适当固定.用垫子分开患儿双腿,与肩同宽,双脚平放,保持站立位.在患儿胸前放一桌子,可让患儿在桌上玩玩具,提高双下肢的负重能力.(2)站立稳定训练患儿站立,双手扶在桌子上,双脚平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扶住患儿骨盆两侧,使其保持站立稳定.(3)平行杠内站内训练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保持站立.(4)由坐位站起训练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前方,双手扶住患儿膝关节.让患儿反复由坐位站起来,练习坐位至站立的姿势转换.6、步行训练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1)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训练人员位于患儿身后,双手扶住患儿一侧膝关节和踝关节.训练人员让患儿另一条腿屈膝,抬起,然后足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训练人员位于患儿身后,身体紧靠患儿.训练人员用腿推动患儿双腿,使其前行.(2)用步行器辅助训练足下垂的患儿应在配戴小腿矫形器后,练习行走.患儿双手扶在步行器上,练习独立行走.训练人员应在患儿身边保护,以免发生危险.训练人员站在患儿一侧,拉着患儿手臂,诱导患儿练习步行.7、上下台阶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1)跨步训练在平衡杠内,练习跨过高低不同的木块步行,提高行走能力.(2)辅助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时,训练人员由后方用双手分别扶住患儿髋部和肩,帮助患儿练习,训练中可逐渐减少帮助,直至患儿能独立上台阶.下台阶时,训练人员由前方扶住患儿的髋部和膝,帮助练习.(3)用拉环引导上下台阶训练训练人员在患儿前方,用拉环引导患儿上下台阶.(4)独立上下台阶训练躯干控制较好及上,下肢活动较自如的患儿,可单手扶阶梯扶手上下台阶.患儿独立上下台阶时,也应进行保护,患儿上台阶时训练人员站在后方,患儿下台阶时训练人员站在前方.8、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1)在治疗球上训练患儿坐在治疗球上.训练人员双手扶住患儿身体,轻轻向左,右,前,后滚动治疗球,晃动球体的幅度应以患儿能保持坐稳为准,防止患儿摔倒.(2)在平衡板上训练患儿双脚分开站在平衡板上.训练人员扶住患儿两侧髋部,帮助其身体重心在双脚之间转移.(3)在滚筒上训练患儿双手前伸,俯卧在滚筒上.训练人员缓慢移动滚筒,使患儿随滚侗运动,当患儿手掌能触及地面垫子时即可.(4)举扔球训练患儿双肢适当分开站稳,双手将球上举,扔向地面,待球反弹时接住.9、进食训练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1)半卧位进食训练患儿取半卧位,双腿分开.让患儿双手持物进食,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训练人员要注意避免患儿进食时呛咳,确保吞咽安全.(2)坐位进食训练坐位不稳定的患儿,可用带子固定身体.训练人员将患儿一手掌向下平放,固定在桌面上,辅助患儿另一只手抓握钣勺进食.(3)用辅助器进食训练对于抓握有困难的患儿,可将勺把加粗,勺把粗细程度以患儿能握牢为宜.(4)用特制杯饮水训练可让患儿使用双柄杯子饮水,训练患儿双手协调配合完成动作.10、穿脱衣物训练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1)选择适合的衣服为便于患儿自己穿脱,应选择袖口,领口宽大的衣服,最好不用扣子和拉锁,可用尼龙搭扣代替.(2)俯卧位穿衣训练训练人员将痉挛严重的患儿俯卧在自己的双腿上.帮助患儿先穿上障碍较重的一侧肢体,再穿另一侧.(3)后方辅助穿衣训练对坐不稳的患儿,训练人员应从后方固定患儿身体和双下肢,保持其坐位稳定.穿衣时,先穿障碍较重的一侧肢体.脱衣时,先脱障碍较轻的一侧肢体.(4)坐位穿衣训练患儿坐在凳子上.训练人员应使患儿的身体保持稳定,防止患儿从椅子上跌滑下来.11、洗漱和入厕训练应尽早教会患儿进行每天的个人卫生活动,如刷牙,洗漱,便后处理及控制大小便等,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1)刷牙训练患儿握住牙刷柄.训练人员握住患儿手臂,协助其上下刷牙.(2)洗脸训练将毛由缝成套,套在患儿手上洗脸.(3)坐便训练坐位不稳定的患儿可用有靠背的坐便器.(4)安全入厕坐便器附近应设扶手,供患儿便后清洁和穿脱裤子时扶持.12、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应鼓励脑瘫儿童尽量与其他儿单游戏,参加集体活动,认识周围环境,使用公共设施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培训患儿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1)用图片表达意愿语言表达困难的患儿可通过指点图片或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愿望.(2)参加集体游戏鼓励患儿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与他人交流.(3)认识环境带患儿走出家门,认识社区周围环境,了解生活常识.(4)接受教育创造条件,让患儿及时上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帮助儿童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的缺陷。
以下是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控制头部:脑瘫儿童通常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儿童改善动作。
