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合集下载

混凝土温度与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温度与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温度与强度的关系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有点儿枯燥,但其实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混凝土的温度和它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会想,混凝土跟温度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混凝土可不是普通的建筑材料,它是许多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的基石,而它的强度又直接影响着这些建筑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温度”这个词,比如夏天的时候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刺骨。

其实,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下,它的表现可是大相径庭。

就像是人一样,热的时候容易发脾气,冷的时候又懒得动。

那么,混凝土也有自己的“脾气”,温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2.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2.1 高温下的“火热表现”首先,咱们先说说高温情况。

想象一下,夏天的烈日下,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飙升到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地步。

此时,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得特别快,里面的水泥颗粒就像是渴望水的植物一样,开始发狂。

这个时候,如果水分蒸发得太快,混凝土就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高温下运动,缺水的话,可能就会中暑。

不过,有时候高温也能让混凝土的强度提高。

因为在一定的高温下,水泥的水化反应会加速,从而提高强度。

就像是温度越高,饭煮得越快,但得掌握好火候,一不小心就“翻锅”了。

2.2 低温下的“冷静思考”再来说说低温情况。

冬天来了,温度一降,混凝土也跟着“打了个寒战”。

此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结冰,导致水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下降。

你知道的,水在零度时结冰,体积还会膨胀,那可真是要命的!所以,低温下的混凝土强度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

就像是你冬天不爱出门,待在被窝里,一动不动,难免就变得懒散,啥事都做不起来。

不过,冬天也不是完全没戏。

通过加热、保温或者添加一些抗冻剂,咱们还是能让混凝土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一定的强度。

这就像是冬天喝一碗热汤,立马觉得暖和多了,精神也跟着起来了。

3. 如何调控混凝土温度3.1 适当添加材料好啦,接下来咱们聊聊怎么调控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是影响建筑物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极限值。

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泥品种、水泥用量、砂石比、水灰比、养护条件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温度升高时会蒸发,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高温还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热膨胀,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内部应力,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2.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呈现出倒U型,即温度升高会使混凝土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这是因为,当温度较低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凝结,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疏松,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3.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通常采用试件的方式来研究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例如,在温度为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40MPa左右;而在温度为6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只有20MPa左右,降低了一半以上。

四、影响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关系的其他因素除了温度外,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水泥品种、水泥用量、砂石比、水灰比、养护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五、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应用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论述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的影响

论述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的影响

论述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的影响实际工程中,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规律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影响相对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和温度。

这是由于水泥通过水化反应、凝结组合和硬化过程使得混凝土自身强度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过程均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保证正常进行。

水泥的水化反应过程受温度影响比较明显,在零度以下该过程基本停止,导致混凝土强度几乎不再发展,严重时可导致实体混凝土冻裂,特别是在水化初期,冻结会使混凝土崩溃,而且早期受冻还会影响后期强度增长。

混凝土的湿度在水化阶段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层能够进行高度水化,然而这一点在混凝土强度发展初期可以通过改善养护方式基本达到要求,国内外相关标准也对养护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本章对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的讨论,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为了解在规定龄期内不同条件养护下的结构实体混凝土所能达到的强度值,以及当实体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时的养护龄期,我们就的明确结构混凝土强度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现阶段,不仅在国内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试验研究,国外也不例外,在材料和养护条件选定时,分别建立了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的计算公式。

本章主要针对在标准养护和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各种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展开分析,同时做出能够较好反应本地区掺合料混凝土强度增长趋势的相关公式,从而对结构實体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提供参考。

混凝土自浇筑成型开始进行水化反应,并逐渐硬化提高强度,而其强度增长过程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养护时间;一个是养护温度。

为了能获得混凝土强度发展随二者的关系,以便能够通过控制温度使强度在规定时间内满足要求,长期以来是通过温度与时间的累积,即“成熟度法”来预测强度增长规律。

随着人们对非标准条件养护下混凝土强度与龄期关系的需求和研究,在九十年代出现了“等效龄期法”。

“等效龄期法”最先是在1992 年全国冬施会议上,由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的张德鸾发表的。

建立在等效系数的概念基础上,该论文对养护条件的影响展开理论研究,其中把在标准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时所需的养护时间与自然养护时间之比称为“等效系数”。

