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议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牧民搬迁定居实施方案的通知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牧民搬迁定居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08.12.22•【字号】巴政办[2008]155号•【施行日期】2008.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牧民搬迁定居实施方案的通知(巴政办〔2008〕15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农牧场区,各有关单位:《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牧民搬迁定居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牧民搬迁定居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大牧民搬迁定居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牧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牧民脱贫致富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结合自治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牧民定居现状近年来,自治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全县累计搬迁定居牧区牧民1953户9762人(集中搬迁1323户6242人,插花安置630户3520人),基本解决了定居牧民用电、吃水、就医、就学、通讯等问题,改善了贫困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拓宽了增收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目前,全县尚有1740户牧民未实现定居,牧民生产资料短缺,增收渠道单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致使城乡、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加快未定居牧民增收致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牧民定居工作思路、原则和目标(一)工作思路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的原则,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三通:通水、通电、通路;四有:有住房、有棚圈、有草料地、有防护林;五配套:学校、文化室、卫生所、商业网点、技术服务站配套),采取集中搬迁、插花安置、务工就业、就地定居等多种形式,加快牧民定居工作步伐,确保实现“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
牧区乡村振兴发展意见建议

牧区乡村振兴发展意见建议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牧区乡村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牧区乡村的振兴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牧区乡村地域广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因此要加大对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牧区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便利居民出行和生产经营。
2. 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牧区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特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畜牧业、林果业等,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推动农民就业创业。
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吸引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的务农压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
牧区乡村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需要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
5. 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
牧区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教育和医疗卫生需求。
6.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牧区乡村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农村生态资源。
7.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牧区乡村文化传统深厚,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8.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牧区乡村社会管理薄弱,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管理的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9. 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和引领。
牧区乡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和引领,提高乡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
10.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牧区乡村振兴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政府要加大对牧区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牧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托里县牧民定居现状与定居模式探讨

部分定 居 牧 民从 事 牛羊 育肥 、 奶牛养 殖 、 家禽 养殖 和 特色 养殖 等畜牧 业生 产 活动 , 增加牧 民的收入 。 312 就地 连 片定 居 。根 据 托 里 县 水 资 源极 度 缺 .. 乏 , 居牧 民无 法配 置高标 准 饲草料 地 的实 际情 况 , 定
优 惠政策 。通 过增 加政 府财政 补贴 和设 立政 策性 银
行 “ 民定 居工 程 专项 贷款 ” 牧 来解 决 牧 民资金 困难 。
尤 其 目前游 牧 的牧 民多分布 在边 远 、 困 、 产条 件 贫 生 恶 劣 的区域 , 相对 实施定 居 的难度 也更 大一些 , 予 应 以更加优 惠 的政 策 以及 扶贫 开发 政策 ,来 推动牧 民 定 居和 配套设 施 的完善 。 35 加快 牧 区适用 科 技 的支撑 作用 , 进传 统生 产 . 促 方 式 的根本 性转 变 游 牧 民在 定 居过 程 中 已经 或 即 将 碰 到 种 植 饲 草、 圈养 牲畜 等不 熟悉 的生 产活 动 , 草原 畜 牧业在 规 模 化 、 场化 和现 代化 过程 中面 临许多 新 问题 , 须 市 必
在冬 窝 子按 照 “ 通 、 有 、 三 五 一配 套 ” 的建 设标 准 , 安
置定 居牧 民 ,既可 以改善 牧 民冬季 的生 产生 活条件
和牛 羊越冬 度 春的补 饲 问题 ,又可 以充 分利 用托 里
县夏 季草 场 的丰富 草 资源 ,生 产 出绿色 优质 的牛 羊
肉产 品 。
上 ,习惯于草场放牧的大部分牧民基本不掌握农作
物种植 、 人工 饲 草料 地 种植 、 舍饲 圈 养 育肥 等 技 术 , 他 们 在从 事 上 述 各 种 生 产 活 动 时 往 往 效 果 不 如 预 期 , 响 了牧 民的信 心 , 影 同时也 影响 着牧 民定居 政 策 实施 的实 际效果 。 过对现 有定 居点 调研 , 通 目前 传统 的、 粗放 的 、 规模 的畜 牧业 生 产方 式 占较 大 比重 , 小 畜牧业 生产 组织 化程 度低 , 科技 含量 不高 。 社会 化 服
