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解说词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

北京故宫解说词(通用16篇)北京故宫篇1下面是北京故宫解说词第一篇:歌曲“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五门口,一个名子两只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北京故宫。
故宫是北京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据说天上有紫薇星垣,是天帝的居所,皇帝以天帝之子自居,因此称自己的宫殿为紫薇宫。
皇宫又是百姓的禁地称禁城,故名紫禁城。
今天我们称紫禁城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是我国文物收藏最多的博物馆。
来故宫游览当然要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它的建筑艺术。
重重的殿宇,层层的阁楼,千门万户的宅院,扑朔迷离的小巷……仿佛永远也转不完的故宫,最初建有9999.5间房屋。
古人认为天帝居住的天宫为一万间,皇帝身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于是少建半间。
故宫布局左右对称,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面的午门,北面是神武门。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可谓是天白灿烂,暗夜肃穆。
而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中心,东西又有妃嫔居住的六宫,再向外东侧是奉先殿和皇极殿,西侧是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最后一部分是御花园,这部分整体被称为是“后寝”或“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祭祀和居住的地方。
细心的您在参观这些宏伟的建筑会发现宫殿的垂脊上有一列小兽,其用途首先是为了固定脊瓦,使脊瓦不至脱落,另外还有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
这些小兽的最前面都有一位骑着凤凰的仙人,然后依次排列的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斗牛,小兽的后边还有一个垂兽殿后。
并不是每座宫殿上都有如此多的小兽,其中太和殿最多,九个小兽的后面还多了一个行十,再加上前导的仙人骑凤,殿后的垂兽,太和殿上的小兽共有十二个,是所有宫殿中小兽最多的。
其他宫殿的小兽总是保持单数。
乾清宫是皇帝的正寝地位仅次于太和殿。
因此,乾清宫的小兽是九个。
坤宁宫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有七个小兽,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的场所,有五个小兽,其他的一些宫殿有的是三个,有的是一个,有的甚至没有。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及艺术解析,值得珍藏(中)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
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
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
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
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
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
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
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
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
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不吃是大不敬。
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
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
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
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
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
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故宫100解说词1-100

故宫100解说词1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形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印章中被唤醒2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
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XX),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明代这里曾经种植荷花,同时兼备分区排水、供水,防火和装饰的功能。本来只是一条沟渠,经过一番布置就成了一幅动人景象。
金水河隔开的两座空间,被五座石桥相连,相对于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的另外七座外金水桥,它们叫做内金水桥。
2.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6.玉带天河
御沟春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流入宫城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
诗人笔下的玉河,就是皇宫里唯一的河流:金水河。它的河水来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变换着名字流入京师。
这里它叫昆明湖。这里它叫昆玉河。而蜿蜒进入皇宫的这一支叫做金水河。河水的源头在西边,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这就是午门,开合之间,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解说词25最大构件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询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杼的队伍。
肇迪紫禁城,需要大量的巨型石杆,这些巨石来自二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
井,凿得很密,一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递口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央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圃路上,使路面结冰。
二是,工人咀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央,圃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廻,仍要励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央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稠励3公里左史。
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递才送到丄地。
它被安放圃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终二浮出水面。
汹滋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励的浮于,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圃高高的天宫。
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圃保咀殿后面,称作:于龙阶石。
弼时,其实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实圃太艰巨,而只得放廻,那块石央,至仿还静静地躺圃石场里。
那些同样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圃敢宫中轴线上。
白年之前,这条路是没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它被称为:御道。
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杆,而是用最大的体量,咀最浩繁的人工,显示这条道路的至尊地位。
于龙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终结处,呈现给丐人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26.王者中轴圃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是最小的一扇门。
门后,是紫禁城唯一的道教迪筑:钦安殿。
殿上的釐顶里,藏着3000多部藏文经卷,镇守着这条王者的轴线。
