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江江滩景观总体规划0415
汉阳江滩(04)

艺术混凝土做护坡古亭楼阁高架走廊跨湿地江滩到处是花项目背景介绍长江武汉河段汉阳江滩综合整治工程是武汉汉阳新区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也是武汉整体滨水景观建设的延续。
工程位于长江左岸,地处汉阳鹦鹉洲旧址,面蛇山,背龟山,倚万里长江第一桥,有晴川阁、铁门关、龟山、古琴台、莲花湖等众多风景名胜相伴,自然、人文资源得天独厚。
随着汉口江滩、武昌江滩相继建成,汉阳江滩建设是武汉整体滨水景观建设的延续,它将进一步增强城市防洪能力,优化汉阳沿江地段市民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推动沿江地区开发建设。
工程自2005年9月28日开工,2006年12月15日竣工交验。
首次在长江武汉河段堤岸建生态护坡传统护坡是砌的混凝土块,汉阳江滩首次尝试一种生态护坡——格宾网块石,并获得成功。
这种生态护坡是将巨大的金属网内填入大小石头,形成堤岸表层一道既抗水打、又有透水性的“石外衣”。
它与下面的泥土紧密“连”为一体,不会像过去混凝土护坡是表面一层硬壳,江水仍会在拍岸中,把硬壳下面的泥土不断掏空,每年的修复工程量很大,很麻烦。
市政集团汉阳江滩项目负责人介绍,生态护坡不但能防掏空下部,它的表面还能覆土,种植种草,具有更好的亲和性。
成为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护坡。
项目部以“提高格宾网安装优良率”为课题在汉阳江滩上攻关成功,该课题成果荣获2007年全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
百年老树反季节移栽成活汉阳江滩占地35公顷,绿化面积占整个江滩73%,为了体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景象,需要种植乔木1.45万株,灌木色块5万m2;草坪16万m2,种植时间只能在工期10——12月内,面临攻克百年老树反季节移栽成活这一园林绿化难题。
市政集团除采用常规深挖坑、浅埋植、客土法、搭防晒凉栅、疏枝、打叶等措施外,另用ABD生根粉、活力剂、保水剂等新型制剂对植物根系进行处理,同时用点滴插管技术,直接向树体注入氨基酸、营养剂等手段保活,树木成活率达100%。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上传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目录摘要 (3)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3)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 (4)(2)设计方案 (5)景观特点(1)绿化 (8)(2)铺装 (8)(3)小品 (8)不足 (9)后记 (10)参考 (11)摘要:滨水空间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就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简略地和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稍作比较,着重讨论其空间分布和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人们在此的体验;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地理位置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西起武汉客运港,东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大概8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公园。
图1:分析图一(桔黄色线为分隔武汉的长江、汉江;红色框内为汉口江滩,全长8公里)武汉市是一个水边城市,长江和汉江将其分为三地,市内湖泊众多,因此,“水”对于这个城市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以长江为名的城市里,武汉犹为特殊。
长江水每年的夏季都会有大幅度的涨水,尤其是在湖北省这段,涨落差距特别大。
因此,防涝防汛对武汉来说特别重要。
其次,汉口江滩毗邻江汉路步行街与龙王庙,与武昌隔江相望,处于武汉市中心区域。
从空间类型上来看,汉口江滩属于环水型(夹江);按其与城市的地理关系来看,它属于与市中心相连的滨水区。
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江水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个城市外形及功能的影响。
①二、历史沿革汉口江滩的码头文化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停泊码头,这里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如同古代中国的脉搏般,传输着维持与发展的血液;在近代,战争的痕迹,风云的变迁又为这片土地天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各国租界地,世事更迭变换,汉口江滩边的建筑永远地静止,西洋建筑,商铺银行,革命遗址及故居被保留了下来,证明了这里的不平凡。
图2:照片1(沿江大道边的老建筑之一,原为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但因为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江滩一带,并未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是堆积着大量垃圾。
武汉江滩公园群对城市滨水空问规划的启示

武汉江滩公园群对城市滨水空问规划的启示【摘要】武汉江滩公园群作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滩公园群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来到武汉旅游观光。
江滩公园群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江滩公园群的建设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江滩公园群的建设也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城市的水资源,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重要的是,江滩公园群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武汉江滩公园群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武汉江滩公园群,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水资源,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武汉江滩公园群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武汉江滩公园群是武汉市内一处重要的滨水景观和休闲娱乐区域,其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武汉江滩公园群作为城市的重要滨水资源,其规划和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
武汉江滩公园群的规划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和休闲娱乐区域,武汉江滩公园群的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外观和形象。