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议书

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2)1.1项目概要 (2)1.2项目背景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7)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9)3.1自然概况 (9)3.2社会经济概况 (12)3.3项目区概况 (13)第四章项目编制依据 (15)第五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6)5.1指导思想 (16)5.2建设思路及原则 (16)5.3建设目标 (17)第六章工程设计 (18)6.1总体规划 (18)6.2牧民定居点的规划与布局 (19)6.3住房设计 (19)6.4棚圈设计 (19)6.5青贮窖设计 (23)6.6饲草料地建设方案 (25)6.7 改良草场设计方案 (28)6.8防护林技术设计 (29)6.9饲养管理 (31)6.10草畜平衡分析 (32)6.11渠道工程设计 (33)6.12田间道路设计 (34)第七章水土平衡分析 (36)7.1灌溉设计保证率 (36)7.2灌溉面积及灌溉制度 (36)7.3项目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39)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40)8.1概述 (40)8.2项目投资估算 (40)8.3资金筹措 (41)8.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1)第九章项目管理与措施 (43)9.1组织管理 (43)9.2资金管理 (43)9.3质量、进度管理 (44)9.4建成后管理 (44)第十章工程招投标及进度计划 (45)10.1招投标依据 (45)10.2招投标的组织 (45)10.3招投标方案 (47)第十一章环境影响分析 (48)11.1项目建设对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48)11.2治理措施 (48)第十二章效益分析 (50)第十三章结论 (53)附表: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2、《经济效益评价表》附图:1、建设位置示意图2、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新疆xxxxx地区xxxxx市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1.1.2项目主管单位:xxxxx市人民政府1.1.3主管单位负责人:穆合亚提(xxxxx市委常委)1.1.4项目建设单位:xxxxx市畜牧局1.1.5建设单位负责人:李先云(xxxxx市畜牧局书记)1.1.6项目建设地点: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点1.1.7项目建设年限:3年(2007年--2009年)1.1.8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9项目总投资:总投资9564.24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2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147万元,农牧民自筹6417.245万元。
喀什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对策

2 2 第 期 总 1期 草业 与畜牧 0年 5 第9 1 8
麦麦提亚森 ・ 赛丁 ,米娜 瓦 ・ 斯拉 木
( 新疆 喀 什地 区草 原站 , 新疆 喀什 84 0 40 0)
摘要 :牧民定居是 涉及牧 区生产方式 变革 ,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文化观念更新等各个方面的 系统工程 ,
地区已实现定居的牧户 中,除了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 阿巴提镇实现 了全定居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比较显 著 外 ,其 它定 居点 自然 条件较 差 ,饲草料 地少 ,生产 水 平 落后 ,加 工利用 率相 对较 低 ,不 能满 足牧 民定居 饲 草料 地 的需要 。 2 滥挖滥采冬季草场植物现象普遍存在 . 4 因定居点生活条件较差,特别是山区牧民用柴十
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牧 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本文阐述喀什地 区牧 民定居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牧民定居 ;存在问题 ;制约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1 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7 — 4 32 1 )5 0 6 — 3 6 3 8 0 (0 2 0 — 0 0 0
是促进传统草地畜牧 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 的一项根本措施 ,是牧 区由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桥梁 ,是 实现畜牧业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也是喀什地 区广大未定居游牧 民的最热切的期盼 。但因受历 史、 自然等许 多 方面因素的影 响,未定居游牧民过 着四季放牧 、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 ,自然环境恶劣 ,生产 生活条件艰苦 ,制约着喀什
尽 。 当时 地 委 、行 署 、塔 什 库 尔 干 县 县 委 、县 人 民 政府 提 出整 体 移 民搬 迁 、异 地 开 发 建设 的决 策 , 由 此 成 立塔 吉 克 阿 巴提镇 ,并 加 大 政 策倾 斜 力 度 ,把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60f63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c.png)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祁连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计策摘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
祁连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把83%的牧民实现了定居,现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文阐述了新疆牧民定居现状与存在的要紧问题及其计策。
关键词牧民定居草地畜牧业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完全依靠于自然生态条件,按季节驱逐牲畜到不一致地区放牧,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局面,成为游牧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在以往的历史时期中,尽管社会变革不断发生,但牧民游牧生产与生活方式并没有变化。
在中国北部与西部地区广阔草地上经营畜牧业的要紧是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与塔吉克等民族的1000多万人口,直到20世纪中后期,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游牧经营。
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生态屏障功能逐步丧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进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西部牧区至今沿用传统的自由放牧经营方式,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是当前生产与生态矛盾的要紧表现形式。
