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探测器概述

合集下载

核辐射探测器硕张

核辐射探测器硕张
产生的粒子对数;E为入射带电粒子在电离室内损失的 能量;W为电离室内所充气体的平均电离能(产生一个 离子对需要入射带电粒子损失的能量)
2019/9/28
37/84
2019/9/28
1/84
探测器的三个关键点
如果按照技术指标和用途的差别来区分,三类探 测器中每一类都有很多种。在此侧重讲述在学习 这三类探测器时需要了解的三个方面: 探测器把核辐射转变为电信号的物理过程 探测器的输出回路及其与探测器输出电信号的关 系 探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用途
2019/9/28
Q0 Q0 C1V0
a
Q0
V0
Q0
b
2019/9/28
28/84
a
q1
x q2
b
e V0
q (Q0 ) (Q0 ) e (q1) (q2 ) 0
2019/9/28
29/84
q1 q2 e
q1

e
x d
dx q2 e d
2019/9/28
22/84
电离室的基本结构
不同类型的电离室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典型结构有平板型和圆柱型,均包括 高压极(K):正高压或负高压; 收集极(C):与测量仪器相联的电极,处于与地接 近的电位; 保护极(G):又称保护环,处于与收集极相同的 电位; 负载电阻(RL):电流流过时形成电压信号。
2/84
核辐射转变为电信号的阶段
• 第一阶段:入射的粒子射入探测器的灵敏体积,
通过与探测器物质的相互作用,转变或产生出带 电粒子 。
• 第二阶段:被电离或激发的原子,在探测器的外
加电场中作定向移动,为探测器外部负载电路提 供信号
2019/9/28

核探测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核探测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核探测器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核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探测和测量放射性物质的仪器。

随着核科学和辐射应用的发展,核探测器逐渐成为研究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核探测器的作用是利用其特殊的工作原理,探测并记录放射性粒子的存在、类型、能量等信息。

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衰变现象。

放射性物质在其核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这些粒子或射线具有特定的能量和穿透力,可以被核探测器所感知和探测。

核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闪烁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

闪烁体探测器通过闪烁效应将入射粒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等装置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气体探测器则利用气体的电离效应将粒子的能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荷放大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而半导体探测器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中的PN结构或PIN结构的电离效应来探测粒子的能量和位置。

总之,核探测器的发展为研究和应用放射性物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核探测器的概述和工作原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探测器将继续发展,并在核能、医疗、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来探讨核探测器的原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涉及的主题,并介绍核探测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接着,本文将详细阐述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工作原理。

在基本原理部分,将介绍核探测器是如何通过与射线、粒子相互作用来探测并测量核辐射的。

而在工作原理部分,将详细说明核探测器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其内部结构和探测过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核探测器的原理,并探讨未来它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核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对其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核探测器原理的深入探讨,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核探测器在科学研究、工业应用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推动核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核辐射怎么检测

核辐射怎么检测

核辐射怎么检测
核辐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测:
1. 个人辐射剂量计:个人辐射剂量计是佩戴在人体上的仪器,用于测量人体的辐射剂量。

它可以实时监测个人暴露的辐射剂量,并提供警报功能。

2. 环境辐射监测仪:环境辐射监测仪是专门用于监测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的设备。

它可以检测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核辐射水平,并提供实时数据。

3. 核辐射探测器:核辐射探测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核辐射的设备。

它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并提供相应的测量结果。

4. 核素识别仪:核素识别仪是一种用于识别和测量辐射源的设备。

它可以检测辐射源的特征特性,如能量谱、半衰期等,以确定辐射源的类型和强度。

以上是常见的核辐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检测。

在核辐射环境中,及时准确地检测辐射水平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核辐射三大探测器 半导体

核辐射三大探测器 半导体

核辐射检测在半导体器件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核辐射探测器的原理和种类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导体器件性能测试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导体器件性能测试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半导体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辐射探测器也在不断向半导体化方向发 展以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和精度。
微型化: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辐射探测器也在不断 向微型化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和航空航天领域。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辐射探测器也在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提高探测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多功能化:随着核辐射探测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探测器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除了能 够检测核辐射外还可以检测其他有害物质和生物分子等。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 导体行业中的重要 性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 导体行业的发展趋 势
汇报人:
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按能量范围分类:高能、中能、低能探测器 按材料分类:硅探测器、锗探测器、硒探测器等 按结构分类:点接触型、PN结型、MIS结构型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脉冲计数、闪烁计数、热释光计数等
优点:高能量 分辨率、高探 测效率、低成

缺点:易受温 度影响、易受 电磁噪声干扰、 能量分辨率较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 导体行业的应用前 景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 导体行业中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
核辐射探测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 市场潜力巨大。
核辐射探测器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辐射探测器 的性能和精度不断提高为半导体行 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核辐射探测器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未 来市场前景广阔。
灵敏度:选择 高灵敏度的探 测器能够更好 地检测到核辐
射。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

