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桩功——卧式桩法三例

合集下载

太极桩功

太极桩功

太极桩功.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

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太极桩功(完整稿)栖心子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

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

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太极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太极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

一般的太极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

而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太极桩则强调:松紧有度,更强调意识的运用。

笔者就武当太极桩的内涵论述于下:一、浅谈太极理法“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

它既相对,又相溶。

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

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

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

也是道的基础。

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中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都说出了太极的含义:即太极是由无极演化而生,是阴阳的本性。

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

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一学说,最终得出:“天下万物皆可分阴分阳”。

并且用它来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认识事物及其发展。

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

桩功种类和站法

桩功种类和站法

桩功种类和站法桩功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训练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效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术流派中。

桩功有多种种类和站法,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训练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桩功种类和站法。

一、静桩功静桩功是桩功的最基础形式,主要通过保持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使身体得到放松和平衡。

常用的静桩功姿势有马步桩、单腿桩、倒马步桩等。

通过持续的训练,可以调整身体的肌肉和骨骼结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二、动桩功动桩功是在静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动作和变化,增加了身体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常见的动桩功动作有起桩、起势、起势练功法等。

动桩功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耐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太极桩功太极桩功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的站姿和动作,以及呼吸方法,达到调整身体内部能量的目的。

太极桩功主要有太极立桩、太极搂球桩、太极推手桩等。

太极桩功注重身体的放松和自然,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气血循环和内力的积累。

四、八卦桩功八卦桩功是八卦掌的特色训练方法,通过特定的站姿和动作,以及呼吸方法,练习者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敏捷性。

八卦桩功主要有八卦立桩、八卦托天桩、八卦踏步桩等。

八卦桩功强调身体的旋转和转换,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五、形意桩功形意桩功是形意拳的特色训练方法,通过特定的站姿和动作,以及呼吸方法,练习者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爆发力。

形意桩功主要有形意立桩、形意分桩、形意推桩等。

形意桩功强调身体的蓄势和发力,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增强身体的力量和敏捷性。

不同的桩功种类和站法,都有其特定的训练目的和效果。

练习桩功可以调整身体的肌肉和骨骼结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增强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气血循环和内力的积累,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无论是武术爱好者还是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桩功的训练,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孙禄堂论形意桩功三体式

孙禄堂论形意桩功三体式

孙禄堂论形意桩功三体式孙禄堂先生早年三体式图孙禄堂先生晚年三体式图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

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

【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

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

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

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

【两眼看左手食指梢】。

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

【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

【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

【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

】此之谓外三合。

【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

】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

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

【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

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

实则内外相合。

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

惟需注意的是,【初练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它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

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

】头,臀,脚跟,为一线;重心放在后脚上。

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并明白双脚,双腿的撑劲。

体会到重心的同时,明白【档圆】。

孙氏拳三体式区别于其它形意拳之一式:小手臂保持扭劲,有涨感;两掌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为立掌,上掌中指尖于眼同高;【大臂有内扣之意】。

体会撑劲。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

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

桩功

桩功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
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
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
-
桩功是拳术中主要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
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五、降低血压:缓和呼吸、降低血压、柔和血管、松驰神经。脑下垂体内分泌均衡活动,使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恢复健康,调和气血、旺盛血液、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压恢复正常。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式芦文卿根据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要想将太极拳真正练好,必须从基本功和桩功开始,如欲建高楼大厦,应先将基础打好,有了浑厚刚柔的内力,在行拳推手等技法的练习上才能得心应手,真正体悟太极功夫的内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为了使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有所启发,现将流传在河北永年一带的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的三式基础桩功及练习方法加以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无极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悬顶松腰,意守丹田,周身四肢内劲加厚外,而丹田气充足。

二、马步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

两臂屈弯,双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

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身咯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两手掌稍合,为呼气,沉于丹田。

两手掌一开一合,一吸一呼,一升一沉,呼吸与动作吻合。

先天气与后天气,即上层气与下层气之沉升,中焦之气分为上下二层气,由鼻呼出,下层气渐渐沉入丹田。

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分为上下二层,呼时上层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沉入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为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到,初练者可不必过分强求,初学时,每次只需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渐渐加至半小时至1小时。

日久以后,下部稳实有力,周身四肢内劲皆增强,丹田之气充足。

三、川步站桩。

两腿平行站立,右足向前迈出半步,脚掌着地,左腿屈膝后坐,成虚步。

松腰垂臀,两足距离约一尺左右,勿过近或过远。

上身正直,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虚灵项劲,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无思无虑,全身重心寄于左腿。

神虎术卧山功资料

神虎术卧山功资料

神虎术卧山功体系之-----虎拳卧山功神虎术训练“太活搏杀上根“功夫的卧山功.按其练习程序可分为虎拳卧山、虎爪卧山、牙手卧山、虎肘卧山、虎牙指卧山、虎心指卧山,本文介绍虎拳卧山功。

