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宋代服饰

合集下载

宋朝女子服饰特点

宋朝女子服饰特点

宋朝女子服饰特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宋代女子服饰以雅致、柔美、婉约为主要特点,注重细节和质地的讲究。

以下是宋朝女子服饰的几个特点。

首先,宋朝女子的衣着注重修身并以展现优雅气质为目的。

宋代女子服饰主要分为上衣、下衣和外衣三个部分。

上衣一般有衫、襦和袄等类型,其中以衫最为常见。

衫多狭体宽肩,衣角呈弧形下垂,能够凸显出女子的柔美身姿。

襦则是一个很常见的极富变化的上衣,是宋代女子汉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服饰。

襦的造型比较贴身,上面常常绣有精美的花纹,下摆则有一定的变化,有的下摆是向左右两边伸开,有的下摆是直立、书法的造型,都能体现出女子的柔美和姿态。

其次,宋朝女子的下衣多为裙子。

裙子种类繁多,有长裙、直裙、懒裙等,不同款式适合不同场合穿着。

宋代女子裙子的特点是贴身修长,注重展现女子的线条美。

裙子多缝有折返腰带,可用以调节束腰的松紧度。

裙子的花纹常常是精美的刺绣,如花卉、动物、山水等,以增加女子的魅力和气质。

与裙子相配搭的还有腰带,腰带可以增加裙子的层次感和裙子与上衣的连贯性。

宋代女子腰带常常以丝绸或刺绣制作,有时还能悬挂些小饰物,如玉佩和头饰。

再次,宋朝女子的外衣主要有腰带、披衣和罗裳。

腰带是用以束腰的,兼具美观和实用性。

宋代女子的腰带多为丝绸制作,经常绣有精美的花纹,使整个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披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衣,可以搭配各种不同的上衣和下衣。

宋代女子的披衣多为短款,长度大致及腰部以下,前面常常开有一条裙襟,便于活动。

披衣的袖子宽松,可以展示女子的手腕而不失婉约之美。

罗裳是一种类似长度非常长的大披风,宋代女子常常在重要和正式的场合穿着。

罗裳一般呈半透明,并经过刺绣,通常配以腰带束腰。

罗裳的优雅使得女子的整体形象更加婀娜多姿。

最后,宋朝女子服饰的颜色偏重于淡雅、柔和的色调。

宋代女子服饰以白色、粉色、浅蓝色等颜色为主,给人一种纯洁、温柔的感觉。

宋代服饰

宋代服饰

宋朝服饰目录[隐藏]宋朝服饰概述宋朝服饰简史宋代皇帝朝服宋代皇后礼服宋代贵妇礼服宋代官员朝服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背子宋代大袖宋代胄甲质朴保守话宋装[编辑本段]宋朝服饰概述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

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

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南宋后期,"一钩罗袜素蟾弓"表明妇女裹足渐成大势,这种农村的习俗残害了古代农村女性的身心,能幸免于难的就只有那些劳苦的从事田间耕作的妇女!缠足,是中国妇女血的历史;青楼,是我国女性泪的根源。

除了盛行残酷的缠足之风,青楼文化也是宋代特殊的一面。

青楼女子虽然命苦,却不乏才貌双绝者。

人称"秦淮一片明月",以文采称著的这类女子多居住于长江沿岸,衣着扮相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编辑本段]宋朝服饰简史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男服服饰: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宋朝服饰颜色特征

宋朝服饰颜色特征

宋朝服饰颜色特征
1.着重深浅颜色的搭配:宋朝的服饰注重颜色的搭配,以深色调和浅色调的搭配为主。

比如,深红色与浅绿色、深紫色与浅黄色等等。

2. 色彩鲜艳,以红色为主:宋朝服饰的色彩以鲜艳明亮为主,尤其是红色,是最为常见的颜色。

除红色外,还有紫色、绿色、黄色等等。

3. 着重用金银线绣花:宋朝的服饰在装饰方面十分讲究,常常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使服饰更加华丽。

4. 以素雅为主:虽然宋朝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但在宫廷和上流社会,却注重素雅,使用的是素色的绸缎或者是有细节但颜色适中的花纹。

总的来说,宋朝服饰的颜色鲜艳明亮,注重深浅颜色的搭配,装饰华丽、精细,但同时也注重素雅。

- 1 -。

宋代服饰ppt报告

宋代服饰ppt报告

宋代服饰ppt报告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宋代服饰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宋代服饰的特点和演变,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服饰文化。

