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调研报告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调研报告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调研报告第一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调研报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存在的几个问题国家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从2005年起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最低价粮拍卖随之产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低价粮拍卖为购粮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
但是,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收购环节:收购质量难保证,收购费用较低。
托市收购(最低价收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收购。
托市收购是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粮食销售”的原则执行。
有收购主体资格的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公开收购价格,公开质量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满足农民售余粮的要求,同时又要坚持质量标准。
但近年随着托市政策的连续出台,农民的质量意识也逐渐淡薄,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后,田间初步整晒,除杂基本上简化,给粮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
为方便农民售粮,2006年湖南大面积增加了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以益阳市为例,2006年收购库点比上年增加60%。
托市粮作为临时性国家储备粮,有收购资格主体的企业,为了获得一笔可以维系企业生存的管理费用,在收购季节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粮源,从而对收购市场形成竞争态势。
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稻谷最低收购价价格底数是固定的(1400元/吨),由于托市企业都敞开收购,掌握了粮源的个体粮商生意火爆,待价而沽,企业在收购环节实际支付的收购费用高于核定的50元/吨,无利润可谈。
二、储存环节:正常损耗无补贴,保管费用较低。
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粮权是国家的,托市收购企业无粮食经营权和所有权。
企业托市收购赚的是国家50元/吨的收购费用和70元/吨的保管费用。
粮食入库后由中储粮系统和农发行联合检查,质量、数量合格后才能验收入库。
粮食收购价调研报告

粮食收购价调研报告粮食收购价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粮食收购价的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 收购价水平根据调研数据,不同粮食品种的收购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小麦为例,平均收购价为每斤1.6元,而水稻的平均收购价为每斤1.8元。
说明当前粮食收购价相对稳定,总体上与去年相比有所增长。
2. 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影响粮食收购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等。
在政策导向方面,国家对粮食收购价进行了一定的调控,以保障农民的收入。
在市场需求方面,粮食市场的供需状况会直接影响收购价的浮动。
而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则是决定收购价上下波动的关键因素。
3. 农民意见根据访谈结果,大部分农民对目前的粮食收购价较为满意。
他们认为收购价的增长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强种植的积极性。
然而,也有一部分农民表示收购价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希望国家能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上述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粮食收购价水平总体上相对稳定,且有所增长,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2. 影响粮食收购价的因素众多,决策者需要充分考虑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购价。
3. 农民对当前的粮食收购价整体上表示满意,但仍有一部分农民认为收购价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建议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决策者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粮食收购价,既要顾及农民的利益,也要保证市场的稳定。
2.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从而降低粮食收购价,减轻粮食市场的供需压力。
3.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粮食收购价。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前粮食收购价的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及农民的意见。
2019年粮农秋粮惜售调查报告

粮农秋粮惜售调查报告
xx粮农秋粮惜售的原因分析
xx县粮食局
今年秋粮登场以来,xx粮农实际出售的稻谷仅占往年入市秋粮上市量的20%左右,经笔者调查,粮农惜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秋粮入市以来,稻谷与其他粮食品种的比较价值明显出现落差。
大麦、玉米等饲料用粮及其他杂粮的价位抬升后,传统观念使种粮农户期待稻谷价位应比大麦、玉米价位更高。
二是粮食收购过程中低开高走现象促使农户持观望心态。
连续两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种粮农户发现先期出售的粮食不及后期待价而沽的粮价高,有一种吃亏心理,与其早抛早售,不如等等看。
三是户农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售粮收入不再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种养加工等高收入项目的增加,农村劳力进企业就业及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户收入不再依赖种粮收入成为我县的一个鲜明特征。
四是家禽家畜饲养形势好转,农户有留粮逐步消化的准备。
今年以来,生猪等家禽家畜上市的价位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农户加大家禽家畜饲养的群体,由于饲料价格的不断提高,农户有留粮加工后将副产品作饲料,大米再出售处理。
五是受食品价格提价的影响,农户有留粮防荒的习惯。
受食品价格
逐年提高、近年来粮价难以稳定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稻谷作为xx地区的主要口粮品种,相当一部分农户往往要等到明春乃至第二年秋粮丰收在望后才逐步销售。
鉴于以上因素,粮食储存企业收购轮入要按照“内购外采”并举的思路抓好收购补库,大米加工企业要采取“边购边加”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既要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又要为农户增收服务的目的。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而且还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国际粮食市场的冲击,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因此,研究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般而言,粮食保护政策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持政策组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和收入支持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就属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范畴。
一般情况下,我国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
