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中国——故宫解说词(很棒的解说词)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北京故宫篇1下面是北京故宫解说词第一篇:歌曲“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五门口,一个名子两只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北京故宫。
故宫是北京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据说天上有紫薇星垣,是天帝的居所,皇帝以天帝之子自居,因此称自己的宫殿为紫薇宫。
皇宫又是百姓的禁地称禁城,故名紫禁城。
今天我们称紫禁城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是我国文物收藏最多的博物馆。
来故宫游览当然要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它的建筑艺术。
重重的殿宇,层层的阁楼,千门万户的宅院,扑朔迷离的小巷……仿佛永远也转不完的故宫,最初建有9999.5间房屋。
古人认为天帝居住的天宫为一万间,皇帝身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于是少建半间。
故宫布局左右对称,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面的午门,北面是神武门。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可谓是天白灿烂,暗夜肃穆。
而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中心,东西又有妃嫔居住的六宫,再向外东侧是奉先殿和皇极殿,西侧是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最后一部分是御花园,这部分整体被称为是“后寝”或“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祭祀和居住的地方。
细心的您在参观这些宏伟的建筑会发现宫殿的垂脊上有一列小兽,其用途首先是为了固定脊瓦,使脊瓦不至脱落,另外还有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
这些小兽的最前面都有一位骑着凤凰的仙人,然后依次排列的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斗牛,小兽的后边还有一个垂兽殿后。
并不是每座宫殿上都有如此多的小兽,其中太和殿最多,九个小兽的后面还多了一个行十,再加上前导的仙人骑凤,殿后的垂兽,太和殿上的小兽共有十二个,是所有宫殿中小兽最多的。
其他宫殿的小兽总是保持单数。
乾清宫是皇帝的正寝地位仅次于太和殿。
因此,乾清宫的小兽是九个。
坤宁宫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有七个小兽,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的场所,有五个小兽,其他的一些宫殿有的是三个,有的是一个,有的甚至没有。
5篇介绍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4篇

5篇介绍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5篇介绍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一〕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到达了720,000平方米,建筑群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大明皇城,紫禁城”是故宫的别称,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非常著名的建筑群之一。
在各种介绍故宫的导游词中,有五篇特别经典。
通过这五篇导游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化地理解北京故宫的建筑、文化和历史。
第一篇导游词:历史悠久的故宫这篇导游词主要讲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故宫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
它分为内、外两个宫区,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
故宫的建造历经___年之久,历经明清两朝,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工程之复杂,全然是当时建筑史上的奇迹。
丰富、完好、独特的建筑群呈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建筑技艺。
故宫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的建筑理念。
第二篇导游词:特色建筑看故宫这篇导游词主要讲解故宫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宏伟建筑,由于它的众多建筑、摆设和室内装饰,故宫的装修风格受到许多人的热爱和追捧。
在这座建筑群中,有钦差大臣、大学士等重要官员的宫殿,也有妃嫔们的住所。
建筑风格包括了明、清两个时代的建筑特点,还有防御施工技术。
故宫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论,它的建筑风格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清明、优雅、华美的中国。
第三篇导游词:龙虎殿看朝代之变这篇导游词主要讲解故宫的政治变化和历史文化。
龙虎殿是故宫中一座重要的建筑,它曾经是清朝皇帝召开朝会、接待外国使节和记录政治事件的地方。
然而,在明朝,龙虎殿那么是辅佐皇帝传旨,举办诗论 pub 和旅游的地方。
通过龙虎殿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朝代的政治文化。
鉴于这一点,龙虎殿可以算是故宫的必游之地!第四篇导游词:故宫美术品欣赏这篇导游词主要介绍故宫的艺术和藏品。
故宫了大量艺术品和古代文物,包括了邮政、绘画、玉石和瓷器,同时,故宫还有一个独特的钟表馆。
北京故宫解说词

北京故宫解说词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故宫解说词,希望能够帮到您!北京故宫解说词一大家好!我叫萌萌,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萌导。
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历史很悠久。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我们到了,大家请下车。
您看,这就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都有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金碧辉煌的彩画,。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去故宫博物院吧。
跟大家说,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
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
故宫介绍导游词(精选16篇)