一、宋代服饰的特点 1. 简约而雅致:宋代服饰注重简约而不失雅致的设计风格。

服饰的款式简单,剪裁合身,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洁。

这种简约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2.色彩的运用:宋代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尤其是在宫廷和贵族阶层。

宫廷服饰多采用鲜亮的红、黄、绿等颜色,以展示其尊贵地位。

而贵族阶层的服饰色彩则更加细腻和柔和,以体现他们的高雅品味。

3.细节的处理:宋代服饰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讲究,注重装饰纹样和绣花等细节的运用。

服饰上经常出现的花卉、云纹、山水等纹样,以及精致的刺绣工艺,都展示了宋代人对细节的追求和对美的热爱。

二、宋代服饰的演变 1. 文官服饰:宋代的文官服饰注重庄重和典雅,主要由袍、衫、褶裙等组成。

与唐代相比,宋代文官服饰的款式更加简约,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2.武官服饰:宋代的武官服饰相对于文官服饰更加华丽和豪华。

武官服饰通常由袍、袖、衫、襦等组成,设计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动感。

同时,武官服饰中也经常出现金属装饰品,如金银丝、饰钮等,以突显武官的威严和实力。

3.妇女服饰:宋代的妇女服饰讲究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妇女常穿着长衫、对襟、马面等服饰,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纹样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同时,妇女服饰中也经常出现腰带、发饰等装饰品,以增加整体形象的美感。

4.民间服饰:宋代的民间服饰相对于宫廷和贵族阶层而言,更加朴素和实用。

民间服饰主要由褂、袄、裙等组成,注重舒适和宽松的设计。

同时,民间服饰上少有装饰纹样和细节处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

三、宋代服饰的影响宋代服饰的设计和风格对后世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男子服饰描写

宋朝男子服饰描写

宋朝男子服饰描写:长袍:长袍是宋朝男子常穿的一种服饰,通常为圆领、大袖,下摆宽松,穿着时束紧腰带。

长袍的材质多为丝绸、麻布等,颜色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灰色等。

直裰:直裰是一种长袍,特点是直领、大袖、下摆宽大,常用于正式场合或礼仪场合。

直裰的材质多为丝绸、麻布等,颜色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灰色等。

道袍:道袍是宋朝男子常穿的一种长袍,特点是宽袖、直领、长至脚踝。

道袍的材质多为丝绸、麻布等,颜色以浅色为主,如白色、米色等。

短打:短打是一种短小的上衣,特点是紧身、短袖,常搭配长裤或长裙穿着。

短打的材质多为麻布、棉布等,颜色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灰色等。

褡护:褡护是一种类似于长袍的服饰,特点是直领、大袖、下摆宽松。

褡护的材质多为丝绸、麻布等,颜色以浅色为主,如白色、米色等。

宋朝女子服饰图鉴

宋朝女子服饰图鉴

宋朝女子服饰图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不似唐朝女子服饰的贵气飘逸,提起宋制女子服饰,或许我们想到的是婉约、素静的感觉。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气质最盛的朝代,宋代女子服饰在继承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的同时,结合自身时代特征又开创了独属于宋的穿衣模式。

其审美标准是带有清逸之气的瘦削骨感,更加崇尚修长适体,用料加工考究,色调柔和,整体清淡、柔和、典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宋朝女子服饰的美恰似山间的潺潺流水的清泉,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沁人心脾的舒适。

那么在千百年之前的宋,那时的女子都穿些什么样的衣裳呢?01.上衣宋代,女子服饰基本上仍然是上衣下裳制,按不同形制来划分,上衣主要有亵衣(抹胸)、衫、襦袄、袍、褙子、半袖(半臂、背心)等。

★ 抹胸抹胸,是宋代女子内层最贴身的衣物,其功能如现如今的内衣,用以遮掩保护胸部。

褐色绢抹胸(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然而抹胸在宋朝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上装形式,时称“不製衿式”,即在内穿一件长抹胸,然后外罩一件褙子,衣襟敞开,不施衿纽。

如此一来,原为内衣的抹胸也成为了外装的一部分,这种“内衣外穿”的装束,充分显示女性曲线,其大胆奔放之处,可见宋朝女子衣着并未全都保守拘谨。

南宋《杂剧(打花鼓)》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大袖衫宋代大袖衫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宋代依然流行,两个袖子宽大及膝非常具有特点,因此名为大袖。

大袖衫原是皇帝嫔妃日常所穿的衣物款式,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传到了民间,贵族女子争抢效仿,成为了较高阶层女子的礼服。

