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全套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其形状特点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经纬度和经纬线1.纬线和纬度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圆圈,表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
自赤道向北向南各分90°,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经度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的度数向西增加。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为20°W-0°-160°E,西半球为160°E-180°-20°W。
三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应用:(1)定位置①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书写地理坐标时应将经纬度用小括号括起来,如(25°W,55°N)。
②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网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和大洋等区域。
(2)定方向①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看自转方向,定南北(北顺南逆);确定南北半球,定东西。
左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为南半球,D在E的正东方,C在E的西北方。
右图,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在A的正东方向,C在B的正南方,C在A的东南方。
②方格状经纬网A 确定南北方向分别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点在北,南半球的点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 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数值大的在西;分别在东经度、西经度的两点:两者之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两者之和>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图中,A地位于B地的东北方向,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高三地理教材第三章《区域地理》的全部内容,重点学习第一节《区域的特征与划分》。
详细内容将包括区域的概念、特征、划分方法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划分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新课:(1)讲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家乡所在地区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 答案:(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一定范围、相对独立、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的地理单元。
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范围、边界、内部结构和功能。
区域划分方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综合指标进行划分。
(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轻工业和电子产业为主。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河流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高考总复习》江苏讲义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

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
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难度系数在0.5左右一、地图三要素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反之坡度越陡凸低为高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凸高为低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①海拔高于200米,而②海拔低于100米低于低值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考的三大应用1.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判断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2.判断河流水系、水文特征3.区位选择(1)利用地形图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特别提醒地质灾害判断:①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2024年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2024年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一、教学内容1. 地图的基本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地图的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2. 等高线地图(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等高线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地形特征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和应用3.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地图在GIS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阅读、使用地图。
2. 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图,提高地形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制作与应用中的作用,培养地理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中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实践情景,如户外探险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要素、比例尺等。
复习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以等高线地图为例,讲解地形分析和判断方法。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其在地图制作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形特征,进行等高线地图的判读练习。
利用GIS软件,让学生体验地图的制作过程。
强调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基本知识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2. 等高线地图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地形特征判读与分析方法3.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基本原理、地图制作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GIS软件,制作一幅简单的地图。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旅游等。
建议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图实践能力。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二讲+地图(课时一地图的三要素)

D、 0 100米
D 2、要画一幅居民小区规划图,适宜的比例尺是( )
方法: 先统一化成数字式
A、1:50 0000
B、五千分之一
C、 0 2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D 3、同样图幅的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小的应该是( )
A、永州市区划图
B、湖南省区划图
C、中华人民共和国
A. 比例尺放大: ②原比例尺放大n倍 •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
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1/20 000
图例 放大1倍 注记
变化后的比例尺: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变化后的图幅: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²倍
1/10 000
(4)将1:2 5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2倍,则( A)
A.新图比例尺为1:1 250 000 B.新图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新图图幅面积为原图图幅面积的2倍 D.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为原图表示的实际范围的4倍
2、方向 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
一般地图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 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上 北 下 南 , 指向 北 方; 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左 西 右 ;
注记 例3.徒步做一日的野外地理考察,你所
选用的地图比例尺相对最不适用的是( D)
A.1:5 000
B.1:10 000
C.1:25 000
D.1:100 000
针对训练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D 1、下图各组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200 000
B、三十万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性质-温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影响渔业和海洋运输
(2)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
(1)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 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
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装备破冰设施。
海水的性质-温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影响气候
(1)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 的变化幅度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 陆地上空的气温低。 (2)从全球尺度看:海水对大气气 温起着调节作用。 (3)从区域尺度看:沿海地区气温 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陆地小。
(2)分析古吉拉特邦原盐生产长期以家庭 手工作业为主的原因。
(2)采盐工艺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低;印度人 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家庭手工作业手艺世代 传承,盐工经验丰富;印度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现代化工业采盐投入少。
印度海盐生产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三大产盐国,其70%以上的海盐来 自古吉拉特邦,从卡奇湾到坎贝湾的绵长沿海滩涂是优质的天然晒盐场。长期以 来,这里的原盐生产以传统的家庭手工作业为主,每年旱季,约有3万盐工用特制 的钉耙把固结的盐粒搂在一起,运往市场。近年来,古吉拉特邦兴起了现代化的 大型海盐生产企业,集工业盐、食用盐生产和物流、仓储、船舶运输等产业于一 体。随后,印度海盐出口量迅猛增长,根德拉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海盐输出港。
0°
20°
40°
盐度/‰ 36
35 20
34 10
33
32 0
60° N 温度/℃
密度/(kg·m-3)
1027 1026 1025 1024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密度
思考:大洋表层的海水密度分布
规律与温度分布规律有什么不同?