故宫介绍导游词(精选16篇)故宫介绍篇1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故宫了。
它是明朝皇帝挑选了很多能工巧匠,花费了十四年建好的。
它以前叫紫禁城,为什么叫紫禁城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二十八星宿,其中紫微星居中,是天上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
皇帝住的`地方不允许老百姓进入,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也叫紫禁宫。
一九八七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共有九千多间房屋,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
各位游客请注意,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地方就是皇帝当年办公的地方了——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了,皇帝就是每天在这里每天处理政务的。
金銮宝座就安放在太和殿内。
每天大臣们都穿着朝服与皇上商讨国家大事。
不仅如此,太和殿也是皇上登基、庆寿、大婚等重要仪式的举办地。
再往后就是皇帝的后宫,每到节日皇帝就在乾清宫宴请诸位大臣。
故宫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现在有150多万件呢!后宫以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西六宫,后面是御花园,分别为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对我的服务满意。
请您除了微笑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相片什么也不要带走,谢谢!故宫介绍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游玩地方是北京故宫。
我姓卢,大家叫我小卢就行了。
想必大家对故宫还不是很了解,现在我就为大家介绍介绍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也是中国现在所保存最大最完整古代建筑。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诸位,故宫有四个大门。
正门名叫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它门平面为凹形,中间有重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分别有重檐楼阁四座。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到太和殿。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在故宫中心位置,是故宫三大殿之一。
太和殿建在高约5米汉白玉台基上面。
台基四周矗立着成排雕栏称为望柱,柱头头上雕刻着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上雕有蟠龙,衬托着海浪和流云“御路”。
故宫的解说词故宫的导游词

故宫的解说词故宫的导游词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故宫的解说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故宫的解说词【一】亲爱的游客朋友: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游览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
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
5万平方米。
故宫够大吧!相传故宫有9999。
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如果有人从刚出生就开始住,要住到27岁才可以住完。
实际据1973专家现场测量故宫的房间有8704间。
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
午门有五个洞。
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
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
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
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
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
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导游词5篇

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导游词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导游词5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导游词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导游词5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参观旅游,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
大家看这个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的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
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跟大柱。
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我再给大家介绍其他的宫殿吧!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
中和殿是为帝王太和殿途中的演习礼仪之地。
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
我们再来看看文华殿,他是明代皇子读书。
乾清门是故宫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
乾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慈宁宫就是皇上住的地方。
你们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吗?它就是在故宫里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雄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
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于无与伦比的杰作。
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的环境。
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导游词5篇2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姓沈,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故宫博物馆讲解词400字

故宫博物馆讲解词400字《故宫博物馆讲解词》篇一:故宫博物馆讲解词嘿,各位朋友,今天咱们就来到了这大名鼎鼎的故宫博物馆。
我跟你们说啊,这故宫就像一本超级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咱们刚进故宫,那眼前的午门就特别霸气。
你看那高大的门楼,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站在那儿,仿佛在说:“嘿,这可是皇家的地盘,你们都给我放尊重些。
”午门在古代那可是很有讲究的,它可是斩首的地方呢,不过现在可没有那么血腥啦,只是个历史的见证者。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就到了太和门。
太和门前面的广场那叫一个大啊,大得就像好几个足球场拼在一起似的。
在古代,这太和门可是举行很多重大典礼的地方。
我就想啊,当时那些大臣们穿着厚厚的朝服,排着队从这儿走过,那场面肯定特别壮观。
再往前走就是太和殿啦,这太和殿可是故宫里的“大明星”。
那金銮殿的屋顶,黄澄澄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顶着一个大金帽子。
殿里的龙椅啊,那可不得了。
我瞅着那龙椅就想,以前的皇帝就坐在这儿,接受群臣朝拜,肯定特别威风。
可是我又想,这皇帝虽然看起来风光,但是也有很多不自由的地方吧。
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得守着各种规矩,也许还不如咱们现在自在呢。
从太和殿出来,旁边就是中和殿和保和殿。
这中和殿感觉就像是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的一个过渡,小小的,但是很精致。
保和殿呢,在古代也是举行重要考试的地方,那些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就盼着能在这儿一举成名呢。
我就琢磨着,当时那些考生得多紧张啊,在这么宏伟的宫殿里考试,压力肯定超级大。
故宫里的宫殿可不止这些呢,东西六宫也是各有各的故事。
比如说西六宫,这可是后宫妃嫔们住的地方。
我就想象着那些妃嫔们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每天盼着皇帝能来,日子过得也是有甜有苦的。
有的可能深得皇帝宠爱,就像掉进蜜罐里;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几面,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花。
故宫的建筑啊,那真的是鬼斧神工。
那些斗拱、飞檐,就像一个个小翅膀一样,让整个宫殿看起来就像要飞起来似的。
关于故宫介绍的导游词(精选6篇)

