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背部肩胛区解剖【人体解剖】
肩部骨骼肌肉详细解剖,值得收藏

肩部骨骼肌肉详细解剖,值得收藏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内侧缘上角平第二胸椎,下角平第七胸椎),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
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
外侧角肥厚,有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盂肱关节。
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
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
肩胛骨位于背部的外上方。
肩胛骨前面微凹,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称肩胛冈,其外侧端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
肩胛骨可以有上提,下降,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六种运动。
老百姓可以笼统的叫“肩周炎”,作为专业人员,我们绝不可以笼统的处理“肩周炎”。
附着在肩关节上有16块肌肉,哪些肌肉有损伤,治疗处理时心里要跟明镜似的。
1、肩胛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起于肩胛切迹旁的肩胛骨上缘。
两个由中腱连接的肌腹构成,止于胸骨舌骨肌外侧,舌骨体的下缘。
功能为下压已被上提的舌骨。
2、胸小肌:胸小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第2-5肋。
具有上抬肋骨和下回旋肩胛骨的作用。
在圆肩驼背的人中,胸小肌多紧张,拉长菱形肌;另外胸小肌紧张易卡压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
3、前锯肌:前锯肌起于肩胛骨上角、下角以及两者之间的脊柱缘(内侧缘),止于头8—9肋中间,功能为前拉肩胛骨和抬高肋骨,是辅助呼吸肌。
前锯肌无力一般会形成翼状肩,并影响肩胛骨上抬活动度。
4、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该肌起于盂上结节及关节孟的后唇,向下越过肱骨头进入结节间沟,沟的前侧有横韧带防止长肌滑脱,此腱有悬吊肱骨头,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
前臂旋后及肘关节屈曲时,腱的紧张力增加,但并不沿结节间沟滑动。
此腱断裂后,可影响肩部的稳定。
肩关节活动时长腱沿结节间沟上下滑动。
二头肌腱鞘发炎时,由于肌腱腱鞘肿胀,因此外展及内外旋均受累,且活动时局部疼痛。
人体解剖学,高清彩色图谱「中英文对照图解」8-8-背部-1~10

人体解剖学,高清彩色图谱「中英文对照图解」8-8-背部-
1~10
图. 8.1 背部后侧面。
图. 8.2 从解剖位置看脊柱的屈曲和伸展。
图. 8.3 从解剖位置到右侧的脊柱侧屈。
图. 8.4 从坐着的人的上方看,脊柱向右侧旋转。
头部相对于肩部旋转,肩部相对于骨盆旋转。
图. 8.5 脊柱侧视图。
图. 8.6 腰椎斜位显示其突起、椎孔和椎间孔。
图. 8.7 背部主要肌肉的胸椎。
下方面。
图. 8.8 有脊髓和脊神经的颈椎。
下方面。
图. 8.9 后部皮肤的皮肤分支在躯干的背部提供皮肤。
神经显示刺穿斜方肌和背阔肌。
图. 8.10 两胸椎间孔(粉红色)。
邻近椎骨上、下关节突的小关节位于椎间孔的节段神经后。
上期:人体解剖学,高清彩色图谱「中英文对照图解」8-7-头与颈~92-103
参考:Human Anatomy, Color Atlas and Textbook 6e.2017 (Medicos Republic)。
项背部肌肉

❖ 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及坐位两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 卧位。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
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通常上肢穿刺点在胸 3~4棘突间隙,上腹部手术在胸8~10棘突间隙,中 腹部手术在胸9~11棘突间隙,下腹部手术在胸12至 腰2棘突间隙,下肢手术在腰3~4棘突间隙,会阴部 手术在腰4~5间隙,也可用骶管麻醉。确定棘突间 隙,一般参考体表解剖标志。如颈部明显突出的棘 突,为颈下棘突;两侧肩胛岗联线交于胸3棘突; 两侧肩胛下角联线交于胸7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 联线交于腰4棘突或腰3~4棘突间隙。
12
于
间
下对 肌
位起 起
肋自 止
骨第 于
横突间肌
结 节 外 侧 的
颈 椎 和 第
7
相 邻 横 突
1 11
肋至
骨
上胸
缘椎
横
(3)肩胛提肌
位置: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起点:上4个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其
下角转向内。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4~6,臂丛分支)。
肩 胛 背 神 经
临床意义: 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引 起菱形肌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
肩胛提肌损伤的针刀治疗
损伤主要发生在其起、止点处,压痛明显。 1.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止点,
作用: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及头 的左、右旋转。
如长期低头工作,过度牵 拉,可造成项韧带积累性劳损。
项韧带பைடு நூலகம்缩性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大“T”形针刀松解术 ①横线上5个点:中点为枕外隆凸,左右旁开2.5和5cm共4个点。
松解项韧带附着点、斜方肌起点,胸锁乳突肌后部止点、 头最长肌止点和头夹肌止点等。
.人体解剖图(正面、背面、左面、右面)

