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答辩评审表格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请答辩ppt模板

领跑
机器学习与仿真
状态回归、寿命预测,检测过程仿真分析
红外与太赫兹
红外:损伤分辨率0.5mm,变形测量精 度5%;泄漏孔径尺寸分辨率0.5mm 太赫兹:损伤分辨率0.5mm,最小损伤 1mm
脉冲涡流
工作温度-196~400℃; 可穿透200mm包覆层,检 测壁厚3~50mm,精度 10%壁厚减薄量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检验检测 7 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 7.2材料损伤电磁无损检测与
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
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检测技术
研究机构
研究成果
应用情况
太赫兹脉波装置 美国贝尔实验室
①研制太赫兹成像装置 ②研制太赫兹探测器
金属引线成像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课题分解
课题1 材料表层应力分布和疲劳状态多磁参数检测技术 及仪器研制
确立材料应力与 其疲劳状态、失 效、服役及寿命 的关系
建立疲劳状态、 塑性应变、裂纹 扩展与磁感应强 度、矫顽力、磁 导率等磁参量的 关系
研发适用多种测 试条件的应力与 疲劳检测设备
表层应力分布及疲 劳状态多参数检测 的相关理论研究
①力学性能微磁检测 ②热障涂层微波检测 ③厚壁管道超声导波检测 ④光伏晶硅Lamb波缺陷检测传感器及成 像系统。
建立缺陷表面温差信号为负的数学模型
应用情况
应用于矿山、机械、 电力等行业关键构件 的无损检测
应用于我国航空领域 材料损伤检测与评价
应用于锚杆、城市地 下管网、电力系统接 地网、热障涂层、厚 壁管道等的损伤检测 与评价。 应用于碳纤维增强塑 料的无损检测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上海视频答辩评审安排表

17:30-18:00
李振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 科学研究院
22
上海2
2018/03/29
08:00-08:45
周斌兵
上海交通大学
23
上海2
2018/03/29
11:00-11:30
季泉江
上海科技大学
24
上海1
2018/03/25
08:45-09:30 地球观测与导航
SQ2018YFB050022
童小华
60
上海1
2018/03/26
14:45-15:30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YS2018YFB110094
王金武
61
上海1
2018/03/26
17:15-18:00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YS2018YFB110122
沈卫国
62
上海1
2018/03/27
08:00-08:45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YS2018YFB110142
11:15-12:00 网络空间安全
SQ2018YFB080023
王小平
同济大学
46
上海1
2018/03/21
17:15-18:00 新能源汽车
YS2018YFB010105
王久林
上海交通大学
47
上海1
2018/03/22
08:45-09:30 新能源汽车
YS2018YFB010243
魏学哲
同济大学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 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 司
15:45-16:30 新能源汽车
YS2018YFB010146
韩卫军
创驱(上海)新能源 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 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答辩评审表格

附件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答辩评审表格
项目名称:申报书编号:
所属专项:指南方向:
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分值得分
一、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是否涵盖指南方向要求的全部考核指标
2、对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3、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前瞻性及其时效性
30
二、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1、项目目标是否明确清晰、突出重点
2、主要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可行,具有创新性
3、考核指标是否合理、量化、可考核
20
三、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1、任务(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研发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
四、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1、研发团队整体科研水平及人员分工合理性
2、项目负责人的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
3、项目申报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项目组织实施机制
4、现有研究工作基础及条件
20
五、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1、项目预期成果是否明确,社会、经济效益如何
2、项目的技术和实施风险分析是否清晰,对策是否有效
10
总分100
评审结论意见□建议通过评审□建议不通过评审
评价意见(对建议通过评审的项目请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建议不通过评审的项目请说明具体原因):
评审专家签名:
年月日
备注:1.各专项根据实施方案和年度申报指南明确的有关要求,可对相关评价指标的内涵予以具体阐述。
2.对建议通过本轮评审的项目,专家评分原则上不低于75分。
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