同时,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作,并进行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2.翻身练: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并和儿童一起做翻身。
这样可以让躯干惯状态,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好地进行平衡练和正常的行走。
3.坐姿惯: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并使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正常的研究、交流和活动。
4.训练爬行:引导和规范儿童进行爬行,这样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
同时,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5.站立: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
这样可以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6.慢步走:最后,进行慢步走的训练,帮助儿童逐步掌握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

脑瘫儿童训练内容记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对患者的身体活动和姿势控制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瘫儿童训练内容。
1. 基础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
通过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改善活动能力。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协调性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各个肢体的协调性,提高日常生活技能。
2. 步态训练:针对脑瘫儿童的步态障碍,需要进行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步行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和踏步训练等。
通过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步行姿势和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手部功能训练:脑瘫儿童常常存在手部功能障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手部功能训练可以通过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和手部力量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手部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手部功能,提高握笔、书写、抓取等日常生活技能。
4. 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语言训练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语言游戏、语音训练和交流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5. 感觉训练:脑瘫儿童的感觉系统常常存在异常,影响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感觉训练可以通过进行触觉刺激、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等方式进行。
通过感觉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感觉系统的功能,增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6. 认知训练:脑瘫儿童在认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认知训练可以通过进行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思维训练等方式进行。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7. 瑜伽训练:瑜伽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瑜伽训练可以通过进行各种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等方式进行。
通过瑜伽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姿势和平衡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各类儿童脑瘫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三阶段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体能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为站立行走基础训练,第三阶段为行走训练。