弼晨霭升起,呈现出一派祥咀,此时此景,佝愿意相信万物是有神灵庇佑的?中轴线上的岁旷之地,有明显的石道,是山两万多块巨石铺成的,被称作:御道。
太咀门前的御道,乂配以五座石桥,以扇形拱卫,称为:釐水桥。
御道贯穹的,就是那片梦幷之城。
往南,顺着午门屋顶,无数个瓦片形成了一种节奉,一种秩幼;形成了无数伸展的线条,遥扌至帝国幸袤的疆園。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及艺术解析,值得珍藏(中)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
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
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
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
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
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
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
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
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
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不吃是大不敬。
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
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
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
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
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
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故宫导游解说词100字

故宫导游解说词100字第一篇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著名的宫殿--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
现在,我们将开始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探索这座宏伟的建筑群。
在这里,您将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瓷、玉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也见证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和荣耀。
希望大家在故宫里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时光。
第二篇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著名的宫殿—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朝,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
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九千多间房屋,藏品丰富,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宫廷艺术品,感受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和文化。
请大家注意保持安静,不要触摸文物,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第三篇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
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宏伟的皇家宫殿。
故宫建于明朝,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有九千余间房屋,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宫廷建筑、瑰丽的宫廷艺术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座宏伟的宫殿吧!第四篇欢迎各位来到中国的故宫,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之一。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变迁,如今成为了一座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和文化。
请大家跟紧我,一起开始我们的游览吧!。
北京故宫解说词

北京故宫解说词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故宫解说词,希望能够帮到您!北京故宫解说词一大家好!我叫萌萌,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萌导。
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历史很悠久。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我们到了,大家请下车。
您看,这就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都有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金碧辉煌的彩画,。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去故宫博物院吧。
跟大家说,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
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100解说词1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从前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象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
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唤醒2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陆上的辉煌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安全,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就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建筑的本质是界定生命活动的空间,正如杯子的意义是虚空的部分,而建筑物最重要的,正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这些现代的语言,其实都是在重复着中国几千年的智慧。
实者虚之,是这个文化自然而然的精华3有容乃大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
它,矗立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开启宫城的冷峻威严。
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表达着中国人对神圣的理解。
它所处的方位和拥有的形态,昭示着一种古老的和谐。
它的造型和凤凰有关。
它在曾经的国家仪式中,总是接受万人的跪拜。
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正式的大门。
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门叫做“午门”。
坐北朝南的是天子,所以正南方向的午门,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午门的形制,好像中国古代木建筑中的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榫卯”。
方位上属性至阳的午门,却采取了带着阴性意象的凹形形制,这其中充满中国古代哲学意味,榫卯与它的外部空间,形成的凹凸结构,指向阴阳和谐,标明有界与无形其实相对存在,印证和象征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
有容乃大,是它的气魄。
古代典籍《周礼》中规定,皇宫的正门叫做“雉门”。
雉,也叫朱雀,是传说中一种火红的神鸟。
午门凹字台墩上,五座屋脊微翘的楼阁,形似五只举翅的大鸟。
朱雀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倒是凤凰好像近一些,所以民间往往称这里叫做“五凤楼”。
门虽设而常关,熟练掌握开合之道,才是真正的帝王。
公元1760年,一场惨烈的战争后,战败者被千里迢迢押解到京师,当做战俘献给皇帝,这个仪式叫“献俘礼”。
明清两代,都在午门上演,成千上万的战俘,颤抖着跪在广场上,不敢抬头。
午门城楼的最高处,皇帝端坐。
在这个位置俯望,战俘皆匍匐于视线下方的地平线上。
威严的气势中,君王忽然粲然一笑,下令赦免。
一切罪罚与恐惧,忠诚与背叛,都化作乌有。
这就是午门,开合之间,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4五凤朝天紫禁城的午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从背面看却有五个。