.⼈体解剖图(正⾯、背⾯、左⾯、右⾯)⼈体⽳位图头部⽳位图(正⾯)头维⽳发际⽳阳⽩⽳印堂⽳攒⽵⽳鱼腰⽳外明⽳睛明⽳丝⽵空瞳⼦髎承泣⽳球后⽳四⽩⽳迎⾹⽳⼈中⽳地仓⽳承浆⽳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头部背⾯⽳位图百会⽳后顶⽳风府⽳风池⽳天柱⽳哑门⽳太阳⽳下关⽳客主⼈⽿门⽳听宫⽳翳风⽳颊车⽳⼤迎⽳⼈迎⽳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窗正营率⾕承灵脑空头窍阴完⾻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孙颅熄⽟枕胸部腹部⽳位图天突璇玑华盖紫宫⽟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下脘⽔分神阙阴交⽓海⽯门关元中极曲⾻会阴横⾻⼤赫⽓⽳四满中注肓俞商曲⽯关阴都腹通⾕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滑⾁门天枢外陵⼤巨⽔道归来⽓冲髀关⾜五⾥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横腹哀⽇⽉期门天池⾷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体背部⽳位图⼤椎陶道⾝柱神道灵台⾄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杼风门肺俞厥阴俞⼼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海俞⼤肠俞关元俞⼩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环俞上肢内侧⽳位图天泉⽳天府⽳侠⽩⽳青灵⽳曲泽⽳尺泽⽳少海⽳孔最⽳郄门⽳间使⽳内关⽳列缺⽳经渠⽳太渊⽳⼤陵⽳灵道⽳通⾥⽳阴郄⽳神门⽳鱼际⽳少商⽳劳宫⽳少府⽳中冲⽳少冲⽳上肢外侧⽳位图曲垣秉风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五⾥清冷渊肘髎天井⼩海曲池⼿三⾥上廉下廉四渎⽀正温溜三阳络⽀沟会宗偏历外关养⽼阳⾕阳池阳溪腕⾻后溪中渚前⾕液门少泽关冲商阳⼆间三间合⾕下肢内侧⽳位图箕门⽳⾎海⽳阴包⽳曲泉⽳阴⾕⽳阴陵泉膝关⽳地机⽳中都⽳漏⾕⽳筑宾⽳蠡沟⽳三阴交⽳交信⽳复溜⽳商丘⽳中封⽳太溪⽳⼤钟⽳⽔泉⽳照海⽳然⾕⽳公孙⽳太⽩⽳⼤都⽳隐⽩⽳下肢外侧⽳位图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阳陵泉⾜三⾥上巨虚条⼝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临泣第五地内庭⾏间⼤敦厉兑⾜窍阴⾄阴侠溪⾜通⾕束⾻京⾻⾦门申脉仆参昆仑⼈体头部正⾯⽳位图⼈体头部侧⾯⽳位图⼈体头部背⾯⽳位图⼈体胸腹部⽳位图⼈体背部⽳位图⼈体上肢正⾯⽳位图⼈体上肢背⾯⽳位图⼈体下肢正⾯⽳位图⼈体下肢背⾯⽳位图。
人体体表解剖图解(上)

