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要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要点1.隔声设计原则隔声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2)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3)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4)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2.消声设计原则消声设计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则:1)一般应设置在进气或排气敞开一侧,两侧都敞开则在两侧适当位置安装消声器,进排气口都不敞开,但噪声通过管道辐射噪声太强或对噪声环境要求高时也可以安装消声器;2)消声器的消声量应根据消声要求决定,但不宜超过50dB;3)设计消声器必须考虑空气动力性能,计算相应的阻力损失,控制在设备正常运行允许范围内;4)设计消声器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必须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5)要注意消声器和管道中的气流速度,不同情况存在一定限值,不要轻易超过该限值;6)消声器的设计应该保证坚固耐用,体积和占地面积要小,便于安装。
消声器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动力机械的噪声级和各倍频程声压级;2)选择消声器的装设位置;3)确定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消声量;4)确定消声器的类型;5)选用或设计合适的消声器。
3.吸声设计原则吸声设计要符合以下一般性规定:1)吸声处理A声级降噪量在3-12dB之间,降噪目标不宜定得太高;2)吸声降噪效果不随吸声面积成正比,进行吸声处理必须合理确定吸声处理面积;3)吸声处理必须满足防火、防潮、防腐和防尘等工艺和安全卫生要求,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饰要求,注意埋件设置,做到施工方便,坚固耐用吸声设计程序:1)确定吸声处理前室内噪声级和各倍频带声压级;2)确定降噪地点的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吸声降噪量;3)计算吸声处理后室内应有的平均吸声系数,4)确定吸声材料的类型、数量和安装方式。
4.隔振设计原则隔振降噪设计适用于产生较强振动或冲击,从而引起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的机器设备的噪声控制,也适用于振动危害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 噪声的评价量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 噪声源分析3.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 多孔性吸声材料3. 共振吸声结构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 吸声降噪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 隔声的评价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 双层隔声结构4. 隔声间5. 隔声罩6. 隔声屏7. 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
第七节消声器1.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 阻性消声器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 微穿孔板消声器6. 扩散消声器7. 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 振动的基本概念2. 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 振动的评价量2. 振动标准习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 振动的传播规律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 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 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 金属弹簧减振器3. 橡胶隔振垫4. 其他隔振元件5. 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 阻尼减振原理2. 阻尼材料3. 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悉阻尼减振的措施。
物理性污染第三章简答题

一,振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1.振动对生理的影响;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
2.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3.振动对工作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4.振动对建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如构筑物基础和墙壁的龟裂、墙皮的菠萝,地基变形,下沉,门窗翘曲变形等,严重者可使扣住唔坍塌,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二,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举列如下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弹簧引起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一般为多自由度共振,除上下的直接振动外,还有因回转振动而引发的共振。
2.激振力传递过程中,肯呢过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在进行公害振动测量时很难将其分离预知,一般也不能控制。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方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力频率一致时,就会强烈共振,使激振力扩大。
三,简述地铁振动污染的防振对策。
1.线路走向尽量与城市高速路、主干道或次干道相重合。
这样一方面地铁线路在道路下面选线布局有较大的余地,能尽量减少对地表敏感建筑物的影响;另一方面,上述道路两侧商业、公共福利性建筑较多,基础好的建筑多,不易产生振动环境影响问题。
2.合理控制地铁线路两侧建筑类型和建设距离,同时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预留相应的防护距离,并加强建筑物的抗振性能。
3.在轨道交通规划布局中,应充分利用振动波的天然屏障,如河流、高大建筑物等,来阻隔振动的影响。
四,人为振动源有哪几类,振动污染源按其形式分又分为几类,1)工厂振动源 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农业机械 5)、低频空气振动源1.固定式单个振动源2.集合振动源。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接作用于媒介物,就会发生振动。
振动往往以波动的的形式迁移,或将周期性作
用力施加到其它部件或基座上,形成振源。
典型的振源:压缩机、破碎机、自动织布机、各
种风钻、振动输送机等。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2.
