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病中医治疗

疾病名称足癣

疾病科属皮肤科

疾病概述

足癣是发生于足部的癣。古医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等,俗称脚

湿气、香港脚等。本病西医也称之为足癣。

诊断要点

1、皮疹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

2、常于复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减轻。

3、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各型可互相

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

⑴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深在性小

水疱,如粟粒大小,疱壁一般比较厚,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

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⑵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

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

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

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

⑶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

屑,基底淡红。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4、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

5、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辨证分析

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

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

辨证论治

[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

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

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

腻,脉弦数或滑数。(本证即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继发感染者)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合萆

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薢、泽泻各15克,龙

胆草、车前子、黄柏各12克,山栀子、木通各9克,金银花、生薏苡仁、

鱼腥草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12~15克(后下)。湿毒较重者加土茯苓30克。

2、中成药

⑴ 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⑵ 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⑶ 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

滴注,每日1次。

其他疗法

1、水疱型可选用藿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

并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

2、糜烂型较轻者可用六一散加明矾粉外掺患处。较重者可用

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水煎浸洗后,再外扑足癣粉。

3、鳞屑型可选用5%~10%硫黄软膏、雄黄软膏或红油膏等外涂。

4、对糜烂型或水疱型而继发感染者,必须先控制感染。内治法见

辨证论治方药,外治宜外洗或湿敷:可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救

必应、金银花叶、九里明(单味各60~120克,复方则各15~30克),或

用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外洗或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根据皮疹之表现,

选用上述方法治疗。

疾病名称白疕

疾病科属皮肤科

疾病概述

白疕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

干燥鳞屑。白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本病

西医称为银屑病,旧称牛皮癣。

诊断要点

本病以青壮年为多见,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相似。临

床可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症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

为多见。

1、寻常型

⑴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关节伸面),其次为躯干部

(特别是骶部)和头皮、发际。

⑵皮疹开始为粟粒大至黄豆大的红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有鳞屑,

以后皮疹逐渐扩大增多,并可互相融合成片,而呈点滴状、钱币状、地

图状、盘状、蛎壳状等。

⑶皮疹总的特点是:基底为红色斑疹、斑丘疹、丘疹或斑块,边界

清楚,表面覆盖有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鳞屑容易被刮下,刮除鳞屑

后,可见露出一层淡红色半透明的发亮薄膜(称薄膜现象);继续轻刮,

则出现筛状的小出血点,如同露水珠一样(称点状出血现象或露滴现象)。

⑷常累及头皮,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暗红斑,其上覆盖有很厚的灰白

色或灰黄色的鳞屑,头发被鳞屑簇集在一起而呈束状,但不脱发。

⑸如累及指(趾)甲,则甲板可出现点状的小凹陷,状似顶针(以

指甲为多见)。也有的指(趾)甲变黄,增厚,沟纹,或甲板与甲床分

离。

⑹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⑺病程经过缓慢,易反复发作,多冬重复

轻(也有夏重冬轻或不受季节影响者)。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①进行

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积,基底颜色鲜红,瘙

痒较剧,并可见同形反应(机械性刺激患者正常的皮肤,如摩擦、注射、

针刺、外伤等,常可在该处发生新的皮疹)。②静止期:病情停止发展,

皮疹基本不变,基本无新皮疹出现,旧皮疹也不见消退。③消退期(退

行期):皮疹逐渐缩小变平,鳞屑减少,逐渐消退,皮疹消退后,可遗

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真菌性皮肤问题和中医药方治疗

真菌性皮肤问题详解和药方 真菌:进化比较高的生物,动物的细胞核、核仁、细胞膜、细胞器,还有人类细胞没有的细胞壁。 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少数是按皮损形态命名,如花斑癣;

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易侵犯免疫力低下者。 中医病因病机 总由生活、起居不慎,感染真菌,复因风、湿、热邪外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 若风热盛,则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若湿热盛,则见渗流滋水,瘙痒结痂;若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所致,则见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风盛则痒剧,湿盛则滋水明显, ,热盛则红斑明显。病久营血不濡,则皮肤肥厚、干燥,毛发干枯失润,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 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鹅口疮。 一、头癣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感染。 由于致病菌种的不同和病情表现的差异,一般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儿童为易感人群,发病与接触患癣的动物有关,患儿的病发、头屑、痂皮中带有大量真菌,易污染床单、枕巾、衣帽,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及家庭中相互传播。理发工具如剃刀、梳子等可作为传播媒介。 黄癣俗称“瘌痢头”。 头皮:黄癣痂,鼠臭味。严重的可累及面、颈及躯干等处。 毛发:早期,病发无光泽,但不折断,干枯。后期,毛囊萎

