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恰当选择中成药PPT课件

嗳气、泛酸;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 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等症。
❖ 特点:痛、酸、瘀、郁
28
蒲元和胃胶囊 :
对症治疗,急则治标
❖ 组成:延胡索、香附、乳香、蒲公英、白矾、甘草等。 ❖ 功效:行气和胃止痛。 ❖ 主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等伴有胃痛、反酸、胃胀、嗳气、恶心、 烧心、返酸、食欲不振、功能性消化不良、黑便、 腹泻等症状者。
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等。
❖ 特点:痛、热、虚
(三叉苦----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九里香----行气止痛,活血散瘀,麻醉,镇惊, 解毒消肿,祛风活络。)
17
加味左金丸: 肝胃郁热
❖组成: 黄连、吴茱萸、黄芩、柴胡、木香、香附、
郁金、白芍、青皮、枳壳、陈皮、延胡索、 当归、甘草。
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
(阴虚内热,气阴亏虚 ,久病)
❖ 特点:痛、虚、热、瘦、干
(孕妇,湿热证慎用)
23
胃苏冲剂: 肝胃气滞
❖ 组成: 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 ❖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 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
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 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等。亦可用于慢性胃炎及 溃疡病见上述症候者。
不良综合征
7
病因病机和常见证型
❖ 寒邪侵袭:受凉(感寒、饮冷) ❖ 饮食停滞:暴饮暴食(肥甘厚味) ❖ 肝郁气滞:忧思恼怒,肝失疏泄,犯胃克脾 ❖ 瘀血阻滞:气滞(气虚)血瘀,久病入络 ❖ 湿热中阻:嗜食辛热或寒郁化热、湿蕴化热 ❖ 阴液不足:胃阴不足,素体阴虚,久病伤阴 ❖ 脾胃虚弱: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所伤,气损及阳
❖ 特点:痛、酸、瘀、郁
28
蒲元和胃胶囊 :
对症治疗,急则治标
❖ 组成:延胡索、香附、乳香、蒲公英、白矾、甘草等。 ❖ 功效:行气和胃止痛。 ❖ 主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等伴有胃痛、反酸、胃胀、嗳气、恶心、 烧心、返酸、食欲不振、功能性消化不良、黑便、 腹泻等症状者。
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等。
❖ 特点:痛、热、虚
(三叉苦----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九里香----行气止痛,活血散瘀,麻醉,镇惊, 解毒消肿,祛风活络。)
17
加味左金丸: 肝胃郁热
❖组成: 黄连、吴茱萸、黄芩、柴胡、木香、香附、
郁金、白芍、青皮、枳壳、陈皮、延胡索、 当归、甘草。
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
(阴虚内热,气阴亏虚 ,久病)
❖ 特点:痛、虚、热、瘦、干
(孕妇,湿热证慎用)
23
胃苏冲剂: 肝胃气滞
❖ 组成: 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 ❖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 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
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 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等。亦可用于慢性胃炎及 溃疡病见上述症候者。
不良综合征
7
病因病机和常见证型
❖ 寒邪侵袭:受凉(感寒、饮冷) ❖ 饮食停滞:暴饮暴食(肥甘厚味) ❖ 肝郁气滞:忧思恼怒,肝失疏泄,犯胃克脾 ❖ 瘀血阻滞:气滞(气虚)血瘀,久病入络 ❖ 湿热中阻:嗜食辛热或寒郁化热、湿蕴化热 ❖ 阴液不足:胃阴不足,素体阴虚,久病伤阴 ❖ 脾胃虚弱: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所伤,气损及阳
《常用中成药》课件

2 养阴清热片
滋阴清热,适用于虚热内 盛、口干咽痛等病症。
3 黄连上清丸
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病 症、口腔溃疡等病症。
《常用中成药》PPT课件
这份《常用中成药》PPT课件将带您了解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成药的特 点、分类以及各类药物的介绍和临床应用。让我们一起探索神奇的中成药世 界吧!
什么是中成药?
