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第八讲 社会美

①饮食文化的美
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它同政治经济、 社会风情紧密联系,包含有历史的、 审美的意蕴。 • 如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食” “精益求精的谭家菜,恩承居的茵 陈蒿,砂锅居的猪全席、全聚德的 烤鸭、烤肉宛的烤肉,穆家寨的炒 疙瘩,还有驴肉、爆肚、驴打滚、 糖葫芦、酸梅汤、奶饽饽、奶乌他、 萨其马……”,还有“热豆汁、涮 羊肉、茯苓饼、豌豆黄、奶酪、灌 肠、炒肝儿,冬天夜半叫卖的冻梨、 心里美……” —王德威《北京梦华录》
清舟 凉 名 吾 之 镜 凉 梦酣 , 妓 辈 浅 新 , 甚睡 东 至 往 斟 磨 席 吾 惬于 方 , 通 低 , 其 辈 。十 将 杯 声 唱 山 上 始 里白箸气者复,舣 荷,安,出整呼舟 花客,拉,妆客近 之方竹与匿,纵岸 中散肉同影湖饮, ,去发坐树复。断 香。。。下颒此桥 气吾月韵者面时石 拍辈色友亦,月磴 人纵苍来出向如始 ,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 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 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 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 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区别。外在美是外在的,侧重形 式美;内在美是内在的,侧重内容的美。
(2)异化劳动不美,但能创造美的产品
《摩登时代》1936年
2)阶级斗争的美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重要动力之一。
黄巢 《菊花赋》
生理 劳 活想 动 本而 人 身进 民 就行 为 是的 实 美阶 现 的级 自 。斗 己 争的
3)日常生活的美
(1)各种日常生活的美
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4、社会美

社会美
一、什么是社会美: 指社会领域中社会事物、现象的 美及人的美。 二、社会美的范围: (一)劳动: 脑力、体力劳动
社会产品的美
桥梁
(二)社会斗争:
(三)科研教育活动:
(四)日常生活:
(五)人的美:
1、形体美(外在美): ①体貌: 容貌、身材、皮肤、头发、声音等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 (《诗经·硕人》)
2、侧重于内容:
3、时代性:
服饰的变迁
④人工修饰(服饰、发型、化妆): 和谐、适度、符合身份
“月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 好女.自名为罗敷。„„ 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 敷,脱帽着肖头。” (《陌上桑》)
2、人格美(内在美): ①团结、互助、有集体感、正义感、责任 心、爱心等
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③积极进步的人生观:
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
2009“感动中国” 授予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 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 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 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 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 后。”
三、社会美的特征: 1、实用性: ( 对社会、人类有用)
演 员 杨 幂
柏原崇—— “日本最后一个 美少男”
苏菲· 马索
汤 姆 克 鲁 斯
·Hale Waihona Puke ②姿态动作: 自然、得体③风神气度: 黛安娜王妃
年轻时的周恩来
布 拉 德 皮 特
·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 ( 《诗经》)
第五章社会美优质课件

特选课件
26
图11.狂欢节盛景
图12.狂欢节中的“女王”
特选课件
27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中国文化中缺少西方的狂欢节传统,这与中国文化中的理性化特质有关,但 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同样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
中国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世间感,体验到的是现世生活的欢乐与愉 悦。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美。)
特选课件
5
特选课件
图1.米勒《拾穗者》
6
一、社会美的范围
社会美的范围扩大:人类的实用活动与审美出现了相互融渗的趋向。 实用器物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即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联。 实用器物的审美化实际上反映出人的生活世界的审美化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化, 它代表着实用性、功利性开始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内在需求,这无疑 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来临。
特选课件
7
特选课件
图2.现代生活中的木制餐具
8
二、社会美的特征
首先,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存在形式。 其次,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 第三,社会美具有较为直接的功利性,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不同民族由 于社会历史、地域、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追求的社 会美,体现出社会美的民族性特质。 第四,社会美的形式感从属于其直接的美的内容。
特选课件
15
特选课件
图6.日常语言交流中的美
16
二、人物美
可分为人体美(主要侧重于外在的方面)和人格美(主要侧重于内在的精神方 面)两个方面
1.人体美 人体美通常是指人的相貌、身材、姿态、动作、肤色、仪表等方面的美。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体美并不单纯是自然因素,还包含着人类的实践 活动成果的积淀。 在人体美中,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形式因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形 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生命整体和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人体美最终显现出的是人的 感性生命。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内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社会美名词解释