通过合理规划,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滨水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武汉江滩公园群的规划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作为文化生态旅游区,江滩公园群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武汉江滩公园群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和利用城市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上传解读

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目录摘要 (3)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3)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 (4)(2)设计方案 (5)景观特点(1)绿化 (8)(2)铺装 (8)(3)小品 (8)不足 (9)后记 (10)参考 (11)摘要:滨水空间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就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简略地和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稍作比较,着重讨论其空间分布和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人们在此的体验;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地理位置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西起武汉客运港,东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大概8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公园。
图1:分析图一(桔黄色线为分隔武汉的长江、汉江;红色框内为汉口江滩,全长8公里)武汉市是一个水边城市,长江和汉江将其分为三地,市内湖泊众多,因此,“水”对于这个城市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以长江为名的城市里,武汉犹为特殊。
长江水每年的夏季都会有大幅度的涨水,尤其是在湖北省这段,涨落差距特别大。
因此,防涝防汛对武汉来说特别重要。
其次,汉口江滩毗邻江汉路步行街与龙王庙,与武昌隔江相望,处于武汉市中心区域。
从空间类型上来看,汉口江滩属于环水型(夹江);按其与城市的地理关系来看,它属于与市中心相连的滨水区。
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江水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个城市外形及功能的影响。
①二、历史沿革汉口江滩的码头文化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停泊码头,这里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如同古代中国的脉搏般,传输着维持与发展的血液;在近代,战争的痕迹,风云的变迁又为这片土地天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各国租界地,世事更迭变换,汉口江滩边的建筑永远地静止,西洋建筑,商铺银行,革命遗址及故居被保留了下来,证明了这里的不平凡。
图2:照片1(沿江大道边的老建筑之一,原为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但因为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江滩一带,并未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是堆积着大量垃圾。
汉口江滩三期提升工程方案

汉口江滩三期提升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沿江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而汉口江滩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城市休闲区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武汉市人民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规划不足等问题,汉口江滩的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与城市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对汉口江滩进行提升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目标1.提升汉口江滩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2.提升汉口江滩的文化氛围,增强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3.提升汉口江滩的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城市全新的休闲娱乐场所。
三、工程内容1.生态环境提升(1) 汉口江滩区域的绿化修复:加大绿化力度,增加绿地面积,种植乔木和花草,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2) 汉口江滩区域的水质净化:对江滩周边的河道进行污染治理,保障江水水质,提升城市水环境;(3) 汉口江滩区域的垃圾治理:加装垃圾桶、垃圾分类设施,保持江滩区域的整洁;2.文化氛围提升(1) 汉口江滩区域的历史文化保护:对江滩周边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历史文化遗迹;(2) 汉口江滩区域的文化展示:在江滩适当位置设置文化展示牌、雕塑和标识,展示汉口江滩的历史文化;(3) 汉口江滩区域的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历史文化展览和活动,增加江滩的文化氛围;3.旅游服务功能提升(1) 汉口江滩区域的旅游设施建设:在江滩周边建设更完备的停车场、观景平台、休息区、卫生间等旅游设施;(2) 汉口江滩区域的旅游服务业提升:加强江滩周边景区的旅游服务、餐饮服务和购物服务,提升江滩的旅游服务功能;(3) 汉口江滩区域的旅游宣传推广:加大对江滩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和休闲娱乐。
四、工程实施1.整体规划设计: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汉口江滩三期提升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和施工图纸;2.环境评估审批:对工程提升涉及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审批手续;3.项目立项:由武汉市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立项,明确项目建设的背景、目标和内容,并确定项目建设的投资额及资金来源;4.招投标选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单位;5.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6.工程验收:由相关部门对工程提升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建设等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提升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论汉口江滩的规划