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国家对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每年事先公布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
在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期(粮食收获期,一般在2-5个月)内,当市场粮食实际收购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粮食,以保护粮农的种植积极性。
我国自2005年起开始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连续多年上调最低收购价价格。
201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18元,比首次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的2006年提高了66.2%;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三等)和粳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分别比首次实施水稻最低收购价的2005年提高了84.72%、91.67%和106.67%。
显而易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成为了国家保护粮食生产的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
然而,也有学者不认同这项最低收购价政策。
他们认为,粮食的实际收购价格(以后称为粮食市场收购价)应该由粮食供需双方通过市场调节来决定。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种粮食种植保护政策,扭曲了粮食市场的供需行为,即该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抬高了市场收购价格,导致粮食企业承担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关于粮食收购价格的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粮食收购价格的市场调研报告关于粮食收购价格的市场调研报告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干预和指导的一项重大政策。
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最低收购价,也称保护价)时,由政府组织(委托粮食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未来我国加强和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要使这项政策有效发挥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制导定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
本文场利用黑龙江省利产数据,根据机会成本理产论,对稻谷最低价格标论有关粮食生准进行理论分析。
进一、构建立粮食市场最低收购机建制的必要性制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了指导粮食生产普的价格体系,包括的目标价格和市场干预价格等。
不格同的国家及地区在不同的同时时期,政府出台指导粮食生生产的价格目的是不同的。
现阶段,我国构建粮食最最低收购价格机制的主要目目标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的加稳稳定,保障农民种粮有适当当的收入,保护农民积极性性,稳定粮食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国之本,必须建立粮食价格之保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
2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周期生性波动,先后经历了后1983-19848年增长,1985-19881年下降,1989-19919年增长,1992-19949年下降,,1995-1996年增长,增1 / 31997-XX年下降,下XX年增长的7个波动期。
粮食生产波动对波全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显1997-XX年长达长6年之久的粮食价格下下降,引发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了减3个年度粮食食产需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各度关注和度重新认识,作为获获利能力弱的粮食产业未来来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由国家给予一个保护价格由即即最低收购价,以支持农民民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粮食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施粮食实保护价格政策提保供了必要条条件。
2019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带动农民增收百亿元

种业导刊,2020年第1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Guide2019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带动农民增收百亿元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中储粮作为国家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根据预案规定的条件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启动了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㊂2019年中储粮累计完成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3747万t,同比增加41%,其中收购小麦2227万t,稻谷1520万t,根据市场价格估算,最低收购价政策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00亿元左右㊂这是记者1月16日从在京召开的2020年中储粮工作会议上获悉的㊂中储粮集团公司董事长邓亦武介绍,2019年中储粮高效落实国家下达的各项调控任务,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任务,完成各类政策性粮销售4657万t,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库存品质得到改善㊂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服务国家对外贸易战略,中储粮努力拓展油脂油料多元化进口渠道,认真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达成的采购协议,利用 两个市场㊁两种资源 服务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㊂2019年是中储粮在全系统建设 标准仓㊁规范库 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系统930个库区㊁21174个仓房全面完成目标建设,仓储管理又一次整体提升,粮食储存周期损耗严格控制在1%以内的先进水平,确保了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㊂最新的秋季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油账实相符率100%,质量达标率㊁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中央储备棉账实相符率100%,质量总体良好㊂(农民日报)辽宁2019年粮食产量增加量占全国40%近日,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达243亿kg,创造了历史新高㊂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5233.5万亩,位居全国中游;但单产水平为每亩464.5kg,仅次于上海,全国排名第二㊂全国2019年粮食总产量比2018年增加59.5亿kg,辽宁省粮食产量增加了23.76亿kg,约占全国粮食产量增加量的40%,为全国粮食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㊂(农民日报)两部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 2025年)“近日,农业农村部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 