浅谈温度对水泥混凝土构件的影响

浅谈温度对水泥混凝土构件的影响
. . . 耐 久 性 仍 有 一定 的影 响 。
朱 宝 玉 Z uB ou h ay
( 绥滨 县建 设局市 政处 , 绥滨 16 0 5 20)
(ubnC u t o s u t nB ra Mu iia A miirt nO f e S i S ii o nyC nt ci ueu, ncpl d ns ai fc ,u r o t o i
2 温度的控 制和防止质量缺 陷的措施 强度, 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 裂性 能。⑤掺加外加剂可使 混凝土密实 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构件质量缺 陷 , 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 性好 , 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 , 减少碳化 收缩。 掺减 水防裂 温度和 改善约束条件 两个 方面着手。控制温度 的措施如下 : 热天 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 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 ①
靠混凝土 自身承担。 有时温度 应力可超 过其它外荷载所 引起 的应 水 , 少沉缩变形。 减 ④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 力, 提高的混凝土抗 力, 因此掌握温度应 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 的结构设计和 施工 裂性能。混凝土在收缩 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 , 当拉应力大于混凝
极为重要。 土 抗 拉 强度 时 裂 缝 就 会产 生 。 水 防 裂剂 可 有 效 的 提高 混 凝 土抗 拉 减
Absr c :I h n i on t cin p o e s e tr ltmp rt e h sag e tr lv n ewih te c n tucino e n o cee sr cu e e p cal t a t n te o st c sr to rc s , xena e e aur a ra ee a c t h o sr to fc me tc n rt t tr s e i y e u u l i h u d n c l r h t n te s d e od o o.Te eau e sr s n e e au e c nr lh v r a sg i c n e i h a g e s o o c ee whih ha e t e s n : mp rtr te s a d tmp rt r o to a e ge t inf a c n t e lr e a a fc n r t i r c v wo ra o s i ty t e e eau e r c s n t o r t o sr to fe tt e i tg t n u a i y sc n l i h p rto ,h ha gn e eau e a f sl,h tmp r tr ca k i he c ncee c n t cin afc h ne iy a d d r blt, e o dy,n t e o e ain te c n ig tmp rtr h s r u r i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低温度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低温度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本文详细探讨了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其在低温环境下的特性。

文章从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出发,深入分析了温度对其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混凝土的耐寒性标准、施工方法、保护措施、硬化时间与温度,以及其耐久性与工程应用中的最低温度要求。

一、混凝土材料特性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水、骨料(沙、石)和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其硬化过程涉及到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受到温度的影响。

二、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温度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和性能。

高温会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快速硬化;而低温则会减缓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硬化效果。

三、低温对混凝土的损害在低温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可能会结冰,导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力。

如果冻胀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力,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影响其长期性能。

四、混凝土耐寒性标准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地理位置,混凝土的耐寒性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耐寒性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以确保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五、混凝土低温施工方法在低温下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保护混凝土。

例如,可以使用加热水泥、预热骨料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六、混凝土低温保护措施在浇注后的混凝土上覆盖保温材料,可以减缓热量流失,降低温度下降速度,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七、混凝土低温硬化时间与温度在低温下,混凝土的硬化时间会延长。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性能,需要确保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下硬化。

八、混凝土耐久性与最低温度耐久性是评估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和地理位置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和配方。

九、混凝土工程应用中的最低温度要求不同的工程应用对混凝土的最低温度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在低温环境下施工,需要确保混凝土的最低温度不低于其材料的冰点。

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工程的具体需求。

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混凝土凝结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凝结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凝结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凝结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 水灰比:水灰比(W/C)是指混凝土中水的重量与水泥重量的比值,该比值越小,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越长。

2. 水泥种类和用量:不同种类的水泥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有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较短,而铝酸盐水泥凝结时间较长。

3. 温度:温度对混凝土凝结时间有很大影响。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凝结,而较低的温度会延缓凝结。

4. 添加剂:混凝土中常添加一些化学剂来改变其性能,例如加速凝结剂可以缩短凝结时间,延缓凝结剂可以延长凝结时间。

5. 环境湿度:环境湿度可以影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从而影响凝结时间。

较低的湿度会加速水分蒸发,导致凝结时间缩短,而较高的湿度则会延长凝结时间。

6.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水等各组分的配比。

不同的配合比会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产生影响,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较短。

总的来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合理控制上述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凝结质量。

水泥能承受的最低温度

水泥能承受的最低温度

水泥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道路修建等各个领域。

然而,水泥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泥能够承受的最低温度,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水泥的最低承受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水泥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强度。

在正常情况下,水泥的最低承受温度通常在5摄氏度左右。

当温度低于这个范围时,水泥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强度下降或者出现裂缝等问题。

水泥在低温下的凝固反应速度会变慢。

正常情况下,水泥的凝固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来提供能量。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水泥的凝固反应速度会变慢,导致混凝土凝固时间延长。

这可能会对工程进度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低温环境下水泥的强度可能会下降。

水泥的强度主要是通过水化反应形成的胶凝体来提供的。

当温度较低时,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也会减慢,导致胶凝体的形成速度变慢。

这可能会导致水泥的早期强度下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低温还可能导致水泥出现开裂的问题。

当水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骤降时,内部的体积变化可能会引起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水泥出现裂缝。