1.说明:核辐射探测器辐射探测器是将入射射线的信息(能量、强度、种类等)转换成电信号或其它易测量信号的转换器,即传感器或换能器。

是用来对核辐射和粒子的微观现象,进行观看和研究的传感器件﹑装置或材料。

2.核辐射探测的要紧内容有哪些?辐射探测的要紧内容有:记录入射粒子的数量(射线强度),测定射线的种类,确信射线的能量等。

应用要求不同,探测的内容可能不同,利用的辐射探测器也可能不同。

3.常见的核辐射探测器按工作原理可分成哪几类?常见的辐射探测器,按工作原理可分成以下几类:①利用射线通过物质产生的电离现象做成的辐射探测器,例如,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等。

②利用射线通过物质产生荧光现象做成的探测器,例如,闪烁计数器。

③利用辐射损伤现象做成的探测器,例如,径迹探测器。

④利用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的其他现象,例如,热释光探测器。

⑤利用射线对某些物质的核反映、或彼此碰撞产生易于探测的次级粒子做成的探测器,例如,中子计数管。

⑥利用其他原理做成的辐射探测器。

4.闪烁计数器由哪几个部份组成?答:闪烁计数器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等组成。

5.核辐射探测器输出的脉冲,其哪些参量与射线强弱、能量大小有着什么样的定性关系?入射射线强时,单位时刻内产生的脉冲数就多一些;入射粒子能量大时,产生的光子就多,脉冲幅度就大一些,从这些情形即可测知射线的强度与能量。

6.对用作核辐射探测器的闪烁体有哪些要求?①闪烁体应该有较大的阻止本领,如此才能使入射粒子在闪烁体中损耗较多的能量,使其更多地转换为光能,发出较亮的闪光。

为此,闪烁体的密度及原子序数大一些对测量γ射线是适合的。

②闪烁体应有较大的发光效率(也称转换效率)。

③闪烁体对自己发出的光应该是透明的,如此,闪烁体射出的光子能够大部份(或全数)穿过闪烁体,抵达其后的光电倍增管的阴极上,产生更多的光电子。

④闪烁体的发光时刻应该尽可能短。

闪烁体的发光时刻越短,它的时刻分辨能力也就越强,在必然时刻距离内,能够观测的现象也就更多,能够幸免信号的重叠。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及及指标课件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及及指标课件
核辐射探测仪器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 诊断和治疗肿瘤等疾病,如放射治疗 和核医学成像等。
这些仪器通过测量放射性药物的分布 和代谢,以及放射性粒子的释放,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核辐射探测仪器在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核辐射探测仪器在安全检测领域主要用于检测放射性物质、爆炸物和毒品等违禁品,保障公共安全。
研究。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核设施周围的 环境放射性水平,保障
公众健康和安全。
02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
核辐射基本知识
核辐射定义
核辐射是指由原子核内部 释放出的射线,包括α射 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
核辐射来源
核辐射主要来源于放射性 物质、核反应堆、核武器 等。
核辐射特性
核辐射具有穿透性强、能 量高、电离能力强等特点 。
按测量原理分类
可分为计数型和能量型两 类,计数型主要测量射线 的数量,能量型主要测量 射线的能量。
核辐射探测仪器应用领域
医学诊断和治疗
用于检测肿瘤、癌症和 其他疾病,以及放射治
疗中的剂量监测。
工业检测和控制
用于检测产品的放射性 污染、无损检测、工艺
控制等。
科研实验
用于物理、化学、生物 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实验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及指标课 件
目录
• 核辐射探测仪器概述 •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 • 核辐射探测仪器性能指标 • 核辐射探测仪器发展现状与趋势 • 核辐射探测仪器实际应用案例
01
核辐射探测仪器概述
核辐射探测仪器定义
01
核辐射探测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
核辐射的设备,能够检测和测量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各种射线,如α
05

02核辐射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

02核辐射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是一种以半导体材料作为探测介质的新型核辐射探测器,它有很好的能量分辨能力。

随着半导体材料和低噪声电子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应用的要求,先后研制出了P-N结型探测器、锂漂移型探测器、高纯锗探测器、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以及其它类型半导体探测器。

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和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物质导电能力,物质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物质的导电能力可用电阻率ρ来表示,单位为Ω·cm。