论汉口江滩的规划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
江滩是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成功典范。
因此列入了国家级风景区。
暑假前几天到江滩实地参观了一下,我对江滩的规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口江滩工程,是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成功典范,是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亲民工程,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晶,她融入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的心血,得到了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集中了各类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在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100多个参建单位和大批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精雕细凿而成。
规划本着有利防汛、以人为本、以绿为主、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规划。
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根据这总体的格局,江滩分三期工程进行的建设:一期工程为江汉关 -粤汉码头,长1.04公里,观江游览和文化展示功能;二期工程自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长 2.4公里,滨江亲水和休闲健身活动功能;三期工程为长江二桥 -后湖船厂,长3.6公里,重点满足城市生态绿化需要。
其中一二期工程重点建设“三区”,其规划建设目标是:凸现汉口江滩位于长江之滨的恢弘气势,力求整体、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成为全面展现21世纪城市形象的,具有恢弘气势的滨江景观特色、树茂荫浓的生态绿化特色和开敞舒适的亲水休闲特色的绿色滨江长廊,形成具有现代文化艺术风貌,满足公共休闲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绿色客厅。
而第三期工程则重点在“三带”的建设,要有利防汛,确保行洪,突出以人为本,以绿为主,注重文化,突出特色。
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_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83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
由于近50年来长江主泓南移、北岸不断淤积,在长江防洪堤外形成了宽150~420m、长7km、面积约2km2的滨江滩地。
就区位而言,汉口江滩位于主城核心区,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9.8km的城市滨水岸线(彩页图1),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极有条件形成展示城市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
由于汉口江滩位于防洪堤外,不属于城市建设用地,且长江武汉段水位落差极大,枯水季节最低水位(吴淞10.08m)与最高水位(吴淞29.73m)之间的落差达19m,故一直作为滩地未予利用(图1)。
1990年代,近23万m2历史遗留的仓储、堆场、破旧建筑物和近50座大大小小的码头密布滨江岸线,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
整治汉口江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愿。
武汉市自1996年起着手进行汉口江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历时多年,汉口江滩一期工程(彩页图2)已于2002年10月建成、二期工程(彩页图3)也于2003年底建成。
在汉口江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中,拆迁了20万m2危旧临时建筑,建设了约1km2的滨江公共性开敞空间,极大地弥补了汉口主城区绿化开敞空间的不足,对汉口主城区人居环境的优化、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以下对该项工程的前期研究、水利论证、布局构思、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能对城市滨江地带景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前期研究和论证1.1 第一阶段:早期的滨江区改造利用研究198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市建委、武汉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就曾对汉口江滩整治进行了酝酿、研究。
这一时期,主要是水利部门对长江武汉段的整治,提出了整体性的改造计划,对整个武汉长江河段47.8km流程提出了宏大的改造设想。
研究成果主要是提出了河道的整体整治和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水利方面的初步论证,对未来汉口江滩的利用,在水利防汛方面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汉口江滩可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空间的思路在这一时期被确定下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06•【字号】鄂政发[2012]83号•【施行日期】2012.10.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2〕8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10月6日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前言汉江是长江中游最长的支流,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全长1577公里。
汉江湖北段涵盖了汉江的上中下游,占全长的55.25%,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