2024年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2024年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一、教学内容本讲义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主流地理教材编写,涉及地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具体内容为:章节: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种类与用途、地图的阅读与使用、地图的绘制与制作。
详细内容: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自然地图与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及特点;地图上的信息检索与分析;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与用途。
2.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和现实生活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与应用;地图的阅读与分析技巧。
难点:地图绘制的方法与步骤;地图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地理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类地图、教学挂图、投影设备。
学具:地图册、指南针、直尺、量角器、绘图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地图使用的案例,激发学生对地图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讲授(15分钟)详细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三要素、分类及用途。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典型例题,演示如何从地图中提取信息,进行地理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进行问题解答。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知识内化。
6. 技能训练(15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地图绘制,掌握基本步骤与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构成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地图的分类与用途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地图的阅读与分析技巧4. 地图绘制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地图查找指定地理位置信息。
绘制学校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和道路。
2. 答案位置信息:根据地图比例尺和图例,找到指定地点的经纬度、地形、气候等信息。
学校平面图:参照实际尺寸和比例,准确绘制学校平面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教学目标
- 系统地复必修二中的所有知识点
- 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能力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
- 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
- 水圈及其作用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人口问题
- 城市与城市问题
- 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趋势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第五章中国地理
- 中国地理概貌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水圈及其作用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 难点: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教学方法
- 网络搜索和资料整理
- 讲授和演示
- 互动式探究和讨论
- 地理实验和制图
教学评估与反思
- 教师根据知识点分阶段进行测试和测评
- 学生参与制图和模拟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和地图作品-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反思,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地图
基础梳理 地图 1.地图概念
2.基本要素 概念:表示 _图__上__距__离__比__实__际__距__离__ 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表示方法: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 式
意义: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 越小 , 图幅相同时表示的范围就 越大 ,内 容就越 _简__略__
方 有经纬网:经线表示 南北 ,纬线表示 东__西__ 向 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指示 _北__方__
指示东西方向 (劣弧定向)
强化专练 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
,所属
的纬度地带是
。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所属的纬度地带为
,F点在E点的
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
2.地球仪
纬线:都是④ 圆 ,长度自赤道向两极
⑤ 递减 ,指示⑥ 东西 方向
纬线(度) 纬度:自⑦ 赤道 向南北各分作90°
与经线 (度)
经线:都是⑧ 半圆
,长度⑨ 相等 ,指
示⑩ 南北 方向
经度:自 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180°
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
织而成的网
经纬网
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处,坡度 等高线稀疏处,坡度
_陡__ _缓__
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 _中__心__ 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洼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 中心 向 四周逐渐升高
地形种类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 值 低处 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 值 高处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 距 离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 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 度约是(111·cos φ)
千米
定位 置
定方 向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
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
经度)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 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
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方向,E点在C
点的
方向。
解析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定位置、划分半球是解 题的关键。 答案 (1)(15°S,15°W) 南半球、东半球 1 110千米 低纬度 (2)(60°S,170°E) 南 半球、西半球 275千米(或277.5千米) (3)(70°N,180°)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度 东北 (4)东北 西北
一般地图: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判定
图例:符号如“ ”表示国界 注记:数字和文字
规律总结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 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 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 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剖面线分别为甲组沿89°E,乙组沿120°E,丙组沿
32°N,丁组沿42°N,四图图幅大小相近。回答(1)
~(2)题。
(1)在乙组图上,杭州(30°N,120°E)和山海关
(40°N,120°E)的图上水平距离为11cm,那么乙组
图的水平比例尺约为
()
A.1/1 000 000
B.1/1 100 000
多条等高 峭壁
线汇合重 (陡崖)
叠在一线
平原
等高线稀 疏,值小
丘陵
类似山 地,值小
近于垂直 的山坡称
陡崖 海拔一般 低于200 米,平坦 海拔在
200~ 500米, 起伏小
与山地 类似, 以数值 进行区分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反映出来的地 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山脉走向、阴坡、 阳坡等特征,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对人类生产、生 活的影响。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 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 出方向相反。
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甲、 乙两图图幅相同,但甲图经纬线相隔10°,而乙图 经纬线相隔5°,因而甲图所示地区面积远远大于乙 图。由此也可得出以下结论: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 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
强化专练
2.某班学生分小组绘制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
(3)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 起伏 和坡度 _陡__缓__
2.其他地图:如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图,都 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深化探究
1.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
地形
山地 山峰
表示 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闭合曲 线外低 内高符 号
地形 特征
四周低 中部高
说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2.经纬网与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小的关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纬度1° 和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千米。只要 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两地的经度要相同,即两 地要在同一条经线上),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 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根据以上 原理,相同经(纬)度且跨纬(经)度相同的两幅图, 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由于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升高 而缩短,因此,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 所表示的范围越小。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
盆地 洼地
闭合曲 线外高
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内侧,坡度 向内降低
山脊
等高线 凸向低
处
山谷
等高线 凸向高
处
鞍部
一对山 脊等高 线组成
从山顶 到山麓 凸出的 高耸部
分 山脊之 间的低 洼部分 相邻两 个山顶 之间呈 马鞍形
山脊 线也 叫分 水线
山谷线 也叫集 水线
鞍部是山 谷线最高处
定 位__置__
意义 定 _方__向__
算 _距__离_
半球
赤道 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划分 20°W、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
西半球Leabharlann 归纳总结列表归纳经纬网的作用
经线
纬线
划分 半球
20°W~0°~160°E为东 半球
160°E~180°~20°W为 西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
(2)四组图中,哪一幅南北纵向通过了我国大陆地
势最低处附近
()
A.甲组图
B.乙组图
C.丙组图
D.丁组图
答案 (1)C(2)A
考点三 地图的种类
基础梳理
地图的种类
1.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