缩,毛发脱落,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 自觉症状:瘙痒。 预后:常自幼患病,直至成年始逐渐愈合,在头皮上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其上只见少数残留稀疏的头发和黄痂。目前新发病例罕见。 白癣:头癣中最常见, 中医称白秃疮。 头皮: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境界清楚。 毛发:斑内头发略稀疏、无光泽,“高位断发”灰白色菌鞘。 自觉症状:自觉痒感。 预后:损害一般发展至半年后不再扩大增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青春期趋向自愈。青春期后皮脂分泌中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真菌繁殖。若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愈后头发可完全生长。 黑点癣:儿童和成人均可感染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虽然皮肤病发生在人体表面,但通过气血经络与人体内脏紧密相关。某些皮肤病发于皮表,肌肤腠理受邪,可趋于内,影响内脏;而一些内脏疾病亦可形诸于外,通过皮肤表现出来。因此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既有与治疗内脏疾病相同的—面,又具有其独特之处,现简述如下。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是辨证的总纲领,皮肤疾病亦不例外。阴证与阳证、表证与里证、虚证与实证、寒证与热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基本证候。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常作为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其着眼点是对疾病大体的病理分类,而非完整而具体的证,突出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法思想。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也就是把疾病分为两大类,其中表证、实证、热证是阳证,里证、虚证、寒证是阴证。 (一)辨表里证 【表证】 表证即六淫邪气从外侵袭机体造成的位于体表的轻

浅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起阶段。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或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不适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可见于风瘾疹(急性荨麻疼〉之风寒外束、卫外不固证。 【里证】 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里,即脏腑、气血运化异常所表现的证候。如溻皮疮(剥脱性皮炎)随病情发展出现皮肤暗红,或见疲斑,偶有青紫,大量糠秕状鳞屑,伴髙热,口干唇燥,甚则热陷心包,神昏谵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辨寒热证 寒证与热证反映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 【寒证】 寒证指由阴盛或阳虚所导致的以寒冷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手足厥冷,口淡不欲饮,分泌物淸稀置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质润,脉迟或紧。在皮肤科疾患中可表现为皮损颜色暗淡,肤温偏低,或自觉疼痛得温则舒。可见于冻疮,手足厥冷(肢端动脉痉挛症:!、皮痹(系统性硬皮病)等。 【热证】 热证指由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表现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喜冷,口渴喜冷饮,面

皮肤病常用中草药介绍

大飞扬草介绍—内外用 【药用部位】 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 辛酸,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入肺、肝二经。【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疗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药配伍】 配金银花,清热解毒;配夏枯草,清热解毒;配苍术,燥脾湿;配当归,清热解毒;配王不留行,行气活血;配木通,宣通血脉。 【相关选方】 ①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③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握,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⑤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⑥治小儿烂头疮,黄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飞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涤。 ⑦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炖服。 (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云南) 千里光的作用—内外用 【药用部位】千里光的全草。 【性味归经】 苦,寒。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毒。?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风燥湿。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皮肤病临床常见,但是各位坛友术业有专攻,或许对于专科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兄弟发份资料,诊务之余,不妨浏览一下,或许有所帮助。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一)中医诊断技巧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二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肝经郁热皮肤干燥、粗糙或伴有丘疹,剧烈瘙痒,搔抓后局部潮红、血痂多,口干心烦,失眠,多梦,眩晕,心悸,胁痛易怒,情绪易于波动,大便干燥,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2.血虚风燥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苔藓样变,瘙痒以夜晚尤甚,反复发作,伴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细。 (二)西医诊断技巧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青壮年多发,老人与儿童少见。 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无皮疹发生。 经常摩擦或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成群的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 1 / 3

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增多后逐渐融合、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斑块,常见抓痕或血痂,有时在表皮剥脱处发生继发感染。 皮损好发于小腿、腕、踝、项、颈侧、上睑、耳后或外耳孔。 本病的自觉症状常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为甚。 2.组织病理致密的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上皮突均匀延长,偶见海绵形成和角化不全。 真皮乳头内的胶原束增粗,垂直排列,可有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稀疏浸润。 头皮和肛周皮肤出现明显角化过度,但仅有轻度表皮增生。 (三)鉴别诊断技巧1.中医疾病要注意与湿疮相鉴别,慢性湿疮主要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成,亦可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皮炎的改变,常局限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对称分布。 主要表现是局部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苔藓样变,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可有色素沉着,有少许鳞屑、抓痕和结痂。 外围有散在的丘疹和丘疱疹。 慢性湿疹可因再刺激因素作用而急性发作。 2.西医疾病要注意与原发性皮肤

