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课件

03
CATALOGUE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流程
初步判断
初步判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的典型表现,如ST段弓 背向上抬高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 心肌梗死。
重要性
初步判断是整个诊断流程的第一步, 有助于指导后续的定位和病因诊断, 提高诊断效率。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确定 心肌梗死的部位。
在慢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1 2 3
诊断慢性心肌缺血
心电图是诊断慢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 过观察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有助 于及时确诊慢性心肌缺血。
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通过观察ST段 压低程度、T波倒置深度等表现,有助于评估心 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指导治疗
心电图的变化可以指导慢性心肌缺血的治疗,如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
02
CATALOGUE
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的定义与分类
心肌梗死定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 断或急剧减少,导致相应心肌持 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心肌坏死 。
心肌梗死分类
根据心电图表现,心肌梗死可分 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ST段抬高
T波倒置
重要性
定位诊断有助于了解梗死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供依据。
病因诊断
病因诊断标准
通过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心肌梗死的病因。
重要性
病因诊断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04
CATALOGUE
心肌梗死心电图鉴别诊断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意思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意思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心脏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倒置、ST段抬高、Q波出现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心肌梗塞可能出现较轻的心电图改变,这被称为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指存在一些心电图改变,但不足以被诊断为典型的心肌梗塞。
通常,这些改变会在ST段和T波之间出现,表现为ST段向上或向下的偏移。
ST段向上的偏移通常表明心肌缺血,ST段向下的偏移可能是治疗后的代偿性反应。
此外,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也可能包括T波倒置、轻微的Q波等。
治疗方法治疗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的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医生可能会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处一些药物来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减轻疼痛。
通常使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
2. 血管介入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肌梗塞边缘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血管介入手术。
该手术可以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插入支架或球囊来扩张狭窄的血管。
3. 氧疗:给予患者氧气可以帮助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减轻疼痛。
4. 心肌保护药物:此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能够加速局部微循环的恢复和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缺血程度,防止心肌细胞坏死。
1. 必须及时就医:如果您出现了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的症状,比如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 心肌梗塞边缘也需要治疗:即使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较轻,也需要积极治疗,以防病情进展。
3. 遵医嘱进行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4. 每日生活要健康: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运动、饮食健康、戒烟戒酒等,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5.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心肌梗死心电图

急性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 V2-5均呈QS型
(三)心肌梗死部位诊断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时常发生前壁 梗死,右冠状动脉阻塞时常发生下壁或下 后壁梗死,左冠状动脉旋支阻塞时常发生 侧壁梗死,但较少见。心肌梗死范围的大 小与反映梗死导联的多少呈正比。广泛性 心肌梗死时,在较多的导联上出现坏死型 波形,而局灶性心肌梗死则只在较少导联 上有表现。
2.收缩期损伤电流学说
缺血心肌不能完全除极,与正常除极
的心肌不同,在细胞膜上带有正电荷,二
者之间产生电流,即收缩期损伤电流。为
心外膜一侧损伤,使朝向外膜面上边的导 联ST段升高。
3.除极波受阻
当部分心肌损伤时,产生保护性除极
受阻,即大部分除极心肌呈负电位时,部
分受损伤部位不除极,仍为正电位,出现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诊断
1. 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1)ST段斜直形抬高
(2)T波增高
(3)其他改变:如VAT延长,R波振幅增 加。
2.急性充分演变期
(1)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对应面导联
ST段下移。
(2)出现病理性Q波, R波增生不良现象,
R波逐渐下降。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1 . ST 段 压 低 型 : 部 分 导 联 ST 段 压 低
>1mm。
2.ST段抬高型:部分导联ST段抬高>1~
2mm,可呈弓背向上,开始抬高,以后
转为压低。
3.T波倒置型:部分导联T波倒置>1mm多
与ST段压低型并存。
急性无Q波 心肌梗死
I、II、III、V14 T波呈冠状T倒 置, V2-4 ST段 下降,无Q波。
立T波可演变为后支开始(向下)倒置,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深
度 相 似 时 。 此 时 心 电 图 变
梗 塞 区 与 新 梗 塞 正 相 对
范 围 、
、 无 明 显 梗 塞 图 像 , 见 于 原
反 之 , 主 要 表 现 为
后
者 。
塞 图 像 掩
盖 而 表 现
为 原 有 图
像
小 时
则 可 完 全 或 几 乎 被 原 梗
梗 塞 部 位 与 之 相 对
且 范 围 较
导联出现,•若右中部 导联呈现QR波,则支持下
壁MI的诊断。 心前导联乃至左心前 ❖ 正后壁MI与RBBB共存时,
导联出现Q波,则支持 由于二者QRS向量向前,诊
合并前间壁或前壁MI。 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③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a、前壁AMI并左束支传导阻滞 ❖b、下壁AMI合并LBBB
❖此波系间隔的除极波,应结 合ST-T 的动态变化来明确MI诊断。
⑤ QRS振幅显著降低
❖ 某些外膜下心肌梗死:其梗塞深度 未及室壁全层,心电图上仅表现相应 部位导联上QRS振幅显著降低。
❖ 此时应注意排除某些能引起R波减低 的技术因素。
2、仅有ST-T变化的心肌梗死