故宫介绍的导游词关于故宫介绍的导游词(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故宫介绍的导游词(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故宫介绍的导游词1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
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它的特产有:白煮肉、鸭掌、刷羊肉、烤鸭、灌肠、豆汁……故宫介绍的导游词2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林导,大家可千万不要叫我领导哦!我只是姓林的导游,哈哈!我们今天要前往名胜古迹——故宫。
在路程中,我就先简单介绍下故宫吧!古代故宫叫做紫禁城,因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所以十分高大雄伟,占地面积约有72万平方米。
体质弱的客人们,可能没办法把故宫游完哦,希望大家能在车上多休息,争取游遍这72万平方米的故宫。
以前,故宫里住了很多人,有将军、战士、侍女……需要成千上万间房子,而且古代科技不发达,不像我们几十户人家只需一栋高楼大厦,他们只好建9000多间房子装下那么多人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遗产在中国(明清故宫解说词配音稿件)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这是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五百年间政治权力的中心,这些红墙黄瓦、深宅大院,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纪录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与没落。
故宫——昨日中国曾经华丽的交响,今天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被明朝所取代。
三十八年后(公元1406年),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他毫不客气地把曾经金碧辉煌的元大都皇宫推成一片平地,在元皇宫的轰然倒塌声中拉开了新都城建造的序幕。
这是大明王朝的又一次奠基礼,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将京都变成了天子守边的边塞司令部,永远将虎视眈眈的北元残余势力摒除在长城之外。
那年六月,永乐皇帝正式诏建北京宫殿。
他任命泰宁侯陈珪为修建总指挥,大批官员被派遣到全国各地采办木材等建筑材料。
朱棣要用整个帝国的财力物力建造一个人间奇迹般的都城。
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陈珪把北京逐渐变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
这是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和材料库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2002年故宫开始实施一项庞大的维修计划,各种建筑机械和大批的建筑工人陆续进入故宫。
当年朱棣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八年的时间,而完成这项维修工程预计耗时十九年。
这不是一般的建筑工程,所有的修复技术都要严格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
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陈珪监督下的紫禁城建造场景,可是这些工艺和这座宫殿一样,至今还保留着。
清朝的时候,它被总结成八大作,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
这样的工序与当时掌握的工艺是一样的。
朱棣建造的宫殿就是今天的故宫,也叫紫禁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宫的沿袭和集大成者。
紫禁城东西宽七百五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
传说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但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天灾人祸,1973年经专家核实,故宫还剩下大小房屋八千七百零四间。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而皇帝则是人中之王,所以故宫的建筑几乎都和九或与九的倍数有关。
像大门上的九排九路门钉、房檐上的九个走兽,就连城墙四角的四座角楼也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同时,九与久谐音,暗含江山天长地久、永续不变的寓意。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也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每逢重大典礼以及重要节日,都会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紫禁城南北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它们以乾清门广场为界,以南是外朝,又叫前朝;以北是内廷,又叫后宫。
前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一条南北纵贯的建筑群。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最高的殿宇。
它的建筑面积两千三百八十一平方米。
宫殿的长宽比例也被精心设计成九比五,代表着帝王的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明清两朝的重要典礼,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
然而,这个紫禁城的核心宫殿里却没有过多的装饰。
皇帝的宝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处,皇权的威严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紧接在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歇歇脚,接受官员的跪拜。
每年除夕,皇帝都会在前朝最北面的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大臣,后来这里也成为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的考场。
殿试与其他考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考场的监考官由皇帝本人亲自担任。
在这份清朝乾隆年间的殿试答卷中,考生以工整的楷书完成皇帝亲自拟定的考题。
按照当时的规定,考生必须在太阳落山前交卷。
这是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殿试后发布的金榜,考试合格荣幸登榜的共有二百七十三人,能在金榜上题名是考生无尚的光荣。
跨过乾清门就进入了后宫,这里就是皇帝的家。
乾清宫在清代康熙帝以前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后,这里成为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筵宴的重要场所。
这块“正大光明”匾后面放着一个被称作“建储匣”的小木匣,皇帝通常会把自己选中的皇子写下来,锁进木匣,这个皇子就成为日后继承大统的接班人。
坤宁宫原是明朝皇后的寝宫,公元1665年,清朝的顺治皇帝将这个宫殿改作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
西大炕祭祀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东北角的大锅是为祭祀煮肉用的。
坤宁宫东暖阁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住在坤宁宫,因为坤宁宫地处东西六宫之间,皇后又有统摄六宫之责,所以皇后号称“位居中宫”。
当朝皇帝的嫔妃则住在后三宫两旁的宫殿里,这些宫殿就是东西六宫。
东西六宫取自于《周礼》的六寝六宫制度,因为这个地方住着妃子,所以它的建筑布局从平面上看是一个坤卦的卦象,象征阴。
东西六宫的地位比后三宫要低。
乾清宫、坤宁宫之间的宫殿是交泰殿,清朝皇帝使用的二十五方宝玺曾收藏于此。