中医皮肤病中医理论

第一章皮肤病的病因 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人体的完整统一性出发,认识疾病必须先审证求因。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其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与偏衰和脏腑之间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所以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记载。又如《诸病源候论》载:“头面生疮系内热外虚,风湿所乘”。“肺主气,候于皮毛,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脾主肌肉,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身体告生疮”。这些都充分说明皮肤病与内脏的关系,也说明了古人早已开始认识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此外古人对一些细菌性、真菌性和皮肤寄生虫所引起的皮肤病亦早有认识,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癣之症状,皮肉隐疹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疼有匡廓,里生虫··一而癣内实有虫也”,等记载,这说明在公元七百多年时的隋朝我国医学虽然受科学条件限制不能分门别类的说出病原菌,但已确认某些皮肤疾病是由病原徽生物所引起。 总的来讲祖国医学对皮肤病病因的认识过去一般书籍记载均称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我们认为不内外因可分别归入内、外二因之中故提倡内外二因。 第一节内因 一、七情:喜,怒、优、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理反映,正常情况下一般说来是不会致病的,但如

果情感过度兴奋或抑制,就会伤及五脏,造成五脏的病证,使五脏失调,而反映到皮肤表面发生皮肤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粟疮作痒属心火内郁,外感风邪”,这个病和现代医学所述之“.丘疹性湿疹”、“急性皮炎”相类似。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古人所讲之“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心”不是一回事,不但包括现在的心,而且还包括大脑皮质在内,如心主神明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心火内郁,实质上是与精神情绪变化有关。 所以说七情变化,主要是思想倩绪的过激或过度抑郁而引起的,这个因素在皮肤病的病因学上也确实占一定的位置,应当给以重视。 二、饮食不节:饮食是营养的源泉,但如果没有节制,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过于偏食,都会造成疾病,如《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说:“多食苦则皮搞毛拔,多食辛则筋急爪枯,多食甘则骨疼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一般来讲过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热、生湿、生痰造成致病因素。暴饮暴食可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过饮醇酒可致湿热内蕴、醇酒中毒等。过于偏食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等。中医书籍记载:“羹曹之亏”、“高粱厚昧,足生大疗”的病因即属此。这些都是饮食不节的致病因素。 三、劳倦过度:劳动是人的本能,是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必要手段,但是过度疲劳,不注意休息或贪图安逸,不热爱劳动,都能使气血凝滞,肌肉、脏腑失其生理常态,而形成发病的因素,特别在这里还有一个意思是指房劳过度,同样可以反映到皮肤上来。如“肾气游风”就多生于肾虚之人,由于肾火内蕴,外受风邪所致。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2018年中医皮肤病学全套教案

中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授课对象:医系本科班授课时间:总学时:20学时理论学时: 20学时授课语言:汉语授课形式:普通讲授教材名称:中医外科学出版时间:参考教材:《现代皮肤病学》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辽宁中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章节第十一章概论课程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 李忻红情况授课题目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论教学掌握原发性及继发性 皮疹;目的掌握中医皮肤科的辩证规律、治法及外用药使用原则;和熟 悉病因病机及外用药各种剂型;要求了解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 掌握内容: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辩证规律辩证治疗及常用 治剂外用药使用原则教学熟悉内容:病因病机外用药剂型内教容 提要了解内容: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学设教学重点:常 见皮疹及内外治法适应症重点难点: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与计 难点详细阐述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辩证规律及外用药使用 原则;扼要介绍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教学简单讲述病因病机; 设计以表格形式列举外用药剂型。与配合实例照片讲解各种皮疹特点。 组织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1 填表教研室教师签字主任签字辽宁

中医学院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2 概论一、皮肤的简单结构及主要生理功能1、简单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16%。 2 皮肤面积成人约1.5―2m皮肤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厚度不同。通常约为0.5-4mm(不包括皮下)。眼睑,乳部和四肢屈侧等处较薄,掌跖和四肢伸侧等处较厚。光镜: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附属器,还有淋巴管、血管、神经、肌肉)。表皮(由下至上分为):基底层:一层柱状基底C组成,排列整齐如栅栏状生棘层:多角形,愈位于表层,形态愈扁平发颗粒层:细胞内有粗大、嗜碱性颗粒。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肥厚处。角质层:细胞不含细胞核。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主要由致密CT组织组成,包括胶原f、弹力f、网状f,细胞和基质,还有N、N未梢,血管、L管,肌肉及附属器。皮下组织:疏松的结缔组织脂肪又称皮下脂肪层,此层还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N等。年月日辽宁中医学院讲稿 3