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生产水平低,草地缺乏合理的利用制度,利用强度越来越大,缺乏抗越自然灾害的能力,牲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形成经济生态两亏。
游牧带来牧民生活动荡,同时给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与接触社会,开拓认识带来极大的制约。
目前,草畜矛盾是影响草地生态环境的要紧因素,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提高饲草料供给水平能够积极的解决草畜矛盾。
因此,牧区草地畜牧业改革的中心突破口是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种饲草料,暖季在天然草地上放牧,冷季进行舍饲,减轻对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从而有效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1牧民定居现状XX县区与政府于1986年提出祁连畜牧业要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务必要走定居进展的道路,把实现牧民定居作为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中心环节,逐步使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的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半集约化经营转变。
意见建议登记表

牧民定居工程情况汇报

牧民定居工程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牧民定居工程,旨在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我作为牧民定居工程的一名工作人员,现就我所在地区的工程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牧民定居工程中,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我们选择了合适的定居点,避免了对草原的过度开发,保护了当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草原生态保护教育,提高了牧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减少了过度放牧现象。
其次,我们在改善牧民生活条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修建了牧民新居,配备了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了牧民的居住条件。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牧民掌握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牧民的沟通和交流。
我们建立了牧民自治组织,充分听取牧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工程决策和实施中来。
通过与牧民的密切合作,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增进了与牧民的感情。
最后,我们在牧民定居工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部分牧民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适应不足,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帮扶和指导。
同时,一些自然因素和气候变化也对工程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我们及时应对和调整。
总的来说,牧民定居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工程管理,改善工程质量,促进牧民定居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活条件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牧民定居工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概要...............................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2项目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1自然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社会经济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项目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指导思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2建设思路及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建设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工程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1总体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2牧民定居点的规划与布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住房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4棚圈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6饲草料地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7改良草场设计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6.8防护林技术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9饲养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0草畜平衡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11渠道工程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12田间道路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水土平衡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7。
1灌溉设计保证率........................ 错误!未指定书签。
7。
2灌溉面积及灌溉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7.3项目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错误!未指定书签。
8.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8。
2项目投资估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8.3资金筹措............................... 错误!未指定书签。
8。
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九章项目管理与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9.1组织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9。
2资金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9。
