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及保护
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简介基本信息梵净山(Mount Fanjing)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方圆达六、七百里,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
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梵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 米。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山名沿革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
《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
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
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716年>设,今贵州印江县)。
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
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
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
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
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
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jiao liu yuan di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黎启方(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铜仁554400)摘要:本文通过对梵净山保护区内鱼类、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等野生动物物种种类和数量,以及区内濒危动物情况的介绍。
保护区在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内大量人为活动,旅游开发,农药、除草剂、化肥的大量使用等问题。
针对保护区的保护现状,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管理、实施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开展保护合作等措施,有效地改善梵净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关键词: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8.15.070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动物栖息地的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1~3]。
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行动和守护,更需要全世界建立更多更具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不被破坏,是保持物种健康繁衍的最终途径,任何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有破坏性的行为,都将严重危害野生动物的生存安全,甚至影响整个生态链[4]。
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总结,采取有效行动,为野生动物创造更多、更适宜的生态空间。
1研究区域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最高海拔2570.5米,森林覆盖率96.5%,是以保护黔金丝猴、珙桐和梵净山冷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目前查明,野生动物种类有兽类、鸟类、昆虫等动物301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6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等29种[5~6]。
梵净山保护区是中国特产、全球唯一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的栖息地,是我国特产的3种金丝猴中数量最少、分布区最窄、濒危度最高的1种,现存数量仅750只左右。
等式的性质

制作人:王长宾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保存 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14亿年前的古老地层,繁衍 着2600多种生物,其中不乏7000万至200万年前 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成为人类难得 的生态王国。这里生活着一种被称为“世界独生子” 的动物,人们都称它们“仰鼻猴”、“牛尾猴”或 “灰金丝猴”,因其数量最少,栖息地环境最窄, 生态学资料最缺,被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度最高 的“E”级保护动物,这就是“黔金丝猴”。
请观察信息窗2: 据央视国际频道2004年6月1日报道,贵州梵 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黔金丝猴数量已从 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问题: 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算一算:
860-600=______(只)
换一种思路:
(1)1993年大约有多少只黔金丝猴?---- _____只 (2)增加了一部分黔金丝猴 ----______只 (3)2004年大约有多少只黔金丝猴? ---- ____只 (4)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说明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一想: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
你能用方程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吗?
600+x=860
怎样求未知数x呢?
实验一: 天平的一边放上2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另一边放上 1瓶啤酒,使天平平衡。 (1)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了什么? (2)如果在天平两边再各放1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天平会有变化吗? (3)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怎样求未知数x呢?
实验二: 将天平的右边放上20克的砝码,左边放上等重的物体。 (1)左边不知道有多重,用x来表示,右边重20克,天平两边平衡, 说明了什么? (2)如果天平两边再同时放上10克的砝码,会发生什么变化? (3)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4)通过这样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家乡梵净山

蘑 菇 石
• 气候特征 • •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张) •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 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 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 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 内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 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 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 梵净 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佛 教名山之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遗迹保存 较多,为尚待开发的旅游胜
我生活过
河 堤
县城的春天
夜景喷泉
音乐喷泉
旅游景区——梵净山
西环桥
琼河
我们叫的复斗——用于收获水稻
稻草堆
小河川流在山间——松树岭
红砖厂和青砖厂
贵州特有的坝子
曲折的马路——泥路
人工凿出的川洞
我的家乡——梵净山
•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 江、松桃三县交界处, •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张) • 面积41900公顷,1978 年建立省级,1986年晋 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 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 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自然 保护区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是中国6个加入联 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的成员之 一。
护国寺
• 人文景观 • 梵净山的人文景观较多。早在公元十六世 纪,梵净山就是国内有名的佛教圣地。山 上建有释迦殿、弥勒殿、承恩寺等庙宇。 此外,还有明神宗皇太后捐资重修金顶庙 宇树的“敕赐碑”、贵州巡抚和按察使建 的“禁硕山林碑”和金顶摩崖石刻。
梵净山双团棘胸蛙资源初步调查