一、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体能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为站立行走基础训练,第三阶段为行走训练。
二、各阶段训练的训练方式、训练科目和指标第一阶段:体能基础训练训练方式:全辅助式训练。
动作大部分由训导员辅助完成训练科目: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矫形训练。
训练指标:身体舒展体态正常,关节灵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韧带柔软有弹性,肢体躯干横平竖直无畸形,能够独立坐、蹲、正常爬行,能够依靠站立全脚掌着地。
第二阶段:站立行走基础训练训练方式:辅助加主动式。
动作由训导员辅助逐步转化为患者主动完成。
训练科目:行走跨步蹬车的各种器械训练,行走场地、障碍场地训练。
训练指标:双手扶栏杆能自行行走,步幅步高及行走姿态正常。
第三阶段:行走训练训练方式:指导主动式。
动作由训导员进行指导稍有辅助,由患者主动完成。
训练科目:行走场地训练,独立行走训练。
训练指标:能独立各种方向行走,能转体自如,姿态正常。
三、康复训练1、不要过分保护: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2、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系统开始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3、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4、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已经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5、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小儿脑瘫角弓反张、颈回缩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角弓反张、颈回缩康复训练方法【导语】小儿脑瘫,即儿童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角弓反张和颈回缩是脑瘫儿童常见的症状。
及时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脑瘫角弓反张、颈回缩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角弓反张康复训练方法1.俯卧位训练:让患儿保持俯卧位,家长用一只手固定患儿的骨盆,另一只手轻轻按压患儿的背部,使其脊柱逐渐伸直,维持片刻后放松。
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
2.侧卧位训练:让患儿保持侧卧位,家长用一只手固定患儿的骨盆,另一只手轻轻按压患儿的背部,使其脊柱逐渐伸直,同样维持片刻后放松。
每次训练10-15分钟。
3.坐位训练:让患儿坐在椅子上,背部紧贴椅背。
家长站在患儿身后,用双手轻轻按压患儿的背部,使其脊柱伸直。
每次训练15-20分钟。
4.功能性训练: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角弓反张症状。
二、颈回缩康复训练方法1.颈部肌肉按摩:家长用双手轻轻按摩患儿的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每次按摩5-10分钟。
2.颈部伸展训练:让患儿平躺在床上,家长用一只手托住患儿的头部,另一只手轻轻按压患儿的颈部,使其颈部逐渐伸展。
每次训练5-10分钟。
3.颈部旋转训练:让患儿平躺在床上,家长用一只手托住患儿的头部,轻轻向两侧旋转。
每次训练5-10分钟。
4.坐位颈部训练:让患儿坐在椅子上,家长站在患儿身后,用双手轻轻按压患儿的头部,使其颈部伸展。
每次训练10-15分钟。
5.功能性训练: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颈部活动,如颈部瑜伽、颈部保健操等,有助于改善颈回缩症状。
【注意事项】1.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患儿受伤。
2.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3.家长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与患儿共同面对疾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4.定期复查,根据患儿的康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5.注意患儿的饮食营养和日常生活护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脑瘫认知训练康复方案

脑瘫认知训练康复方案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受限。
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下面是一个针对脑瘫患儿的认知训练康复方案。
一、训练目标:1.提高患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增强观察能力。