丰富历史
中成药是指经过历史积淀、由天然药物为主要 原料制成的一类传统药物。
综合治疗
中成药常采用多种草药组合,综合起到疾病治 疗和调节身体的作用。
3 综合调理
中成药不仅可以对症治疗,还可以综合调理 人体,提高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4 个性化治疗
中成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成药的分类
清热解毒类
以清热解毒、消肿解 毒为主要功效,适用 于热毒病症。
感冒咳嗽类
以治疗感冒、咳嗽等 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 主要功效。
草本配方
其主要成分为草本植物,常使用植物的根、茎、 叶、花、果实等部分。
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同一中成药的反应 可能会有差异。
中成药的特点
1 中医理念
中成药秉承中医理念,强调药食同源、健脾 益气、患者整体调理等。
2 自然疗法
中成药依靠天然草本植物,辅以适当的配方 和用法,实现自然疗法的治疗效果。
症。
3
保和丸
理气和胃,适用于脘腹胀闷等病症。
胃痛片
消食导滞,适用于胃痛、恶心等病症。
心脑血管类中成药介绍
丹参片
活血化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 病等病症。
活血化瘀膏
活血化瘀,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等 病症。
中成药课件PPT课件

--
22
近代发展史
❖ 一个世纪以前,中成药的发展处于低潮期。 鸦片战争后,西药不断传入中国,大的西药 房兴起,经营西药,规模庞大。而中成药的 生产多在私营国药店,前店后作坊,设备简 单,加工技术落后,产量低,处于竞争的劣 势。但由于中成药特有的疗效,深得国人的 信任,它的生产和应用仍然有一定缓慢发展。
--
34
❖ 8.以中医术语命名
此类命名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中医药 特色。如百合固金丸,肺在五行中属金,百 合固金丸功效实为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又 如导赤丹,赤在五行中与心对应,此丹能引 导心火从小便而去,故名。其他如补中益气 口服液、泻白丸、养血归脾丸、金水宝等皆 属此类。
--
35
❖ 9.按成药产地或成药中主药产地或生产企业 命名.
如云南白药、孔府胃炎宁、沈阳红药贴 膏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均属此类命名。
❖ 10.按成方的创制人命名
如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命 名,是用来纪念传说中的史国公及冯了性创 制出疗效独特的药酒,本书收载的华佗再造 丸也属此类命名。
--
36
❖ 11.以成药主要有效成分命名:
近几年,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从中 药材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通过适当 的工艺制成的成药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 此类命名方法,如本书收载的绞股蓝总苷胶 囊、绞股苷甙片即属此类命名。
--
37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9
--
38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
--
39
❖ 在选用中成药的剂型时,应对患者的病情, 体质认真分析,并根据剂型的特点,加以合 理的选用,充分发挥临床疗效和使用效果。
--
40
中成药应用ppt课件

11
(பைடு நூலகம்一)片剂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辅 料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为药材原粉片和 浸膏(半浸膏)片等,按制备、用法和作用 的不同可分为:
压制片——指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压制而成 的片剂,一般不包衣的片剂多属此类,如甘 草片等。
包衣片——包薄膜衣、糖衣(如维C银翘片) 或肠溶衣(如牛黄解毒片)。
1、用于单纯性慢支药
以咳嗽、咳痰为主,痰多呈白色粘液泡沫状, 尤以清晨明显。
止咳化痰丸(痰热阻肺证)、蛇胆川贝液等。
2、用于喘息型慢支药
以喘息为主,经常出现哮鸣音。
桂龙咳喘宁胶囊(痰湿犯肺证)等。
3、用于慢支缓解期的成药
百合固金丸、参蛤补肺胶囊、痰咳净散等。 19
(三)支气管哮喘用药 1、寒喘——温肺平喘 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稀薄量多色白,伴
单糖浆——单纯蔗糖饱和水溶液,供配制含药糖浆或 作其他内服制剂的赋形剂和矫味剂用。
含药糖浆——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蔗糖水溶液,如 急支糖浆。
芳香糖浆——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 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
(十)颗粒剂
以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 的颗粒状剂型,分为可溶性(板兰根)、混悬性与泡 腾性三种。单剂量颗粒剂压制成块状的称冲剂。颗粒 剂较丸剂、片剂作用快;较汤剂、糖浆剂体积小、重 量轻、口感好、服用简便,易于携带运输,但易吸潮 结块。
外用散剂,极细粉,用于外敷、吹喉、点眼等, 如桂林西瓜霜、八宝眼药。
(三)丹剂
中医药传统的丹剂含义比较广泛,历史上曾把
一些具有特效功能的药物剂型也称为“丹”,有
以丸为丹的,如至宝丹,小儿回春丹;有以散为
丹的,如紫雪丹;有以锭为丹的,如玉枢丹。但
(பைடு நூலகம்一)片剂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辅 料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为药材原粉片和 浸膏(半浸膏)片等,按制备、用法和作用 的不同可分为:
压制片——指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压制而成 的片剂,一般不包衣的片剂多属此类,如甘 草片等。
包衣片——包薄膜衣、糖衣(如维C银翘片) 或肠溶衣(如牛黄解毒片)。
1、用于单纯性慢支药
以咳嗽、咳痰为主,痰多呈白色粘液泡沫状, 尤以清晨明显。
止咳化痰丸(痰热阻肺证)、蛇胆川贝液等。
2、用于喘息型慢支药
以喘息为主,经常出现哮鸣音。
桂龙咳喘宁胶囊(痰湿犯肺证)等。
3、用于慢支缓解期的成药
百合固金丸、参蛤补肺胶囊、痰咳净散等。 19