3质量、进度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9.4建成后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章工程招投标及进度计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1招投标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2招投标的组织..........................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3招投标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一章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1项目建设对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2治理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二章效益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三章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表: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2、《经济效益评价表》附图:建设位置示意图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论1。
1项目概要1.1。
1项目名称:新疆xxxxx地区xxxxx市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工程1。
1。
2项目主管单位:xxxxx市人民政府1。
1。
3主管单位负责人:穆合亚提(xxxxx市委常委)1。
1。
4项目建设单位:xxxxx市畜牧局1。
1.5建设单位负责人:李先云(xxxxx市畜牧局书记)1。
1.6项目建设地点: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点1。
1.7项目建设年限:3年(2007年-—2009年)1。
1.8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9项目总投资:总投资9564.24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2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147万元,农牧民自筹6417。
245万元。
1.1.10建设规模与内容:建设规模:将xxxxx市窝依加依劳牧场、也门勒乡、喀拉哈巴克乡、恰合吉牧场、阿西尔乡、恰夏乡和阿不都拉乡7个乡14个牧业村的1091户牧民,搬迁定居至xxxxx市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点,建成1个集养殖基地、饲草料基地、牲畜品种改良基地、奶业基地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内容:新建高标准牧民定居抗震安居房1091栋,砖混结构,80平方米/每栋;建棚圈1091座,120平方米/座;建青贮池1091座,150立方米/座;建鱼骨式挤奶厅和畜牧兽医工作站各1座.配套饲草料地5。
455万亩,达到户均50亩标准;围栏草场4万亩。
修建砂砾道路40公里,防渗渠道50公里.1.2项目背景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结束游牧历史、减轻政府压力、推进牧区走向小康的重要途径。
牧民定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居住方式的改变,更是生产方式的跃迁,社会观念的变更。
xxxxx市齐巴尔吉迭是我市原牧民定居点,也是我市牧区牧业生产的重要区域,目前该区域牧民牧业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为改变这种原始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自1998年开始在以工代赈资金的扶持下,xxxxx市政府着手实施牧民定居工程,至2006年已有部分牧民在此定居。
实践证明牧民定居可以缓解草畜矛盾,有效遏制草场退化,有利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改善牧区综合效益。
但是,由于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和缺乏固定的生产、生活场所,目前,xxxxx市牧民定居点在建设规模、建设速度等方面与畜牧业发展速度相比较仍很滞后,以至严重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2007年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xxxxx地区地委行署为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进程,2005年提出了将今后三到五年作为地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重点建设和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
xxxxx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精神和地区提出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就如何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多次召集各方面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专家们一致提出推行牧民定居工程。
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牧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
1.1实施牧民异地搬迁定居项目是一项德政、民心项目,市委、政府以创造和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元化融资补充,建设牧民新村,实现牧民和贫困户定居,将使农牧民过上美好、和谐的日子。
2。
1。
2截止2006年末,全市共完成高标准配套完善牧民定居1079户,尚有多数牧民需要实施定居建设工程;同时,由于牧区乡镇(场)地处山区,地广人稀,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已定居的部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为恶劣,部分村队至今没有自来水,严重影响了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牧场社会经济的发展,牧户因没有脱贫致富的条件,致使常年贫困的局面一直无法改变。
实施牧民易地搬迁定居,是改善当地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当务之急。
2。
1.3长期以来,由于农牧民四季游牧、粗放经营的养殖模式,造成市域草场过度利用,保护不足,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全市共有草场草地面积516。
91万亩,现土壤中度侵蚀(退化、风沙、盐害、水害)面积已达到155万亩。
全市14个牧业村拥有草场面积260万亩,过冬牲畜14.66万只标准畜。
由于牲畜未达到配套定居,牲畜主要由冬牧场承载,造成冬牧场严重超载过牧,产草量不断减少,部分草地退化,几乎变成荒漠。
近几年,xxxxx市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约10万亩;由于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使xxxxx市草原水资源短缺和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改变传统游牧养殖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
1。
4拟搬迁定居的七个乡镇(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牧区,又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牧民住房简陋,出行不便,一直存在着生活动荡、就医难、上学难、吃菜难、交通闭塞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改善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迫在眉睫。
实施牧民易地搬迁定居项目,使牧民在相对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定居点集中居住,改善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是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文化,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观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