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善洲林场的感想

合集下载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着对杨善洲无比崇敬的心情去参观了杨善洲林场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学习杨善洲精神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有所体会,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要学做人。

当时,听着《蓝天访谈》里那质朴的声音,我的泪水在眼圈里直打转,为自己以前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而惭愧,为自己以前的虚度年华而惋惜。

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理念,随时牢记自己身负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我们的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二、要学“行”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

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

我们要像他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

通过参观,我明白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

因此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要做表率。

俗话说:“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

”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

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工作的需要。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这一次参观杨善洲林场我有深深的感受。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很少接触到大自然和森林的环境,这次难得的经历给了我一个难忘的印象。

来到充满生机的林场,我感到无比的新鲜和畅快。

首先,我惊叹于这片茂密的森林。

绿树成荫,云雾缭绕,耳边传来的鸟叫声和虫鸣声,为我们带来了自然美的体验。

富含人文情怀的林业生态景观,给人们提供了自然环境的净化器和心理营养的源泉。

漫步在这片森林中,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心情变得无比愉悦。

这真是森林经济和生态效益理论实践的精华所在。

其次,林场的管理体制和思路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杨善洲林场秉持着科学规划、健康发展、生态旅游等经营理念,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让人深感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更重要的是,这片森林的管理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很好地保护了森林生态,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示范。

最后,这次参观杨善洲林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自然是祭祀典礼中无法替代的重要元素。

而在现代社会中,森林生态也成为了新时代下保持环境的重要纽带,更是人们精神和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

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和宝贵资源,爱护它、保护它、建设它。

在这次对杨善洲林场的参观体验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需要走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道路,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人类未来做贡献,为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美丽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前行,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参观善洲林场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善洲林场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善洲林场学习心得体会参观善洲林场学习心得体会近日,我参观了广东省深圳市的善洲林场,这是一次对自然环境的感性认识和物种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之旅。

在这个美妙的旅程中,我完全体验了纯净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无限魅力,使我深深地领悟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重要关系。

在林场的入口处,我便感受到了一种沁人心脾的树林气息,汇聚成一股自然的清新气息。

然后,我来到了树林深处,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神秘妙不可言的领域。

在绿色的植物和树木的包围下,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神秘,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之情。

在这次的参观中,我发现这片绿色森林的发展史是充满了波折和艰辛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过度的采伐和砍伐,这里的森林资源曾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但是,在政府和各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这里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现在,善洲林场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楷模,得到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安全省。

在这个美妙的旅行中,我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例如,我发现植物和树木的形态、生命周期和树种之间的差异。

我还看到了被称为“树王”的群体,他们的壮观景象让我惊叹。

通过参观善洲林场,我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自然绿色是人类的朋友而非敌人。

只有我们继续把我们的力量和资源用来促进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走向一个更加华丽灿烂的明天。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意识到,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需要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和企业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减少灾害和环境污染。

最后,我认为参观善洲林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珍贵的体验。

这次旅行加强了我对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也让我坚定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让我们共同献出一份爱心,让自然绿色常驻人间。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学习杨善洲近几年来,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深感受到杨善洲的伟大,他的事迹我一遍一遍地认真学习体会。

5月28日,我校全体教师又到善州林场实地进行了参观,看着那万亩林区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

在此次的参观学习中使我心灵有了以下一些感触:他退休了,却还在努力工作。

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退休了却还在努力工作,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现在在工作岗位上更应该用心工作,干出成绩,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他是领导,却很低调。

为了植树“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

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

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

一个地委书记,却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

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

他辛苦负出,却不要回报。

杨善洲1988年退休后,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

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

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而且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 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赴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赴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赴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赴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并深受教育与启迪。

这座林场不仅是我认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一座典范,更是我对崇尚生态文明的热情推崇的最佳证明。

在善洲林场的神秘森林里,我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在巨树之间的曲径漫步,一派静谧的氛围中流连忘返。