2.培养患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3.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训练内容:1.注意力训练:通过不同种类的游戏或活动,提高患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如找出不同(寻找图片中的差异)、猜字谜(通过给出的提示猜出谜底)等。
2.记忆力训练:采用记忆卡片游戏等方式,让患儿对图案、数字等进行记忆和辨认,逐渐提高记忆能力和辨识能力。
3.思维能力训练:通过拼图、益智游戏等,培养患儿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语言表达训练:利用故事、图片等方式,鼓励患儿进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训练方法:1.个体化训练:根据患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复性训练:反复进行相同或类似的训练活动,以提高患儿的记忆力和运用能力。
3.积极激励: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给予患儿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训练频率:根据患儿的康复需求,每天进行2-3次的认知训练,每次持续30-40分钟。
五、家庭配合: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儿的认知康复训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鼓励患儿多参与社交活动,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总之,脑瘫患儿的认知训练康复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康复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帮助患儿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康复方案

脑瘫儿童康复方案一、康复目标。
咱们的目标呀,就是让咱脑瘫的小宝贝能尽可能地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玩耍、学习。
就像把一颗有点歪的小树苗慢慢扶正,让它茁壮成长。
二、康复原则。
1. 快乐康复。
咱可不能让孩子在痛苦里做康复。
就像你要是逼着小朋友吃他不喜欢的菜,他肯定不乐意。
所以康复训练得像做游戏一样有趣,孩子高兴了,才会更配合。
2. 循序渐进。
一口可吃不成个胖子呀。
孩子的康复得一步一步来,今天能抬手多一点,明天能走稳一小步,这都是进步,急不得。
3. 家庭参与。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都是康复小团队里的重要成员。
家里人陪着孩子做康复,孩子心里踏实,而且家里的环境也更温馨,孩子放松,康复效果才好。
三、康复训练内容。
(一)运动康复。
1. 大运动训练。
翻身训练。
如果孩子还不会翻身,咱们可以在他一侧放个他喜欢的小玩具,吸引他扭头看,身体自然就跟着动啦。
然后再轻轻地推一下他的小屁股或者小肩膀,就像给他一点点小助力,帮助他翻过去。
每天做个几次,每次玩个几分钟,孩子慢慢就会翻身啦。
坐立训练。
先让孩子靠着东西坐,比如柔软的靠垫或者妈妈的怀里。
在他前面放个好玩的东西,像彩色的小铃铛或者可爱的小玩偶,让他伸手去够,这样他的身体就会不自觉地挺直,锻炼腰部的力量。
等他靠坐得比较稳了,就可以试着减少背后的依靠,慢慢向独立坐立努力。
爬行训练。
用孩子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在前面逗引他。
要是孩子爬不动,咱们可以在他的膝盖下面垫个小毛巾卷,让他的膝盖更容易弯曲用力。
也可以轻轻地推推他的小脚丫,给他点向前的动力。
站立和行走训练。
开始的时候,让孩子站在一个稳定的地方,像小栏杆或者大人的腿中间。
大人可以扶着他的小腰和小肩膀,帮他保持平衡。
慢慢地,可以拉着他的小手,让他试着向前走几步。
在孩子走路的地方,可以放一些彩色的小脚印贴纸,就像走在彩虹路上一样,增加趣味性。
2. 精细运动训练。
抓握训练。
找一些不同大小、形状和质地的小物件,像小珠子、小方块、柔软的小布球之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第一,训练头部控制的方法
1、痉挛型此型患儿经常是后仰的,所以,训练者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部的两侧,把颈部向上拉长,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
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他的手抬高且往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患儿的头抬高而保持正位。
2、徐动型此型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手扭曲。
训练者应将患儿的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可促进患儿的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
3、肌张力低下型由于肌张力太低,患儿的头无法控制在正中位置。
训练者应用手抓住患儿肩膀,用大拇指顶在胸前,将肩膀往前以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第二,四肢训练方法
1、上肢常见的痉挛型小儿,头歪向一侧,肩关节内转下压、手肘弯曲前臂内转而手心朝下,腕关节屈曲,大拇指握于手心。
可将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并将拳头张开。
若肘部弯曲很厉害,可以将它向内或向外转,同时即可及手臂伸直。