有阻尼受迫振动
图3-11
受迫振动
(三)振动体与共振
1. 固有频率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4.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1. 固有频率(也称共振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劲度常数及衰
减系数相关。
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就会发生共振。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除振动感受器官感受到振动外,有时也会看到电灯
摇动或水面晃动,听到门、窗发出的声响,从而判断 房屋在振动。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工
1
2 3 4
●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关节等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3、简述噪声的特点.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u e=A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ρ0c,±号取决于声波的传播方向.18、声抗阻率的计算公式:Z s= pu或Z s=ρ0c声抗阻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19、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声能密度,用D表示.22、声强的计算公式:I = ?DVS ?t = ?Dc =p e 2ρ0c 23、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24、声功率的计算公式:W = SI = S p e 2ρ0c = S p e u e = S ρ0c u e 225、级:选定基准量(物理量),然后对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所得的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26、声压级:声音的有效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 )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27、声压级的计算公式:L p= 20lg P e P 0,将基准声压P 0=2×10?5Pa 代入,得L p = 20lg P e + 9428、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 I = 10lg I I 0,将基准声强I 0=10?12W/m 2代入,得L I= 10lg I + 120 29、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L W = 10lg WW 0,基准声功率W 0=10?12W30、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的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时,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该声源称为点声源.31、球面声波振动速度的幅值计算公式:u A= A ρ0cr ,其中A 为声源辐射声波能力的常数. 32、声压级相加计算公式:L P = 10lg 100.1L pi n i =133、声压级相减计算公式:L Ps = 10lg[100.1L p ?100.1L pB ],L pB 为背景噪声,L Ps 为被测对象的声压级.34、相干波发生的条件:(1)频率相同;(2)有恒定的相位差;(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35、扩散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36、三种声源辐射的扩散衰减计算公式:(1)点声源辐射:L p2 = L p1- 20lg r 2r 1 (2)无限长线声源辐射(r 0≤l/π):L p2 = L p1-10lg r2r 1 当r 0>l/π时按照点声源辐射处理.(3)矩形面声源(a <b 且测点D 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 0):当r 0≤a/π时,声压级衰减值为0dB ;当a/π≤r 0<b/π时,按照无限长线声源处理;当r 0≥b/π时,按照点声源处理.37、城市绿地降噪计算公式:衰减量A g1 = (0.18lg f –0.31r)3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累计百分声级);(5)更佳噪声标准(PNC )曲线;(6)噪声评价数(NR )曲线.3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sone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的响度为1sone.40、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41、连续等效A 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声级.42、连续等效A 声级的计算公式:(1)L eq = 10lg 1T 100.1L A dt t 0;t 为噪声暴露时间,L A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 (2)L A 是非连续离散值时:L eq = 10lg[1t i i ( 100.1L Ai t i i )],t i 为第i 段时间,L Ai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43、昼夜等效声级:表示一昼夜24h 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44、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公式:L dn = 10lg[23×100.1L d + 13×100.1(L n +10)] 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46、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47、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1、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2 、振动的评价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评价标准:(1)振动的“感觉阈”;(2)振动的“不舒服阈”;(3)振动的“疲劳阈”;(4)振动的“危险阈”.3、振动控制方法包括:(1)隔振;(2)吸振;(3)阻振;(4)消振;(5)结构修改等.4、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答: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二.机械振动控制:(1)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三.弹性减振:利用弹性材料支承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常用的弹性减振方法有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四.阻尼减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五.冲击减振:与周期性激励力的振动隔离相似,对脉冲冲击的隔离减振也分为积极冲击隔离和消极冲击隔离两类.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1)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2)采用防振沟和隔墙.七.振动衰减:从振源传播经过地面的波动随距离而衰减,因而可将振源和可能出现问题之处的距离拉开,以确保机械安装场所和用地.5、振动:任一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6、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7、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8、振动污染的特点:(1)主观性;(2)局部性;(3)瞬时性.9、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1)自然振动;(2)人为振动10、人为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低频空气振动源等.11、简述振动的影响答:(一)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二)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三)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四)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电磁辐射污染按场源可分为:(1)自然电磁场源污染;人工电磁场源污染.3、论述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一)屏蔽: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感应电流加以迅速的引流以形成等电势分布,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所采取的措施.(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其他措施:(1)采取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辐射;(2)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产品;(3)从规划着手,对各种电磁辐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放射性污染: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2、简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答:(一)固化技术:(1)水泥固化:基于水泥的水合和水硬胶凝作用而对废物经行固化处理.(2)沥青固化:在一定的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浓缩物掺入有机聚合物而固化.(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与高放废物以一定配料比混合后,在高温(900-1200℃)下蒸发、煅烧、熔炼、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都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装桶后经退火处理就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二)减容技术:(1)压缩: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