❖ ①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 ②超急性期MI ❖ ③部分心肌梗死 ❖ ④乳头肌梗塞 ❖ ⑤多次心肌梗死
❖ ③局限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右室梗塞等, 心电图表现均不典型。
2、病变本身的特点
❖ ④心肌梗死的两个部位相对应,•梗塞范 围和深度亦相等,梗塞向量可互相“抵 销”。
❖ ⑤同一部位再发梗塞,可使原有的AMI• 图形消失。
3、AMI图形被其他疾病所致的 心电图表现掩盖
❖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等
二、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 改变及其诊断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诊断标准演变)

出现深而宽的Q波通常被 认为是心肌梗死的指示物, 但不同地区和医生的判定 标准有所不同。
心肌梗死时,T波的倒置 也被视为心电图的一项重 要指标,但其地位在不同 标准中有所差异。
新标准的制定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肌梗死的更深入研究,旧有的心电图诊断标准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需要制定新的 标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新标准的主要改进与创新
1 增加附加指标
2 考虑心肌梗死的不同类型
新标准引入了更多附加指标,如R波的变化以 及ST段恢复的时间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新标准将心肌梗死分为不同类型,如STEMI和 NSTEMI,在诊断时考虑不同类型的特征。
3 结合临床表现
新标准在诊断时结合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信息以提高准确性。
4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
新标准结合了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大数据的 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对新标准的验证与评估
1
临床实验
通过与大量临床实验进行比对,新标准得到了验证和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准确 性和敏感性。
2
专家意见
心脏专家对新标准进行了评估,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标准。
3
国际合作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 准(诊断标准演变)
本节将介绍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标准,包括传统标准、新标准的制定背 景与重要性、主要改进与创新、验证与评估,以及应用前景与意义。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传统标准
1 ST段抬高
2 Q波出现
3 T波倒置
传统标准通常依据ST段抬 高与心肌梗死的关联进行 诊断,达到一定高度时可 判定为心肌梗死。
总结和展望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标准是心肌梗死诊断领域的重要进展,将进一步推动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下面是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1. 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超急性期一般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30分钟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可能尚未出现ST段抬高或Q波,但是可以出现以下特征:
- T波倒置: T波倒置出现在V1-V4导联,尤其是V2导联,是一种趋势性变化。
- ST段隆起: 仅出现在极少数的病例中,且仅仅持续数分钟。
2. 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急性期通常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12小时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出现了ST段抬高或Q波,显示出心肌梗死的明显特征。
- ST段抬高: 通常表现为2毫伏以上的上斜型或平顶型的ST 段抬高,出现在患者患病时的相应导联上,至少两个相邻的导联处于受累区,如V1-V6,Ⅰ,Ⅰ,fL,aVL,aVF。
- Q波: 从ST段抬高开始的0.04秒内出现的深而宽的Q波,也叫做“新Q波”。
通常在25%至50%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可以
发现,Q波的存在代表心肌坏死。
需要提醒的是,心电图的异常体现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心脏问题所引起。
因此,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47页】

陈旧期
又称为愈合期,慢性期。常出现在心肌梗死 3~6个月之后。此期心电图图形演变过程已 经结束。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陈旧期心电图表现
ST段恢复正常 T波恢复正常或持续倒置或低平而稳定不变 坏死型Q波多数持续终身少数病人因梗死范
围小,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周围心肌代偿性肥 大,Q波变浅,甚至消失。
第十页,共47页。
发生机制
(1)“损伤电流学说” (2)“除极受阻学说”
第十一页,共47页。
坏死型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是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死中出现异 常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1.出现异常Q波 在原先的无Q波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
第十六页,共47页。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 发展和恢复,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 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陈旧期。
第十七页,共47页。
超急性期
又称为超急性损伤期,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即 刻出现,持续时间极为短暂。此期心电图最 主要的改变时T波高耸,并同时出现ST段斜 型抬高。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出现QRS 波群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 异常Q波。
(Q/R>=1/4,Q波时限>=0.04s) 在不应该出现的q波的导联上出现q波。 原来正常范围的q波转变成异常Q波。
若在Q波或QS波上出现切迹,则更能确定为 异常Q波。
第十三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2.出现等位性Q波 (1)q波 (2)进展性Q波 (3)存在q波区 (4)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或顿挫 (5)R波丢失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心电图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ST段抬高或压低: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缺血区域电位改变,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2. Q波的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由于心细胞坏死,左胸导联可出现异常的Q 波。
Q波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3. 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T波常常出现倒置。
T波倒置的深浅和时间的长短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除了观察以上指标,心电图还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心电图表现也有所不同。