社会美名词解释社会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对于美的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
社会美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艺术、建筑、环境、道德、伦理等。
在文化方面,社会美可以指社会对于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于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重视和推崇。
社会美可以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以及对于优秀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表彰。
社会美也可以表现在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条件。
在艺术方面,社会美可以体现在对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欣赏和支持。
社会美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
社会美还可以激励人们去发现美,创造美,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建筑方面,社会美可以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美观与实用的结合。
社会美可以推动建筑的绿色环保,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美还可以促进公共空间的开放和共享,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社交氛围。
在环境方面,社会美可以指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社会美可以体现在对于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社会美还可以体现在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警惕和应对措施。
在道德和伦理方面,社会美可以指社会对于公平、正义和善良的追求和倡导。
社会美可以体现在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和传承。
社会美还可以体现在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总之,社会美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概念,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对于美的追求和尊重。
社会美不仅仅是对于艺术的欣赏和追求,更是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的追求。
而实现社会美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名词解释 社会美

名词解释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中所展现出的美感和美学价值的总体体现。
它包括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等方面。
社会美是社会共同生活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与物质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首先,社会美体现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结构化形态。
这些结构和关系的美丑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社会美要求社会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公正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要基于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原则,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其次,社会美也体现在社会行为上。
社会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根据预期目标而采取行动的行为方式。
社会美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和规范,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同时要具备道德品质和美德,如诚实、宽容、善良、公正等。
社会美还要求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能够表现出礼貌、友善、关心他人等善意和美好的行为。
此外,社会制度也是社会美的一部分。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组织中所共有的规定组织结构、职责和运行方式的制度体系。
社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应当体现平等、公正和效率等美德。
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社会美追求的是民主、参与和公平的政治制度。
在经济制度方面,社会美要求的是公平、可持续和创新的经济体制,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社会规范也是社会美的一部分。
社会规范是社会根据共识和价值观制定的行为规则和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社会美要求人们遵循社会规范,尊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将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则将破坏社会美,引发社会冲突和不和谐。
总之,社会美是社会共同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美感和美学价值。
它通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方面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社会美的追求是人们共同的目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 月 如 仇 。 是 夕 好 名 ,
杭 人 游 湖 , 巳 出 酉 归 ,
21
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 席其上,呼客纵饮。 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 山复整妆,湖复颒 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 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 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 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 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 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 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 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 。
2
人物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 人体美 2. 人的风姿和风神 3. 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3
人物美
人 体 美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 因素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因素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人体美的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生 命的整体, 命的整体,也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文化生 活的环境和人的精神生活。 活的环境和人的精神生活。人体的形式 之美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之美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32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审美活动,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审美活动, 也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心态和 眼光, 眼光,在精神上进到一种自由 的境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的境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33
尼亚加拉大瀑布 34
京都金阁寺
35
马 踏 飞 燕 : 甘 肃 省 博 物 馆
36
The End
5
印 度 《舞 蹈 天 使 》
飞 天
7
人 物 美
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人物美的这个层面,比较前面两个层面, 包含有更丰富的历史的内涵和人生的意 蕴,也更能引发欣赏者的人生感、历史 感。
8
大卫: 拿破仑一世的加冕》 局部) 大卫:《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局部)
9
日 常 生 活 的 美