治疗皮肤病药方

治疗湿疹的药方 一、药物: 1、煮吃的中药: 二花(三钱)荆介(三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草支子(三钱) 甘草(二钱)退虫(二钱)党参(三钱)子草(三钱)野菊(三钱)高粟壳(二钱) 共11种,高粟壳又名米壳、或阴粟壳,或鸦片壳 2、当茶喝的药: 参须(三钱)(煮开后平时作茶饮用) 3、洗患处的药: 花胶(二两),少量的食盐,一同煮水,用药棉洗患处 4、擦患处的药: 雄黄(一两)、水煮过的鸡蛋黄四个、冰片(一钱)(将蛋黄、雄黄、冰片三样合成粉后,用毛笔擦患处) 瘢痕疙瘩 取三七粉适量,用食酷调成膏状,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度.用药期间如过敏,暂停用药.有效率为89% 治疗寻常疣特效方 雄黄50克放入100克酒精内,用棉签蘸酒精涂抹疣体一般10天左右即愈。此方我已应用多年,屡用屡效,在此献给大家。 一个巧治扁平莸的方法 有一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方子,用龙虎牌清凉油(在任何药店都有卖,红色圆盒子,很便宜的)抹在最开始出现的那个扁平莸上。我当天就去药店买了一盒回家开始抹,大概两周以后,扁平莸开始脱皮,然后慢慢就平了,现在我眼皮上盒嘴角上的已经好了,那块最大的也摸着平了,只是还有一点印,我现在还继续用着清凉油。

治疗脚气效方 亲身试验有效。我自己有脚气多年,什么方法都用了:达克宁、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还有一些偏方,都不行,实在是太顽固了,经介绍用白醋(最好是原液,只有1元一带,还比较经济)泡脚的偏方,由于也并不是太信,一周内用了三次,竟然好了!之后我推荐给几个人效果均很好。 后面了解真菌适合生存于碱性环境,看来确实有科学依据,但是我了解有的人曾经用一般的食用醋泡脚效果却比较差,原因也不太清楚。注意在使用时更换袜子和鞋。不同的醋,有不同的度数,我想尽量选些高度的可能更好。 供养大家一个治疗臭脚丫子的绝方! 每天晚上用适量的干净柏树枝叶煮水(多煮会儿效果大),然后用这个水先熏脚,再烫脚(多烫会儿),最后用这水洗脚。(洗完脚后,顺便用这个水洗袜子,如果是白袜子就算了,否则就变色了。)每天如此,半个月后出奇效! 这个方子是陕北米脂的寂严法师传我的,末学试过以后,真实不虚! 如果在柏枝水里再加点益母草,不光效果好,还能起到补的作用。 再有,我们每天喝剩下的茶叶卤子千万别倒,那可是宝贝! 1:将其倒在窗台上晾干,用纱布缝两个小包,凡是臭脚的人,每天回家脱鞋以后,将小茶叶包放到鞋里,鞋没有臭味。 2:凡是有臭脚的人,每天晚上将和剩下的茶叶卤子加水煮开(多煮会儿),先烫脚、再洗脚,最后洗袜子,效果也很好! 冻疮效方(原创) 此是福建一民间中医的效方,他的名字我忘了,但这个方子的效果,你用了就不会忘记! 方:麻黄、附子、细辛各25克,大黄、生姜各20克,桂枝10克,60%酒精500ml,将上药研碎后,兑入酒精内浸泡10天,去渣取液,涂患处,破溃者涂周围,每天2-5次,

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病中医治疗 疾病名称足癣 疾病科属皮肤科 疾病概述 足癣是发生于足部的癣。古医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等,俗称脚 湿气、香港脚等。本病西医也称之为足癣。 诊断要点 1、皮疹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 2、常于复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减轻。 3、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各型可互相 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 ⑴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深在性小 水疱,如粟粒大小,疱壁一般比较厚,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 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⑵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 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

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 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 ⑶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 屑,基底淡红。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4、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 5、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辨证分析 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 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 辨证论治 [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 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 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