宋大袖衫对于宋朝女子来说是属于大礼服,一般在婚礼、受封等重要或特定的场合使用。

并且着大袖衫时,常常还要配以精致华丽的首饰和妆容,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褐黄色罗镶花边大袖(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宋大袖的基本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及膝,在衣服的领部、衣襟处都镶有花边,衣身后带有三角兜,用于装霞帔。

★襦、袄襦、袄两者相似,皆为短衣。

宋、辽、金的服饰介绍

宋、辽、金的服饰介绍

宋、辽、金的服饰介绍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和近代的发展,不断地融合改进,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风俗文化。

一、宋朝的服饰设计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衰败的历史阶段,趋向于守旧和封闭。

宋朝的服制承前代的制度,制定了上至皇帝、皇太子、诸王和各级官吏,下及于庶人的各类服饰,都是以冷色调为主,宋朝等级制度分明,等级观念已经融入官服设计思想。

宋朝有其独特的官服制度,从颜色来看,宋代官服共分为四种颜色(如图1),按照尊贵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紫色、绯色、绿色和青色,显示了强烈的政治功能,具有尊卑高低的文化特色。

同时也显示图1宋朝官服了庄重、严肃、文雅的设计特点,彰显出了宋朝严格的政治制度和等级划分。

宋朝民间服饰则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刺绣及手工印染技艺来美化生活,质朴明朗的蓝印花布服装和民间刺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比较保守朴素,尤其是女性服装呈现程式化、色彩清淡化。

整体风格呈现清新、朴实、自然、雅致的风格。

宋代民间男子流行幞头、幅巾,女子则流行花冠和盖头。

妇女发式和花冠,是当时对美追求的重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

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趋危巧,宋代花冠再加发展变化,通常以花鸟状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无奇不有。