林场的环保措施让我对于自然与人类的并存有了崭新的认识。

这里充满著青春的活力,每当我意犹未尽地表现我对生态保护的高度关注时,我就会从林场的美景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在林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了解到善洲林场的环保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工作人员们满怀热情地向我介绍过其用创新方法解决森林管护难题、推进生态文明的实际如何落实到林业生产经营中等充满成效的措施,这为我树立了一个崭新的生态保护形象。

过程中我发现善洲林场不仅值得我们的学习和借鉴,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了标杆。

在善洲林场的绕道中,我学到了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这是环保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善洲林场的保护意识和削减二氧化碳释放的实际行动让我体会到了在增长思维的驱动下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次旅行让我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创造富裕并不矛盾。

事实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选择。

学习到善洲林场的经验和成功,让我对环保事业有了一个清新、理性和现实的认识。

在这次旅行中,我深深地了解到尊重自然且与之和谐相处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二之选,而这一点,是其他经济发展模式所不能够学习到的。

观善洲林场有感

观善洲林场有感

观善洲林场有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即将结束了,为使我们对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系统地了解党的性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党的理论的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更加清晰地认识如何在本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加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决定于5月30日组织我们到大亮山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杨善洲老书记不平凡的一生和他那不朽的共产党人精神。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敬仰的心情踏上前往善洲林场的路上。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看了一路郁郁葱葱的无边林海,我们终于到了善洲林场的场部。

刚进入林场,我不禁困惑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杨善洲同志,使他能够在大亮山这样一个不仅贫瘠而且交通十分不便、人烟罕至的荒山上一待便是二十载,即便是寻常人家的老百姓如果没有万不得已的理由绝不会到这里居住的。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首先参观杨善洲同志的墓地,83级的台阶记录着他走过的83个春秋,四周环绕着倾尽他心血的参天松柏,让人肃然起敬。

在墓园旁边树立着20块石碑,记载着他一生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而这些好人好事不过是他一生之中的沧海一粟,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在他60岁退休后,毅然放弃组织上安排的县城里优越的生活环境,发扬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因公忘私、一心为民的精神,秉承着“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且将这批林木无交给国家,如此胸怀与情操也让他成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者。

接着我们还去参观了他在开荒大亮山时期住了22年的一个简陋不堪的工棚,四周由木栅栏搭建而成,里面没有一件家具,甚至连像样的床也没有,只是用几块木板拼在一起,上面铺上些干草而已,如此艰苦的条件确实不敢想象。

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恰恰就是杨善洲老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艰苦卓绝的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样的官员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清官、好官吗?为民为国,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这样的共产党员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楷模值得学习值得颂扬。

写一篇去善洲林场游玩的作文

写一篇去善洲林场游玩的作文

写一篇去善洲林场游玩的作文这个周末,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了善洲林场游玩,真是一个让人兴奋不已的好地方啊!
我们一到善洲林场,就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了。

那里的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我们沿着小路一路向前走,不时停下来欣赏路边的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走了一段路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溪边。

小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们脱下鞋子,赤脚踩在溪水中,感觉真是太舒服了!有的小伙伴还玩起了水枪大战,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山坡上。

山坡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五颜六色、香气扑鼻。

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摘了一些野花放在口袋里,留作纪念。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在林场里的一家餐馆吃了一顿美味的农家饭。

那些菜肴都是用当地的新鲜食材做的,味道真是棒极了!吃完饭后,我们还在林场里玩了一会儿捉迷藏和踢毽子等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

夕阳西下,天空渐渐变成了橙红色。

我们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的云彩悠闲地飘过,感觉真是太美好了!有的小伙伴还拿出了自己的吉他弹唱起来,歌声在草地上回荡,让人陶醉其中。

我们在林场里的一家小卖部买了一些零食和饮料作为纪念品。

这次去善洲林场游玩真是太开心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去的!。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精选五篇)[修改版]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2014年12月12日,我校24名党员在腾冲县曲石镇中心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善洲林场,并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同事们被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