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一、引言预申报是指在正式申报之前,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的重大科技项目,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和科学性,专家评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围绕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其意义、内容和应用。
二、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的意义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是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估的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专家评审能够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质量。
通过专家的审查和评估,可以避免项目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和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专家评审能够对申报项目的科学性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专家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项目的科学性进行判断,从而避免项目在科学上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3.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专家评审是一个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能够促进专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评审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专家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评审过程还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
三、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的内容国重预申报专家评审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基本信息评审表应包含项目的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审人员了解项目的背景和情况非常重要。
2. 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评审表应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详细描述。
评审人员需要了解项目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以便对项目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评估。
3. 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评审表应对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进行评估。
评审人员需要评估项目在科学上的创新性和技术上的前瞻性,判断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4. 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评审表应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进行评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视频答辩ppt

建立缺陷表面温差信号为负的数学模型
应用情况
应用于矿山、机械、 电力等行业关键构件 的无损检测
应用于我国航空领域 材料损伤检测与评价
应用于锚杆、城市地 下管网、电力系统接 地网、热障涂层、厚 壁管道等的损伤检测 与评价。 应用于碳纤维增强塑 料的无损检测
英国哈德斯菲尔 德大学
① 多传感器正交信息特征检测 ② 建立地下裂缝的脉冲涡流信号模型
地下裂缝评估
磁记忆检测
俄罗斯动力诊断 公司
研制了相关仪器: ① TSC-2M-8 ② TSC-3M-12 ③ TSCM-2FM
应力集中、裂纹评估
磁巴克豪森噪声 德国弗劳恩霍夫
检测
研究所
研制了3MA微结构与应力分析仪
领跑
低频电磁与微磁
最大穿透深度30mm,扫描速度4~ 6m/min,缺陷分辨率为0.1mm
领跑
机器学习与仿真
状态回归、寿命预测,检测过程仿真分析
红外与太赫兹
红外:损伤分辨率0.5mm,变形测量精 度5%;泄漏孔径尺寸分辨率0.5mm 太赫兹:损伤分辨率0.5mm,最小损伤 1mm
脉冲涡流
工作温度-196~400℃; 可穿透200mm包覆层,检 测壁厚3~50mm,精度 10%壁厚减薄量
汇报提纲
一.项目背景与研究内容 二.目标设置与技术路线 三.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 四.研发团队与工作基础 五.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
目标设置与技术路线--研究目标
理论研究 仪器研制 检测标准 仿真软件 评价平台
研究目标
材料损伤电磁检测信号 8套 5项
电磁检测仿真分析软件 电磁检测数据中心 机器学习评价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答辩评审表格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答辩评审表格
项目名称:申报书编号:
所属专项:指南方向:
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分值得分
一、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是否涵盖指南方向要求的全部考核指标
2、对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3、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前瞻性及其时效性
30
二、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1、项目目标是否明确清晰、突出重点
2、主要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可行,具有创新性
3、考核指标是否合理、量化、可考核
20
三、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1、任务(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研发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
四、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1、研发团队整体科研水平及人员分工合理性
2、项目负责人的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
3、项目申报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项目组织实施机制
4、现有研究工作基础及条件
20
五、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1、项目预期成果是否明确,社会、经济效益如何
2、项目的技术和实施风险分析是否清晰,对策是否有效
10
总分100
评审结论意见□建议立项□建议不立项
评价意见(对建议不立项的项目,请具体说明其存在的不足):
评审专家签名:
年月日
备注:1.各专项根据实施方案和年度申报指南明确的有关要求,可对相关评价指标的内涵予以具体阐述。
2.评审专家对于其建议立项的项目,评分应不低于75分且高于其不建议立项的
项目。
第三批计划项目答辩安排表