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日常生活, 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日常生活,它们就会展示出一 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20
西湖七月半
渐 稀 渐 薄 , 顷 刻 散 矣 。 尽
去 。 岸 上 人 亦 逐 队 赶 门 ,
把 如 列 星 , 一 一 簇 拥 而
人 , 怖 以 关 门 , 灯 笼 火
隶 喝 道 去 。 轿 夫 叫 船 上
刻 兴 尽 , 官 府 散 , 皂 席
摩 肩 , 面 看 面 而 已 。 少
见 篙 击 篙 , 舟 触 舟 , 肩
齐 凑 岸 , 一 无 所 见 , 止
如 聋 如 。 大 船 小 船 一 哑
如 沸 如 撼 , 如 魇 如 呓 ,
故 二 鼓 以 前, 赶 入 会 。 以 胜
上 。 一 舟 , 速 舟 子 急 入
钱 。 轿 夫 燎 , 列 俟 岸 擎
逐 队 争 出 , 多 犒 门 军 酒
米勒《拾穗者》 14
日 常 生 活 的 美
荷兰人的世俗生活世界
他们在富裕中能简朴知足, 他们在富裕中能简朴知足,在住宅和环境方面显得 简单、幽美、清洁,在一切情况下都小心翼翼,能 简单、幽美、清洁,在一切情况下都小心翼翼, 应付一切情境, 应付一切情境,既爱护他们的独立和日益扩大的自 又知道怎样保持它们祖先的旧道德和优良品质。 由,又知道怎样保持它们祖先的旧道德和优良品质。 ——黑格尔 黑格尔
中国古人特别追求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 中国古人特别追求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
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醅pēi酒 红泥小火炉。 pēi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 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宋)《临江仙》
30
胡同鸽哨
31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在北京,不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阵雨初霁的盛夏, 在北京,不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阵雨初霁的盛夏, 碧空如洗的清秋,天寒欲雪的冬日, 碧空如洗的清秋,天寒欲雪的冬日,都可听到空中传来 央央琅琅之音。它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 央央琅琅之音。它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 急倏徐,悠悠回荡,恍若钧天妙乐,使人心旷神怡…… 急倏徐,悠悠回荡,恍若钧天妙乐,使人心旷神怡 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 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不知 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远天空, 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远天空,又不知给大人和儿 童带来了喜悦。 童带来了喜悦。 ——王世襄:《北京鸽哨》,《锦灰堆》第二卷 王世襄: 北京鸽哨》 锦灰堆》 王世襄
16
社会美是一个意象世界, 社会美是一个意象世界,其中包 意蕴, 含着深刻的历史的 意蕴,照亮 了老百姓的生活的本真状态。 了老百姓的生活的本真状态。
东汉画像砖拓片渔猎图
17
民俗风情的美
民俗风情是重要的审美领域。因为这里包含有人生、 民俗风情是重要的审美领域。因为这里包含有人生、历史的图 景,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第五章
社会美
美 原
学 理
目
录
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二、人物美 三、日常生活的美 四、民俗风情的美 五、节庆狂欢 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1
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 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 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 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主要领域。 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主要领域。 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更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 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更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日常生 活的单调和重复,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和“ 活的单调和重复,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和“审美的冷 淡”。 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超越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 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超越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 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 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从而浑然忘 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民俗风情,节庆狂欢, 。(民俗风情 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民俗风情,节庆狂欢,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 超越功利和突破冷淡麻木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超越功利和突破冷淡麻木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同样可以生成意 象世界。在日常生活领域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 象世界。在日常生活领域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获得 美的享受。 美的享受。
22
节 庆 狂 欢
这种形式超越了世俗的等级制度、 这种形式超越了世俗的等级制度、 等级观念以及各种特权、禁令, 等级观念以及各种特权、禁令, 也就超越了日常生活这种种局限 和框架,现实了生活的本身面目, 和框架,现实了生活的本身面目, 或者说回到了生活本身, 或者说回到了生活本身,回到本 真的生活世界。 真的生活世界。
37
23
春 节 与 圣 诞 节
24
泼水节
25
西班牙西红柿节
26
世 界 各 地 的 狂 欢 节
世界各地狂欢节 27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休闲的本质和价值 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 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28
29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有了这种情趣和快意, 有了这种情趣和快意,“玩”就成了一种高级 审美活动, 的活动中, 审美活动,在“玩”的活动中,玩家就能体验到 一个意象世界,从而获得审美感兴、审美享受。 一个意象世界,从而获得审美感兴、审美享受。
日常生活的美, 日常生活的美,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生活的氛 围给人的美感。这种氛围,犹如玫瑰园中的芳香, 围给人的美感。这种氛围,犹如玫瑰园中的芳香, 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 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而且往 往沁入你的心灵最深处。 往沁入你的心灵最深处。
10
日 常 生 活 的 美
4
人 物 美
人的风姿和风神 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 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声音笑貌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在的 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 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谡谡如劲松下风。 谡谡如劲松下风。 飘如游龙,矫若惊龙。 飘如游龙,矫若惊龙。 濯濯如春月柳。 濯濯如春月柳。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15
日 常 生 活 的 美
荷兰画派 在草屋里纺纱的管家妇,在刨凳上推刨子的木匠, 在草屋里纺纱的管家妇,在刨凳上推刨子的木匠, 替一个粗汉子包扎手臂的外科医生, 替一个粗汉子包扎手臂的外科医生,把鸡鸭插上 烤签的厨娘,由仆役扶持梳洗的富家妇; 烤签的厨娘,由仆役扶持梳洗的富家妇;所有室 内的景象,从贫民窟到客厅;所有的角色, 内的景象,从贫民窟到客厅;所有的角色,从酒 徒的满面红光到端庄的少女的恬静的笑容; 徒的满面红光到端庄的少女的恬静的笑容;所有 的社交生活或乡村生活: 的社交生活或乡村生活:几个在金漆雕花的屋内 打牌,农民在四壁空空的客店里吃喝, 打牌,农民在四壁空空的客店里吃喝,一群在结 冰的运河上溜冰的人,水槽旁边的几条母牛, 冰的运河上溜冰的人,水槽旁边的几条母牛,浮 在海上的小船,还有天上、地上、水上,白昼、 在海上的小船,还有天上、地上、水上,白昼、 黑夜的无穷的变化。 黑夜的无穷的变化。 ——泰纳《艺术哲学》 泰纳《 泰纳 艺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