导体的电阻率在10-5Ω·cm以下,绝缘体的电阻率在1014Ω·cm以上,半导体的电阻率介于它们之间,一般在(10-2~10-9 )Ω·cm范围内。

半导体通常以晶体形式存在,晶体可分为单晶体与多晶体。

在单晶体中,所有原子都连续地按同一规律整齐地排列,这称为晶格。

多晶体是由许多小晶体颗粒杂乱地堆积起来的,因此多晶材料是不均匀的。

半导体探测器多是由单晶材料制造的。

一、半导体材料的电特性在单晶中,原子紧挨形成晶格排列, 相互之间有电磁力作用。

因此晶体中电子的能量就和孤立原子不同。

孤立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存在于一定能级上,能级之间是禁区,电子不能存在。

对于单晶体,原子间存在着电磁力,相应孤立原子的能级就分裂成很多十分靠近的新能级,由于单位体积内原子数目非常多,这些分裂彼此之间非常靠近,可以看作连续的,这种连续的能级形成一个能带。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如图3.1所示图 3.1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图图 3.1 所示的满带是由各孤立原子的基态分裂出来的能级,导带是由孤立原子各激发态分裂出来的能级。

满带和导带之间的禁区称为禁带,禁带宽度称为能隙,用Eg 表示,单位为eV 。

半导体与绝缘体、导体之间的差别在于禁带宽度不一样。

由于导体不存在禁带, 满带和导带交织在一起,导电性能好; 绝缘体的禁带最宽,约(2~10)eV,导电性能最差;半导体的禁带较窄。

约(0.1~2.2)eV,导电性能比绝缘体好,而次于导体。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及及指标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及及指标

核辐射探测仪器基本原理及及指标1.光电效应探测:当γ射线入射到闪烁晶体或闪烁闪耀液体中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即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能量沉积,并使物质中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高能级的电子会向下跃迁,释放出能量,产生光子。

通过光电倍增管放大光信号,可以得到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信息。

2.离子化室探测:当粒子入射到离子化室中时,会引起气体分子的电离,产生正离子和电子。

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漂移,电子则向阴极漂移。

通过测量电离室中的电荷量,可以得到电离室中的粒子辐射强度。

3.闪烁探测:当粒子入射到闪烁晶体或液体中时,会产生能量沉积,激发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

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会向基态跃迁,释放出能量,产生光子。

通过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乘成功能,可以放大闪烁光信号,得到探测粒子的能量和强度信息。

1.探测效率:指探测器对入射辐射的探测能力。

即单位时间内探测器能探测到的辐射事件数与实际入射辐射事件数的比值。

探测效率高表示探测器对辐射事件的敏感度高。

2.清除时间:指探测器上的靶核或电子由高激发态跃迁回稳定态的时间,也即探测器释放出的光子停止闪烁的时间。

清除时间短表示探测器能快速恢复可探测状态。

3.能量分辨率:指探测器对不同能量辐射的分辨能力。

当辐射能量变化时,能量分辨率低会导致探测器无法准确测量。

4.阈值:指探测器开始探测辐射的最小能量。

低阈值可使探测器对低能辐射更敏感。

5.线性范围:指探测器能够准确测量的辐射强度范围。

超出线性范围可能导致读数不准确。

6.响应时间:指探测器从辐射入射到输出响应的时间。

响应时间短表示探测器对短脉冲辐射的探测能力强。

7.选择性:指探测器对不同类型辐射的选择能力。

选择性好意味着探测器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辐射。

综上所述,核辐射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辐射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进行探测和测量,主要包括光电效应、离子化室和闪烁探测。