简单的,头发做成玉兰花苞式;复杂的,有飞鬓危巧的尖新式、如鸟张翼式,甚至重叠堆砌如一花塔。

从《清明上河图》看(图2),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

许多服饰在款式,色彩及图案上反映着宋人的崇尚。

女装不同于唐风而讲究瘦长,以显苗条;新式的旋袄、胡服等,新颖、大方、素雅。

除官员的公服以外,民间一般服装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

一般贵族和官僚妇女,衣着虽不及唐时华丽,却配色大胆,已打破唐代以青、碧、红、蓝为主色的习惯;由于清明扫墓必穿白色衣裙,又流行“孝装”,以一身缟素为美。

宋代服饰赏析PPT

宋代服饰赏析PPT

宋朝服饰 贵妇礼服
宋代贵妇礼服——宋代 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 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 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 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普 通妇女不能穿着。穿着这种 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 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 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宋代大袖 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
故名大袖。《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 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朱子 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 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 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 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及膝,领、衣襟镶有花 边。
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 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宋代皇帝朝服
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 黑舄图。这种服装仅次于冕服,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 着的服饰,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 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导之。所穿纱袍用绛色,衬里 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颈项下垂 白罗方心曲领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另挂佩绶。皇太子在 大典礼时也穿这种服装,冠用十八梁(名“远游冠”),与此稍有区别。
宋朝服饰 皇后礼服
宋代皇后礼服—— 宋代皇后礼服展示图。 这是宋代皇后最贵重的 服饰,平时很少穿着, 只有在受皇帝册封或祭 祀典礼时使用。穿着这 种服装,头上必须戴凤 冠,内穿青纱中单,腰 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 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 下穿青袜青舄。
袆衣:周礼所记命妇六服之一,后妃、祭服朝服“三翟”中最隆重的一种。 因周礼的传统典范作用,袆衣成为后世皇后最高形制的礼服,既是祭服, 也是朝服和册封、婚礼的吉服。周礼中袆衣为玄色,刻缯彩绘翚文(彩绢 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的纹饰),所用衣料为黑色纱榖,为了衬托出衣 上的纹彩,特地在衣内缀一层白色夹里,即《周礼》所谓的“素沙”。宋 代以后袆衣深青质(应该也算黑色系,但是偏蓝),织成领袖,五采重行, 文以翚翟十二等(翚翟纹12行)。 由此可见宋服饰继承了许多中国传统服装的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 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 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 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 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 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 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 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 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 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一) 发饰 1 银梳 江西曾出土半月形卷草狮子纹浮雕花银梳,主花上下另有繁 缛的边饰陪衬,下层由花瓣纹连接成花边,与梳齿相连接,精工 富丽,依然保持唐代风格。
配饰
2 玉钗、镀金银钗 1974年在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峪北宋石椁墓出土玉双股钗1件, 长15厘米,宽1.7厘米,从弯钩形的钗头分叉成为两股相并,钗 尾逐渐收细,末端圆钝。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镀金银钗数件, 有钗头分双股浮雕花的,有素面无纹的。
宋代贵妇礼服— —宋代大袖衫、长裙、 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 下来的服式,在北宋 年间依然流行,多为 贵族妇女所穿,是一 种礼服。普通妇女不 能穿着。穿着这种服 装,必须配以华丽精 致的首饰,其中包括 发饰、面饰、耳饰、 颈饰和胸饰等。
宋贵妇礼服
对襟大袖衫,披帛,长裙穿戴展示图
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性之美的影响下,服装一反 妇女襦裙 唐朝的艳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 之风。 此时的上襦多为大襟半臂,下裙 时兴“千褶”、“百叠”,腰间 系以绸带,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 其中老年妇女和农村女子多穿深 色素裙。 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 缀以珠玉,当时还出现了前后开 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带束之的 穿窄袖短襦的宫女 “赶上裙”。在裙子中间的飘带 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 —“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 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 穿襦裙、披帛、 佩玉环绶的宫女 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三)宋代妇女的面饰
宋代上层社会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 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 口呵嘘就能粘贴。 贴花子的装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 公主,她在人日(正月初七)醉卧含章殿 檐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 后洗了才落去。因而作寿阳梅花妆。
公服以袍为代表,袍服是官员在一般官场和燕居 室的常服,分为两种:一位宽体的大袖,一为紧身窄 袖,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官阶以质地,颜色,纹样来区分。如九品官以上 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 品官以上用紫色。 到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用色 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 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 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 以明显的区别。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 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 明间蔗人只许用黑色和白色。 时服: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赐发的品种有袍、 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 锦纹。
(一)宋代妇女的冠饰 宋代上层社会妇女,不但沿袭唐、五代 以来的高冠、花冠,而且冠的形状越发高大, 有高三尺,宽与肩等,垂于肩齐,梳长一尺, 饰以金银珠翠、彩色装花。 这种冠先前用漆纱制作,宋仁宗时,宫 中用白角为冠,加白角梳。皇祐初曾规定冠 广不得过一尺,高不得过四寸,梳长不得过 四寸。到仁宗以后,梳子则以象牙、 玳瑁 来做。《宣和遗事》描述宋徽宗眷恋的女子 李师师有“軃(duǒ音朵)肩高髻垂云碧” 的打扮,冠后屈四角下垂至肩,谓之軃肩, 戴这种冠坐轿子须侧着脑袋才能坐进轿门。
襦裙展示图
插簪钗首饰、穿短襦长裙的 贵妇及穿袍服的侍女
绉纱镶花边背心和牡丹花罗开裆裤
三种长裤,即开裆的单夹 裤,开裆的丝棉裤和满裆的右 侧开片裤。 长裤是古代女子的内用服 式,由于有裙遮盖,所以当时 的裤子更强调实用性,全用素 罗、素绢缝制,无花边装饰。 所谓无裆或开片,主要是为使 用方便而设计。 这些长裤一般尺寸是:裤 长为二尺三寸至二尺七寸;腰 围为二尺至二尺四寸;裤口宽 为七寸至一尺,开裆裤的带子缀 在腰部正中,开片裤的双带缀在 右侧,带长约一尺八寸。
褙子: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领型有直 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 领式为多。 抹胸:是当时妇女的内衣,还有一件“腹围”。腹 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色以 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背子
宋代妇女平 常所穿的背 子,衣襟部 分时常敞开, 两边不用纽 扣或绳带系 连,任其露 出内衣。
襕衫:
幞头 隋唐时期的幞头,至宋代以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 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庶士平民。除祭祀和隆重朝典之 外,一般都可戴。
宋代的幞头已经完全脱离了巾的形式,用藤葛或草编成 形,外罩漆纱,做成可以随意脱戴的幞头帽子,不像唐 初那种以巾帕系裹的软脚幞头,后来索性废去藤草,专 衬木骨,平整美观。” • 东坡巾:高装巾子,乌角巾,相传是因为苏东坡常戴而 得名。形制为四角突出,内外四墙,内墙较外墙高出很 多,戴上使人有一种端正,持重,高雅之感,因而深受 文人雅士喜爱,东坡巾自宋代以来至明代都为文士,隐 官以至朝官所服,成为一种典型的服饰文化想象。