重点 重点 一般
24 数显机床改造 专家评议
2010年度长沙市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答辩安排表
序号 25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计划管理部 项目类别 门 高新技术开 发处 产学研合作 处 高新技术开 发处 社会发展科 技处 重点
评审地点:五强集团办公楼一楼
技术领域 答辩时间 答辩室
高精度输电网故障 湖南湘能电气自动化 26 GPS行波定位系统产 有限公司 业化 27 物流金融服务(银仓 湖南星沙物流投资有 通)的开发 限公司 城市水下隧道火灾防 长沙科锐安全工程技 治关键技术研究 术有限公司 专家评议
重点
新型网络型智能电气 湖南森源电气有限公 20 火灾测控系统的关键 司 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21 YRNT型电机节能装 湖南擎云电气技术有 置的产业化 限公司 小型飞机起落架电动 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 转弯装置研究 有限责任公司 光纤陀螺的开发与应 湖南航天远望测控技 用 术有限公司 长沙天华机械配件厂
评审地点:五强集团办公楼一楼
技术领域 答辩时间 6月8日上午 8:30-8:5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8:50-9:1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9:10-9:3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9:30-9:5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9:50-10:1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10:10-10:3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10:30-10:50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上午 造传统产业 10:50-11:10 6月8日上午 11:10-12:00 答辩室
第一答辩室
重点 高新技术改 6月8日下午15: 造传统产业 30-15:50
高新技术开 发处 产学研合作 处 高新技术开 发处
项目研发试验结题评审表

4.设计安装怠速起停控制芯片,芯片接受各传感器以及模拟开关传来的信号,控制各继电器通断,实现滑行能量回收和发动机自动起停。
5.系统配置正常工作的发动机等,实现怠速启停和能量回收的功能。
6.怠速启停的实现通过增加自主研发的怠速启停主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各种信号,实现怠速启停的功能;
7.教学软件人机界面、各项菜单功能与控件完全非常方便并满足了国内各大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实训需求;
项目产品研发进展情况
1.该项目已按最初的计划完成预定的目标同意该项目结题。
2、项目成果尽快市场化。
签名: 日期:
总经理签批
签名 日期:
项目要点
1.设计台架有能正常运转的发动机,增加电磁继电器控制ECU通断电。在原点火开关的基础上并联电磁开关用以自动点火,由怠速起停主控制器控制。
2.设计原有发电机1给超级电容以及蓄电池充电,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接合,优先给超级电容供电,保证电容中电量供应下次启动,超级电容电量达到设定值后,给蓄电池充电。
研究开发项目结题评审表
评审时间: 2014年10月20日
项目名称
汽车怠速启停控制试验台
项目负责
刘落实
预计投资
启动时间
2013年3月
外部协调
彭国建
10万
项目类型
研发服务
策划
王跃
评审主持
刘落实
评审记录
涂敏
参加评审人员
肖兵、朱克武、邹武艺
评审阶段
□立项评审、□用户需求评审、 □ 技术方案评审、 □ 设计评审、 □ 正样评审、 □ 产品开发评审、□ 项目中期评审、■项目结题评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现有研究工作基础及条件
20
五、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
1、项目预期成果是否明确,社会、经济效益如何
2、项目的技术和实施风险分析是否清晰,对策是否有效
10
总 分
100
评审结论意见
□ 建议通过评审 □ 建议不通过评审
评价意见(对建议通过评审的项目请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建议不通过评审的项目请说明具体原因):
评审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备注:1.各专项根据实施方案和年度申报指南明确的有关要求,可对相关评价指标的内涵予以具体阐述。
2.对建议通过本轮评审的项目,专家评分原则上不低于75分。
附件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答辩评审表格
项目名称: 申报书编号:
所属专项: 指南方向: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评价内容
评 价 指 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值
得分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是否涵盖指南方向要求的全部考核指标
2、对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3、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前瞻性及其时效性
30
二、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
1、项目目标是否明确清晰、突出重点
2、主要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可行,具有创新性
3、考核指标是否合理、量化、可考核
20
三、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1、任务(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研发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
四、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
1、研发团队整体科研水平及人员分工合理性
2、项目负责人的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