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㊁发展目标㊁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㊂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㊁数字中国㊁智慧社会㊁数字乡村等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㊂‘规划“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㊂‘规划“明确了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思路,要求以产业数字化㊁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㊁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㊁经营网络化㊁管理高效化㊁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㊂‘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㊂‘规划“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㊂一是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建设农业自然资源㊁重要农业种质资源㊁农村集体资产㊁农村宅基地㊁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五类大数据,夯实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基础㊂二是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种植业信息化㊁畜牧业智能化㊁渔业智慧化㊁种业数字化㊁新业态多元化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提升农业数字化生产力㊂三是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㊁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㊁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㊂四是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和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提升数字化发展引领能力㊂五是加强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㊁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建设㊁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㊂(农业农村部网)㊃93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种业资讯㊀聚焦 三农 主业拓展为农服务领域㊀等聚焦 三农 主业拓展为农服务领域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六届理事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㊂会议指出,今后供销合作社将进一步聚焦 三农 主业,坚持为农㊁务农㊁姓农,始终把为农服务摆在首位,把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把工作业绩交给农民群众去评判,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㊁认同感㊁满意度㊂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喻红秋表示, 2019年,供销合作社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㊂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系统坚持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做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大力推进产业扶贫㊁电商扶贫㊁科教扶贫㊁消费扶贫,多渠道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主动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把服务乡村振兴与深化综合改革统筹谋划㊁协同推进;同时,聚焦7方面的体制机制难题,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并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㊂全系统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㊂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韩立平指出,要着力聚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㊁难点问题和关键症结,把工作落细落实㊁干成干好㊂要增强工作本领,不断提升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战略思维能力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㊁提高专业能力,确保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㊂据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 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㊂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做好 三农 工作的重要载体,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将主动嵌入国家重大战略,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㊁农民群众受益㊁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良性局面㊂加快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㊂(农民日报)我国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日前,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组织专家对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 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土壤技术 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㊂评价专家组现场观看了项目试验展示,听取完成单位成果汇报,围绕项目内容进行研讨㊂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有机硅材料与复合肥形成的有机硅功能肥,具有改良盐碱土壤与补充营养元素的多种功能,为我国盐碱地改良治理创造了一套技术体系,实现了盐碱土壤治理的突破㊂有机硅功能肥研制及产品应用技术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区推广应用㊂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㊁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刘坚任专家组组长,他表示,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土壤的科技项目,有利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㊂据悉,该有机硅功能肥的研发获得发明专利3项㊂自2017年开始,在内蒙古㊁吉林㊁天津㊁黑龙江等全国五大区域进行两年以上的多轮试验,盐碱土壤改良推广面积665万亩次,盐碱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明显,对耕层土壤含盐量的平均降幅显著,创造产值效益超过19亿元,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㊂(中国农网)安徽省 三品一标 农产品达7262个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19年安徽省新培育 三品一标 农产品1390个,全省总数达到7262个㊂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06个,绿色食品3355个,有机农产品8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2个, 三品一标 监测合格率达99.16%㊂目前 三品一标 农产品数量居全国第6位,较2019年上升3位㊂为促进 三品一标 农产品发展,2019年安徽省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奖补 三品一标 生产经营主体1510家㊂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增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单位58家,实现 三品一标 