巧用中医治疗皮肤病

寻常疣方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千日疮、枯筋箭、疣目,俗称刺瘊。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针头至豌豆大圆形或多角形增生性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质硬,呈皮色、灰黄、污褐色,一般无自觉症状,碰撞易出血。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又有不同的名称。如皮损发生于甲周围者,称甲周疣。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影响甲的生长,易使甲裂开疼痛者,称甲下疣。发生于足跖者称跖疣。 (一)内治方 【方一】去疣二号方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功效】解毒去疣。 【用法】水煎服,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二】去疣四号方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9克,赤芍、白芍各9克,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各9克,熟地黄12克,赤小豆15克。 【功效】活血去疣。 【用法】每剂水煎2次,另加黄酒30克。早晚分服,5剂为1疗程,至多2个疗程。 【方三】复方马齿苋合剂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大青叶15克,生薏苡仁30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0剂。 【方四】治疣汤一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白术、炮山甲、何首乌各6克,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 【功效】平肝清热,化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治疣汤二 【来源】《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 【组成】桑叶、菊花、黄芩、紫草、夏枯草、益母草、珍珠母、生牡蛎、代赭石、板蓝根。 【功效】平肝散风,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铲疣软坚汤 【来源】《中医皮肤病诊疗学》 【组成】生龙牡(先煎)、炒薏苡仁、生代赭石(先煎)各30克,板蓝根、金银花、生龙齿(先煎)各15克,茯苓皮、玄参各12克,柴胡、桑枝各6克。 【功效】平肝软坚。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大青薏仁汤 【来源】医药春秋,1990:(3)

治疗皮肤病药方

治疗湿疹的药方一、药物: 1、煮吃的中药:二花(三钱)荆介(三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草支子(三钱)甘草(二钱)退虫(二钱)党参(三钱)子草(三钱)野菊(三钱)高粟壳(二钱)共11种,高粟壳又名米壳、或阴粟壳,或鸦片壳2、当茶喝的药:参须(三钱)(煮开后平时作茶饮用)3、洗患处的药:花胶(二两),少量的食盐,一同煮水,用药棉洗患处4、擦患处的药:雄黄(一两)、水煮过的鸡蛋黄四个、冰片(一钱)(将蛋黄、雄黄、冰片三样合成粉后,用毛笔擦患处)瘢痕疙瘩取三七粉适量,用食酷调成膏状,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度.用药期间如过敏,暂停用药.有效率为89% 治疗寻常疣特效方雄黄50克放入100克酒精内,用棉签蘸酒精涂抹疣体一般10天左右即愈。此方我已应用多年,屡用屡效,在此献给大家。一个巧治扁平莸的方法有一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方子,用龙虎牌清凉油(在任何药店都有卖,红色圆盒子,很便宜的)抹在最开始出现的那个扁平莸上。我当天就去药店买了一盒回家开始

抹,大概两周以后,扁平莸开始脱皮,然后慢慢就平了,现在我眼皮上盒嘴角上的已经好了,那块最大的也摸着平了,只是还有一点印,我现在还继续用着清凉油。 治疗脚气效方亲身试验有效。我自己有脚气多年,什么方法都用了:达克宁、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还有一些偏方,都不行,实在是太顽固了,经介绍用白醋(最好是原液,只有1元一带,还比较经济)泡脚的偏方,由于也并不是太信,一周内用了三次,竟然好了!之后我推荐给几个人效果均很好。后面了解真菌适合生存于碱性环境,看来确实有科学依据,但是我了解有的人曾经用一般的食用醋泡脚效果却比较差,原因也不太清楚。注意在使用时更换袜子和鞋。不同的醋,有不同的度数,我想尽量选些高度的可能更好。供养大家一个治疗臭脚丫子的绝方!每天晚上用适量的干净柏树枝叶煮水(多煮会儿效果大),然后用这个水先熏脚,再烫脚(多烫会儿),最后用这水洗脚。(洗完脚后,顺便用这个水洗袜子,如果是白袜子就算了,否则就变色了。)每天如此,半个月后出奇效!

老中医:15个简便实用皮肤病外用方

导读: 皮肤病包括很多种,如湿疹、皮炎、脚癣等,这些都是让人们痛苦不堪的常见 病。治疗皮肤病有一个特点,除了用内服药之外,还常采用外用方。中药外用 治疗皮肤病,应该如何操作呢? 1.急性湿疹(渗出期) 处方:黄柏、黄连、连翘各10g,五倍子、儿茶、苍术各10g,加水1500m L,煎成100m L去渣存汁,待冷后做冷湿敷,每20分钟1次,至皮疹无糜烂渗液为止。 功效:清热利湿。 2.慢性湿疹(苔藓期) 处方治则:祛湿止痒。苍术、五倍子、儿茶、樟脑、地肤子、蛇床子各10g,加白酒100~200m L,浸泡3~7天后外搽。 3.白癜风 处方治则:活血生色。红花、丹参、当归各50g,乌梅、石榴皮、黄连各10g,加白酒200m L,浸泡7天后去渣存酒,外搽,每日1~2次,注意过敏反应。 4.黄褐斑 处方治则:活血退色。红花、丹参、当归各10g,黄芪、桑叶、白鲜皮各20g,加水2000m L,煎成1500m L,放入面盆中熏蒸颜面。余药冷后可冷敷及冷搽。 5.扁平疣 处方治则:清热解毒。黄芩、金银花、蒲公英、木贼、香附、夏枯草各15g,加水1500m L,浓煎成500m L,滤渣存汁,外搓外搽。