(三)支气管哮喘用药 1、寒喘——温肺平喘 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稀薄量多色白,伴
单糖浆——单纯蔗糖饱和水溶液,供配制含药糖浆或 作其他内服制剂的赋形剂和矫味剂用。
含药糖浆——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蔗糖水溶液,如 急支糖浆。
芳香糖浆——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 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
(十)颗粒剂
以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 的颗粒状剂型,分为可溶性(板兰根)、混悬性与泡 腾性三种。单剂量颗粒剂压制成块状的称冲剂。颗粒 剂较丸剂、片剂作用快;较汤剂、糖浆剂体积小、重 量轻、口感好、服用简便,易于携带运输,但易吸潮 结块。
外用散剂,极细粉,用于外敷、吹喉、点眼等, 如桂林西瓜霜、八宝眼药。
(三)丹剂
中医药传统的丹剂含义比较广泛,历史上曾把
一些具有特效功能的药物剂型也称为“丹”,有
以丸为丹的,如至宝丹,小儿回春丹;有以散为
丹的,如紫雪丹;有以锭为丹的,如玉枢丹。但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运用(脾胃)课件

消食导滞, 保和丸 和中止痛 或加味保和丸
疏肝和胃, 舒肝止痛丸 理气止痛 或舒肝和胃丸 或气滞胃痛颗 粒 清肝泄热, 左金丸 和胃止痛 或胃苏颗粒 化瘀止痛 五灵止痛散
肝胃气滞
证
肝胃郁热 瘀血阻滞
辨证用药
证 型
胃阴不足 虚 证
临床表现
治法
用药选择
养胃舒胶囊
隐痛或隐隐灼痛,饥不欲 益气养阴, 食,口干不思饮 和胃止痛
虚 脾阳不足 证 肾阳虚衰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脐腹作痛,温肾健脾, 四神丸 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 涩肠止泻 后则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 腰膝酸软
用药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勿食馊腐变质不洁之物,勿过食生冷,
或肥甘厚腻,或酒食无度,以防饮食所伤,脾胃功能失调;
2、夏季或梅雨季节,勿多贪凉露宿,或冒雨涉水,或久卧
便 秘
概念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排便无规律,粪质干燥 坚硬,或虽有便意而排便无力、粪便不干亦难排出
的现象。
西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得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
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 道疾病(肠道神经/肌肉病变、先天性巨结肠、肿 瘤、炎症性肠病等),及胃肠道的系统性疾病(甲 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性 、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药物(如阿片制剂、 精神类药、抗惊厥病、钙通道拮抗剂、抗胆碱能药 ),精神或心理障碍(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 食)引起的便秘,均参考本病用药。
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
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
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常用中成药介绍(内科)课件

射干的抗炎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淋球菌、结核杆菌有显
著的抑菌作用;对多重耐药绿脓杆菌亦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射干的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疱疹病毒都表现出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射干的其它作用:射干具有兴奋咽喉粘膜的作用和促进唾液分泌,对
于咽炎的咽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麻黄:具有松驰平滑肌,起到平喘作用; 杏仁、甘草具有轻度抑制呼吸中枢,缓和咽部 的炎症对粘膜的刺激,促进支气管粘膜分泌, 使痰易于咳出起到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 石膏:具有解热作用; 黄芩、板蓝根:起到抗菌、抗病毒、解热,促 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板蓝根,北豆根: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组成:麻黄、石膏、银花、连翘、射 干、牛蒡子、瓜蒌皮、浮海石、葶苈 子、苦杏仁、车前子
功效:清肺化痰,镇咳平喘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处方基础
1、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 2、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麻黄、石膏,射干,杏仁: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 瓜蒌皮、浮海石、葶苈子、苦杏仁等:清肺利气,止咳 平喘; 瓜蒌皮:清肺化痰 ,利气宽胸 浮海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车前子:通调水道泻肺热而又利不伤阴,并有去除心胸 烦热之功
赛林(阿奇霉素干混悬剂8h
较长时间内在组织及细胞内保持较高的 药物浓度;
5. 体内组织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 倍,
赛林(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临床适应证
1.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2.上呼吸道感染 --咽炎,扁桃体炎(化脓性链球菌) --鼻窦炎 3.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4.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丹毒 --蜂窝织炎 --创面感染 5.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宫颈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盆腔炎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的辨证使用PPT课件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的辨证使 用ppt课件