产品二维码追溯6432批次㊂(安徽日报)㊃04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种业资讯㊀四川省级层面将给予资金支持㊀3年建20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㊀等四川省级层面将给予资金支持3年建20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近日四川省科技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推进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提出到2022年全省重点建设国家园区10家㊁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家㊂和一般产业园相比,农业科技园区更注重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㊂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表现优秀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将入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㊂省级层面将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计划,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给予资金支持㊂‘意见“明确了培育创新主体㊁做强主导产业㊁集聚创新资源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提出将引导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在现行政策框架下设立现代农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用地㊂‘办法“给出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条件,以及建设与管理㊁验收与评估等具体要求㊂根据‘办法“,园区申报单位为所在地县(市㊁区)人民政府,建设期为3年,通过验收的园区将每3年进行一次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估,评估且整改后依然不达标的,取消其园区资格㊂截至目前,四川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家㊂(四川日报)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玉米胚乳灌浆调控新机制日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ransactivation of Sus1and Sus2by Opaque2 is an essential supplement to sucrose synthase-mediated en-dosperm filling in maize的研究论文㊂该论文进一步拓展了Opaque2(O2)作为玉米胚乳灌浆调控网络核心转录因子的作用范围,揭示其可以调控胚乳储藏物质合成起始单元生成所需基因的协同表达㊂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㊁中国科技部和中科院等的资助㊂(中国科学院网)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微生物碳源利用效率对施肥的响应研究获进展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调控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1)通过分解代谢作用使有机物矿化向大气释放CO2:2)将非稳态的有机碳通过微生物 碳泵 的形式不断形成稳定态有机碳库㊂微生物这种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相对过程强弱可以通过碳源利用效率(CUE)反映,其决定了土壤中碳周转的去向㊂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苏以荣团队选取经过31年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研究了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CUE㊁微生物生物量周转及其残留物的积累特征㊂结果表明,秸秆和粪肥添加降低了根际土CUE,而对非根际土中CUE无显著影响,且根际土中的CUE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图1)㊂究其原因,水稻根系分泌物的释放和养分的吸收提高根际土C/养分比,使得C相对富余㊁养分缺乏,CUE降低㊂添加有机物料增加地上部生物量㊁进而增加根系分泌物释放和根系吸收养分,促进以上根际过程,加强CUE降低趋势㊂微生物CUE在非根际土中取决于呼吸作用,而在根际土中取决于其生长,这反映了微生物在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对有机碳利用存在差异㊂与单施化肥相比,添加有机物料提供了碳源,提高了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进而促进了微生物残留物积累㊂这项研究结果强调添加秸秆和粪肥尽管促进了根际土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但其通过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净通量,进而促进微生物残留物积累,从而提高水稻土碳固持,其结果为解释不同施肥管理下水稻土固碳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㊂该项研究近期以Microbial carbon use efficiency,bi-omass turnover,and necromass accumulation in paddy soil depending on fertilization为题发表在农林科学国际期刊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㊂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106)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98,41977100,41877035)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GXNSFAA138020)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小组(2019JJ10003)的支持㊂(中国科学院网)㊃14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止降企稳

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止降企稳2月25日国家发布了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2019年产国标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价格较上年持平,稳定基调走强。
稻谷最低收购价止跌企稳跟上年相比,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晚发了16天,且是有记录以来发布最晚的一次。
2019年产国标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2400元/吨、2520元/吨和2600元/吨,价格较上年持平,较历史最高点2015年分别下跌300元/吨、240元/吨、500元/吨,跌幅为11.1%、8.7%、16.1%。
但是跟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最早实施的2004年相比,价格分别上涨了1000元/吨、1080元/吨、1100元/吨,涨幅为71.4%、75%、73.3%。
从这些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变动历史,200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始发布,但是当年并未启动收购,2005年开始启动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2004年~200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连续4年保持稳定,之后从2008年开启上涨之路,连续8年保持上涨,至201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达到最高点,2015年保持稳定,2016~2018年最低收购价开启持续下调模式,经过3年的调整,最低收购价已经回落至2012年价格水平,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开始止跌企稳,15年间稻谷最低收购价走势呈现倒V形态。
2018年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国家加大稻谷市场供给侧改革,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减少稻谷种植面积,降低最低收购价政策稻谷收储量,稻谷市场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由于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较大,农户种稻收益下降较多,以至于新稻上市后,农户惜售心理较强,稻谷市场卖压较大,尤其是粳稻市场,2018年仅有黑龙江省启动托市收购,其他主产区价格均在托市价上方运行。