6.甲癣 处方治则:抗霉解毒。黄精、土槿皮、川椒、苦参、百部、黄连各10g,加香醋200m L浸泡7天后存用,每日外搽3次,结合修甲,搽复方土槿皮软膏。 7.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处方治则:清热止血。黄柏、山栀、车前子各10g,槐花、蒲黄、仙鹤草各15g,加水2000m L,文火久煎成200mL药液,外搽,每日2~3次。 8.斑秃 处方治则:活血生发。当归、枸杞子、丹参、党参、桑白皮、何首乌各10g,生姜4片,鲜红辣椒半只,均放入玻璃瓶中,加入白酒,超出药面200m L,浸泡7天后外搽,每日2~3次,至愈。 9.脂溢性脱发 处方治则:祛脂生发。山楂、透骨草、皂角刺各20g,桑白皮、丹参、生侧柏叶、当归、黄芪、枸杞子各10g,均放入玻璃瓶中,兑入白酒超出药面200m L,浸泡7天后外搽头皮,每日2~3次,至毛发生长。 10.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处方治则:润肤止痒。当归、生地黄各20g,地肤子、白鲜皮、冰片、薄荷各10g,加水2000m L,先武火后文火,煎成500m L (去渣存汁),加入白酒100m L后摇匀,外搽患处,每日多次。 11.跖疣

民间偏方验方治皮肤病

民间偏方验方治皮肤病: . 1治银屑病(牛皮癣); (1).用醋熬花椒水,奇迹般地除根了。方法是:买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水装入瓶中,用一小毛笔刷花椒水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无论何种顽癣,均可根治。 (2)方法是採几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汁液只能用一次)。每天一次,连抹十天即可根治.. (3)将大蒜捣成蒜泥,敷在患处两小时,以周围烧起泡为止,尔后再拔 火罐,将毒汁吸出。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 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 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癣*.(昆明市李保华)雄黄和羊油调成湖状搽患处,连用7--10天。 4. 牛皮癣:把大蒜放些盐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用纱布盖好并用胶布 固定,每天换新蒜泥一次。一段时间后牛皮癣便可以消除,患处只留 下一块深色的斑印 5. .牛皮癣:把旧的铜钱放在醋里泡一泡,然后在瓷碗里磨一磨,把碗 底的醋汁涂在患处。这个方法的原理大概是醋和铜钱在一起会产生类 似有药物疗效的物质吧.

6. 冶脚癣;用大蒜5-6瓣,花椒25粒。先把花椒炒焦,碾压成粉和大蒜头一起捣成糊状。洗净患处,抹1-2毫米厚。每隔日敷药一次,敷药后20分钟左右即出现黄水。 7.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8. 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9. 冻疮偏方*,白罗卜一个,生姜4两,桂枝3钱,煮沸,温后洗。一天一次,连洗3到5次。 10.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11.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 日。 12.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可除疣。 13. 手足生疮久不收口:有人手足生疮久不收口。取大路口多人撒尿木板烂成白色者,以炭火煅化研细末加冰片少许掺之即愈。 14.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患有疣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患有疣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疣是人类常见的新生物型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发生于皮肤表浅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称为扁平疣,为米粒至绿豆大小扁平丘痊。鼠乳好发于儿童躯干部。丝状庇发于中老年女性面部及颈项部的丝状赘生物。发于手背、手指头等处,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西医学统称为疣。 一、疣的病因病机 1、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至,或肝经血燥,血不养筋,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也可由情志失调,缠绵不愈,而致气滞血瘀而成,亦可由外伤或摩擦诱发。 2、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直接或间接接触或自体接种而感染。病毒颗粒通过微小损伤进入皮肤或黏膜内,病毒在复制繁殖中引起棘层肥厚的表皮角化不全、角化过度或乳头瘤样增生。常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易致病。 二、疣的临床分类 1、疣目: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最初为一个针头大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好发于手背、手指,也可见于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不因搔抓、碰撞、摩擦、破伤而出血。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泛黄或灰白。表面状如花莓,粗糙而坚硬。后体积渐增,或乳头状赘生物,或为原发病损,亦称母猴。此后生于自生接种,数目增多,多则十余至数十个,甚可成群集状。 2、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疵,多见于儿童。好发于躯干和面部,有轻度传染性,愈后留下癫痕。皮损为半球形丘彦,米粒至豌豆大等。中央有脐凹,表面蜡样光泽,挑破损端可挤压出白色乳酶样物质。数目不定,可呈散在性或簇集性分布,但不相融合。 3、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部和手背,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有瘦痒感。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针头至黄豆大小,呈褐色或淡红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较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可有相互融合,多因搔抓沿表皮薄处发生而形成串状新损害。 4、跖疣:相当于西医的掌跖疣,发生在手掌、足底或指(趾)间,也常发生于外伤部位,足部多汗者易生本病。有明显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皮损为角化性丘彦,中央稍凹,外周有稍带黄色高起的角质环,除去表面角质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头状角质物,掐或挑破后易出血,数目多时可融合成片。 5、丝状疣:中年女性较多见,多发生于颈项或眼睑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整理)皮肤病中医治疗