此功分四个步骤练习,为古代大活桩功法。

依次为起势、动作(1)、动作(2)、动作(3),要分别练出起势功态、太丹田功态、大活丹田功态、元灵大丹田功态,以达警觉灵变神气力高度完整统一态势和密灵护击战姿妙义。

起势:两脚分开,略比肩宽,两腿自然伸立.两脚掌撑于地上,两脚跟离地抬起,全身俯卧;两拳分开,略比肩宽,两拳为平拳,两拳面撑于地上.两拳眼斟朝前方,两臂自然伸立;头部自然竖立,目视地面.自然凝神定心(图1)。

然后,以腹腰为核心带动全身各个部位圆滑无间隙不停断地往后、往外、往内微微旋转(全身各个部位为左右臀、两胯、两膝、两脚、胸背、两肩、两肘、两手、头部).成下列姿势;两脚自然微向里旋,两脚掌仍撑于地上,两脚跟仍离地抬起:两小腿自然微向里旋,两膝自然微向里旋,膝弯约有135。

左右;两大腿自然微向里旋,两胯自然做向里旋并微微合拢.左右臀部自然微向里旋并微微上竖;腹腰自然微向里旋,胸背自然微向里旋,两肩自然微向里旋,两臂自然微向里旋,两肘自然微向里旋,肘弯约有135。

左右,两拳自然微向里旋.两拳面仍撑于地上,两拳眼仍斜朝向前方;头部自然微向里旋,下颌自然微向里旋并微微里收,两眼目视前下方。

此时,自然呈现出头脑安静自然,全身松旋自然和谐为一体的起势功态。

此为全身各部立体筑弧形运动(图2)。

此动作要求在图1的情况下,以腹腰带动全身各个部位一步圆滑连贯完成,无预动,无空档间隙,中间无停断,这样可奇微灵松地运转全身各个部位筋肉骨节(筋内骨节,用现代体育运动术语来讲.乃是肌肉、肌腱、韧带、骨骼关节),自然呈现出起势功态.极为奇验明了!练习时要不断的反复揣摸,出现起势功态后,定住一会儿,然后再炼。

不断地这样练习,使起势功态极为稳定明显.才好练习下一步太丹田功态动作此起势动作一般练习3—5天即可。

站桩100问││(体式篇)站桩的坐卧姿势有哪些?(19)

站桩100问││(体式篇)站桩的坐卧姿势有哪些?(19)

站桩100问││(体式篇)站桩的坐卧姿势有哪些?(19)站桩通常是站桩、坐桩、卧桩的总称,当然是以站为主要姿势。

很多人恰恰只重视站姿,偏废甚至是完全不理会其他姿势,这种错误的认识既耽误了时间,也没法获得最好的养生效果。

一、坐桩和卧桩在站桩养生中的重要地位一般来说,坐桩和卧桩是对身体比较虚弱者或者是老年人,不能长久站立而习练的一种功法。

所谓行住坐卧皆为桩,这里重点说的是能站桩养生的人,也“必须”作为自己的重要的习练功课,贯穿生活的始终,这样才使站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站桩达到修身养性的高度。

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需要工作,需要生活,需要照顾家庭,还要接触社会,站桩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们每天站桩1个小时,还要在万忙中挤出时间,在站桩的时候有时微信响一声,有时电话响一阵在受到外界的干扰的同时,自己有一件事忘记了,有一个快递要拿等等,纷纷扰扰乱人心,能有一份安静的心的时候其实真的不多。

站桩为什么很多人认可,但习练的人不多?枯燥是一方面,时间不允许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把握坐桩与卧桩的重要性导致的,一个站桩养生的人,就是一个修行者,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回家就成了“葛优躺”,那么站桩积蓄的那一点正能量也就在不自律生活中轻易的耗散了,站桩养生的目的自然也无法实现。

站桩养生者在坐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坐桩的姿势端坐。

当然手要轻轻的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脊柱要坐直,调整呼吸,精神放松。

在开会的时候,你面带笑容端坐聆听,听没听进去倒无所谓,但你的态度是认真的,这不仅是对报告人的一种极大的尊重,也使自己得到了锻炼,一场别人坐的心烦意乱的会议,你坐得神清气爽,全身轻松,何乐不为?在家看电视、在电脑前码字,不要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找一个坐下高度大概能使大腿与地面平行的椅子或凳子,任何时候都放松端坐着看电视或码字,在看电视中就把站桩的功课做了,站桩何苦只有?在单位上,把老板椅让给来拜访你的群众,端坐在椅子上,认真的听来访者的诉求,不仅表现出你对来访者的重视,也体现你亲民爱民的情怀。

大成拳四大基础桩法.doc

大成拳四大基础桩法.doc

大成拳四大基础桩法赵祯永佟贵春《精武》2004年第02期桩功,是大成拳的核心功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四种桩功必须修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墓础桩法:浑元桩、矛盾桩、托婴桩和浮云桩。

一、浑元桩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条直线。

抬右脚向右侧轻移半步,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手轻松上抬环抱胸前,掌心距胸口15厘米-30厘米。