杨善洲同志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他做过石匠,饱尝了一个老百姓的所有艰辛。

但他有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所以在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在弥留之际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当天,我们先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善洲老先生的墓地,为老人家献花。

在老先生墓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接着参观了位于墓地右下方的碑林:前面的几块墓碑上赫然刻着各级领导人对善洲老人的高度评价;后面几块墓碑上的小故事则镌刻着老人家一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特别是看到老先生留给老伴的“遗产”仅仅是区区四万元时,我流泪了,因为从那四万元里,我读到了老先生对家人的“抠门”,而更多的是读懂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接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中瞻仰了老先生的宿舍及办公区,领略到了一个不平凡老人的平民化的生活:古董一样的马鞍、床铺以及那简陋的窝棚似乎在向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最后,我们进入了善洲博物馆,一件件老先生生前用过的东西映入眼帘:破旧的衣服、破旧的劳动工具、破旧的布鞋、破旧的帆布袋……所有的东西都破烂不堪,但陈列馆里有一样永不褪色的东西弥漫在哪里——那就是善洲精神!面对一望无际的青葱林木,心里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不由得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促就了我们老党员默默耕耘、奉献的一生?回来的路上,经过多番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爱国爱党的力量!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也应该坚定不移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一是学习他忠诚于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杨善洲同志入党几十年,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善洲林场有感
邦陇小学李生凯
参观善洲林场回来的晚上夜不能眠,脑海中思绪万千。

茫茫的人工林、老书记的铜像、图片等,中央及各级领导对老书记的题词,老书记生前一些事迹的场景在眼前一幕一幕的呈现,索性起来捏起笔抒发自己的感言,以示对老书记的崇敬之情。

老书记一生很贫穷,但它很富有,他贫穷得存折上只有两元钱,整天穿着很陈旧的衣服在保山各地观察民情,检查工作。

他很富,富得留给保山人民五万六千亩青山,3亿多元的资产和无价的精神财富,富得有3处“家”,老祖坟一处,清平洞忠烈祠一处,大亮山林场一处。

老书记一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他是一个好“家长”。

当儿女写信说家中房子漏雨,让他寄点钱回家修房子,他无钱寄回家;政府给他女儿的农转非表格,他把它压在抽屉里,他不是个好父亲,但他是一个好“家长”,他当着保山地区全体人民的家,为了使大多数人民都能吃饱、过好,他经常来往于保山大地的田间、地头、农科院所……
老书记一生很普通,但他很伟大,作为中层领导的他,衣着朴素的像农民,与农民一起出粪、栽秧并和石匠一起打石头。

与各族人民一起亲切交谈,问寒问暖,从衣着、外貌中看不出他是一个干部,他很普通,但他在普通中更显现出他的伟大,他的不平凡,在职期间女儿想撘他的一段顺风车,他都不允许,因为那是国家的车,不是他自
己的车。

为了解决保山地区各级各业的温饱问题,大年三十那晚还在工作,就连与家人吃顿年夜饭的时间也没有。

他退休了,但他没有休息,他创造了只有神话中才有的“愚公”壮举,种树五万六千亩。

古有万里长城举世闻名,那是几代帝王兴师动众几代人才完成的,他作为一个不在职的退休干部,几年间创造出3.6亿的财富留给人民,难道不算伟大吗?
抬起头又想到大亮山湿润而又清新的空气,仿佛又听到了阵阵的松涛声,声声呼唤着老书记的名字,在我的心里、在保山人民的心里他并没有走,他只是劳累了多年,做短暂的休息,他的确累了,七八十岁还在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冰凉寒冷的大山里种树。

让大亮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7﹪增加到现在97﹪,他的工作可告一段落了,他放心了,他可以永远的休息了。

老书记一生的事迹将汇集于大亮山,像一座丰碑与世长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