物理性污染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是人类必须的,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
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
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两个特点:第一,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较少见;第二,物理性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的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以后,物理性污染也即消失。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不仅能用来测量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能用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
1、噪声污染控制声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人类正是依赖于声音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才能传播知识和文明,才能听到广播,欣赏优雅的音乐和悦耳的歌曲,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利用声音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气象、探矿等领域为人类造福,由于声音的应用如此重要,人们无法设想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怎样。
但是,有些声音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它们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人们的交谈和休息。
例如,机器运转时的声音、喇叭的声音以及各种敲打物件时所发出的声音则不但不需要并且会引起烦躁与厌恶。
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但对于需要睡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干扰,是不需要的声音。
如何判断—个声音是否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来说,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的声振动称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确定。
所以,噪声不能完全根据声音的物理特性来定义。
一般认为,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当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特点是局限性和没有后效,噪声污染是物理污染,它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噪声源停止发声后,污染立刻消失,不留任何残余污染物质。
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良好的声环境质量将成为投资环境必不可少的。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1.什么是振动污染?振动污染具有什么特征?答: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振动污染的特点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振源停止,污染即消失。
2. 振动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答:振动污染的来源于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自然振源由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引起。
自然振动带来的灾害难以避免,只能加强预报减少损失。
人为振源主要包括(一)工厂振动源(二)工程振动源(三)道路交通振动源(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可使视力减退,使人反应滞后,影响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导致构筑物破坏。
3. 简谐振动系统具有哪些性质?答: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定义:某个物理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简谐振动系统性质:(一)自由振动(二)受迫振动(三)振动体与共振4. 共振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如何防止?答:共振现象产生是激振力受到过滤乃至变形,某些成分被突出、扩大后传递,大多数场合存在若干种形式的共振现象。
危害是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弹簧引发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2)激振力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力频率一致时,就会强烈共振。
防止共振主要方法:(1)改变机器的转速或改换机型来改变振动的频率;(2)将振动源安装在非刚性的基础上以降低共振响应;(3)用粘贴弹性高阻尼结构材料来增加一些波壳机体或仪器仪表的阻尼,以增加能量散逸,降低其振幅;(4)改变设施的结构和总体尺寸或采取局部加强法来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
物理性污染控制之振动污染及其控制概述

2、振动对构建物的危害
振动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建物,导致构 建物破坏,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 共振的放大作用会带来更严重的破坏的危害。
载重车辆对道路两侧建筑物产生共振,发生 地面晃动和门窗抖动。
振动可能引起结构的大变形破坏,有的桥梁曾 因振动而坍毁——塔科马大桥
2010年5月22日,欧洲最长大桥——俄罗斯境 内长达7公里的伏尔加河大桥发生离奇晃动
2 、振动评价标准
按劳动保护标准,振动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四种情况:
(1) 振动的“感觉阈”,人体刚能感觉到振动,对 人体无影响;
(2) 振动的“不舒服阈”,振动会使人感到不舒服; (3) 振动的“疲劳阈”,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降
低,实际生活中以该阈为标准,超过者被认为 有振动污染; (4) 振动的“危险阈”,此时振动使人产生病变。
1、无阻尼受迫振动
(1)振动微分方程 振动微分方程
F x
m
x
O
Fk
微分方程解: 将 x2 代入微分方程
解得
(2)受迫振动的振幅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3)共振现象
当 =0 时,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振幅 趋于无穷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无阻尼系统发生共振时,振幅随时间无限增大。
2、有阻尼受迫振动
,曲线密集,阻尼影响不大。
2、 >>1区域(高频或惯性控制区), →0, → ,响应
与激励反相;阻尼影响也不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3、 =1附近区域(共振区), 急剧增大。通常将 =1, 即 = 0 称为共振频率。阻尼影响显著,阻尼愈小,
幅频响应曲线愈陡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数十倍,因此带来了更严重的振动破坏和 危害。
第二节 振动基础
●
● ● ●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二、振动的性质
三、简谐振动系统 四、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
一、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频率
周期
位移
基本物理量
加速度 速度
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
定义:某个运动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1 2
k 1 c m 2m (3-33)
2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共振烈度:振动产生的最大位移振幅。 通常的振动多是
<<1,则最大振幅倍率近似为
(3-35)
x0 1 x 2 st max
共振烈度的强度 Q :
f0 1 Q 2 f 2 f1
1
2 3 4
●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关节等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2.