髂肋肌和胸最长肌
竖脊肌解剖结构
多裂肌解剖结构
背阔肌
背阔肌
• 部位: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 起点:第7〜12胸椎棘突、全部腰 椎棘突、骶正中崎、露崎外侧唇后 1/3和第1。-12肋外面。止点: 肱骨小结节崎。运动功能:近固定 时,使上臂在肩关节伸、内收和旋 内;远固定时,上肢上举停止时, 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协助吸 气。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 C8)。练习方法:单杠引体向上、 划船、向后或向身体侧拉拉力器。
后斜角肌
• 部位:位于中斜角肌的 后方。起点:第5〜7颈 椎横突后结节止点:第2 肋骨外侧中部粗隆。运 动功能:上提第2肋,协 助吸气。神经支配:颈 神经前支(C5〜C6)。
斜角肌解剖结构
• 提示:胸廓出口指斜角肌 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 域,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 至上臂过程中经过这两个 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 一肋和锁骨之间,当前和 中斜角肌紧张时,可能在 这一区域受到挤压。
体表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胸骨
• 胸骨为一薄而狭长的长 方形骨板,分为胸骨柄、 胸骨体和剑突三个部分, 上与胸骨柄相连形成胸 骨角,下与剑突相接形 成剑胸结合,两侧有第2 〜7肋软骨相连接的切迹。
肋弓
• 位于胸前壁下缘,从剑 突两侧相邻的第7肋软骨 起,分别向两侧的外下 方呈弓状的延伸,直到 第12肋尖,由第7、第8、 第9、第10肋依次连结而 成,又称肋缘。
肩胛提肌
• 部位: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的深面。起点:第1〜4颈椎 横突后结节。止点:肩胛骨脊 柱缘内侧角。运动功能:近固 定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 转向内上方。远固定时,一侧 收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 伸和下回旋;两侧收缩,使颈 伸直。神经支配:颈丛的 C3~C4,和臂丛的肩胛背神经。
《人体解剖学》_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_中医世家

《人体解剖学》 > 第五章上肢第三节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项部上方以上项线与头部分界;前方以斜方肌前缘与颈部分界;腰背部外侧缘为腋后线的延线;第12肋为腰部与背部的分界。
本区重要的体表标志有枕外隆突,第6颈椎以下各椎骨的棘突,以及其它常用作定位的标志;在直立两上肢垂于体侧时,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通过第三胸椎棘突;两侧肩胛下角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
一、皮肤和浅筋膜项背部皮肤较厚,浅筋膜致密,并有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
腰部的浅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项部的皮神经主要由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
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 nerve 是第二项神经后支的皮支,较粗大,在上项线高度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浅出,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肤,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 nerve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项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背部的皮神经为胸神经后支的皮支,上半部者在靠近正中线的两侧穿出斜方肌至皮下,下半部者则距正中线约4~5厘米处穿出(图5-7)。
图5-7 背部浅层结构腰部的皮神经来自第1~3腰神经后支,它们从骶棘肌外侧缘穿出深筋膜,除分支布于腰部外,主支越过髂嵴,分布臂上部皮肤,叫做臂上皮神经(已见于臂部解剖)。
与上述皮神经伴行尚有细小的动脉支,它们是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
二、深筋膜1.项部深筋膜项部深筋膜包绕项部的浅层肌和深层肌,与颈部深筋膜相续。
2.腰背部深筋膜腰背部深筋膜叫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可分为三层。
浅层最厚,位于骶棘肌的表面,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面,向上与项部深筋膜相续,向下附于髂嵴和骶骨背面;中层位于骶棘肌深面,即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在骶棘肌外侧缘处,与浅层愈合,共同形成包绕骶棘肌的筋膜鞘,同时为背阔肌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提供了广阔的起点;深层较薄弱,复于腰方肌的前面,叫做腰方肌筋膜,属于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人体骨骼结构图谱(带解析)

人体骨骼结构图谱(带解析)人体骨骼系统结构图: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
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
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1.颅骨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6块听小骨脑颅骨6种:额、顶、颞、蝶、筛、枕。
额骨、蝶骨、筛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1对,共8块。
面颅骨9种: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共15块。
另有6块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左右各1对)2.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1块胸骨、24块肋骨椎骨: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
至成年后,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
胸骨:1块。
肋骨: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3. 四肢骨分64块上肢骨和62块下肢骨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上肢带骨:肩胛骨2、锁骨2 自由上肢骨:肱骨2、桡骨2、尺骨2、腕骨16、掌骨10、指骨28 ①.腕骨(共16块)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左右成对,共16块。
②.掌骨(共10块)③.指骨(共28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左右成对)下肢骨:分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坐骨2、耻骨2(和称髋骨)自由下肢骨:股骨2、胫骨2、腓骨2、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①.跗骨(共14块)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左右成对,共8块。
楔骨3块,左右成对,共6块②.跖骨(共10块)③.趾骨(共28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左右成对)人体解剖学_骨骼系统@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1.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2.神经组织@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黄骨髓〉及矿物质。
第十一单元 项背区、肩膀胛