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
用手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动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控制徐动型脑瘫手臂。
典型的伸直模式,常见于徐动型患儿,肩关节外转,双手或一手挛曲,而常见髋关节过分挛曲现象。
方法为将小孩的手向内转而稍微往下拉,当小孩向前拉时,再慢慢将其手向上抬,如此可促进小孩头向前弯,拱背,并改善髋关节过分弯曲现象。
2、下肢下肢呈僵直并夹紧时,最好的活动方法是控制膝关节,时双腿外转,自然轻易地分开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放松。
两腿鹰爪般钩起来的,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第三,翻身的训练
将患儿的头转向一边,用手紧紧固定他的下颚,在第五胸骨间隔处外压,并且推向胸前的对侧,患儿的身躯就诱发出反射式的翻身动作。
用患儿自身盆骨的转动带动患儿的翻身动作;手臂控制式的翻身方法,用头部控制式翻身的方法。
使小儿仰卧或侧卧在大毛巾、大浴巾、吊床上,使之倾斜翻身。
对肢体紧张儿童,先将他后臀抬离地面,用手握其手足卷成象个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使他的身体放松,可左右翻滚。
训练他从侧卧位翻身,活动他的腿,扭动他的身体。
同时握住前臂,鼓励他转头并将前臂转过来。
第四,坐姿训练
1、痉挛型先将患儿的两腿分开,上身前倾,并用手将下肢压直,并且鼓励患儿向前弯腰。
2、手足徐动型将患儿两脚并拢弯曲,并用手捉住肩膀,向前内方转动,让他自己用双手撑在两旁支持自己。
3、肌张力低下型训练者抱住患儿,用双手在患儿的腰椎部位往下压,并且用大拇指放在脊椎两旁给以固定力,可促进头及身躯的伸直。
当患儿学会坐稳后,可以常常前后、左右把他推动,让患儿学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4、患儿坐不稳时可以叫他盘上腿坐,使身体前倾,坐时腰要伸直。
盘腿坐对痉挛型髋关节劈开不良者有好处。
对大一些儿童可将他双膝伸直,坐在你的腿上。
为了让他的背伸直,握住他的髋部,往下按压。
孩子可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椅子高度为:髋关节、膝、踝关节屈曲90°,双足均能着地为标准。
如头和身体不能控制时,可制作带扶手的椅子,以预防肩向后撤和两腿过度外展。
第五,爬行训练
当患儿刚开始学习爬行时,要以手固定骨盆,然后轻轻地将盆骨向上提,左右交替,有助于患儿练爬行。
选容易回转的场地,使之仰卧,将玩具离开他摆放,叫其用一只手去抓,如果同侧下肢不能屈曲,要帮助进行。
开始时摇晃玩具逗引,再调向反方向叫他捉取。
能爬行时,移动玩具向前,并帮助其屈曲膝部,叫小儿蹬,帮助手掌来向前爬进。
患儿渐渐学会了自己爬行,刚开始是手脚同侧往前伸,逐渐变成左手右脚及右手左脚式的交替爬行。
当患儿的双手双膝撑身姿势稳定下来以后,就开始练习平衡。
手举起--三点平衡法,或用脚举起--三点平衡法,或右手左脚举起--两点平衡法。
第六,站立训练
要想站立,必须学会用腿部肌肉,尤其是臀部、膝部的伸肌,腿肚子肌肉用力,将支持上半身重量的重心放在两足之间。
站立起来时必须注意保持患儿的两侧大腿分开和外转,并用手顶住膝盖,使重心往前倾均匀地落在地上。
然后,扶着患儿站起来,也可由患儿扶着东西站起来。
蹲位和坐位站起来,可叫他坐在小凳上,在前方扶助膝盖,注意矫正尖足和剪刀腿,叫他练习站立,可以训练立位平衡,下肢的随意性,以及矫正痉挛型脑瘫的剪刀步、尖足。
抓立、或扶着台子站。
帮助者可扶臀部帮助保持平衡,鼓励不要害怕。
再练习一只手抓站、或两手交替去拿玩具,慢慢练习在交替时使支持的手撒开。
第七,步行训练
患儿的步行训练方式很多,可以控制手部;控制盆骨处;使用步行器、矫正鞋、拐杖、平行棒等。
训练小儿各方的支持反应,可从后边轻轻支持膝部,向前、后、左、右大的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
立位平衡练习。
迈步时,体重先移向一只脚,使另一只脚迈出一步。
先要有一条腿承担体重的准备,重心前移,同时另一脚迈出。
步行时反复练习,也要训练向侧方、后方迈出。
可以教患儿骑三轮车。
还可以蹬缝纫机等来练习。
走路不稳时可以利用平衡杆练习,也可以搭两个平行竹竿,像体操运动中的双杠,高度要合适。
一定要培养好的姿势,叫孩子在镜子前看自己走的样子,矫正异常姿势。
如痉挛型脑瘫儿童有两膝相撞情况,可叫他练习在中间有裂缝的板子。
迈大步走者,让他练习走放倒的梯子,准确地一步步迈。
第八,手部动作训练
使手张开的方法,把大拇指往外拉,其余指头均会伸直,练习刺激抓握反应,可将小玩具塞入患儿的手心,并稍用力压一下,患儿的手就会较容易抓住玩具。
把东西放在适合患儿手下的位置,鼓励患儿去拿。
让患儿把小珠丢下去,敲响小琴,练习手的张开,让患儿把圈圈放入架上,这是抓拿与放置连续动作的训练。
用可以连接和拆开的积木,训练双手并用。
用双手放在地上撑身的动作,可以使手指张开,并缓和指头与手关节屈肌的紧张度。
用整个手掌握东西。
用手指拿东西。
让患儿练习把方块拈起来,放入罐内。
用本槌敲打桩架。
此外,还可采用其它各种综合性手部动作训练。
第九,其它训练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小儿趴着玩东西,可促进头和上身挺起来。
如:让患儿趴在家长身上,练习上身挺起来,渐渐爬起来,用手去摸家长的鼻子、嘴、耳朵等。
这样不仅可促进患儿头和身体控制能力,还可以练习对五官的认识。
让患儿抓住家长的手,配合歌谣的节拍,向前后拉、这样激烈促进患儿头部的控制,又可训练坐姿平衡、又增加患儿的兴趣。
让患儿呈俯卧方式看电视,可让他较有耐心地练习头部抬起运动。
大型沙球训练患儿各种姿势的建立,可使运动变成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