褙子:又名绰子,褙子是宋代女装中最具时代性的服装。 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都穿。妇女从 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做便服 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做常服(公服) 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褙子虽则是隋唐时期就已流行的服装,但隋唐时期的褙子袖 子是半节的,衣身不长。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 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 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 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 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 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 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 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关 于褙子的名称,宋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 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褙子。有身份的主 妇则穿大袖衣。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也较方便。宋 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 长与裙齐的标准格式。
第五章 宋代服饰
时代背景
唐代文化是一种开放的类型,但宋代文化则 是一种相对收敛的类型,两者有很大的差异,宋 代在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 ”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 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使人的个 体对立性全部仰制了,对妇女的约束也推到了极 点,所以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宋代不论权贵 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又显得典雅大方 。
官史公服
戴展脚幞头, 穿大袖袍的官史
戴展脚幞头,大袖襕袍, 大带展示图
3
履与配鱼 履 :宋初承唐制而着靴,后因理学的兴 盛,指责靴不符合古代的礼制,改为履, 至南宋孝宗时又从新改用靴,但在形制上 作了改革,成为靴式履制,既满足了百官 复古的心理,又保留了二者的优势。 佩鱼 :宋初承唐制而配鱼袋,凡衣着紫 色,绯色者皆有,但起作用不再是验明身 份,而是区分贵贱的符号象征。
官史便服
戴软脚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官史
士人服饰
扎巾,穿袍衫的士人
戴束发冠、内穿襦裙, 外罩对襟衫的士人(赵佶
《听琴图》局部)
二 男子的一般服装
宋代男子服饰的特点为圆领,大襟,袖的大小,宽 窄不同。其衣摆长度从腰身之踝部不一。整体感 觉朴素,简洁,其颜色多为浅淡之色。 襕衫: 宋代男子服饰以襕衫为主,其形制为,圆领大 袖的长衫,腰间有襞[bì ]积(古代衣袍上的褶 裥),多用摆设细麻布制成。 紫衫:短而窄,圆领,窄袖,前后缺胯,形如裤褶, 深紫色。穿着简便。 凉衫:亦称白衫。造型同紫衫,较为宽大,白色。
戴通天冠,穿降纱袍, 佩方心曲领的皇帝
戴直脚幞头的皇帝
皇帝朝服
降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
中单展示图
皇后礼服
宋代皇后礼服,这是宋代皇后 最贵重的服饰,平时很少穿着, 只有在受皇帝册封或祭祀典礼时 使用。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 戴凤冠,内穿青纱中单,腰饰深 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 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xi)。
开裆夹裤
妇女服饰实物
素罗大袖 烟色牡丹花罗背心(福州)
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 翘头弓鞋 ,故名大袖。《宋史· 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 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朱子家礼》称:“大袖, 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 妾则以背子代大袖。”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 背子代替。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及膝,领、衣襟镶有花
戴龙风珠翠冠,穿袆衣的皇后 袆衣展示图
袍服: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
祭服: 祭祀时所穿的服装。 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 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 罗蔽膝,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 皮履。这种服饰,以官职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以下就没有 中单、佩剑及锦绶。中单即禅衣,衬在里面,在上衣的领内 露出。 公服:也称常服,宋朝百官常朝视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 礼及隆重朝会时穿着祭服或朝服。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 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 穿靴或革履。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 服才戴软脚幞头。公服所佩的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之一。
(二)宋代妇女的发式 宋代妇女流行发髻(ji)高大,在头发中加添假 发。髲髢(bìdí),或装假髻,髻的形式很多。 如朝天髻,梳高髻于当额,又名不走落。 芭蕉髻,髻四周环以绿翠,髻形椭圆。 龙蕊髻,髻心特大,双根处扎以彩缯。 大盘髻,髻式凡五围紧紧扎牢,间以玉钗并用丝网 固之。凡三围插金钗,不用网固者为小盘髻。 螺髻,头发盘成螺形双鬟髻,头发梳成中空环形垂 两耳旁,为少女发式。 儿童理发留一小块头发于顶左者称“偏顶”。留于 顶前以丝绳扎缚者称“鹁(bo)角”。北宋后期,女 真族束发垂脑的发式影响到宫中及民间,称“女真 妆”。冬天舞女戴覆额狸帽,穿紧身衣衫,也来自 北方辽金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