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一、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学科。 早期,中医外科包括疮疡外科杂病、中医皮肤科学以及肛肠病等。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属于外科。 医学发展,分工,全国各地中医院逐渐成立中医皮肤科。 有渊源、发展的过程。 1、渊源 从原始社会起,劳动生活中与野兽搏斗、大自然抗争,创伤,用草、树皮外敷,包扎伤口,压迫止血等原始的治疗方法。 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青铜铭“疥”“疥”。如有“疾自、疾耳、疾舌、疾足、疾止、疥、疕”等记载。 1973年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最早医书,记载创伤、冻疮、虫咬、肿瘤、皮肤病。记载4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外用药已经有散剂、膏剂、水剂、醋剂、水银剂等。《内经》已有皮肤病病名的论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有治疗狐惑病的症状方药。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六介绍多种皮肤病,其中描述“沙虱毒” 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恙虫病的记载。 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记载几十种皮肤病,并有相应治疗方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指发癣;“湿 疥,疣、癣、疥、隐疹的症状和辩证,并且指出漆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唐孙思邈曾治疗6000多例麻风病,详细描述症状。《备急千金要方》用丹 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疗多种皮肤病和保健美容方。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40多种病,专著《黴疮秘录》梅毒、指出性 交传染、遗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解围元薮》麻风。 清吴鞠通创立温病学说,采用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皮肤病,丰富中医 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方药。 综上所述,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内经、金匮等,到明清《外科 正宗》《医宗金鉴》等有260余种中医外科专著几乎都有皮肤病内容,包括症状、理法方药一并俱全,这是今天中医皮肤病学发展的基础。 在性病方面,历代众多医籍和性病专著记载“疳、下疳疮、横痃、杨梅疮、 阴痒、阴蚀、疥、淋证、带下病等10多种与性行为和性接触传染有关的疾病。在治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中医性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医皮肤性病学也因 此很快的发展,并逐渐从中医外科学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54年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并设立中医皮肤科(北京中医皮肤病院), 赵炳南、朱仁康名中医主要从事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1955年国家试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西学中)。全国各地成立中 医院校教研室培养一批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计入中医皮肤科。 1978年后改革开放,同时先后成立中医医院以及设立中医皮肤科,许多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东风吹整理 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28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李氏最突出之处是擅长以重剂附子、乌头类峻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已有百余人。毋庸讳言,目前急救一般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他任职灵石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由此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 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见皮治皮,永无愈期。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方剂组成如下: 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

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痒痒

皮肤瘙痒怎么办中医治方 处方:当归、知母、苦参、紫草、凌霄花、牛蒡子各8克,防风、生地、丹皮各10克,蝉蜕6克,白鲜皮15克,槐花12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热型。发病多急而进展快,肌肤灼热,皮肤瘙痒较剧,遇热加重,得凉痒减,可见抓痕、血痂。全身症状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此为风热相博,客于肌肤所致。 专家点评: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自觉症状,临床上将只有瘙痒及瘙痒所致的继发性损害,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称为瘙痒症,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分为全身性(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与多种疾病或皮肤衰老有关,发病随年龄、季节化而不同,常见于中老年人,发于老年者,又称为老年皮肤瘙痒症。 处方:牛蒡子、白芷、桂枝、海桐皮、徐长卿各8克,茵陈、防风、秦艽、稀莶草、地肤子各10克,淡竹叶6克,荆芥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祛湿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风寒型。病程较久,局部皮损色淡而于,或见少许鳞屑,或轻度增厚,纹理加深,痒甚无定处。全身症状有恶风、肢凉怕冷、倦怠无力,舌质淡,苔少或薄白,脉沉无力或浮紧。此为正气不足,复感风寒之邪,凝滞于肌肤所致;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茵陈、白鲜皮、苦参、紫花地丁各8克,徐长卿、土茯苓、地肤子、石菖蒲各10克,黄连、木香各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多见于继发感染的患者,或见于肛周、外阴等处,皮损处表现为阵发性瘙痒,色红灼热或红肿,或见脓疱、破溃、糜烂、渗液,或伴疼痛;日久皮肤肥厚。全身症状有口苦身热,胸闷不舒,食欲不佳,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此为湿热博结,蕴蒸肌肤而发。 处方:当归、夜交藤、天门冬、熟地、麦门冬各10克,黄芪、生地各12克,升麻、白蒺藜、郁金、枳壳、浮萍各8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的部分中成药