前壁心肌梗死时,V1-V4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侧壁心肌梗死时,V5、V6导联ST段抬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早期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能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改变。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梗死相关冠脉的确定; 心肌梗死后判断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心肌再梗死的诊断和鉴别; 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无创评判指标;
ppt课件完整
13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定性诊断
ppt课件完整
14
冠脉发生梗塞后随着梗塞时间的推移及梗塞部位缺血程度的不同 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三种心电图表现。
18
累及心外膜的心肌缺血 transmural myocardial ischemia
缺 血 区
由于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心肌复极由心内 膜开始而后向心外膜方向推进,从而面对缺血区 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的,对称性的T 波。
ppt课件完整
19
心肌损伤 myocardial injury
①
②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反映以血小板为 主的白色血栓造成冠状动脉不完全性闭 塞,溶栓治疗无益,应采用抗血小板、 抗凝治疗。
ppt课件完整
11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
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非Q波型 心肌梗死
Q波型 心肌梗死
ppt课件完整
非Q波型 心肌梗死
12
(四)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ppt课件完整
8
ACS with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ACS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Adapted from Michael Davies
Adapted from Michael Davies
CK- MB or Troponin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Electr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pt课件完整
1
冠心病的发病现状
据WHO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 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预计到2020年, 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
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 12秒就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
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 加重,而出现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 改变。
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
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
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p段pt课件抬完整高②。
20
损伤型心电图形成的假说
损伤电流学说 除极受阻学说
26
病理性 Q波形成条件
(一)梗死的直径:大于2..0~2.5cm(1020%小于);
(二)梗死的厚度>5~7mm; (三)梗死区还必须是在QRS起始40ms部
位,否则可以产生R波丢失及/或S波加 大或QRS波向上部分的切迹、顿挫、模 糊或小q波。
ppt课件完整
27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ppt课件完整
15
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in proces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早期
急性期
近期
阵旧期
(数分至数小时)
(数分钟至数周)
(数月)
(数年)
变化曲线
R波
S-T段 T波
Q波
ECG波形
ppt课件完整
16
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emia
子正常通除当在进道心 正行极室 常,,主肌 情从而发况而要生下产复依缺,生极靠血心ST时室-更浓T,的心需度即复电将极向要梯影过量能度响程的心 是量改依室 从变依赖复 心。极 外的赖的 膜离的 各开始型而离向心子内泵膜方,向因推进此的缺。在血心后肌缺首血先时,受大影 响致可的出系现两复种极类过型的程心。电图改变。
ppt课件完整
24
ppt课件完整
25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Q≥1/4 R
Q≥0.04sec
心电图特征
1. 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 V2、V3), 呈QS波;
2. 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 (>0.04sec);
3.
R波减小(Q/R
≥
/ )。 1
4 ppt课件完整
ppt课件完整
21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1
ppt课件完整
22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2
ppt课件完整
23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更进一步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 死,并影响其一系列的修复过程。
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复极,亦不能产生动作 电流,因此其综合心电向量背离梗死区,其正向 量减少或消失。
ppt课件完整
2
主要内容
一、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及分类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性诊断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四、心肌梗死后常见并发症的心电图改 变
五、总结
ppt课件完整
3
一、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 及分类
ppt课件完整
4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
ppt课件完整
5
冠状循环
(前面观)
窦房结支
右冠状动脉 右室前支 右房支 右缘支
ppt课件完整
17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subendomyocardial ischemia
缺 血 区
由于缺血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时更为推迟,
在最后的心肌复极时,已无其它与之相抗衡的心
电向量存在,使心内膜部分心肌的复极显得十分
突出,在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一致
的,高耸的对称性T波。
ppt课件完整
在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三种心电图改变中, 缺血性T波改变常见,而损伤性ST改变少见,但 只有出现典型的心肌坏死时方认为心肌梗死较为 可靠的诊断依据。因此利用心电图的时效性,通 过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 的有效方法。
ppt课件完整
Troponin elevated or not 9
(三)心肌梗死分类的演变
80年代以前 透壁/非透壁(心内膜下)
80-90年代
Q-波/非Q波
90年代以后 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
ppt课件完整
10
新的分类方法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反映冠状动脉纤维 素红色血栓性闭塞,应采用急诊溶栓治 疗。
左房支
左旋动脉 左室间隔支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左缘支
左室前支
ppt课件完整
6
冠状循环
(后面观)
左旋支
房室结支 左室后支
室间隔支
ppt课件完整
冠状窦
右冠状动脉 后室间支 右室后支
7
(二)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因粥样斑块 的破裂、出血和/或冠脉严重痉挛在短时间 内突然加重引发冠脉血流的严重障碍,最 终导致该血管灌注范围内的心肌出现缺血、 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