目录
• 中成药概述 •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 • 中成药的辨证使用方法 • 中成药的联合应用与配伍禁忌 •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01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 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 制品。
特点
方便使用、便于携带、疗效稳定 、副作用小等。
药性调和
选择药性调和的中成药和西药进行联合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 险。
注意事项
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遵循医生的指导。
05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注 意事项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等, 处理方法为饭后服用或
减少药量。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 等,处理方法为立即停
药并就医。
肝肾损伤
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可 能导致肝肾损伤,处理 方法为定期检测肝肾功
能。
其他不良反应
头痛、眩晕、心悸等, 处理方法为根据症状轻 重决定是否停药或就医。
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01
02
03
04
孕妇慎用
某些中成药成分可能对胎儿造 成影响,孕妇在使用前应咨询
医生意见。
过敏体质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使用中成药前应先 进行过敏试验,避免过敏反应
药性相反
某些中成药的药性相反,如果盲目配伍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或降低疗效。
功效相左
某些中成药的功效相左,联合应用时可能相互拮抗,影响治疗效果。
成分冲突
某些中成药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化学反应或相互拮抗作用,导致药效 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概述 •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 • 中成药的辨证使用方法 • 中成药的联合应用与配伍禁忌 •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01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 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 制品。
特点
方便使用、便于携带、疗效稳定 、副作用小等。
药性调和
选择药性调和的中成药和西药进行联合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 险。
注意事项
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遵循医生的指导。
05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注 意事项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等, 处理方法为饭后服用或
减少药量。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 等,处理方法为立即停
药并就医。
肝肾损伤
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可 能导致肝肾损伤,处理 方法为定期检测肝肾功
能。
其他不良反应
头痛、眩晕、心悸等, 处理方法为根据症状轻 重决定是否停药或就医。
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01
02
03
04
孕妇慎用
某些中成药成分可能对胎儿造 成影响,孕妇在使用前应咨询
医生意见。
过敏体质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使用中成药前应先 进行过敏试验,避免过敏反应
药性相反
某些中成药的药性相反,如果盲目配伍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或降低疗效。
功效相左
某些中成药的功效相左,联合应用时可能相互拮抗,影响治疗效果。
成分冲突
某些中成药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化学反应或相互拮抗作用,导致药效 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中成药使用PPT课件

4
-
LOGO
第一章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证候禁忌
再如二陈丸、二冬膏、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丸都是治疗咳 嗽有痰的中成药,由于功效不同,主治各异,其中二陈丸以燥 湿化痰为功,主治色白成块,湿疾咳嗽;二冬膏养阴润肺,主 治干咳痰粘,燥痰咳嗽;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主治痰黄粘稠, 热痰咳嗽;三子养亲丸温肺化痰,主治吐痰清稀,寒痰停饮咳 嗽,各有专攻,不能混淆。因此,不仅临床医生要严守病机, 审因论治,充分了解药物的组成、功能主治,辨证用药;患者 自行购用时,也必须搞清药物功效,主治病证及禁忌病证,必 要时须在医生指导下购药。由此可见,使用中成药时坚持辨证 用药,注意证候禁忌,至关重要。
第二章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辨病辩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 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 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 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 断选用中成药。