其指标主要有探测效率、清除时间、能量分辨率、阈值、线性范围、响应时间和选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室
原理:如果核辐射被电离室中的气体吸收,该气体将 发生电离。电离探测器即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 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测量的。 仪器: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革—弥勒计 数管(G-M管)。 用法:电离室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 适用于测量强放射性;正比计数管和盖革—弥勒计数 管则是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 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这适合于 测量弱放射性。
对电压信号,它跟随辐射强度变化的响应时间主要决定于电
离室输出回路的时间常数R0C0值。
对t = 0时的阶跃变化,输出电压为:
V2 I1R0 R0(I2 I1 )(1 et / R0C0 )
一般需要5~7R0C0才能达到平衡。
(二)闪烁探测器
工作原理
闪烁探测器
原理:是利用射线照射在某些闪烁体上而使它发生闪光的 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它具有一个闪烁体,当射线进入其 中时产生闪光,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讯号放大、记录 下来。 用法:该探测器以其高灵敏度和高计数率的优点而被用作 测量α、β、γ辐射强度。由于它对不同能量的射线具有 很高的分辨率,所以又可作谱仪使用。通过能谱测量,鉴 别放射性核素,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定量的分析几 种放射性核素的混合物。此外,这种仪器还能测量照射量 和吸收剂量。
虽然辐射检测仪器的种类已比较多,但是,仍然没有 一台仪器是通用于各种辐射测量的,每一类仪器都有其 适用范围和相对适用范围,放射检测工作者必须对辐射 探测技术、测量仪器和被检测的辐射样品和辐射场所的 辐射性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评 价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
二、辐射探测器工作基本原理
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所致原子、分子的电离 和激发效应制成的。
通过测量射线在其中产生的脉冲数目、脉冲幅度 、平均电离电流或(和)累积的电荷总量等来确 定射线量。
辐射探测器工作基本原理要点
➢探测器的工作机制; ➢探测器的输出回路与输出信号; ➢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探测器的典型应用。
(一)气体探测器
但是,当入射粒子流强度增大时,饱和电压将提 高。一旦当入射粒子流强度大到使饱和电压超过
了原来选好的工作电压 V0时,电离室将不再工作
于饱和区,信号电流将比预期值小。即出现非线 性。
响应时间——反映当入射粒子流强度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 的变化规律。
T就是累计电离室电流信号的响应时间对电流信号,其滞后 时间将最大为离子收集时间T。
要用于测量X, g, b
和中子的强度或通量 。
-U0 d 阳极
++++++++ z
-------0 阴极
离子和电子在外加电场中的漂移
离子和电子除了与作热运动的气体分子碰撞而杂乱运动 和因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扩散运动外,还有由于外加 电场的作用沿电场方向定向漂移。
这种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定向运动的速度为“漂移速 度”。
辐射探测器的定义:利用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 引起的电离、激发效应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辐射 探测的器件称为辐射探测器。
(二)辐射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1927年,Wilson,发明云室; 1948年,Blackett,发展云室用于辐射研究; 1950年,Powell,发展核乳胶; 1960年,Glaser,发明气泡室; 1968年,Alvarez,发展气泡室; 1992年,Charpak,发明并发展多丝正比室。
气体探测器
气体探测器的特点: 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大小和形状几乎不受限制; 没有辐射损伤或极易恢复; 经济可靠。
平板型电离室
高压 V0
外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灵敏
体积
C
绝缘子 高压极
K
收集极
保护极 G
RL 负载电阻
气体探测器
脉冲波形
➢ U (t ) Nez
0
t
Cd
-Nez/Cd
-Ne/C
➢U (t ) Ne Ee
C
Cw -U
气体探测器
正比计数器:脉冲幅度正比于入射粒子能量。
电场强度:
(r) U0 ln rc
r ra
-U0 rc
脉冲电压:
A Ne / C
2ra R
多丝正比计数器: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和时间
分辨本领
圆柱型电离室 V0
K
C
G
RL
气体探测器
G-M计数管:记录粒子个数
G-M计数管 G-M计数管是由盖革(Geiger)和弥勒(Mueller) 发明的一种利用自持放电的气体电离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器概述
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刘兵
提要 一、核辐射探测器概述。 二、核辐射探测器工作原理。 三、核辐射探测器的应用。 四、放射诊疗检测概述。 五、放射诊疗检测技术特点与结果分析。
一、核辐射探测器概述
(一)什么是辐射探测器?
对于辐射是不能感知的,因此人们必须借助于辐 射探测器探测各种辐射,给出辐射的类型、强度(数 量)、能量及时间等特性。即对辐射进行测量。
(四)核辐射探测器基本分类
气体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径迹探测器 中子探测器
(五)辐射探测器的基本特点
当前,辐射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辐射种类越来越多。 辐射检测仪器也相应地不断增加。 但是,大多数检 测仪器的基本原理并未改变,只是在仪器性能、加工 工艺、仪器精度、仪器功能等方面不断改进。
(三)辐射探测的基本过程
➢ 辐射粒子射入探测器的灵敏体积;
➢ 入射粒子通过电离、激发等效应而在探 测器中沉积能量; ➢ 探测器通过各种机制将沉积能量转换成 某种形式的输出信号。
(四)辐射探测的基本分类
按材料状态:气体、液体、固体探测器 按记录方式:收集电离电荷的探测器,如气体电离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收集退激荧光的探测器,如闪烁探测器、热释 光探测器; 显示离子集团径迹的探测器,如径迹探测器、 切伦科夫探测器等。
G-M管的特点是:
制造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灵敏度高、输出 电荷量大。
G-M管的缺点是:
死时间长,仅能用于计数。不能鉴别粒子的 类型和能量。
气体探测器
线性范围——一定工作电压下,输出信号的幅 度与入射粒子流强度的保持线性关系的范围 (一般用辐射强度的范围表示) 。
只要电离室工作在饱和区,则信号电流与入射粒 子流强度一定成正比关系,即线性关系。
核辐射引起的气体电离 初级电离:入射粒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直接碰撞而导 致的气体电离; 次级电离:直接电离所产生的电子或紫外光及X射线而 导致的气体电离。 复合过程:正离子和电子或负离子复合成中性粒子的 过程。
气体探测器
电离室 脉冲电离室:记录单 个辐射粒子,主要用 于测量重带电粒子的 能量和强度。 电流电离室:记录大 量粒子平均效应,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