三 背浅层肌和肩胛区肌 群
(一) 背浅层肌 1.斜方肌trapezis它起自上 斜方肌trapezis它起自上 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 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棘 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 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 峰及肩胛冈。作用:上部肌 束收缩可提肩,下部肌束收 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如肩胛 骨固定,一侧肌收缩可使颈 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由 副神经支配。
3 . 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o 位于斜方肌的 深面, 起自上 4 深面 , 起自上4 个颈椎的横突, 止于肩胛骨上 角。作用:上 提肩胛骨,如 肩胛骨固定, 可使颈向同侧 屈曲。由肩胛 背神经支配。 背神经支配。
4. 大菱形肌 rhomboideus major 和 小 菱 形 肌 rhomboideus minor 位于背上部,斜方 肌的深面。它起自 第 6 、 7 颈椎和第 1-4 颈椎和第1 胸椎的棘突,止于 肩胛骨的内侧缘, 收缩时可使肩胛骨 向脊柱靠拢并稍向 上。由肩胛背神经 支配。 支配。
2 . 肩 胛 上 动 脉 suprascapular artery 多 发自甲状颈干, 发自甲状颈干 , 与同名神 经伴行, 经伴行 , 越过肩胛上横韧 带进入冈上窝, 带进入冈上窝 , 再绕忘记 肩胛颈的背面至冈下窝, 肩胛颈的背面至冈下窝 , 营养邻近肌肉。 营养邻近肌肉。 3 . 颈 横 动 脉 transverse cervical a. 多发自甲状颈 干 , 分为浅支和深支 , 浅 分为浅支和深支, 支即颈浅动脉, 支即颈浅动脉 , 深支即肩 胛背动脉。 胛背动脉。
4 . 颈浅动脉 superficial 颈浅动脉superficial cervical a. 多发自颈横动 脉 , 在斜方肌的前缘处 , 在斜方肌的前缘处, 伴副神经下降,营养邻 近肌肉。 近肌肉。 5 . 肩 胛 背 动 脉 dorsal scapular a. 多发自颈横 动脉, 与同名神经伴行, 动脉 , 与同名神经伴行 , 行于菱形肌的深面,分 支营养邻近肌肉。 支营养邻近肌肉。 6 . 旋肩胛动脉 发自肩 胛下动脉,穿三边孔至 冈下窝, 营养邻近肌肉 。 冈atissimus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是全身最大的 扁阔肌。起自下6 扁阔肌。起自下6个胸 椎的棘突,并通过胸 腰筋膜附于全部腰椎 的棘突、骶正中嵴和 髂嵴的后部。以扁腱 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背 阔肌下缘形成腋后襞。 作用:使肱骨内收、 旋内和后伸。当上肢 上举固定时,可引体 向上。由胸背神经支 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皮肤
切口: (1)自枕外隆凸至尾骨尖做一 纵行切口 (2)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 突做一横切口 (3)自隆椎棘突向外横向切至 肩峰 翻皮:沿以上切口将皮肤向外 翻开
二、浅筋膜
1.皮神经 颈、胸、腰神经后支的皮支 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 称为枕大神经
2.浅血管 肋间后动、静脉的后支 腰动、静脉的后支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通过内容: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五、血管、神经 1.肩胛上动脉 2.肩胛背动脉 3— 腋神经 ②冈上肌 —肩胛上神经 ③冈下肌 —肩胛上神经 ④小圆肌 —腋神经 ⑤大圆肌 —肩胛下神经 ⑥肩胛下肌 —肩胛下神经
三边孔
上界:肩胛下肌、小圆肌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通过内容:旋肩胛血管 四边孔 上界:肩胛下肌、小圆肌 下界:大圆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三、深筋膜
胸腰筋膜
上部的深筋膜较 浅,下部的深筋膜较 厚,呈菱形,称胸腰 筋膜,分为两层,包 绕竖棘肌。
四、肌层
1.项背部肌 ①浅层 斜方肌—副神经 背阔肌—胸背神经 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 菱形肌 —肩胛背神经
②深层 竖脊肌
为背肌中最长、最 大的肌,纵列于脊柱两 侧的沟内。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 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 屈。 神经支配:颈、胸、腰 神经的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