9
-
LOGO
第一章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妊娠禁忌
禁用药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 水药,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 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 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慎用药包括有通经祛瘀类的桃 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 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 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 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含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相 应被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
7
-
LOGO
第一章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配伍禁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肝郁:腹痛而泻,泻后即安,不分时间段, 明显受情绪影响。加味逍遥丸合参苓白术 散。
1、肠府实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 或口臭,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清宁片、龙 荟丸、黄连上清丸、三黄片、新清宁片、复方牛黄清 胃丸、大黄通便胶囊、九制大黄丸、当归龙荟丸等。
2、脾肾阳虚: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神疲气短,虽有 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并不干硬,如厕后努挣则汗 出气短,便后乏力。舌淡苔薄,脉虚。苁蓉通便口服 液、益气润肠丸、便痛胶囊等。
1、饮食伤胃: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口臭, 呃逆,吞酸。苔白厚,脉数。开胃消食: 大山楂丸;或健胃消食,加味保和丸。
2、脾虚食滞: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消瘦倦怠,大便溏泻。苔白,脉细。 健脾和胃,顺气化湿,木香顺气丸、香砂 枳术丸。
1、寒邪犯胃:外受寒邪,胃脘暴痛,喜暖畏凉,得温 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紧。 外寒者,解表祛风,健脾和胃的神曲茶;内寒者, 温胃止痛的温胃舒胶囊。
2、肝郁化火:急躁易怒,胸胁闷胀;胃中嘈 杂吐酸,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加味 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
滋养安神:
1、天王补心丹(丸)
功能:滋阴、养血、养心安神。
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2、枣仁安神液
组成:酸枣仁、丹参、五味子
功能:补心养肝,安神益智
主治:心肝血虚、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头晕 头痛等症。
1、湿热泄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下不 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 苔黄腻,脉数。有表证者解肌清热止泻的葛 根芩连片;湿热明显的选清热燥湿的香连片 等。
2、脾虚泄泻: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夹有不 消化的食物,食欲不振,纳食减少。舌淡, 舌体胖有齿痕,脉细。健脾益气,止泻灵等。
3、肾虚泄泻:五更泄泻,泄前腹痛,肠鸣即 泻,泻后即止,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 淡,脉沉细。健脾温肾理中丸等。
2、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吞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 吐食或排气后胃痛减轻,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 滑。消食开胃,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有脾虚者, 健脾和胃,消积导滞的六味能消丸。
3、肝气犯胃:胃脘胀痛,胁部不舒,嗳气,大便不爽, 常因情绪因素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疏肝 和胃的加味左金丸、气滞胃痛冲剂;若胃痛胃酸偏 多,可选胃得安片;气胀明显,选具有理气消胀功 能的胃苏冲剂。
气虚感冒:平素气虚,反复感冒,多为风 寒,除感冒症状外,伴有气短乏力、苔白、 脉弱。疏风散寒参苏丸,平时可用玉屏风 散。
夏天感冒:多为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 可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恶寒发热, 头痛头晕,舌淡苔腻,脉濡。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风寒:咳嗽,痰稀白,恶寒,头痛或鼻塞流 涕,苔薄白,脉浮或浮数。解表散寒,宣肺 止咳,通宣理肺丸等。
风热:咳嗽,胸闷,痰白粘或黄粘,口渴欲 饮水,苔黄,脉浮数。清肺,润肺,止咳化 痰,平喘,川贝清肺糖浆、止咳定喘口服液 等。
燥咳:干咳,咽干,痰少不易咳出,苔薄 白少津,脉细弦数。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生津利咽,二母宁嗽丸、秋梨润肺膏等。
阴虚咳嗽:咳嗽日久,痰少咳吐不爽,痰 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养 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川贝清肺糖浆等。
3、阴虚肠燥: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 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数。润肠通便的麻仁丸、麻仁 润肠丸、滋阴润肠口服液、五仁润肠丸(老年人)等。