乾隆皇帝根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所定,将宝玺的数目设为二十五枚,他就是籍《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的江山能延续二十五代。
中国的风水文化讲究人居之处要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故宫的花园一处一景、别有洞天。
华丽宝贵的皇家气派和玲珑纤巧的私家园林风韵相结合,为庄重的宫廷建筑群注入了灵动的艺术气氛。
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的春节举国欢庆,永乐皇帝终于在新落成的宫殿里接受百官规模宏大的朝贺,六十二岁的朱棣迎来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故宫,不仅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更是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家国一体理念的物化表达。
永乐皇帝将紫禁城建成了帝国的微缩模型,这个模型体现的是两千多年来中央帝国理想的政治体系模式。
此后历经五百年的陆续修建,使得紫禁城成为了中国建筑的最高典范、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缩影。
从故宫建成之日起六百年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院子,一直是中国的权力中心。
天还没有放亮,承天门下的金水桥上陆陆续续开始有官员进入,事实上住的远的官员,在半夜时分已经起床,因为在三点之前,他们必须等候在午门,准备觐见皇帝,这就是每天帝国政治枢纽运作的开始——上朝。
皇帝在这里召见大臣、处理政事。
明朝时期自有一套完善的政务流程。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全长十四万三千七百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清朝的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务处理程序则有所不同。
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军机处成立,从此,清朝入关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正式被军机处代替。
乾清门广场西北有一排不起眼的小平房,这里就是当年军机处值房。
军机处值房距离皇帝平时处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只有五十米的距离。
平日皇帝在养心殿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上谕经皇帝首肯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书,由军机处下发。
永乐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故宫建成三个月后,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紫禁城三大殿被雷火击中,全部烧毁。
从那一刻开始,六百多年来梦幻般的建造和残酷的毁灭就伴随着这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群。
公元1695年,康熙皇帝终于要修建十六年前再一次被焚毁的三大殿。
这一次他决定要恢复永乐三大殿的盛况,可是那个想象中的二百多年前的巨大宫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没有图纸,也没有任何文字可供参考,一个叫梁九的人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梁九传》记载,当时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
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一个木件安装上去都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公元1697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康熙皇帝完成了外朝内廷的修复工程,至此,紫禁城基本恢复了明代的旧观。
紫禁城历史上最大的一位修缮者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对紫禁城进行了自1420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和维修,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和政治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
乾西二所曾经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太子时的居所,现在他要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升格,重新整修后这个三进小院的主体建筑被命名为“重华宫”;紫禁城改造中的第二个重要工程是修建宁寿宫。
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对天发誓:为了不超过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皇帝,他将在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儿子。
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宁寿宫,开始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准备养老之所。
可是乾隆皇帝退位后依然住在养心殿内控制着朝政,直到公元1799年,以八十九岁的高龄谢世,耗费巨资修建的宁寿宫乾隆皇帝实际上一天也没有住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摇摇欲坠,紫禁城华丽的舞台表演也到了谢幕的时候。
1912年2月12日,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溥仪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王朝永远成为了历史。
清王朝的解体,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终结。
紫禁城不再是盘龙卧虎的帝王之所,它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从那个时候起,故宫渐渐向所有的人敞开了它那扇封闭了六百多年的神密的大红门。
公元1924年11月15日,根据临时摄政会议的决定,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赶出了故宫。
昔日的皇帝走了,留下皇宫中数不清的稀世珍宝。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此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结束了。
一个世界级的国立博物馆掀开了它新的一页。
1923年6月26日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紫禁城建福宫。
发生在神秘的宫廷里的火灾究竟烧毁了什么?哪些人蓄意策划了这场灾难?蹊跷的火灾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故宫稀世国宝命运的关注。
坊间早有传闻,故宫里的太监监守自盗,并把从皇宫里偷窃的宝物拿到琉璃厂兜售、叫卖,因此有人断言,建福宫的火灾是一场有预谋的犯罪,为的就是借以掩盖太监们偷盗文物的罪行。
溥仪下令严查火灾的原因,查来查去仍然是不了了之。
十八天后,清宫中所有的太监都被遣散,只有那些积攒了好几百年的奇珍异宝还留在宫中。
从乾隆皇帝开始,皇家的珍宝都珍藏在建福宫。
嘉庆皇帝即位后,为表示自己的孝心,特意将乾隆用过的东西全都封存起来,存放在这里。
这一放就是一百多年,直到溥仪下令打开这些箱子之前,从没有人敢擅自启封。
这只其貌不扬的杯子,它的历史恰好和这座宫殿一样长,杯子底部“永乐年制”的字样,奠定了明清两朝官窑瓷器的一个规矩,就是所有的瓷器都要用皇帝的年号来题写款识。
杯体幽靓又夹杂着铁锈斑的青花颜色,来自于一种叫做苏麻离青的钴料,它是由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从遥远的阿拉伯带回来的,因此珍贵无比。
永乐皇帝在建造了紫禁城的同时没有忘记给这座宫殿增添新的珍宝,“永乐青花”成为中国瓷器制造史上最珍贵的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