有阻尼受迫振动
图3-11
受迫振动
(三)振动体与共振
1. 固有频率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3. 4 .
共振烈度的表示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1. 固有频率(也称共振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劲度常数及衰
减系数相关。
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就会发生共振。
接作用于媒介物,就会发生振动。
振动往往以波动的的形式迁移,或将周期性作
用力施加到其它部件或基座上,形成振源。
典型的振源:压缩机、破碎机、自动织布机、各
种风钻、振动输送机等。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
弹簧引发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公害振动发生的主频率范围大约为1~100Hz。
长跨度桥、天线、电缆、建筑物等的固有频率在此范围。
设备安装在房屋地板(楼板)上时,为了防止建筑物产生
共振响应,需要对建筑物各构件各自的固有频率进行估算。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无阻尼
即阻尼比 = 0,频率比 / 0 = 1 时,呈共振状态 理论上振幅为无穷大。
的状态,即可说物体在振动。
(2)任何一个可以用时间的周期函数
来描述的物理量,都称之为振动。
振动现象
物理现象:声、光、热等物理现象都包含振动; 生命和生活:心脏搏动、耳膜和声带的振动是人体
的基本功能。
工程技术领域:
桥梁和建筑物在阵风或地震激励下的振动 飞机和船舶在航行中的振动,
振动对睡眠的影响试验
图3-1 由锻锤振动负荷引起的觉醒率
睡眠深度1度(浅睡眠):振动级60dB无影响,69dB以上则全部觉醒; 深度2度(中度睡眠):60~65dB无影响,79dB全部觉醒;因2度睡眠占8小时睡 眠时间的一半以上,故影响这种睡眠的振动级最令人厌烦; 睡眠深度3度(深睡眠):74dB以上方会觉醒,觉醒几率很低; 睡眠深度REM(异相睡眠,指睡眠多梦期):振动影响介于深度2度和3度之间。
机床和刀具在加工时的振动,
各种动力机械的振动, 控制系统中的自激振动等。
(二) 振动污染
振动污染: 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 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
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
能正常工作。
振动污染的特点
1. 2. 3.