1、风寒头痛:头痛以项部为重,恶寒怕风, 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解表发汗,疏风 散寒的风寒感冒冲剂;若头痛较重,兼感湿 邪,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荆防冲剂。
其他如柏子养心丸、柏子仁丸、养心安神丸、养血 安神片、眠安宁、神经衰弱丸等均用于虚证,特别 是阴血亏虚,血不养心。
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当归、地黄、黄连、甘草 功能: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心神不宁,胸中烦热,
心悸易惊,失眠多梦。 注意:不宜久服或多服。
2、妇宁胶囊
组成:黄连、琥珀、石菖蒲、茯苓、丹参、远志、 甘草、红枣、怀小麦、灵磁石、珍珠丹
5、血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过劳加重, 气短,神疲乏力,面色发白,舌淡苔薄白,脉 沉弱。宁心安神,补血止痛之蓝芷安脑胶囊。
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喜叹气, 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胃部闷胀,食欲不振, 或有呕吐,妇女月经不行或延迟。舌苔薄白, 脉弦。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柴胡舒肝丸; 胃脘腹胀明显者,木香顺气丸。
常用中成药PPT课件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或轻或重,无汗,头痛身 痛,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紧。应该解表发汗、疏风散寒。选用风寒感冒冲剂、 荆防颗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 桂枝合剂等等。
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咳嗽,痰粘稠 或色黄,咽干,口渴欲饮,鼻塞流黄涕。舌边尖红, 苔薄黄,脉浮数。应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选用 风热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片)、柴胡口服液、 桑菊银翘散;咳嗽较重者,桑菊感冒片;热象较重 者,柴胡口服液、银柴颗粒等;热再重称毒,清热 解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2、风热头痛:头痛而胀,严重时头痛如裂, 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水,遇热 头痛加重,舌红苔黄,脉浮数。清热解毒, 散风止痛芎菊上清丸。
3、淤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严重 时痛如锥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暗或有瘀斑, 苔薄白,脉细涩。理气、活血、止痛的元胡止 痛片。
4、肝阳头痛:头胀痛,眩晕,心烦易怒,胁痛, 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滋阴潜阳,祛风之 天麻头风灵胶囊或祛风止痛之鲜天麻胶囊。
4、瘀血停滞:胃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有 针刺感,食后痛加重,或见吐血,黑色大便。 舌质暗,有瘀斑。可选有活血化瘀功能的摩 罗丹、胃气痛片等。
5、胃阴亏虚: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 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养胃的养胃舒 胶囊。
6、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 怒,吐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泻火舒肝,和胃的佐金片等。
1、肠府实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 或口臭,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清宁片、龙 荟丸、黄连上清丸、三黄片、新清宁片、复方牛黄清 胃丸、大黄通便胶囊、九制大黄丸、当归龙荟丸等。
2、脾肾阳虚: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神疲气短,虽有 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并不干硬,如厕后努挣则汗 出气短,便后乏力。舌淡苔薄,脉虚。苁蓉通便口服 液、益气润肠丸、便痛胶囊等。
1、饮食伤胃: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口臭, 呃逆,吞酸。苔白厚,脉数。开胃消食: 大山楂丸;或健胃消食,加味保和丸。
2、脾虚食滞: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消瘦倦怠,大便溏泻。苔白,脉细。 健脾和胃,顺气化湿,木香顺气丸、香砂 枳术丸。
1、寒邪犯胃:外受寒邪,胃脘暴痛,喜暖畏凉,得温 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紧。 外寒者,解表祛风,健脾和胃的神曲茶;内寒者, 温胃止痛的温胃舒胶囊。
2、肝郁化火:急躁易怒,胸胁闷胀;胃中嘈 杂吐酸,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加味 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
滋养安神:
1、天王补心丹(丸)
功能:滋阴、养血、养心安神。
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2、枣仁安神液
组成:酸枣仁、丹参、五味子
功能:补心养肝,安神益智
主治:心肝血虚、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头晕 头痛等症。
1、湿热泄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下不 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 苔黄腻,脉数。有表证者解肌清热止泻的葛 根芩连片;湿热明显的选清热燥湿的香连片 等。
2、脾虚泄泻: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夹有不 消化的食物,食欲不振,纳食减少。舌淡, 舌体胖有齿痕,脉细。健脾益气,止泻灵等。