其实,在午门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分别还有两个掖门,就像两道暗门。
于是,午门门洞便有了“明三暗五”的说法,这样设计自然会有特定的规制。
五座门洞中,除了中门,剩下的四个门洞,都是为王公大臣进宫上朝设置的。
每当早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大明会典》记载: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就要排好队伍。
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文武百官走东偏门,宗室王公走西偏门,东西两个拐角处的左右掖门平日不开,只有逢大朝之时,官员按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
今天,人们进入故宫,可以完全不理会过去的规矩,随意出入午门的各个门洞,包括居中的那个门洞。
而在100多年前,这座门洞是皇帝独享的通道。
除了皇帝,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从这座门经过,所以,这条路又叫“御路”。
皇帝之外,有一个人一生能从这里进入一次,有三个人能从这里出来一回。
进来的人是皇后。
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轿在锦簇的仪仗簇拥中,沿着御道穿过午门入宫。
这条御道就好像迎接新娘的红地毯。
夫妻是人伦之本,中国文化更是强调阴阳和合,皇帝娶皇后入宫,自然要以天下最隆重的一条路迎接她的到来。
春末夏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紫禁城结束,这次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接受皇帝的接见后走出皇宫。
三位幸运儿得以享用了,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道路,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
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出紫禁城,把以文治国的传统,施于天下。
皇后从午门走进,为皇族血脉的延续带来希望;而从午门走出去的三个人,则肩负皇帝的重托,去实现家国兴旺的理想。
5四面玲珑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各有一座角楼,它高居在紫禁城十米高的城墙上。
作为城墙上的高点,它肩负着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任务。
从明永乐十八年开始,它静静地站在这里将近六百年,它的形制,它的玲珑,护卫着这座宫殿的神圣,那是一段浮动着守护与尊严、生与死的年代。
今天,那段岁月已经渐渐被遗忘,它褪去了防御、镇守的历史角色。
成为被我们眺望的,那个美的存在。
角楼,因为时光的洗礼,韵味十足,也许这时的它,才有了远离尘世的自由感,因为,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到紫禁城的栖息之所。
紫禁城的建筑,除了符合功能与审美的需要,也都符合八卦阴阳之理,所以角楼也不会例外。
它的修建,是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以镇守宫城。
既然星宿下凡,那就要住大房子,而建筑以楼阁为大,那这四座大房子便取名为“角楼”。
从南往北眺望紫禁城,午门充满力量与庄严感,城墙则无处不让人感觉大气、厚重。
而角楼的存在,让城墙的延长线在末端向上微微翘起,厚重的城墙如大鸟的翅膀,顿时轻盈。
角楼,由六个歇山顶交叠而成,三层屋檐共有二十八个翼角。
十面山花,七十二条脊,吻兽共二百三十只,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
这种科学而精妙的建筑结构,使它成为紫禁城里,造型最为复杂的建筑,科学与美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缕微风,如手指般,在角楼的梁柱之间,弹奏着潺潺音符,原来的它,静静地守护着宫城,凝望着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成为被人们观望的,最美的结构。
它在水中的倒影如此宁静,如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般,波澜不惊。
生命的跃动,在它自己的乐章中得到休息。
6玉带天河御沟春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
流入宫城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
诗人笔下的玉河,就是皇宫里唯一的河流:金水河。
它的河水来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变换着名字流入京师。
这里它叫昆明湖。
这里它叫昆玉河。
而蜿蜒进入皇宫的这一支叫做金水河。
河水的源头在西边,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小河从西而入,进入紫禁城的这个庭院。
在冷峻威严的皇城前廷,留下这条柔软的弧线。
世上第一大皇宫的前廷,是小桥流水的格局,这是风水中背山面水的尊贵设置。
明代这里曾经种植荷花,同时兼备分区排水、供水、防火和装饰的功能。
本来只是一条沟渠,经过一番布置就成了一幅动人景象。
金水河隔开的两座空间,被五座石桥相连,相对于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的另外七座外金水桥,它们叫做内金水桥。
路和桥,在中国文化里总被赋予各种意义,其中有家国的礼法,更有做人的信条。
五座内金水桥,居中的是御道桥,曾经作为皇帝的专用通道。
桥面弧度比民间石桥更为平缓,皇帝坐轿入宫,前后轿夫只需轻抬轻放,便可以顺畅通过。
御道桥边左右两侧是王公桥,只能进出皇亲国戚。
最外侧两边的品级桥,才是大臣行走的通道。
这些都是内金水桥的等级。
这条弧线,像一把拉满的弓,而五座金水桥,像是搭在弓上的五支箭。
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这五支箭应该代表: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这曾今是人人所要恪守的精神法则。
紫禁城里的这张弓,似乎要把这五个信念发射出去,让天下接收到来自家国中心的理想传递。
7 威猛铜狮我是百兽之王,也曾叫狻猊。
我是龙的儿子,也是佛的坐骑,我本来自西域,东汉才到这里,化身大门守卫,看护家宅官邸,进入紫禁城中,只管保卫皇帝,身影并不孤单,伙伴就在附近。
紫禁城里的龙不计其数,看门的狮子却只有六对,最大的一对就在这里。
这对狮子一雄一雌,大概从明朝开始,就一直守在太和门前,看着那些通过午门,跨过金水河,进入紫禁城的人们。
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放起烟花爆竹,祈福迎春。
为了家宅平安,还会在家门上贴福字,请门神。
原来,紫禁城也画过门神,但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我们,我们负责皇帝的家宅平安,也镇守国家的法统威严。
我们虽然来自西域,却在这里住了几千年,不知不觉我们的表达,已经变成这儿的语言。
它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底座是方形,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
他们头上有45个发髻,呼应皇帝九五之尊的称谓。
东侧是雄狮,脚踩绣球,象征掌握社稷;西边是雌狮,抚摸幼狮,象征子嗣昌隆。
除了太和门,紫禁城后庭:乾清门、养心门、宁寿门、养性门和长春宫前,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
后廷的这些兄弟姐妹,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身上都是鎏金的,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多了。
其实我们原来也很光鲜,我们在前朝值班,要挺起腰板,睁大眼睛,竖起耳朵。
这里是皇帝宣读诏书的地方,我得时刻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他们不用这么紧张,总是耷拉耳朵,眯缝着眼睛。
因为那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不能多听多看多想。
最小的狮子,是在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
慈禧太后权力比皇帝都大,她还是低调地把狮子设成最小的款式,曾经的威猛铜狮,此刻也变得温馨静谧。
我已在这里看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不知道还要再待多少年?还好,我并不孤独,因为身旁永远都有她相伴。
8皇帝归宿公元1850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
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庙,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
《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宫室为后。
古时候,人们在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都要先去宗庙祭祀,为的是向祖先求得认可。
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
最大的宗庙就是太庙。
当年永乐皇帝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禁城的左前方建造了太庙。
这里曾经安放过明清两代帝后的神位。
太庙营建的规格,不亚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栋建筑,就宫殿本身的建筑高度而言,太庙正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