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轴线、连接鄂西北与江汉平原的重要纽带,具有“融合两圈、连接一带,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功能,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带来的历史机遇,探索我国内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培育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构建“安澜”、“畅通”、“富饶”、“绿色”、“和谐”汉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茅箭区、张湾区,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荆门市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沙洋县、京山县,随州市曾都区、随县,孝感市安陆市、云梦县、应城市、孝南区、汉川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以及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汉南区等10市(林区)39个县(市、区),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一、区域交通
晴川桥
江汉桥
铁 路 桥
月湖桥
规划用地面积 280ha 用地全长 15.7km
武汉中心城区汉江流域交通分析图
规划区位于汉江两岸,西至长丰桥,东至汉江河口,是汉江在武汉中心城区的全部河段,两岸有沿 河大道与知音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与规划区平行相接,交通极为便利。沿途有7座跨河桥梁穿越规划区。
项目堤段范围
堤防桩号范围
拆迁情况
备注 防洪部分已实施,景观及 建筑设计初设阶段已评审, 待批复 可行性研究已批复 已实施
流通巷 流通巷至江汉一桥 江汉一桥至月湖桥 月湖桥至铁路桥 铁路桥至东风厢式墙下游 端 东风厢式墙
39+127~38+575 38+575~36+880 36+880~35+144 35+144~33+253
武汉城市生态景观结构布置图
武汉十字型景观结构分析图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三、区域景观
汉江两岸城市景观结构分析图
构建以自然山水为基础的生态绿化网络,建设低碳绿色示范区,打造绿色汉江。
北岸连点成网 —— 南岸聚片成带 —— 一轴贯穿汉江 —— 七廊连通两岸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三、区域景观
武汉重点建设功能区分析图
重点建设功能区关系结构图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二、区域功能
汉江沿线城市功能结构分析图
规划区周边各大功能组团与其联动发展,汇聚硚口、汉阳滨江地区,形成两岸齐飞、腹地广阔的生态文明展示窗口。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三、区域景观 汉江位于武汉城市生态和景观结构体系的中心,是长江、汉水 和东西向山系“十字型”景观及山水生态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 观核心。优化汉江两岸生态景观体系有助于强化城市意象中心,保 护“十字型”景观格局,充分体现江河交汇、湖泊密布的城市景观 特色。
江汉一桥至月湖桥段 汉口
东风厢式墙段 汉口
东风厢式墙至古田三路段 汉口
大庆闸口至月湖桥 汉阳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四、建设情况 堤防区 段 江汉区、 硚口区 堤防长 滩地面 度 积 (m) (万m2) 552 1646 1744 1891 1.97 1.92 1.88 3.97 滩地宽度 预计投资 (m) (亿元) 10~55 8~18 8~40 8~20 2.3 0.62 已拆迁 已拆迁
汉江两岸中心城区绿道分布图
规划区地处武汉城市绿道主线之上,是滨江绿道主线城区段的核心部分。将 规划区打造成为现代旅游生态复合体,为武汉城市绿道锦上添花。 规划区所处的汉江两岸区域,是武汉江湖水上旅游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设 计丰富多元的水上游线,将汉江水上旅游与长江、大东湖水系水上旅游有机串联, 沟通城市各大水系。
27+234~23+770
14~180
8~266
0.6
预计9月底完成拆迁
预计 10 月前完成招标前期 工作
已规划
Section 2 • 现状总体评价
一、优势条件
1、良好的滨江景观资源是其最大优势所在。 2、与周边区域便捷的交通联系为其功能提升和辐射提供可能。 二、存在不足 1、空间组织 1)整个汉江两岸滨江区域空间的地域性和人文性特色不够鲜明 2)汉江两岸江滩景观环境参差不齐,大部分区域缺乏基本的景观设施 3)由于土堤、防洪墙的并存,沿汉江区域的堤内外未能形成连续通畅的空间,缺乏公共交流空间。 4)汉江两岸江滩未整治部分,空间组织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各类违章占滩行为充斥滩地。
长丰桥
江汉六桥
知音桥
京广铁路桥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二、区域功能 规划区位于武汉市重点建设功能区域 的核心位置,贯穿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和龟 北文化旅游区,西接吴家山经济开发区, 是一片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多种城市功能 穿插交流的区域。应该发挥本规划区域的 区位优势,串联起各个重要城市功能区域, 打造滨水生态旅游走廊。
武汉市汉江江滩景观总体规划
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 2013
一、区域交通
22KM 汉口火车站
武汉城区都市交通路网分析图
武汉城区轨道交通系统分析图
规划区域位于武汉城市中心,距离天河国际机场22km,距离汉口火车站6km,有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穿越规划区域,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 规划区域紧邻并且平行,对外交通联系便利且快捷。
Section 1 • 区域分析
四、建设情况
已实施段 正在实施段 2013年计划实施段
汉口岸建设情况 1、江汉一桥至月湖桥段 1900米(已竣工) 2、知音桥至东风厢式墙上游端 511米 (已竣工) 3、东风厢式墙上游端至古田三路闸口段 1500米 (施工阶段) 其他区域均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汉阳岸建设情况 1、大庆闸口至月湖桥 3286米 (已竣工) 2、琴南险段 900米 (施工阶段) 汉口岸2013年规划实施范围 月湖桥至东风厢式墙下游端及二船厂至江汉六桥段,堤 防桩号分别为35+144~31+515及28+904~27+234段,长约5299m, 整治滩地面积约23.13万m2。 汉阳岸2013年规划实施范围 月湖桥至江汉六桥段,月湖桥至江汉六桥(堤防桩号为 4+500~11+590),堤防长7090m,滩地面积118.51万m2。
2、环境景观
1)汉江两岸江滩区域可达性较强,滩地植被状况良好,但是缺乏相应的休闲设施,各地块内部严重缺乏绿地开放空间。 2)市政设施缺乏,部分区域城市道路破损严重,标识系统不完善,滨江空间缺乏景观性。
有三家单位未拆迁(武汉能源公司艾 家咀码头、武汉市港运公司码头及武 已规划 汉市华航码头) 0.8 已拆迁 6月底完成立项、可研及初 设的批复工作 已实施
1738 511
2.59 1.6
33+253~31+515 31+515~31+004
7~68 12~30
硚口区 东风厢式墙上游端至二船 厂闸口 2100 39.76 31+004~28+904 60~233
一级滩地 26.81万 m2,二级 古田三路闸口至二船厂闸口段由于拆 滩地 12.95万 m2,东风厢式 迁问题未实施 墙上游端至古田三路闸口 段正在建设中
二船厂闸口至古田二路 (江汉六桥)
古田二路(江汉六桥)至 长丰桥 小计
1670
3934 15786
16.57
32.85 103.11
28+904~2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