这不仅会降低水泥的强度,还会影响工程的美观度和耐久性。

针对水泥在低温下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水泥的抗低温性能。

首先,可以在水泥中添加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如抗冻剂和缓凝剂等,来改善水泥的凝固反应速度和强度。

其次,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或者加热设备等,来提供足够的温度给水泥,促进水化反应的进行。

此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环境条件,避免在极端低温的环境下进行水泥的施工。

总的来说,水泥的最低承受温度通常在5摄氏度左右。

在低温环境下,水泥的性能和强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为了提升水泥的抗低温性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泥的凝固反应速度和强度。

通过合理的施工和保温措施,可以确保水泥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建筑对强度、耐久性和耐火性的要求日益增加,混凝土在高温下的行为和性能变化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并讨论它对结构的影响。

在高温下,混凝土容易遭受热膨胀、干燥收缩和脆化等问题。

首先,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从而引起干燥收缩。

这种干燥收缩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其次,高温还会导致混凝土发生热膨胀。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胶凝材料和骨料组成,当温度升高时,水泥基体中的水分会蒸发并变为水蒸气,从而产生膨胀压力。

由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较大,这种热膨胀压力可能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混凝土的化学变化。

在高温下,水泥基体中的水化产物会发生热分解和脱水反应,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研究表明,当混凝土暴露在高温下时,其强度和刚度会显著下降,甚至可能完全失去结构的承载能力。

此外,高温还会引发混凝土的脆性断裂。

在高温下,混凝土的骨料会因热膨胀和热应力而受损,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这种脆性断裂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突然破坏,增加了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针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和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可以采用添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例如使用膨胀剂来减缓热膨胀和热应力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骨料的热稳定性和提高水化产物的抗热分解能力来增强混凝土的高温抗性。

除了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添加剂,还可以采取一些结构设计措施来减少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

例如,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升高速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膨胀和裂缝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适当的隔热材料和保温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结构受高温影响的程度。

总的来说,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热膨胀、干燥收缩、化学变化和脆性断裂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8-06T17:20:12.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邓勤周
[导读] 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而越来越大型化。

广东清远广英水泥有限公司 511890
摘要: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而越来越大型化,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建设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的开裂现象较为普遍,加之现今所生产的水泥放热速度比过去大大提高,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此分析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温度;水泥混凝土;结构影响
1.水泥温度对混凝土影响
水泥温度高是由于储存了大量的热能,在水混合后没有发生水化反应之前,其热能就消耗了一定量的水,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而水泥浆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加快其水化反应速度,出磨水泥温度更因高温季节可以最高温度达到200℃,使成型的混凝土的温升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加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从而导致大大提高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的几率。

因水泥水化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其水化释放的水化热会引起混凝土浇筑块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剧烈变化,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2.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危害
2.1 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多数为地下连续墙、筏板、箱型基础等,一旦出现温度裂缝适合,最主要问题就是造成地下室的渗漏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但处理困难、花费巨大,而且还延长了工程的交付使用时间,降低了结构的使用功能。

甚至有时因在结构物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多次堵漏,而堵漏成本高于土建成本现象。

2.2 混凝土中产生的如果是表面裂缝,那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不大,容易解决,但是如果出现的贯穿性裂缝会降低建筑结构的刚度,从而影响到结构物功能的正常发挥。

2.3裂缝的出现让侵蚀性介质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腐蚀、碳化,损坏混凝土的表面以及降低其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主要工作是对贯穿性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的控制。

目前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让其足够大到各种因素引起的开裂应力小于它;另一个方面,控制各种温度应力,让其尽可能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1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1.1 为了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的开裂,可以掺膨胀剂,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使部分或者全部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冷缩和干缩。

另外可以掺入如有机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增强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1.2 合理的温度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且当钢筋的直径较细和间隔较密时,对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效果较好。

3.1.3 可以通过优化配合比,减少水灰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等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其抗拉强度也会相应提高,增强抗裂性能,
3.2控制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主要由温度应力造成的。

从经济效益和施工的方便性角度出发,主要是做好对温度应力的控制工作。

3.2.1浇筑块尺寸对温度应力影响也比较大。

浇筑块越大,温度应力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缝。

因此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2.2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在炎热季节采取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可以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从而降低内部温度。

3.2.3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3.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

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

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

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4.结束语
高温水泥虽然是施工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但通过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减少结构的温服裂缝,提高耐久性,最大
幅度减少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处理措施,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会减小到最小化的。

参考文献:
[1]姜新平. 温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影响及应对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229.
[2]张倩倩. 新铺和硬化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吴佳. 水泥混凝土路面动载与温度应力分析[D].长安大学,2012.
[4]张艳聪,高玲玲,申俊敏. 施工环境温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应力强度比影响研究[J]. 施工技术,2014,17:93-96.
[5]魏焕芬. 温度对水泥混凝土裂缝的影响[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Z1:171-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