养殖技术2020.10 梵净山双团棘胸蛙资源初步调查梅 杰1,樊均德1,毛豪1,任彪2(1.贵州省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省石阡县第三中学,贵州 石阡 555100)摘 要:通过对梵净山地区双团棘胸蛙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采样点有一定数量的双团棘胸蛙分布,人为活动和环境变化是影响双团棘胸蛙资源分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梵净山;双团棘胸蛙;资源双团棘胸蛙在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棘蛙属。
地方名石蚌、抱手鸡等。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1-5]。
在铜仁市主要分布于梵净山地区[6]。
双团棘胸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入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双团棘胸蛙体大而肥美,分布区居民普遍捕食,该蛙因而成为我国西南山区重要经济两栖动物之一。
对双团棘胸蛙的利用目前还停留在捕食野生蛙的水平,长期以来,因人类的过度利用、栖息地减少以及生境破碎化的影响,该蛙种群数量正不断下降,其生存状态堪忧,被列为易危动物[7]。
关于梵净山地区双团棘胸蛙研究仅见资源调查的零星报道[7-11]。
近年来,受人工捕捉及环境变化的影响,野生双团棘胸蛙资源日益减少,为此,我们在梵净山对该蛙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
表1采样线的基本情况采用样线法实地调查设定区域内双团棘胸蛙的种群数量。
线路选择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溪流(包括盘溪河、马槽河、鱼泉沟、金厂沟、长滩河、牛尾河和凯土河),采样线路长度不少于1.5km,根据溪流实际情况(主要受地形限制)适当延长。
每次采样调查时间5天,通过麦哲伦探险家A310手持GPS对样线做记录,沿线记录见到和听到的棘胸蛙数量(表1)。
2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梵净山保护区有一定数量的双团棘胸蛙分布(表2)。
表2 各样带双团棘胸蛙数量分布各样线生境特点差异显著。
盘溪为山体阻隔型溪流,是保护区试验场所在地,长期有管理人员值守,收到外界干扰较小。
鱼泉沟溪流量较小,且有人工建设的电站筑坝引水,山高破陡、进出较为困难。
梵净山精灵:黔金丝猴

梵净山精灵:黔金丝猴
余玲;陈恩利
【期刊名称】《人与自然》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从远古时代,黔金丝猴就广泛分布于梵净山及相邻省区。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环境、气候的变迁,黔金丝猴的数量越来越少,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以至于演变为梵净山特有的黔金丝猴。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余玲;陈恩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48
【相关文献】
1.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J], 杨海龙;李迪强;成钢;朵海瑞;张于光;王秀磊
2.黔金丝猴人工饲养初见成效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礼 [J], 张维勇
3.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与黔金丝猴生境选择 [J], 杨海龙;李迪强;朵海瑞;马剑
4.梵净山的黔金丝猴 [J], 李明晶
5.梵净山黔金丝猴 [J], 牛克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

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梵净山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45′55″—°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
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梵净山总面积为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平方千米,缓冲区平方千米,试验区平方千米。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_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_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交界处,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神奇风光,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所以它也是中国2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的美誉。
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37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山势雄伟,溪流纵横。
梵净山就是知名的“古佛道场”,大家眼前的承恩寺就是最出色的缔造,承恩寺占地面积超过平方米,就是梵净山顶上寺庙群的主体建筑,也就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就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合称,佛教寺庙始于南宋,坎坷发展于元朝,初盛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前后距今至少存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自开拓以来香火就极为强劲,改信朝拜的人也非常多。
各位团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龙宗禅寺,也是该景区的入口,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去进入这块圣地。
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儿,从20_年4月份开始,梵净山的索道已经正式开通,有级石阶的旅游胜地梵净山不再高不可攀,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索道缆车俯视梵净山,放眼望去,我们可以将梵净山秀美的风光尽收眼底,同时我们还可以俯视森林中的各种奇花奇树和珍禽异兽,因为在这里有许多国家珍稀的动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他被誉为“世界独生子”,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梵净山冷杉和各种鸟类。
梵净山冷杉的保护措施重新说明

梵净山冷杉的保护措施重新说明梵净山(Mount Fanjing)位于中国贵州省,是一座被誉为“中国庙宇和佛教圣地”的山峰。
在这座山上,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树种,被称为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
梵净山冷杉是珍稀濒危物种,受到了国家和国际上的关注。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各种措施已经被采取,以确保其长期存续和繁衍。
下面,我将重新说明梵净山冷杉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区划定和管理梵净山冷杉生长区域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并根据其生态特征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和管理。
保护区内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盗伐的行为。
建立了保护区管理机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监督和管理梵净山冷杉的保护工作。
二、生态恢复和栖息地保护为了提高梵净山冷杉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和栖息地保护措施。
进行了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加强了对山地植被的监测和调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积极推广自然保护农业和生态修复技术,促进梵净山冷杉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为了更好地了解梵净山冷杉的生态特征和保护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深入探索梵净山冷杉的分布、繁殖与更新机制等关键问题。
研究结果为梵净山冷杉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在保护区内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梵净山冷杉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梵净山冷杉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动梵净山冷杉的保护事业。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保护目标和措施,加强梵净山冷杉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梵净山冷杉的保护措施涵盖了保护区划定和管理、生态恢复和栖息地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