两膝微屈,十指自然撑开。

全身放松,两眼向远方平视。

两手有抱球之意,头有上顶之意,两脚有下踩之意,背部有后贴之意(图1)。

初学者练此桩先以10分钟为限,逐渐增加时间,以身体感觉不过力为限度。

浑元桩为百桩之始,其它众多桩法皆由浑元桩演变而来。

浑元桩为双重(两脚力量均分)桩,加上两手的环抱亦属轻松力度的姿势,为体力消耗最少的桩法,所以也是最容易进入放松状态的桩法。

放松人体是大成拳桩功(包括其它所有功法)的第一训练要领。

练功时,通过放松可以卸掉身体的僵滞之力,继而练出功力、抗重击力、快速反应能力等。

浑元桩作为最易放松的桩法,对卸掉僵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其它技击桩由于强度较大,初学者往往会因为不易放松,不仅无法去掉身体的滞劲,反而会增加新的僵力。

所以,将浑元桩作为大成拳技击的入门桩法是正确的选择。

二、矛盾桩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条直线。

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或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两脚呈稍息姿势。

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力量之比为前三后七。

两手环抱胸前,十指自然撑开,前手高于肩头低于眉梢,后手低于前手,两眼顺前脚尖指的方向平视远方。

意念中前手执盾,有铜墙铁壁之坚,后手持矛,有刺透坚甲之利(图2)。

有了浑元桩锻炼的基础。

初练矛盾桩即可以每次每侧站20分钟,此后逐渐增加。

矛盾桩核心的技击作用是锻炼攻防间架,间架是一种基本技击姿势,对于实战中的攻防有重要意义。

攻防间架的主要作用是在敌我之间控制一定的空间范围,并以稳固的身体姿势抗击敌方的攻击,有效地保护自己,并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力量集中于某处,给敌方以重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轨迹拳学俯卧桩俯卧桩,又名卧虎功、铁牛功,属于实力性功法,本法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增强习者的全身实力,强健肌肉,并能使习者具备不可思议的抗打功能(配合排打则功效更佳)。

在此介绍给朋友们的练法出自轨迹拳学,其它拳种或亦有类似练法,但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差别。

练法:直身俯卧于地上,有如现代体育之俯卧撑状,然后再调整细节。

双手分开间隔一横掌,双手掌指尖斜相对,手肘关节弯曲至120度左右(大于90度,小于120度),双脚并拢,身如直绳。

如此俯地,保持静止,自然呼吸,无须意念,一直静“站”下去即可,力尽则止。

要点:后腰不能塌下去,一定要后拱将身体后腰凹陷处填平,使身体背面看起来有如一平面。

若不易做到,可站起身来将后腰紧贴墙壁来体会此“填平”之感(整个身体贴到墙壁上去)。

练习时自然呼吸,无须意念,时时感觉体会、查找纠正,看看是否动作走形了。

若能保持功架10分钟而不抖不散(软),则可视为达标。

轨迹拳学歌诀曰:双手相隔一手掌,从头到脚一展平,肘弯一百二十度,保持大形即不空。

屈伸起伏在肘臂,拳掌指爪任支撑,莫将此功等闲视,铮铮铁汉能练成。

二、南少林秘传铁板桥中华武学均主张、强调运用整体劲力,而铁板桥则是训练整体劲力极佳的功法之一。

通过本功的训练,能使习者全身肌肉纤维都参与做功而形成强大的整体劲力,另外也可以增强肌体气力和肌体的抗击打能力,对技击和养生均有着极好的功用。

练法:习者仰躺在两条凳上,一凳放在脚后跟部,一凳放在双肩部(亦有放在后脑部的练法,较为难练,容易出现危险,不推荐此练法),使身体中段悬空。

身体挺直,有如一座横架两岸的金刚铁板桥。

要点:练习时可采用自然呼吸,建议采用腹式呼吸,无须意念,时时调整身体保持正确功架即可。

本功若能做到30分钟而不觉累可算及格,若能于腹部放置15公斤重物坚持正确功架30分钟,则算达标。

三、南派秘传铁桥功本功为南派拳术所独有,乃笔者舅公村里祖上流传下来的功法之一,据说此功可能出自南少林。

本功功理同“南少林秘传铁板桥”。

练法:习者仰躺在一张凳子上,但仅以身体臀部与腰部的连接点为支点,使身体其它部位悬空,身体挺直如一直绳,双手自然放松置于腹部,如此保持静止不动即可。

要点:练习时可采用自然呼吸与腹式呼吸(任选其一),无须意念,保持正确功架就可以了。

若能保持功架10分钟不抖不散(软)即可算达标。

注:以上介绍
的三种功法若为增强抗击打能力,建议增加排打练习,功效更佳。

功后请勿马上停下来休息,适当活动一下身体,以行气活血,防止肌肉发僵。

以上三法初练时颇为辛苦,请尽力坚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