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2020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划(急诊科)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急诊科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患者的健康,提高治疗效果,急诊科制定了本管理规范。

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指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频次和疗程使用,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3. 优先选择广谱抗菌药物,避免过度使用狭谱抗菌药物。

4. 严禁滥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仅在必要时使用。

5. 遵循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三、抗菌药物管理流程1. 抗菌药物申请(1) 医生在病历中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并填写抗菌药物申请单。

(2) 抗菌药物申请单需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区、诊断、用药理由、预计用药时间等信息。

(3) 抗菌药物申请单需由医生签字,并得到主治医师的审核和批准。

2. 抗菌药物选择(1) 根据患者的病原菌、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优先选择经验性治疗方案,待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3)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1) 抗菌药物使用需建立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途径、剂量、疗程等。

(2) 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和疗效。

(3) 对于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和评估,避免滥用。

4.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1)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2) 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等方面。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流程,供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四、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评价1. 监测耐药菌株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 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合理性,提出改进建议。

3. 分析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及时处理。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

抗菌药物在急诊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但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因此,制定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患者评估与抗菌药物选择1. 患者评估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原学风险评估、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1)根据病原学特点选择:根据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选择对目标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感染部位选择:根据感染部位的特点,选择能够有效穿透到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

(3)根据患者特点选择: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特点,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明确适应症:抗菌药物应用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病原学依据,避免无明确感染证据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物。

(2)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务人员应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剂量。

(3)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控制,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4)避免不必要的联适合药: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联适合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2. 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量(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开具和使用次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用。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3)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必要时进行抗菌药物的调整或者停药。

3. 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和分析急诊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的科室之一,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二、抗菌药物管理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选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其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3. 联合用药: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可以考虑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4.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规范,避免滥用和浪费。

5. 监测和评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抗菌药物管理措施1. 临床路径管理:制定急诊科常见感染的临床路径,明确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导和规范,推广临床路径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2. 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建立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由专业的药师和医生共同审核抗菌药物的使用申请,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括常见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和剂量等,供医生参考和遵循。

4. 抗菌药物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抗菌药物知识水平和使用技巧,增强其合理使用的意识。

5. 药物敏感性监测:建立药物敏感性监测系统,定期对急诊科常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策略。

6. 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对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7. 药物库存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储存、配送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任务。

在急诊科工作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合理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滥用、耐药菌株增多等问题。

为了规范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目的本管理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急诊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急诊科内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

四、管理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抗菌药物的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2. 个体化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如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3. 限制使用:对于广谱抗菌药物和高毒性抗菌药物,应限制其使用,避免滥用和产生不良反应。

4. 监测评估:对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管理措施1. 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设立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由主治医师或者以上职称医师审批抗菌药物的使用申请。

2.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抗菌药物的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在明确感染病因和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及早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和维持治疗。

4.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

5. 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根据感染类型和临床疗效,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并避免过长或者过短的使用时间。

6.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于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应遵循合理的联合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7.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对于高危人群或者手术患者,应根据相关指南和规范进行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1. 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部门,经常面临各种急性感染病例,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以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耐药性的发展。

2. 抗菌药物管理团队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急诊科应设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包括医生、药师和感染科专家。

团队成员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详细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适应症、用药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方面的要求。

指南应根据当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调查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定期更新。

4.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原体、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等因素。

优先选择广谱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应遵循多学科会诊的原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监测内容包括使用频率、使用指南的遵守情况、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和药师,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

6. 抗菌药物审批制度建立抗菌药物审批制度,对急诊科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严格管理。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填写申请表,说明使用理由、用药方案和预期疗效等。

药师和感染科专家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及时给予反馈。

7.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和药师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原则等。

通过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意识和能力。

8. 患者教育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因、疗程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患者应被告知按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并且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通过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作意识。

9. 抗菌药物库存管理急诊科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重要任务。

在急诊科的工作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公共卫生。

因此,为了规范急诊科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进行选择,遵循“最小抑制浓度”原则,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

2. 适当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在临床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应尽量选择狭谱抗菌药物,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3. 剂量合理: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水平。

4. 疗程适当: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确定,避免过短或者过长的疗程,以减少细菌耐药的风险。

三、抗菌药物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并执行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各种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

2. 提供药物教育培训:对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建立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强化药物审查制度:在急诊科设置药师,对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进行审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5. 加强抗菌药物的储存和配送管理:抗菌药物应存放在符合要求的药品储存室中,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6.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评估:对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四、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指标1. 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急诊科各类疾病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不同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和复杂的科室之一,经常面临各种急性感染病例。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急诊科中非常普遍,但不合理的使用可能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急诊科需要制定一套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规范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急诊科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药师等。

四、管理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并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

3. 定期评估: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疗效评估、不良反应监测和耐药性监测等。

4. 多学科合作:加强急诊科与临床微生物学科、感染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策略。

五、具体要求1. 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感染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并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4. 抗菌药物疗程:根据感染类型和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疗程,并避免不必要的延长疗程。

5.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联合治疗。

6.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根据手术感染预防指南和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指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手术前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7.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计划
一、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方针
1.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2.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1.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规定和流程;
2.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3.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

三、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教育
1. 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2. 加强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知情和知识普及;
3. 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宣传活动。

四、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检查
1.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制度;
2.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审查和监测;
3. 加大对抗菌药物不良使用行为的惩罚力度。

五、开展抗菌药物使用评价和改进工作
1. 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2. 制定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的措施和方案;
3.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工作。

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科研和学术交流
1. 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2. 推广抗菌药物使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3.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划
急诊科:
为进一步贯彻卫计委关于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要求,巩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成果,特制定您科室2020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划。

一、科主任为本科室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作为执行机构,根据二甲条款4.14.5.1C条款设定本科室抗菌药物个人控制指标及奖惩措施,并纳入科室质量管理内容,每月应通报,抗菌药物管理专(兼)职监督员协助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做好本科室抗菌药物自查、分析等管理工作。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如《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积极推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三、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禁越级使用;需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须遵照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制度》使用;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要使用我院抗菌药物目录以外的抗菌药物,参照我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与程序》执行。

四、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不超过30%,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五、强化治疗用抗菌药物前的病原学送检工作,治疗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前的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40%,治疗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的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60%,并参照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用药选择。

六、住院患者凡启用、停用、更换、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须要有依据,并在病志中记录、分析;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应具有相应诊断,特殊级抗菌药物不在门诊使用。

七、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对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结合职能部门检查结果,抗菌药物各项指标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落实。

八、对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将依据《湖南航天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办法》、《湖南航天医院药事考核办法》和《二甲奖惩办法》等文件予以考核,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及科主任的管理责任,做为对科室及科主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九、查阅您科相关处方,存在主要问题有预防感染选药不当、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建议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将抗菌药物各项指标控制在规定指标内。

药剂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