3、肾虚泄泻:五更泄泻,泄前腹痛,肠鸣即 泻,泻后即止,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 淡,脉沉细。健脾温肾理中丸等。
2、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吞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 吐食或排气后胃痛减轻,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 滑。消食开胃,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有脾虚者, 健脾和胃,消积导滞的六味能消丸。
3、肝气犯胃:胃脘胀痛,胁部不舒,嗳气,大便不爽, 常因情绪因素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疏肝 和胃的加味左金丸、气滞胃痛冲剂;若胃痛胃酸偏 多,可选胃得安片;气胀明显,选具有理气消胀功 能的胃苏冲剂。
气虚感冒:平素气虚,反复感冒,多为风 寒,除感冒症状外,伴有气短乏力、苔白、 脉弱。疏风散寒参苏丸,平时可用玉屏风 散。
夏天感冒:多为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 可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恶寒发热, 头痛头晕,舌淡苔腻,脉濡。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风寒:咳嗽,痰稀白,恶寒,头痛或鼻塞流 涕,苔薄白,脉浮或浮数。解表散寒,宣肺 止咳,通宣理肺丸等。
风热:咳嗽,胸闷,痰白粘或黄粘,口渴欲 饮水,苔黄,脉浮数。清肺,润肺,止咳化 痰,平喘,川贝清肺糖浆、止咳定喘口服液 等。
燥咳:干咳,咽干,痰少不易咳出,苔薄 白少津,脉细弦数。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生津利咽,二母宁嗽丸、秋梨润肺膏等。
阴虚咳嗽:咳嗽日久,痰少咳吐不爽,痰 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养 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川贝清肺糖浆等。
3、阴虚肠燥: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 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数。润肠通便的麻仁丸、麻仁 润肠丸、滋阴润肠口服液、五仁润肠丸(老年人)等。
1、风寒头痛:头痛以项部为重,恶寒怕风, 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解表发汗,疏风 散寒的风寒感冒冲剂;若头痛较重,兼感湿 邪,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荆防冲剂。
其他如柏子养心丸、柏子仁丸、养心安神丸、养血 安神片、眠安宁、神经衰弱丸等均用于虚证,特别 是阴血亏虚,血不养心。
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当归、地黄、黄连、甘草 功能: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心神不宁,胸中烦热,
心悸易惊,失眠多梦。 注意:不宜久服或多服。
2、妇宁胶囊
组成:黄连、琥珀、石菖蒲、茯苓、丹参、远志、 甘草、红枣、怀小麦、灵磁石、珍珠丹
5、血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过劳加重, 气短,神疲乏力,面色发白,舌淡苔薄白,脉 沉弱。宁心安神,补血止痛之蓝芷安脑胶囊。
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喜叹气, 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胃部闷胀,食欲不振, 或有呕吐,妇女月经不行或延迟。舌苔薄白, 脉弦。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柴胡舒肝丸; 胃脘腹胀明显者,木香顺气丸。
常用中成药PPT课件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或轻或重,无汗,头痛身 痛,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紧。应该解表发汗、疏风散寒。选用风寒感冒冲剂、 荆防颗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 桂枝合剂等等。
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咳嗽,痰粘稠 或色黄,咽干,口渴欲饮,鼻塞流黄涕。舌边尖红, 苔薄黄,脉浮数。应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选用 风热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片)、柴胡口服液、 桑菊银翘散;咳嗽较重者,桑菊感冒片;热象较重 者,柴胡口服液、银柴颗粒等;热再重称毒,清热 解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2、风热头痛:头痛而胀,严重时头痛如裂, 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水,遇热 头痛加重,舌红苔黄,脉浮数。清热解毒, 散风止痛芎菊上清丸。
3、淤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严重 时痛如锥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暗或有瘀斑, 苔薄白,脉细涩。理气、活血、止痛的元胡止 痛片。
4、肝阳头痛:头胀痛,眩晕,心烦易怒,胁痛, 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滋阴潜阳,祛风之 天麻头风灵胶囊或祛风止痛之鲜天麻胶囊。
4、瘀血停滞:胃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有 针刺感,食后痛加重,或见吐血,黑色大便。 舌质暗,有瘀斑。可选有活血化瘀功能的摩 罗丹、胃气痛片等。
5、胃阴亏虚: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 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养胃的养胃舒 胶囊。
6、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 怒,吐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泻火舒肝,和胃的佐金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