2019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也着重指出,要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将稻谷作为必保品种,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关于2019年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关于2019年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报告为支持深化稻谷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基本稳定,根据国家在稻谷主产区实施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的政策精神,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农业农村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发行广西区分行联合印发了《广西2019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实施方案》(桂财建〔2019〕140号),决定2019年继续推行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农民按订单交售粮食给国家后,粮食收购企业除了按收购价(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直接支付价款外,政府再价外给予补贴,普通稻谷每公斤补贴0.20元,优质稻谷每公斤补贴0.38元。
为确保该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我局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开展全区2019年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桂粮发〔2019〕39号),组织全区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对今年储备粮订单收购工作开展检查。
各地积极行动,检查覆盖了所有执行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的企业。
2019年10月中旬,我局派出3个工作组,由局领导带队对3个设区市、6个县(市、区)进行抽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储备粮订单收购基本情况(一)收购计划落实情况。
储备粮订单收购计划落实手续完备,符合方案要求。
各执行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的县级人民政府都制定了储备粮订单收购具体实施方案,按照自治区下达的订单计划,根据种粮的实际情况,将计划分解到乡镇,乡镇政府再将计划分解到行政村和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对于一般种粮农户,储备粮订单收购计划由村委会根据种粮农民的实际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商品量等情况进行安排;公示3天无异议后,由村委会造册,送乡镇政府审核加盖公章。
对于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储备粮订单收购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种粮情况直接安排。
订单收购企业根据乡镇政府盖章确认的底册数量填写《储备粮订购书》,交由村委会送达售粮农户和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调研报告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存在的几个问题
国家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从20**年起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最低价粮拍卖随之产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低价粮拍卖为购粮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
但是,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收购环节:收购质量难保证,收购费用较低。
托市收购(最低价收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收购。
托市收购是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粮食销售”的原则执行。
有收购主体资格的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公开收购价格,公开质量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满足农民售余粮的要求,同时又要坚持质量标准。
但近年随着托市政策的连续出台,农民的质量意识也逐渐淡薄,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后,田间初步整晒,除杂基本上简化,给粮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
为方便农民售粮,20**年湖南大面积增加了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以益阳市为例,20**年收购库点比上年增加60%。
托市粮作为临时性国家储备粮,有收购资格主体的企业,为了获得一笔可以维系企业生存的管理费用,在收购季节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粮源,从而对收
购市场形成竞争态势。
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稻谷最低收购价价格底数是固定的(1400元/吨),由于托市企业都敞开收购,掌握了粮源的个体粮商生意火爆,待价而沽,企业在收购环节实际支付的收购费用高于核定的50元/吨,无利润可谈。
二、储存环节:正常损耗无补贴,保管费用较低。
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粮权是国家的,托市收购企业无粮食经营权和所有权。
企业托市收购赚的是国家50元/吨的收购费用和70元/吨的保管费用。
粮食入库后由中储粮系统和农发行联合检查,质量、数量合格后才能验收入库。
为争取微薄的保管费用补贴,企业自上至下都是高度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来履行存储合同,以确保储粮的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
但是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如水分减量、保管自然损耗等,得不到额外补偿,全部由企业负担。
再者,临时存储的最低价粮由国家组织拍卖,承储企业难保管1年以上。
由于保管费是按实际保管月份拨付的,剔除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人员工资后,国家给的保管费用已所剩无几了。
三、拍卖出库环节
最低价粮食的销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销售,实行公开拍卖,单位核算,盈利上缴中央财政,差价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作为卖方,采取现场和网上同时竞价的方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竞价销售。
在拍卖出库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货款回笼缓慢,承储企业利息包袱重。
《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交易细则》中明确规定,承储库必须凭《出库单》无条件执行出库计划,且对出库费作了严格的界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各粮食承储企业在出库时,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质量、品种、数量交货。
但由国家组织粮食拍卖后的贷款回笼十分缓慢,平均在3个月以后,给承贷企业(即托市收购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利息差,企业难以承受。
2、最低价粮竞价拍卖中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价格。
主要是部分非国有企业存在恶意抬价、操控竞拍价格行为,使竞拍成交价高于起拍价中拍。
湖南省益阳市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非常活跃,其中兰溪粮食市场是全国著名的米市。
据调查摸底,益阳市现有各类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304家,其中兰溪市场有141家,占全市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46%。
20**年实行最低价粮拍卖以来,益阳市累计拍卖成交粮食数量38.34万吨,其中早籼稻34万吨,中晚籼稻4.34万吨。
全市参加拍卖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达60余家,其中兰溪个体户有近50家,占83%。
拍卖成交的38.34万吨粮食,被兰溪个体户拍走的粮食有25万吨,占拍卖成交总量的65.2%。
有人反映,兰溪片区141家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他们三四个一伙,五六个一群结成了许多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在粮食竞价交易过程中互相抬价,抢夺粮源,致使成交价高于起拍价20元/吨以上,有的甚至高于起拍价90元/吨。
同等条件下,益阳的粮食成交价要高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