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图3-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相位关系
●
二、振动的性质
(一)正弦波振动 (二)复合正弦波振动
(三)冲击波振动
(一)正弦波振动
如图,正弦波最大振幅为A,周期为T,频率为f,角
速度ω=2πf=2π/T,以时间t为横坐标,则瞬间振动 振幅 a 可表示为
A sin(t kx )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振动基础
第三节 振动的评价与标准
第四节 振动控制技术 第五节 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 ●
二、振动污染源
三、振动的影响
●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一) 振动
(二) 振动污染
(一) 振动
定义:
(1)当一个物体处于周期性往复运动
振动污染源 按形式分为
固定式单个振动源
如,一台冲床或一台 水泵等
集合振动源 如,厂界环境振动,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振 动
按振动源的动态特征又可分成表3-1所示的四类。
表3-1 环境振动污染源动态特征
No 动态特征 定 义 示 例 往复运动机械,如空压机、柴 观测时间内振级变化不大 油机等;旋转机械类,如发电 稳态振动 的环境振动 机、发动机通风机等 冲击振动 无规则 振动 铁路振动 具有突发性振级变化的环 建筑施工机械,如打桩机等; 境振动 锻压机械,如冲床,纺锤等 未来任何时刻不能预先确 道路交通振动、居民生活振动。 定振级的环境振动 如房屋施工,室内运动等 列车行驶带来的轨道两侧 铁路机车的运行 30m外的环境振动
图3-4 正弦波的合成 (基波和3次谐波的相位影响)
(三)冲击波振动
冲击性振动:冲压、锤锻之类的物体碰撞、
下落运动产生的振动。
往往为公害振动! 冲击:指给予系统的激励。
与该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相比,这种激励能在很
短时间内终结;
实际发生的冲击波振动时间往往并不很短,而是
经过数个周期的衰减振动形式的过渡激励。
(3-36)
意义:表示共振点处振幅扩大为静态位移的倍数
例,若Q为10,则共振点处的振幅扩大为静态位移的10倍。
4.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桥梁、天线、各类机械及构件等大多为棒状振动体。 设棒状体(圆形、方形、矩形板条)材料密度为ρ,
弹性模量为E,长度为l,振动体的共振频率为基频的 整倍数n=1,2,3……,则
在无限大的媒介体中传播的仅为纵波和横波
在性质完全不同的固体界面或固体与真空、固体
作效率降低。
振动可使视力减退,用眼工作时所花费的
时间加长。
振动使人反应滞后,妨碍肌肉运动,影响
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振动通过地基传递到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
坏。如,基础和墙壁龟裂、墙皮剥落,地基 变形、下沉,门窗翘曲变形,构筑物坍塌, 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二)工程振动源
工程振动源:工程施工现场的振动源主要
是打桩机、打夯机、水泥搅拌机、辗压设备、
爆破作业以及各种大型运输机车等。
特征参数:常见工程振源附近 振级:60~100dB。
(三)道路交通振动源
铁路振源:
频率:一般在20~80Hz范围内; 离铁轨30m处的振动加速度级范围85~
实体波
(Body Wave)
dary Wave,略作S波) 横波中质点运动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媒 介体体积不发生变化 。
瑞利波(Rayleigh Wave):最具代表 性的表面波,在公害振动中起重要贡献。 质点运动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乐甫波(Love wave):在不同固体表面 层内发生的表面波。
有阻尼
阻尼比 >0时,随
增大,最大位移振幅逐渐减小。
f 0 f0
2 1 2 ( 3-31)
最大振幅产生的频率比为 最大振幅产生的频率为
1 f f 0 1 2 2
2 2 c k 1 2 m cc
纵向共振频率
f0
横向共振频率
n 2l
E
(3-37)
E
k fo 2 l
(3-38)
k ——与棒横截面半径或厚度成正比的量。 式中,
●
四、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一)波动的产生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三)振动波的种类与形态
(四)波动沿地面的传递特性
(一)波动的产生
波动产生的机理:激振力的作用。 由往复、旋转之类周期性运动产生的激振力直
100dB,振动级范围75~90dB内。
公路振源:
频率:一般在2~160Hz范围内,其中
以5~63Hz的频率成分较为集中;
振级:多在65~90dB范围内。
(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低频空气振动是指人耳可听见的 100Hz左右的低频
如玻璃窗、门产生的人耳难以听见的低频空气振动。这种振动多发生在工厂。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除振动感受器官感受到振动外,有时也会看到电灯
摇动或水面晃动,听到门、窗发出的声响,从而判断 房屋在振动。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工
若以距离x为横坐标,则瞬间振动振幅
(3-4)
可表示为
(3-5)
A sin(t kx )
图3-3 正弦波
(二)复合正弦波振动
定义:两个以上正弦波
叠加后形成的新波称为 复合正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