常见皮肤病治疗使用的部分中成药 一、病毒性皮肤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 发于头面部:病期较短,或痛或痒,皮疹色红以丘疹、丘疱疹为主,可兼少数水疱,体质不弱者,可分选芎菊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川芎茶调颗粒、一清胶囊、板蓝根颗粒等。 发于胸胁部:皮疹色红,疼痛,以丘疹为主或见脓疱者,可分选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复方青黛胶囊、开胸顺气丸、连翘败毒丸、平肝舒络丸;病期长伴刺痛,体质无明显虚弱者,选血府逐瘀胶囊。 发于下半身:体质不虚者,可分选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等;阴虚体弱者可用六味地黄丸;阴虚内热者可用知柏地黄丸。 外用:选山宝皮宁酊、如意金黄散等。 扁平疣:常肤色皮损兼有少气乏力,脾胃虚弱者,可选贞芪扶正胶囊、参苓白术丸;色淡红或红兼有热象的,可选板蓝根冲剂、栀子金花丸、芎菊上清丸、复方青黛胶囊等;色偏深兼有气滞血瘀征象者,可选血府逐瘀胶囊、加味逍遥丸、平肝舒络丸、逍遥颗粒等。 二、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 发于头面部或泛发者:可分选连翘败毒丸、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露、新癀片、清开灵口服液等。 三、真菌类皮肤病(体癣、足癣、股癣、头癣等) 发于上半身:体质强,皮疹痒,疹色红者,分选黄连上清丸、栀子金花丸、一清胶囊等。发于下半身:体质强,皮疹湿痒,疹色偏红者,可分选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当归苦参丸等。 外用:铍宝消炎癣湿药膏、冰黄肤乐软膏、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等。 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一)皮炎湿疹类 急性期:病期短,皮损色红肿胀,瘙痒,兼心烦,口干,便秘等,可选防风通圣丸、一清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新癀片、羚羊角胶囊、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栀子金花丸等。 亚急性期:皮损颜色转淡或深,可有少量渗出,瘙痒,体质强者可选当归苦参丸、肤痒颗粒、防风通圣丸;脾胃弱,食少便溏者选参苓白术丸。 慢性期;皮损肥厚,粗糙干燥,瘙痒明显可分选四物合剂、肤痒颗粒、天麻钩藤颗粒、参苓白术散等。 外用:急性期马齿苋湿敷;亚急性期冰黄肤乐软膏、皮肤康洗液、日舒安洗液等;慢性期冰黄肤乐软膏、铍宝消炎癣湿药膏等。 (二)荨麻疹 急性期:体质较强者可分选防风通圣丸、芎菊上清丸、川芎茶调颗粒、肤痒颗粒等;伴疹色不红、恶寒时可选银翘解毒颗粒,疹色偏红、不恶寒时可选桑菊感冒片。 慢性期:体质较强者可选用肤痒颗粒、血府逐瘀胶囊、川芎茶调颗粒等;脾胃虚寒,喜温喜按,面色淡白,四末不温者可选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可选参苓白术丸;气虚自汗恶风或阳虚(寒冷性荨麻疹)可选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阳和丸等;血虚生风,肌肤干燥无光泽可选四物合剂、乌鸡白凤丸。 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玫瑰糠疹、银屑病) (一)玫瑰糠疹 疾病早期:风热偏盛,疹色红,痒,可分选复方青黛胶囊、防风通圣丸、一清胶囊等;偏风湿的,疹不甚红可选当归苦参丸,热象明显的可选三妙丸。 疾病时间较长的:可分选四物合剂、血府逐瘀胶囊、贞芪扶正胶囊、肤痒颗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